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摄 影 孟德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文 字 部分据资料摘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背景音乐 鄂伦春小唱</span></p> <p class="ql-block">早就向往去神秘的嘎仙洞一探究竟,终于在应邀参加内蒙古“三少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笔会,鄂伦春自治旗承担举办方时,随文友们一起成就了愿望,并拍了一些片子。现整理出来。</p> <p class="ql-block">嘎仙在锡伯语指部落、故乡,在鄂伦春语指猎民之仙。</p><p class="ql-block">嘎仙洞,它是一个天然山洞,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嘎仙洞森林公园内,大兴安岭北段顶峰东端,嫩江支流甘河北岸噶珊山半山腰花岗岩峭壁上。其地峰峦层叠,树木参天,松桦蔽日。</p><p class="ql-block">洞在峭壁之上,高出平地约5米,洞口西南向,南北长90多米,东西宽27米许,高20余米,是古代拓跋鲜卑祖先的居住地,洞内堆积有较丰富的文化层,对于研究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攀上洞口,走进洞里,好大的洞穴!“唰”的感到了阴凉。但还是阻挡不住对这越走越深的神秘洞穴好奇的探寻 ,议论着先人们当年是如何生存的……</p> <p class="ql-block">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建立了历史上的北魏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嘎仙洞因此被视为鲜卑族的祖庙所在地,也是拓跋鲜卑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嘎仙洞最具有考古价值点就是洞中墙壁上的石刻祝文。</p><p class="ql-block">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廿五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傅㝹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启辟之初,佑我皇祖,于彼土田。历载亿年,聿来南迁,应受多福。光宅中原,惟祖惟父。拓定四边、庆流后胤,延及冲人,阐扬玄风。增构崇堂、克翦凶刃,威暨四荒,幽人忘遐。稽首来王。始闻旧墟,爰在彼方。悠悠之怀,希仰余光。王业之兴,起自皇祖。绵绵瓜爪,时惟多。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荐于:皇之帝天、皇之后土。以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尚飨!东作帅使念凿。</p><p class="ql-block">祝文大意如下:</p><p class="ql-block">祝文是在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七月二十五日由皇帝拓跋焘派遣大臣李敞、傅雀进行祭拜的。</p><p class="ql-block">祝文是为了感谢皇天之神对祖先的保佑,并祈求祖先继续保佑。</p><p class="ql-block">祝文中描述了祖先从最初居住嘎仙洞,经历长时间的岁月,走出大兴安岭森林,南迁到呼伦贝尔草原,进而扩展到漠南和黄河流域,扫平群雄,最终定鼎中原。</p><p class="ql-block">祝文中还强调了本朝对道教和玄学的推崇,增建了许多庙堂,并成功打击了凶恶的敌人,威名远扬。</p><p class="ql-block">祝文中最后表达了对于祖先的怀念和敬仰,希望祖先能够继续保佑子子孙孙,享受无尽的福禄。</p> <p class="ql-block">从洞里向洞口外看到远处的崇山峻岭,洞口处居高临下四下环顾,苍茫大地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洞口外一侧的石壁上有着几处深深地而且超过常人大得多的足印等痕迹……并且每个痕迹都有神话版传说…………</p> <p class="ql-block">下了洞口梯蹬,就是一条川流不息,清澈见底的叫不上名字的小河流。让你不得不想象当年的先人们是如何靠这条河水滋养洞穴里的人们,最后居然一路夺关斩将,挺进中原的……</p> <p class="ql-block">在鄂伦春人中间流传着一段有关“嘎仙洞”的动人传说:</p><p class="ql-block">很早以前,这里就是一片原始森林。夏季,苍松翠桦浓荫蔽日,遍地野花盛开,灿烂似锦;冬季,皑皑白雪覆盖山林,一片银色世界,林海雪原中自由奔驰着獐、狍、鹿。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没料想,有一天忽然出现了一个躯体庞大、面目狰狞的吃人恶魔。它住在山巅悬崖的一个山洞里,窥探着人们的行动,只要发现猎人进入森林,它就伸出魔掌将人残害,鄂伦春人受害的不计其数。勇敢的鄂伦春人,为了消灭这个害人精,多次组织青年猎手上山去和妖魔格斗,但都由于它的妖术厉害而失败了。鄂伦春人并未因此丧失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每年仍然选出优秀的猎手去和妖魔格斗,坚持斗争了好多年。鄂伦春人始终不渝的斗争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天的嘎仙。</p><p class="ql-block">有一天,嘎仙从天上驾云而下,飘落到妖魔的洞口,厉声对妖魔说:“你不要自恃妖术高强就残暴地荼毒人民,我劝你改邪归正,不然的话,咱们可要见个高低!”一贯穷凶极恶的妖魔,怎能被好言劝服,恶魔疯狂地喊道:</p><p class="ql-block">“你算个什么东西,敢和我比高低!来吧,比比看!要是你输了,我就把你吞进肚里。我不会输,万一输了,情愿跳入大海!”嘎仙说:“好吧,你先把洞口这块顶天立地的大石头从这儿一口气儿搬到 150里外的那座大山上去。”妖魔毫不迟疑地搬起石头就走,一会儿单手把石头举起,一会儿把石头夹在腋下,想向嘎仙显示自己的本领。当恶魔走了100里路,离那座川还有50里的时候,嘎仙暗暗念起咒语,百头顿时加重了10倍,妖魔寸步难行,石头落地了。嘎仙微微一笑,走过去用脚尖把石头往上一踢,石头打了几个转儿,落到手中。嘎仙轻巧地把石头放到了那座山的山顶;然后轻蔑地向妖魔瞥了一眼说:“怎么样,认输吧?”妖魔恼羞成怒地说:“这次比赛不能决定胜负,再比赛一次。咱们从林子里射这块石头,看谁的箭法准。”嘎仙说:“好吧,你先射!”妖魔使出全身力气,乒的一声,射中了石头的右上角。这时妖魔发疯似地张开嘴,想吞食嘎仙。嘎仙若无其事地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虽然你射中了石头,可是射偏了,现在让你看看我的箭法!”说罢,嘎仙不慌不忙地左手持弓,右手搭箭,嗖的一声射去,那巨大的石头石子四溅,原来石头的正中心被射穿车轮般大的一个圆孔。妖魔看见嘎仙有这么大的本领,知道自己难以抵挡,就发出绝望的嘶叫,一溜烟跑到大西洋对岸去了。</p><p class="ql-block">人们知道妖魔凶恶阴险,怕它再次返回森林,就在他住过的洞口塑了一尊手持弓箭的嘎仙石像,果然,那妖魔三次过海眺望,看见嘎仙屹立的雄姿就不敢回来,又跳入波涛滚滚的大海里去了,从此,鄂伦春人自由地在大兴安岭的丛山密林中打猎、生活。第一次搭起“仙人柱”,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嘎仙,人们把妖魔住过的山洞改名为嘎仙洞,把大石头上有窟窿的那座山取名为窟窿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如今山下通往嘎仙洞新铺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距离嘎仙洞不远处,还有阿里河的相思谷。</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潭湖水静如镜面。</p> <p class="ql-block">趟过去就是阴森森的原始森林。若不是有栈道,隔几米同行的人就会被森林或草丛淹没……让你禁不住想象到当年洞穴先人、靠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战胜大自然的本领和艰难……</p> <p class="ql-block">据悉,嘎仙洞是在1980年由呼伦贝尔文物站的站长米文平在那个夏天历经艰难险阻,对嘎仙洞进行了第四次探索,最终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于公元443年祭祀祖先时刻写的祝文。这个发现被认为是新中国考古学的重大发现之一,与秦始皇兵马俑齐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