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之行的感悟

天空放晴

<p class="ql-block">  按行程计划,元月25日晚上回长沙,由于游客太多,航班的飞机都换成了大飞机,几个团友的座位也升舱了,速度也快了很多,提前到达长沙,十分顺利。</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这次旅行,有几点值得总结。相比网上各种宣传来看,有些宣传不是很真实,有夸大其词的嫌疑。有几点体会总结一下,为朋友们提供准确信息。</p><p class="ql-block">1、选择好伙伴</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旅行原本有18人,15大3小。包括6个家庭,有3位大朋友因家庭临时出现新情况被迫取消行程。我们都是同一个单位的朋友,兴趣爱好相投。多次同行到云南,新疆,甘肃,青海,贵州等地。成员之间非常团结,豪爽,大气。一路上都是热闹和谐,氛围特别好。</p><p class="ql-block"> 如果结伴旅行,选择好同行的伙伴非常重要。途中多少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大家能包容,体谅,理解,不乱发脾气,不责怪他人,不斤斤计较。</p><p class="ql-block">2、准备好装备</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气温零下20多度,比南方冷多了,准备好装备是必须的。从我们准备的情况来看,基本没有浪费。暖宝宝购买得非常多,有暖手的,暖脚的,膝盖的,腰部的等等都不一而足。特别要提醒的是,哈尔滨的冷主要是手指尖和脚趾尖,再就是脸上冷,身上不怎么冷。戴眼镜的朋友要特别注意,脸上保护好了,眼镜就模糊了。那个呼出的气会从口罩里吹到眼镜上。一定要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样会减少很多麻烦,给旅行增加很多乐趣。马拉爬犁项目冷得特别明显,雪地摩托排队等候也感觉到冷。城区气温高一些,农村气温更低。至于有团友考虑到室内气温高,带短袖之类的衣服,我觉得是必要性不大,带上平时在家穿的睡衣即可。</p><p class="ql-block">3、消费高预期</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旅行的消费还是挺高的。尽管我们有心理预期,有些消费仍是出乎意料。</p><p class="ql-block"> 因之前做攻略和预定的时候,酒店、门票都交过费了,以为不要什么开支了,实际上有些开支是没有提前支付的。比如吃饭我们没有提前预定,因为我们这些人不喜欢跟着别的团一起吃饭,要去本地老百姓吃饭的地方品味当地美食。这个费用要有心理预期。第一天落地后,受导游先不要吃东北菜的提醒,(因为后面几天只能是东北菜,没得选择的余地)就选择在赵九记火锅吃重庆火锅。奇怪的是哈尔滨很少有湘菜馆,一路上没看到一个湘菜店,非常纳闷,以前去过的那么多地方湘菜店随处可见,哈尔滨就看不到,只怕是湖南人不怎么去哈尔滨。费用1千2百元,还觉得不怎么贵,能接受这个价格,毕竟有12个大人。到了亚布力,消费就慢慢高了起来,中餐1千4百多,晚餐是1千1百多元。到雪乡就更贵了,中餐1千6百多元,晚餐2千1百多元。第四天晚上在中央大街,在西十一街道的欧罗巴西餐厅费用也只有1千8百多元。总觉得哈尔滨城区消费不贵,乡下就有点小贵了。</p><p class="ql-block">4、没有被欺骗</p><p class="ql-block"> 这次哈尔滨之行,没想到哈尔滨会这么火。我们11月初确定去哈尔滨的时候,那时还不觉得火的。越临近出发就越火啦。酒店的价格也越来越高。我们是自己预定酒店和项目门票,找了当地导游和大巴车。每到一处,基本上都是按照预定行动。没有坐地涨价和坐地起价的情况,明码标价的那种。吃饭费用高也是自己点的菜,没有强买强卖的现象。</p><p class="ql-block">5、格局要大点</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市政府为这次的旅游能火起来做了很多工作,网上自媒体宣传的市政府的良苦用心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中央大街巡逻的警察,冰雪大世界温馨的服务,街道上没有积雪等等让游客很温暖。但是小地方景区的格局要大一点。二浪河景区离雪乡不远,30多公里的路程,因雪乡接待能力有限,很多游客选择在二浪河住宿和用餐。二浪河景区的服务比雪乡差远了,那种只考虑眼前不考虑未来的短视行为不可取。格局要大,要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着想。南方小土豆变成了南方小金豆,能给哈尔滨带来经济上的支持。金豆们格局大点,共和国长子这边人气不够,东北人流失严重,我们来了,各景区到处排队,中央大街人挤人就是最好的证明;GDP不高,我们贡献点也无所谓,元旦节那几天那么高的收入,说明小土豆确实是小金豆。但要让消费者心情舒畅,花钱开心才行。小地方景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也要有格局。什么东西都收费,服务态度又不好。饭菜口味无可挑剔,经营环境是可以改进的,要懂得放水养鱼的道理,保护好旅游势头,汲取南方旅游点早些年的经验和教训,杀鸡取卵只会自毁前程。</p><p class="ql-block"> 鄂伦春人在中央大街上表演没看到;泼水成冰没那么神奇,好几次表演都失败;哈尔滨红肠有秋林-里道斯的,商委的,哈肉联的,农大的等等好几个品牌,要选对口味有点难;马迪尔冰棍值得品味;冻梨冻柿子可吃可不吃;滚热的姜糖水可以喝上几杯;本地的帽子手套确实便宜;没有拍夜幕下的哈尔滨照片的遗憾等等,感悟自然很多,不一一列举。不当之处,敬请批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