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过去,书本是老师和学生的世界,现在,世界是老师和学生的书本。2024年1月14日-18日,有幸和普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茅区第一中学、思茅区第一小学的老师们共同前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开展以“心系地方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学活动。行走边地热土,一幅边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画卷扑面而来……</b></p> <p class="ql-block"><b>☞世界文化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b></p><p class="ql-block"><b> 把野生茶树变成可供食用的饮品,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又一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千百年来,世代生活在景迈山的各民族与茶相生相伴、共同繁衍、共同发展,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朴素生态伦理和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示范。2023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对自然合理、适度利用,世居民族兼顾生产与生活,村落、茶林不断发展延续。原始万物有灵的质朴观念与南传佛教的结合,形成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村落以族群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村民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彼此互助,形成密切的社会关系和情感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景迈山古茶林珍稀独特的遗产价值。</b></p> <p class="ql-block"><b>沿弹石路面进入澜沧景迈山大平掌古茶林保护区</b></p> <p class="ql-block"><b>山共林</b></p> <p class="ql-block"><b>林生茶</b></p> <p class="ql-block"><b>茶绕村</b></p> <p class="ql-block"><b>人养茶</b></p> <p class="ql-block"><b> 布朗族典籍《奔闷》中记载,景迈山原来没有茶树,是布朗族首领叭岩冷带领部族的人在这里开辟家园,创造了这叹为观止的古茶园。</b></p><p class="ql-block"><b> 世居民族所采同的“垂直海拔土地利用”方式,塑造形成了有机演进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满足茶树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在景迈山海拔1140~1600m形成“林茶共生”的栽培型古茶林。茶林外围保留有宽约40m的森林防护带和防护林、起到防风、防虫、防冻害和涵养水源的作用。村寨选址位于雾线以上,茶林之中,海拔约1280~1500m之间,保证生产生活场所的合理距离,以及充沛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海拔更低处是提供粮食的农田、现代新辟的台地茶园、经济林地。景迈山农林作物种类及生产方式随时代发展而演进,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人养茶”的景观结构延续千年,依旧生机勃勃。</b></p> <p class="ql-block"><b>大平掌古茶林中自然生长千余年的茶神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古茶林是景迈山世居民族的茶园、家园、精神乐园。茶,既是生活用品,也是经济来源,还是民族文化的根源。对古茶林的爱护与保护,来自世居民族的集体记忆、集体认同,并成为共同的行为自觉与价值观。</b></p><p class="ql-block"><b> 叭岩冷是有史料可查的最早的景迈山茶人,是布朗族的茶祖,他在临终时留下遗言:“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害死掉;留给你们金银财宝,担心你们会用完;只有给你们留下茶树,子孙后代才会取不完、用不尽。”</b></p><p class="ql-block"><b> 古茶林长期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当地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如“万物有灵”观念、山神崇拜、茶祖崇拜、南传佛教等的保护。历史上,布朗族和傣族就制定了一系列乡约民规,爱护、传承古茶林。开辟古茶林时就划定隔离林带,避免其他农业作物影响古茶林,减少霜冻、虫害等对茶树的影响。规定不能随意砍伐古茶林中的高大树木,违反者须在寨心向茶祖请罪,然后负责修建一段村寨道路,完工后在路旁立牌写明错误,以警示后人。</b></p> <p class="ql-block"><b>使用的餐具体现环保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2017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应邀访华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茶叙。习近平总书记为阮富仲拆解茶字意涵: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道出中华文化中“道法自然”的真谛和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追求。</b></p> <p class="ql-block"><b>只寄生在景迈山树龄超过百年古茶树上的兰属“螃蟹脚”,因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茶林中的“冬虫夏草”。</b></p> <p class="ql-block"><b>茶林边捡到的造型奇特的南酸枣籽。</b></p> <p class="ql-block"><b>☞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要素的九个传统村落之一:糯岗傣族传统村落</b></p><p class="ql-block"><b> 傣族村寨建设一般选择有水源、地势较为低洼的平地。设寨门为界,其内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村界四围的大榕树是护寨的神树;村口会有水塘、溪流或泉眼;埋葬逝者的竟林设在村外的东侧山林内。寨心是村落建设的起点和中心,建筑围绕单一寨心呈圈层平面向外发展,建筑布局较为紧凑。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佛教,每个傣族寨子都有缅寺,一般选择在村寨中心地势较高的台地上建设。</b></p> <p class="ql-block"><b>糯岗佛寺</b></p> <p class="ql-block"><b>糯岗村的寨心。</b></p><p class="ql-block"><b> 在傣族文化中,寨心是神圣的,是寨子存在生命的标志,没有寨心的寨子是不存在的。建寨之初,人们需在寨子的中心地点选择一块吉祥空地作为寨心福地,经过一系列的宗教仪式把寨心建好后,它受到全村寨百姓的尊敬,不允许任何人去踩踏,更不能去亵渎,它的存在具有凝聚村寨百姓智慧力量的作用。</b></p> <p class="ql-block"><b>初闻不识景迈香,再喝已是世界茶!</b></p> <p class="ql-block"><b>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景迈山世居民族自发现茶、认识茶、种植茶、食用茶,直至以茶为生,与茶共荣,对茶的利用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创造了丰富多彩、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早期先民以茶为神奇的“药”,有解毒清热的功效;逐渐引入日常饮食,以茶当解渴提神的饮品,或是可食的蔬菜或提味的酸菜;茶又作为贡品,供奉神灵、佛爷和地方长官;随着茶饮习惯的养成,茶叶成为交换物,与友邻族群以物易物交换盐巴、布匹、粮食、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最终发展为商品,通过贸易传播至远方。</b></p> <p class="ql-block"><b>小小的寨子里家家种茶、制茶、喝茶、卖茶</b></p> <p class="ql-block"><b> 一片小小的茶叶,一头连接起“乡村振兴”的希望,一头彰显着“文化自信”的魄力。</b></p> <p class="ql-block"><b>☞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要素的九个传统村落之一:翁基布朗族古寨</b></p><p class="ql-block"><b> 布朗族村寨一般选择在背山的开阔地建设,建寨前首先确定寨心、寨门、水源。根据规模大小,每个寨子有1~3个寨心,建筑围绕寨心沿等高线布局,分别形成组团,建筑布局较为自由松散,视野开阔。布朗族早期信仰是以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为主,后逐渐接受南传佛教,缅寺一般位于老寨外侧的台地。</b></p> <p class="ql-block"><b>翁基佛寺</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布朗族传统民居存在一些细微差异。傣族民居平面多为方形,屋顶多为重檐,屋脊两端以黄牛角为装饰符号,室内用衣柜或围板分隔出卧室。布朗族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多为方形或" L "形,屋顶多为单檐,屋脊两端以"一芽两叶"为装饰符号,室内不分隔出独立的卧室。</b></p> <p class="ql-block"><b>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茶林实现从“生活之品”到“经济之源”到“文化之根”的蜕变。</b></p> <p class="ql-block"><b> 传统烤茶和现代网络直播把景迈茶香带向全世界</b></p> <p class="ql-block"><b>晚上就住进茶林里</b></p> <p class="ql-block"><b>栖在树枝上</b></p> <p class="ql-block"><b>吃一锅满是烟火气的傣族手工粑粑</b></p> <p class="ql-block"><b>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火塘是农耕文化最热烈的演绎。</b></p> <p class="ql-block"><b> 把景迈山的日出和日落打包,最想带走的还有景迈山的夜空。一直只顾低头活着,好久没有抬头仰望广袤的夜空,黑暗夜空里,最强大的不是无边的黑暗,而是点点忽明忽暗的星光!把手伸向天空,摘下最亮的一颗✨放在胸口,虽然不言不语,照亮我也温暖你。</b></p> <p class="ql-block"><b>☞蜂王树</b></p><p class="ql-block"><b> 蜂王树位于芒景上寨,树种为高山榕树,高约50米,其独特处在于枝干上筑有约70个蜂巢。芒景村布朗族将其视为神树予以祭祀和保护,每逢重大节日会在树下举行"招蜂"仪式,常年禁止族人靠近该树或采割树上的野蜂蜜。昆虫为古茶树和森林传授花粉,是古茶林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蜂王树体现了哎冷山古茶林的生物多样性与布朗族的自然崇拜。</b></p> <p class="ql-block"><b>☞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要素的九个传统村落之一:惠民镇芒景下寨布朗族传统村落</b></p> <p class="ql-block"><b>景迈山傣族、布朗族传统民居均采为干栏式建筑。建筑材料以木、竹为主,其中木材多用木荷、栎树与松树等。屋顶形式为歇山顶,上覆方形挂瓦,历史上则用茅草顶。建筑分两层,底层为干栏层,传统用于家畜饲养、杂物储藏,并设楼梯通往二层前廊,再经前廊进入室内与掌台。二层室内设有神柱、火塘,其中神柱是家神所在,需每日供奉祭品,不准外人随意触碰;火塘及周边区域综合待客、厨房、饭厅和老人睡卧等多种功能;除老人外的其他家庭成员则沿围板放置床铺。掌台为方形露台,有洗晾、休闲等功能。</b></p> <p class="ql-block"><b> 从古到今,文化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因为文化的薪火传承,因为对文化价值的守望,才造就了一个民族的共同文脉。普洱的各族人民也同样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守自己的文化家园,不因交通的阻隔而断流,也不因生活的艰辛而放弃。像上天赐予普洱的那片绿色茶叶,最终会让世界认识它醇厚凝重、越醇越香的特殊品质。</b></p> <p class="ql-block"><b> 傣族、布朗族民族文化的融合,结合茶业生产及生活方式,形成了景迈山独特的地域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千年且依旧充满活力。通过鲜活的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b></p> <p class="ql-block"><b> 千百年来,山还是那些山,树还是那些树,人已是一步跨千年。绿叶子变金叶子,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佳典范。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将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世代守护绿水青山的各族人民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全人类的诗与远方。</b></p> <p class="ql-block"><b>☞芒景村完小</b></p> <p class="ql-block"><b>安全教育时时抓</b></p> <p class="ql-block"><b>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广大乡村教师长年扎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第一线,用知识改变孩子的命运、用教育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为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b></p> <p class="ql-block"><b>幼儿园小朋友专属的篮球架圆了我灌篮高手的梦想</b></p> <p class="ql-block"><b>☞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拉祜族村寨</b></p> <p class="ql-block"><b>老达保村在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b></p> <p class="ql-block"><b>党的十八大、二十大代表李娜倮带领老达保文化脱贫的事迹是我在课堂上用到的教学素材。</b></p> <p class="ql-block"><b> 今天走进老达保,听老达保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彭娜儿激情满怀的对村情和党支部的介绍,进一步了解到,老达保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和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和《拉祜族芦笙舞》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拉祜儿女把感党恩、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信心写进歌里、融入舞中,真正走出了一条以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文化赋能,振兴乡村”发展道路。老达保民族文化助脱贫被选入联合国“中国扶贫成就展”,是“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和 “文化脱贫”的生动体现。</b></p> <p class="ql-block"><b> 老达保村党支部还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在普洱学院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萍主持下,我们还和老达保村党支部联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b></p><p class="ql-block"><b> 普洱学院刘邦朝同志领学《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刀萍同志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场的老达保村民小组党员现场演绎了拉祜族原创歌曲《快乐拉祜》、《真心爱你》、《打猎歌》,在美丽动听的拉祜原生态歌声中,我真切体验到拉祜人民的歌声不仅能唱出快乐心情,更能唱来幸福美好的新生活!</b></p> <p class="ql-block"><b>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制定的老达保村规民约</b></p> <p class="ql-block"><b>印满150年岁月斑驳的文物楼梯</b></p> <p class="ql-block"><b>猜猜这些高挂在空中的物件有什么用?</b></p> <p class="ql-block"><b>与老达保传统民居遥相对望的携程时尚度假酒店</b></p> <p class="ql-block"><b>☞澜沧解放战争募乃战斗总指挥部遗址———竹塘乡东主村的东主小院。</b></p> <p class="ql-block"><b> 解放前的澜沧土匪、地方反动武装、国民党残余势力盘踞。1949年1月22日,傅晓楼奉命率革命队伍由谦糯到达东主,成立“剿匪指挥部”,28日革命队伍由募乃发起总攻,经过4天激战,募乃战斗胜利结束,标志着澜沧全境解放。</b></p> <p class="ql-block"><b>战场硝烟散尽,英雄浩气长存。</b></p> <p class="ql-block"><b>赓续红色血脉,激励奋进力量</b></p> <p class="ql-block"><b>小院二楼已经改造为文化活动室</b></p> <p class="ql-block"><b>四口石水缸兼具装饰和防火功能</b></p> <p class="ql-block"><b>☞竹塘乡中心小学“邓颖超班”</b></p><p class="ql-block"><b>经过曹校长的介绍,我们得知创办“邓颖超班”的缘由。1996年3月,赴澜沧县视察指导工作的原邓颖超同志生前秘书赵炜和原周恩来总理生前秘书赵茂峰同志了解到,澜沧、西盟县的拉祜族、佤族儿童入学率低,特别是女童因家庭困难还有许多失学在家,经共同集资,在西盟岳宋乡中心小学设立“周恩来班”,在澜沧县竹塘乡中心小学创办“邓颖超班”。班级每两年接收一届五至六年级学段学生,主要接收热爱学习,家庭贫困的女生,至今已完成十五届学生的培养。</b></p><p class="ql-block"><b> “周恩来班”、“邓颖超班”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人格魅力,激励老师和学生珍惜荣誉,成才报国,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金名片。</b></p> <p class="ql-block"><b>☞竹塘乡蒿枝坝朱有勇院士“科技小院”</b></p><p class="ql-block"><b> 习总书记曾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坚决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伟大战役中,一大批以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发展现代农业,培训农业科学知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精神。</b></p> <p class="ql-block"><b>小院周围是附近移民搬迁的安置点</b></p> <p class="ql-block"><b>一座小房子,一个小院子,是我梦想中的好日子</b></p> <p class="ql-block"><b>☞孟连宣抚司署</b></p><p class="ql-block"><b> 孟连宣抚司署位于孟连县娜允古镇内, 建在南垒河西岸的金山上,门庭居高临下,气势庄严,是云南18座土司衙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b></p><p class="ql-block"><b> 公元1289年,傣王罕罢法在孟连建傣城——娜允,随后元朝朝廷在此设“木连路军民府”。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刀罕根被封为孟连宣抚司,该衙署也就正式成为宣抚司署,形成了宣抚司统治区(孟连、澜沧、西盟等)方圆数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b></p><p class="ql-block"><b> 1931年,刀派洪从父亲刀派永手中接过宣抚使职,成为末代土司,并参与抗英运动,支持抗日。1949年1月,孟连解放,土司制度废除,一个横跨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期的傣王家族,结束了长达二十八任、六百六十年的统治。</b></p> <p class="ql-block"><b> 听馆内工作人员讲解,景迈山布朗族先归西双版纳的车里宣慰司管理,后来在清乾隆年间车里宣慰司在孟连宣抚司的支持下打败景栋土司,车里宣慰司为表示对孟连土司的感谢把七公主嫁给了孟连土司召贺罕,并将景迈茶山作为陪嫁给了孟连土司。</b></p> <p class="ql-block"><b>傣族传统乐器:大铓,傣语称"布威。</b></p><p class="ql-block"><b> 芒景(今属澜沧县内)布朗族每年都要到孟连宣抚司署贡茶。举行贡茶仪式前,要敲响大铓。听到大铓响声,娜允全城的官民聚在官道两旁夹道欢迎贡茶人。贡茶的布朗族载歌载舞,有的戴着面具,有的舞刀,献上最好的茶。</b></p> <p class="ql-block"><b>孟连宣抚司署门前的酸角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b></p> <p class="ql-block"><b>朝孟连宣抚司署后方直行100米,就到了</b></p><p class="ql-block"><b>建于清光绪七年(1868年)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上城佛寺,在落日余晖的印染下整座佛寺金光闪闪,更显恢弘气势。</b></p> <p class="ql-block"><b>☞勐马镇勐阿村陇海小组边境口岸幸福村</b></p><p class="ql-block"><b> 普洱市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486公里,有江城、澜沧、孟连、西盟4个边境县,具有一市连三国的区位优势,同时要面对来自境外贩毒、偷渡、走私、枪支、疫情防控等巨大压力。</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普洱市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把沿边地区建设成为富边的样板、稳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的普洱实践。</b></p> <p class="ql-block"><b> 陇海与缅甸山水相连,被誉为孟连的“国门第一寨”。广大基层党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殷切嘱托,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担当干出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说话有人听,党员干事有人跟,“党指幸福路,勤开致富门”,建设一个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筑起的是兴边富民,强边固防的发展防线、人民防线、国家安全防线。</b></p> <p class="ql-block"><b>陇海全体村民制定的村规民约</b></p> <p class="ql-block"><b>鲜艳的国旗是幸福陇海最美丽的颜色</b></p> <p class="ql-block"><b>☞景信乡回俄“宾弄赛嗨”民族团结示范村</b></p> <p class="ql-block"><b> 课堂上曾经跟随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探访过“宾弄赛嗨”的民族团结互助机制</b></p> <p class="ql-block"><b>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发源于孟连县的"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其"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的本质既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象表现。</b></p> <p class="ql-block"><b>回俄村全体村民制定的村规民约</b></p> <p class="ql-block"><b>☞芒信镇允软民族团结村</b></p> <p class="ql-block"><b>允软佛寺</b></p> <p class="ql-block"><b> 允软小组党支部紧紧围绕"边"的实际,总结推行班户联建、班户联防、班户联保、班户联惩"四联机制",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压实边境治理责任、凝聚边境治理力量、夯实边境治理根基,形成了"班户联建固基础、班户联防保稳定、班户联保明职责、班户联惩促监督"的良好格局。</b></p> <p class="ql-block"><b>允软村民小组制定的村规民约</b></p> <p class="ql-block"><b> 听了允软村民小组长的介绍,我想起党的历史上著名的“窑洞对”。1945年7月初,毛泽东邀请重庆参政员黄炎培等一行到他住的窑洞做客。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b></p><p class="ql-block"><b>从百年前郑观应主张效仿西方设议院,到康有为主张变法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再到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探索民主制度的尝试都失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条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b></p><p class="ql-block"><b> 陇海、允软村民小组通过“班户联建”,形成党建“互系”促引领,班户“互联”促平安,矛盾“互让”促化解,文化“互融”促文明、生产“互帮”促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是人人起来负责的具体实践,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印证,就是走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的成功示范。</b></p> <p class="ql-block"><b>☞芒信牛油果种植基地</b></p><p class="ql-block"><b>牛油果是孟连县“一县一业”特色产业,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也让消费者实现了土特产替代进口牛油果的自由。</b></p> <p class="ql-block"><b>哈斯品种的牛油果</b></p> <p class="ql-block"><b> 美好的食物能带给人幸福的感受!在基地里品尝到最好吃的牛油果,吃出了鹅肝的味道但没有内心深处对鹅肝加工的顾虑。</b></p> <p class="ql-block"><b>可可爱爱的牛油果文创产品</b></p> <p class="ql-block"><b>接下来就是每上一道菜都会引来“哇”声一片的孟连牛油果本土风味大餐</b></p> <p class="ql-block"><b>牛油果煮小傣鸡</b></p> <p class="ql-block"><b>牛油果稀饭</b></p> <p class="ql-block"><b>牛油果蒸鸡蛋</b></p> <p class="ql-block"><b>牛油果酥</b></p> <p class="ql-block"><b>炸牛油果</b></p> <p class="ql-block"><b>牛油果拌酸腌菜</b></p> <p class="ql-block"><b>牛油果拌火烧青辣子</b></p> <p class="ql-block"><b>牛油果舂辣子</b></p> <p class="ql-block"><b> 一片“哇”声过后,大家吃得渐渐沉默,最后还是拿出了在澜沧街子卖的腌萝卜条。个人觉得,高端食材的加工处理,在意、形、养方面还需要再多一些研究,还是更期待把牛油果放在餐盘里就给我吃不起的美妙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次研学,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同行行走边地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听基层党员对党员身份和党性修养的坚定而又朴素的认识,看各族群众脸上真切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思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蕴藏的发展密码……收获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要求学知、思信、用行的根本遵循,收获在工作中真学、真信、真懂,最终实现真用的思想自觉,收获在思政课教学中以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的学科自信。</b></p> <p class="ql-block"><b>下一趟行走,身未动,心已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