我的东欧六国之旅(3)---重建的古都

王旭东PPT美篇版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制作:王旭东</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波兰影片《夜茫茫》主题曲<br>部分图文源于网络<br>2013年5月30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离开了“胜利广场”,我们一行向华沙的老城区走去,街道两边的房屋色彩斑斓,完全是欧陆风情,美不胜收。 华沙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老城区,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每年吸引着大批来自境外的游客。 波兰女孩身材一般都比较纤细苗条,皮肤嫩白,个头不像欧洲其他国家的女子那么高大。走在路上,个个风情万种,亦是这座都市的亮丽一景。 战后波兰政府便制定了把华沙建成一座“满城绿荫的现代化城市”的方案。街道和住宅区都大力进行绿化,成片的树木下面都种植了草坪,平均每人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在世界各国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华沙古城是华沙最古老的地方,也是首都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它建于13、14世纪之交,扩建于15世纪,改建于17世纪,建筑风格为哥特式。为了防御,在古城周围筑有城墙和护城河。 华沙老城受到战争破坏最严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1日上午11:15分,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击战,华沙王宫也成为希特勒军队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 古城被纳粹彻底炸毁前的样子。古城的中心有个宽广的方形市场,当时的市政机关、商店和手工业作坊都集中在这里。城市中最富有的人们也都在此居住。 在法西斯分子们的疯狂掠夺和破坏下,华沙市内85%的建筑遭到毁灭,在劫难后的瓦砾堆里,还埋有十万多颗没有爆炸的炸弹。 战后,人们急切地展开了重建工作。到1966年,所有旧城的纪念建筑都依照14至18世纪原样重新修建。 札姆克约广场上有一座雕像,是为了纪念,把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的齐格蒙特三世。位于花岗石圆柱顶端的齐格蒙特三世手托十字架,极目远眺。这根圆柱是华沙最古老的纪念碑,也是华沙的象征之一。 纪念碑于1644年兴建,圆柱高30米,人像高2.75米。站立在圆柱上的齐格蒙特三世头戴王冠,身披战袍,手执利剑和十字架。传说国王宝剑的指向分别代表:向上指象征胜利和幸运,向下预示厄运和衰亡。 为了防御,在古城周围筑有城墙和护城河。这是修复后故意残留的一段损毁的城墙。<br> 广场上的纪念柱在纳粹占领时曾被推倒,断成了四节,二战胜利后波兰人从新将它竖起,旧的柱子还保留在王宫一侧,成了纳粹的罪证。 札姆克约广场旁的旧王宫从1971年开始整修重建,现在成为博物馆对外开放,收藏许多波兰历任王朝统治者的珍贵宝物,有精美华丽的皇室收藏。 二战时希特勒叫嚣:要把波兰永远从地球上抹去。出于对祖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热爱,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们把华沙古城的主要街区、重要建筑物都作了测绘记录,藏了起来。 战后重建时,苏联人主张建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新华沙。而华沙人民要求恢复华沙原有古城的风貌,迫使政府改变了决定。当恢复华沙古城的消息传开后,流浪在国外的波兰人一下子归来了30万。人民的家园得到重建,这就是战后著名的“华沙速度”。 华沙古城后来作为特例于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一般是拒绝接受重建的东西,但华沙人民自发地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样,也对欧洲的古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城每座建筑物的外貌都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而其内部结构和设施则是按照现代建筑技术进行改建的。 有的西方人士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但事实作出了相反的回答。1945年华沙摆脱战争后,便按原样重建城市,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而且兴建新市区,超过了战前的规模和水平。 圣约翰教堂,位于古城广场外,始建于13世纪至14世纪之间,1836年至1842年改建,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它毁于二战,1966年重建,恢复了原有风格。整个建筑呈红色,规模宏大。 入口处左侧的穹顶下有多座墓碑和石棺,其中有历任大公、作家显凯维支和总统纳鲁托维奇的石棺。右侧有为国牺牲的妇女的铜质金属牌和国会玛拉恰夫的纪念碑。 数百年以来,它是波兰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中心。这里曾是国王加冕之地。世界著名的《五三宪法》是在这里颁布的,是世界第二部宪法。圣约翰教堂是华沙最古老的教堂。 老城广场附近建筑上的日晷 <br> 这又是一座教堂<br> 这个墙面太震撼了<br> 房屋墙角的雕刻装饰是如此的美<br> 这又是一个<br> 再看这个屋檐<br> 每一幢房屋的墙面都各不相同,别具一格。<br> 画上这个墙饰画难吗?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br> 街头流行乐队在演奏,他们的右边肯定是当年起义军为反抗纳粹而战斗过的地方,人们献上的花圈还摆放在那里。 老城区位于维斯瓦河西岸,中世纪巍峨壮观的红色尖顶建筑群集中在这里,四周环绕着采用红砖砌成的13世纪的 内墙和14世纪的外墙,四角有高耸的古式城堡。 华沙城堡是波兰国家历史传统的象征,也是民族兴衰的见证者。17世纪中叶,它已经成为华沙的主要景观。 这个破损的瓮城不正是与此时此景特别相融的一种残缺美吗?太佩服设计师们的审美观了!<br> 老城集市广场,华沙老城的中心广场。18世纪前一直是城市的中心,举办集市。如今广场周围是餐馆、礼品店,咖啡馆。 这幢黄色带阳台的房子就是居里夫人在华沙的旧居<br> 这是门牌号和居里夫人的签名字迹铭牌。居里夫人的居室在二楼,一楼现在仍是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要参观,请上二楼购票。<br> <div>居里夫人是波兰著名科学家的代表之一,为了纪念这位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把她以前的居所建为居里夫人博物馆。<br></div> 博物馆中展示的都是居礼夫人的研究相关资料,以及一些个人使用过的用品,如化学分析图表、实验用具等。 居里夫人用过的试验仪器<br> 居里夫人站在自家阳台上的照片<br> 我们站的位置应该就是居里夫人站过的地方<br> 华沙美人鱼铜像位于华沙古城市场中心。由波兰著名女雕塑家卢德维卡 • 尼特斯霍娃于1934年以波兰女英雄什塔海尔斯卡为模特创作的,1937年建成。 美人鱼的上身半裸,五官端正,肌体丰满,是个美丽、温柔的姑娘。而她双腿外侧披着的鱼的鳞翅、用力上翘的鱼尾,都显示出其内在蕴含的力量。那鱼鳞好似战士的铠甲,鱼翅好似锋利的宝剑,美人鱼俨然是一位披挂上阵的战士。 美人鱼雕像成功地体现了力与美的结合。在华沙美人鱼身上,寄托着波兰人民对自由、幸福的渴望。在法西斯强盗入侵期间,美人鱼塑像被妥善保存起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华沙人民才将她重新安放在这里。 老城小店的门面各有千秋<br> 白色的房屋是肖邦旧居<br> 波兰科学院,旁边有背负着地球仪的哥白尼雕像。它的前身为斯塔斯齐克宫殿,是19世纪风格的建筑。哥白尼首创日心说与天主教会的地心说不容,受到迫害,1543年5月24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病逝。 上世纪末罗马天主教会终于认识到错误,拨乱反正,推倒强加在哥白尼头上的不实之词,给他平反昭雪。哥白尼像,地上的白圈是太阳系各个行星围绕太阳转的轨道,他手中拿的是太阳系的模型。 圣十字大教堂,矗立于波兰首都华沙市中心,在国家科学院的对面,教堂里藏有钢琴家肖邦的心脏。教堂建于1294年,外观属于哥德式,整个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立在后头的钟楼是1842年才加建的。它的命运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波兰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1944年波兰军民以这座教堂为堡垒,举行英勇的反纳粹起义,战斗持续14天,勇士们将鲜血洒在十字架下,为自由和平花朵的开放把生命献在了祭坛上。这座著名的教堂也同时牺牲,成为战死者的灵堂。现在的圣十字大教堂是战争硝烟散去后1946年重建的巴洛特式建筑。 肖邦20岁离开波兰时,带了装满波兰泥土的银杯同行。19年后,他在巴黎去世,这个银杯也随着一起下葬。他的姐姐依照他的遗言,历尽艰辛,把他的心脏带回了波兰。这颗心脏保存在教堂左边第二根廊柱中,廊柱上雕刻着肖邦的生平作为装饰。 在这座圣堂里,肖邦曾不止一次地做过祈祷。这位伟大的波兰音乐家(1810~1849年),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被迫流亡国外,在法国巴黎寄居。他虽然身在异乡,但心脏却和着祖国的脉搏在跳动、在流血。 他创作了大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乐曲,其中最著名的是那些扬名世界、经久弥盛的钢琴曲,以此抒发思乡情、亡国恨。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着“波兰不会亡”。 肖邦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一生用自己卓越的音乐才华为祖国的再生而呼号。他后来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时还将不能身返祖国成为终生憾事,嘱咐亲人将他的心脏一定要运回祖国。 伟大的波兰爱国诗人密茨凯维支面对祖国的悲惨命运,也曾在这里发出他那痛苦的吟咏:<br><br>“……<br>波兰母亲啊,你的孩子命运多么不幸!<br>对着我们的悲哀的圣母,你跪下了,<br>注视着那刺穿他的心的宝剑,<br>那残酷的一击,你的心也同样感到!<br>虽然一切民族、国家、教派<br>都要相爱,<br>虽然全世界都高唱着和平,<br>但你的孩子只有殉难的死亡,<br>只有不能获得光荣的战争。<br> 这是诗人代表历尽劫难的波兰民族发出的痛苦祈祷。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里默默地祈祷着民族的自由解放并迈步走向争取解放的战场。圣十字大教堂正门那高耸的双塔无疑就是波兰民族痛苦牺牲的见证和不屈斗争的纪念碑。 教堂内巨大的管风琴<br> 教堂内的祭坛<br> 牧师布道讲坛<br> 从圣十字教堂出来,斜对面就是华沙大学。华沙大学和国内的任何一个大学都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别墅小区,甚至没有国内的某些中学大。整个学校宁静而精致。它不仅是华沙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全波兰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波兰前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就是华沙大学法律系毕业。2010年4月10日,卡钦斯基为参加纪念卡廷惨案70周年的纪念活动,所乘专机在俄罗斯西部城市斯摩棱斯克的机场降落过程中坠毁而遇难,享年61岁。 再看几眼这座重建的古都吧!<br> 这是谁家的族徽?<br> 窗台上的花是专给路人看的<br> 涂鸦也是一种文化,在欧洲到哪都能看到。<br>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很多重新修建的假文物让我不屑一顾 ,而重建的华沙老城却让我这么如痴如醉,流连忘返?片子做到这里,我突然明白,原来这里面融合了波兰人民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爱国情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们伟大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