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父亲走过的路——抗战后期(二)

社稷江山

<p class="ql-block"><b>八十年前,一九四三年十月,一二九师警备旅(原冀中警备旅)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在旅长王长江的指挥下,从晋冀豫根据地出发,翻过太行山,一团组织了先遣队,全体上刺刀,以一昼夜一百八十里的强行军速度,边打边冲,越过晋中平原三道封锁线,跨同蒲、过汾河,闯过太汾公路,冲垮了敌军的层层阻击,胜利进入晋绥根据地。</b></p> <p class="ql-block"><b>部队到达晋绥后,总部将善于打仗的警备旅调入晋绥军区第八分区,旅长王长江任分区司令员,所辖一团编为第一支队,二团编为第二支队,父亲编入分区司令部。</b></p> <p class="ql-block"><b>八十年后,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二日,我继续沿着警备旅及父亲走过的路,乘坐汽车从林州涉县左权县地区出发,通过隧道穿越太行山,经昔阳,跨同蒲,过汾河,驶过太汾公路,来到晋绥大地,寻访了解八分区的的驻地及战斗历程。</b></p> <p class="ql-block"><b>二〇二三年十月十六日,我来到山西省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b></p> <p class="ql-block"><b>关头村位于古交与娄烦、交城交界地带,早期属交城县,曾是威名赫赫的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晋绥八分区党政军机关驻扎关头村。</b></p> <p class="ql-block"><b>八分区是晋绥根据地的南大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这里,八分区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完成了运送伤员、粮食、弹药、文件等艰巨任务,安全护送了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王震等中央领导人及其他干部3000多人,被党中央誉为“钢铁走廊”。</b></p> <p class="ql-block"><b>毛主席曾两次就八分区的对敌斗争发文作出指示。</b></p> <p class="ql-block"><b>八分区旧址位于关头村一座古树掩映的古庙里,原为明嘉靖年间村庙,现已作为纪念馆。馆内包括7个展厅,其中纪念馆院内有6个,村中观音堂内有1个。</b></p><p class="ql-block"><b>7个展厅的布展主题为“红色关头 晋绥军魂”,内容围绕八分区的红色战斗历程展开,分为“烽火中诞生”“战斗中成长”“晋绥一面旗”“为了新中国”“群星耀边区”“永远的情怀”和“关头整风旧址”。</b></p> <p class="ql-block"><b>该遗址被确定为市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b></p> <p class="ql-block"><b>晋绥八分区旧址和“关头整风”旧址,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详实展示了晋绥八分区军民的战斗历史和丰功伟绩。</b></p><p class="ql-block"><b>其中有两张照片和两张绘图对我了解父亲在八分区的战斗经历提供了史实帮助和支持。 (照片内容后述)</b></p> <p class="ql-block"><b>院内有两棵古树,生长至今</b></p> <p class="ql-block"><b>听关头村杨书记介绍:当年八分区机关是秘密驻扎关头村,不为百姓所知。一些年来,当年曾为八分区机关办过事的关头村老民兵述说了此事,得到证实,才揭开了八分区机关驻扎关头村的史实。</b></p> <p class="ql-block"><b>爱泼斯坦小院</b></p><p class="ql-block"><b>爱泼斯坦小院是当年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于一九四四年九月,随外国记者观摩团来到关头村住过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外国记者到汾阳县实地观摩了八分区部队在王长江司令员的指挥下,攻打汾阳城的战斗。</b></p><p class="ql-block"><b>观摩团记者现场观看了八分区打了一次胜仗后,说没抓到日军俘虏。王长江说再打一次抓几个俘虏给你们看看,果然,又打一仗,抓到了日军俘虏兵。外国记者心服口服,纷纷客观报道战斗实况。</b></p> <p class="ql-block"><b>关头整风旧址观音堂</b></p><p class="ql-block"><b>据碑载,观音堂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 )重建,清代复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当年八路军常从门洞经过。</b></p> <p class="ql-block"><b>从八分区旧址向东一条街两边的墙面上,绘有反映抗战场景的图画和标语,置身其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血与火的战争年代。</b></p> <p class="ql-block"><b>村民村貌</b></p><p class="ql-block"><b>参观完毕,杨书记安排车送我返回古交市。</b></p> <p class="ql-block"><b>二O二三年十月十七日,我从古交乘车经太原去静乐县。</b></p><p class="ql-block"><b>在去太原的公交车上,乘客听闻我外地口音,问其因。我回答后,大部乘客投来关注的目光,其中有三位脱口而出:八分区!</b></p><p class="ql-block"><b>和我同座的老者,如数家珍地谈起了八分区在抗战中的事迹,并说采访去过关头村。坐在我侧面的中年人谈到八分区,不时插话交流。坐在我前排的女同志,看似年轻,也知道八分区,不时转过头来介绍情况。</b></p><p class="ql-block"><b>此情此景,我很感动,可见,晋绥八分区已在当地威名远扬,深入人心。</b></p> <p class="ql-block"><b>在去静乐县的途中,高高的吕梁山脉矗立在公路两边,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绵延起伏。我触景生情:这个地势真是我军打仗的绝徍战场。想着,看着,突然,娘子神乡、康家会百团大战首战地遗址指示牌进入眼帘。哦!难怪,惊喜!这里就是康家会,是八路军一二O师百团大战打响第一枪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静乐县,是我计划里面寻访考证父亲革命经历的一个重点地区。</b></p><p class="ql-block"><b>据父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革命传统报告时讲:他在静乐打过仗建过兵站。静乐县好找,但具体在哪个村?我查阅资料,八分区兵站设在静乐县圪西沟,还有周家沟。</b></p><p class="ql-block"><b>我多次查看地图和搜索静乐县自然行政村,没有发现同名,只发现相似村名的西沟村、西沟底村、周家沟底村等。我与这些村的书记通了电话,均告无当年兵站的信息。</b></p><p class="ql-block"><b>来到静乐县委会,寻访党史办,均无结果,只好遗憾作罢。</b></p> <p class="ql-block"><b>有收获的是:我在关头八分区旧址纪念馆内发现了两张反映当年八分区兵站活动的照片,那些人是谁?有没有父亲?经我多次还请家人放大辨认,因照片不清晰无法认出。</b></p><p class="ql-block"><b>通过这两张照片,我看见了当年父亲所在兵站八路军战士真实直观的活动,印证了父亲在静乐县建有兵站的历史。虽然照片里人员无法辨认,但父亲的身影早已和那些战友们留在了历史的画卷里。</b></p> <p class="ql-block"><b>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七日十六时许,下着雨,我从静乐县租车去一二O师活动过的地区岚县,到达时天已黑,宿岚县。</b></p><p class="ql-block"><b>十八日,我从岚县乘国家为晋绥老区专门修建的铁路专线——太原开往蔡家崖的火车去兴县。列车从车身外观到车厢内饰,都以“晋绥首府·红色兴县”为主题。</b></p><p class="ql-block"><b>途中,经过黑茶山,那是我党我军卓越领导人叶挺、王若非、邓发等乘美军飞机遇难的地方。飞机坠毁原因,至今是迷!</b></p> <p class="ql-block"><b>蔡家涯村位于兴县县城7.5公里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 一二O师、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军区主要领导人贺龙、吕正操等长期居住在此地。革命战争年代,晋绥边区肩负着保卫延安、屏障陕甘的重任。</b></p> <p class="ql-block"><b>十八日中午到达,随即去蔡家涯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老馆)参观。</b></p> <p class="ql-block"><b>蔡家涯晋绥边区政府及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主要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的路居、旧居、晋绥干部会议旧址(原晋绥军区礼堂)、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旧址、"六柳亭"等。</b></p> <p class="ql-block"><b>旧址分为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院落,总面积不大,其中东院为四合式小院,西院建有六孔窰洞,分别为贺龙等人旧居。贺龙元帅在此生活、战斗了十二年之久。毛主席,周副主席离开延安,东渡黄河曾在此路居。</b></p> <p class="ql-block"><b>在其中一孔窑洞墙面上挂着一张照片,说明是 :一九四三年晋绥八分区党、政、军领导王长江等人与机关部分干部在山西省交城县山区抗日根据地合影。照片后排人员模糊难以辨认,其间,父亲在分区司令部机关。</b></p> <p class="ql-block"><b>晋绥军区大礼堂</b></p><p class="ql-block"><b>一九四八年,毛主席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晋绥干部会议。</b></p> <p class="ql-block"><b>毛主席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室旧址(东院)</b></p> <p class="ql-block"><b>站在贺龙雕像和他亲手栽种的柳树前,我想起父亲从土地革命时期在湘鄂西苏区参加革命开始至抗战时期是一二○师挺进冀中后冀中军区唯一有红军建制的部队和转战晋绥军区以至在解放战争时期编入西北野战军乃至后来的西南军区为止,其一生都是在贺龙元帅创建和领导的部队里奋战,由此而庄严地向贺龙元帅敬礼!</b></p> <p class="ql-block"><b>吕梁市火车站</b></p> <p class="ql-block"><b>二O二三年十月二十日,我从临县经吕梁市乘火车去交城县</b></p> <p class="ql-block"><b>二O二三年十月二十日下午,我到达交城县。</b></p> <p class="ql-block"><b>随即前往交城县吕梁英雄广场。</b></p><p class="ql-block"><b>吕梁英雄广场占地一公倾,华国锋陵建于此内。我来此地的目地是参观广场内八分区纪念馆从而寻找考证父亲当年的有关情况。</b></p><p class="ql-block"><b>进广场前,工作人员要求游人物品包括手机不能入内,必须按耍求指定存放,因此没有广场内照片。</b></p><p class="ql-block"><b>广场西侧就是“晋绥边区八分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二进四合院,仿古建筑,其展示资料比关头村八分区旧址纪念馆少。</b></p> <p class="ql-block"><b>二O二三年十月二十一日十时许,我到达汾阳市御道河镇敖坡村。</b></p> <p class="ql-block"><b>我之所以去敖坡村,是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与母亲交谈中,曾多次讲过这个地名。少时不在意,现在却有了探寻之愿,经查证各种史料,得出一个结论:父亲到过敖坡村,在那里建过兵站。</b></p> <p class="ql-block"><b>父亲曾跟我说,八分区交给他建立兵站的任务,就是秘密接待、安全护送从前线经八分区到延安和从延安返回前线的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并严肃交待:损失一个干部都要你负责!</b></p><p class="ql-block"><b>这一时期,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召开了党的七大,一些高级干部要经八分区到延安学习和参会,沿途安全尤为重要,这就是建立晋绥八分区兵站这条“钢铁走廊”秘密交通线的主要原因。</b></p> <p class="ql-block"><b>我和敖坡村张村委取得了联系,他热情地用车接送我去敖坡村。</b></p> <p class="ql-block"><b>我的来访,张村委向汾阳市委分管红色文化专项工作的市文联张主席作了汇报。张主席非常重视,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陪同我去敖坡村参观,介绍红色敖坡革命历史。</b></p> <p class="ql-block"><b>敖坡村,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共汾阳县委县政府的驻地,是连接晋绥根据地与太岳根据地秘密交通线的重要驿站,是从吕梁山区进入晋中平原的主要通道,是晋绥革命边区最南端的抗日桥头堡。</b></p><p class="ql-block"><b>启洪连”及其敖坡阻击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来到这条夾在两山之间的荆棘僻静小路,张主席告我:它称为秦晋驿道,是古时陕西通往山西的交通耍道。</b></p><p class="ql-block"><b>抗战时期,晋绥军区利用这条古驿道建立了秘密交通线。张主席说:从这里往远处走翻过山,就是兴县,过黄河,就到了延安。</b></p> <p class="ql-block"><b>张主席指着这条路继续说:你父亲就是走这条路护送干部去延安的。</b></p><p class="ql-block"><b>我站在父亲曾走过的这条秘密交通线路口,看着这条小道,试着沿着路往前走了一段,非常激动,脑海里浮现出:当年父亲是怎样地穿着军装,骑着马,背着枪,护送着那些干部沿着这条路去延安的,怀念父母之情油然而生。</b></p> <p class="ql-block"><b>张主席、张村委带领我沿着村庄红色遗址继续前行。</b></p> <p class="ql-block"><b>来到一处小院,张主席讲解这里曾是王震经过敖坡村时住过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王震,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南下支队司令员,呂梁军区兼二纵队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国家副主席,因开发南泥湾、新疆、北大荒闻名全国,在党内军内享有很高威望。</b></p> <p class="ql-block"><b>这使我想起了父亲对我说过的他当年接待和护送王震的一段往事。</b></p><p class="ql-block"><b>我向张主席、张村委讲述:一次,父亲接待和护送王震过境,因前方敌情而滞留一地。王震没烟抽了,父亲在外弄了一些可作烟叶的树叶供给他。父亲和他同住一屋数日,都是南方人,年龄相当,讲话随和,直至他离开。</b></p><p class="ql-block"><b>此事父亲没有讲具体地方,现从时间、地域、事由、王震时任职务来考证的话,这座小院很可能就是父亲说的那个地点。</b></p> <p class="ql-block"><b>当年抗日政府贸易部门存放物资的窑洞。</b></p><p class="ql-block"><b>张主席说:当年兵站的物资都是存放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因敖坡村是通往晋绥边区和延安的交通要道,我党许多领导人和部队从这里经过,许多重要物资都从这里输送。敖坡村民为我军贮备粮草、做饭烧水、侦查敌情,护送人员物资过境,昼夜不停。</b></p> <p class="ql-block"><b>华国锋曾经住地</b></p> <p class="ql-block"><b>室内明清地道</b></p><p class="ql-block"><b>旧村的窑洞都已废弃,但设计巧妙:或夹层、或地道,甚至还建有秘密会议室,令人称奇不已,彷佛这个村子就是为战争而建设。</b></p><p class="ql-block"><b>日军曾经九次在这里疯狂扫荡,烧杀抢掠,不足二百人的村子就有十多位百姓遇难,以至于敖坡村后来只剩下一排排黑洞洞的窑洞,但村里却没出过一个汉奸,始终忠心耿耿跟着共产党八路军。</b></p> <p class="ql-block"><b>1948年7月,汾阳解放,汾阳县民主政府从这里走进汾阳城,因而这个村庄享有“汾阳西柏坡”的美誉。</b></p> <p class="ql-block"><b>要离开红色敖坡了,张主席、张村委热情地留我吃了汾阳地方饭菜。</b></p> <p class="ql-block"><b>我四年前定的计划,终于在二O二三年五月、十月两个时间段,沿着父亲走过的路,行程四省五市十七县市十二个村,路程五千公里,完成了万里寻访父亲抗日战场的意愿。沿途,我受到了当地文联主席、书记、村委、驻村干部和乡亲们的真诚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b></p><p class="ql-block"><b>愿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太行、吕梁精神代代相传,愿乡亲们富裕起来的生活越来越好!</b></p> <p class="ql-block"><i>  (沿着父亲走过的路——抗战前期(一)(二),抗战后期(一)(二)文章所述史料来源:父母亲口述,档案记载,开国将帅回忆录,开国将帅配偶子女回忆文章,国防大学出版书籍,媒体网络记者、作家采访视频及文章,在世知情老人等。)</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