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沟小学教书的日子

致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十一年前,我师范毕业,回到本乡教书,对即将开启的新生活充满期待。开学前一天,镇上遇集。南沟小学栗校长和田老师说的是来赶集,其实是为了来接我;他们知道我离家远,要住校工作。这看似普通的举动,反映出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真诚和善良。田老师是我初高中同学,与人为善好相处,我们熟。栗校长第一次见,说话总是带着微笑,平易近人,长我们十几岁,像个大姐姐。下午五点,把行李装上架子车,我们就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集镇到学校有十五六里,沿公路至赵家畔后,进到南沟还要再走四五里。好久没下雨,我们在小河两岸穿行,河水涓涓地流淌着。一路走着,一路聊着,我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已经有了大概的解了,我们各自的分工也在路上明确了。他们把我安排在生产队的窑洞里后,就各自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忙着收拾行李,又一口气走了近两小时,有点乏。 太阳快要落山,我打开铺盖卷,躺上去想歇一会,却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觉醒来,周围一片漆黑,忙摸来手电看表,发现已经是夜晚11点了。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村里又不通电,面对这漆黑的夜,难免有些紧张和惶恐。鼓起勇气走出门外解手,手电一晃,引得一阵阵狗叫,打破了夜的寂静。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来说,虽说鸡鸣犬吠是最有烟火气的声响,但是初来的陌生和孤独还是围绕着我。寂静的夜晚,银河灿烂,满天星辰。村民们都已经睡了,我却再也睡不着了,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 路上他们说,学校只我们三个老师,设五个年级,因为师资少,只能采取复式教学。一三年级由栗校长代,二四年级由我代,五年级田老师代。虽然复式教学要复杂一些,但是我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还是有信心的。80年代,上盐湾的小学教育是比较普及的,孩子们基本上不离家就能上学,但是师资严重匮乏,民办教师是农村小学的主力,栗老师和田老师就是生产队里的民办教师……</p><p class="ql-block"> 独自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工作,我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但是第一天就遇到作息错乱、半夜失眠的情况是我没有想到的。那几年,分配到上盐湾公社的师范毕业生逐渐增多,公社有意派他们到各乡村小学教书,以加强乡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轮流派到南沟小学教书的,我是第三个。前两位分别是何桂茹老师和高增福老师,他们是我榆师的学长,先后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后调走。当初他们也是住在生产队这孔简陋的窑洞里,我想他们能住的,我也能住的,慢慢就会适应的……</p><p class="ql-block"> 两年前,我高考落榜到县城去补习,老师说要安排四轮复习。一个多月下来,感觉要比高中时那种放羊式的复习靠谱得多,没想到国庆节前我竟然收到榆师录取通知书(补录)。对此,我并不过于兴奋,想着补习一年也许能考个大学呢,去了榆师就没有机会了。于是,我扬言不想去,结果遭到全家人强烈反对;架不住大家的劝说,我没坚持多久就妥协了。对一个没有多少眼界的农村孩子来说,眼前的获得要比理想更有说服力,毕竟那时能够跳出“农门”已经算很不错了。做一个小学教师是去师范学校报到的那天就已经明确了的前途,既然做出了这个选择就要勇于接受、乐于接受……</p><p class="ql-block"> 住校工作,头疼和麻烦的事是每天得自己生火做饭,在乡村是没有地方下馆子的。走的时候带了一些米,他们说学校有几分菜地,有土豆、南瓜什么的。以后的日子将怎样度过,一时还难以形容……</p><p class="ql-block"> 辗转反侧乱想一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迷迷糊糊睡了一觉。天一亮我就起来了,洗漱了一下,早早去了学校。今天学生报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学在大队部的后面,小河北岸的一块台地上;南向六孔大窑洞和东向两孔小窑洞围成一个院子,院子前面有围墙围起。东西两侧都留着豁口,算是我们的校门。院子不大,大概有1000平米左右。院内立了一个木质篮球架,支了一付水泥乒乓球台,一口小铁钟挂在西侧校门口的树上。这些几乎是每个乡村学校的标配,简单而朴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栗校长和田老师做好了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报到那一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交了学费,领了课本和作业本,新奇地见了我这个新来的老师就回家了,第二天才正式上课。当时,农村小学课程设置比较简单,主要科目就是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和美术,没有英语、品德、科学之类,这些课即使有课本也不开,因为师资太少,忙不过来。音乐课和体育课全校学生集合起来统一上,田老师上体育,我上音乐;栗校长则负责美术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复式教学条件下,我每天都要涉及两个年级四个课头,任务并不轻松,一拿到课本我就立即投入备课工作,争取讲好第一课。从此,我就每天忙在了备课、上课、改作业等事务当中,没得消闲。每周六个工作日,周六下午放学回家一趟,周日傍晚再回到学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我的印象中,农村小学就是这个样子,我一点都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对。我小时候上过的公社中心小学,虽然校园大一些,老师多一些,但基本设施和南沟小学类似。“一上(课)二下(课)三集合”的钟声各学校约定俗成;冬天教室里要靠烧火炉子取暖;老师学生每天只吃两顿饭。一切都是那么熟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作为办公室和储物间的两孔窑洞,窑掌塌陷好几年了,一直没钱修缮。开学后,栗校长找生产队出钱雇人做了整修。田老师代五年级,升学责任大,为了提高效率教好学,也为了陪我,他决定住校工作。窑洞整修好后,我们就一起住进了学校,从此我也不再孤单了。白天,他除了回家吃饭,其他时间就一心扑在学校。我们每天在煤油灯下一起改作业,一起备课,一起交流教学心得,也关心国事家事天下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栗校长看到我和田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给予我们极大的信任,鼓励我们好好干。她在完成一三年级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操心学校运营和发展的大事,把精力全放在了学校。虽然离家近,但她也给家里操不了多少心,全靠丈夫和女儿。生活上她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冬天有几个孩子中午不回家,临近中午,栗校长常常抽空在伙房生起火给孩子们热饭,也顺便给我把米饭蒸好,做好了这一切,她才回到自己家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所代的四年级有5个学生,二年级有9个学生。孩子们的基础还不错,课程能够按照正常进度向前推进。一周下来,我就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复式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每天认真备课,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有序切换,减少两个年级的相互影响,有效实现一节课内完成两个课头(如:四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复式教学中,因为两个年级挤在一个教室里,所以尽量避免互相影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互相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总是存在的。我自信在这点上把握得还不错,但是,许多年后遇到一位二年级学生,她的反馈却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说起当年上学的情形,她说两个年级的互相影响其实蛮大的,她就曾自觉不自觉地偷听过很多四年级的课;等上四年级时,感觉很多知识早就会了。回顾和反思复式教学的场景,我觉得有两类学生容易受到另一个年级上课的影响。一是上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二是脑子聪明,能很快完成课堂作业,一心二用,既不耽误作业,又能听懂高年级课程的学生。一般来说高年级是不屑于听低年级课的,受影响小。这位同学显然是后者。虽然复式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因为办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小学无法回避。所以这种状况存在了很多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的时候,我最烦老师布置那种抄写十几遍的作业。所以当我做了老师后,给孩子们布置抄写作业,一般就三遍;如果学生第二天听写错了,才会罚抄十遍。这一招挺受欢迎,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音体美最受学生欢迎,但是农村学校都重视不够。记得五年级的那个大个子爱极了乒乓球,常常玩到很晚才回家,可惜没有人能好好地教他。我刚承担音乐课,知道有很多好听的儿歌,但缺乏歌谱资料,我无法完整地教给他们,只好在我中师教材中选择几首适合的歌曲来教,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遗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一个人不被生活的艰苦打垮,那么艰苦生活的经历就会成为一个人宝贵的财富。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南沟小学的孩子们肯定要比现在的孩子们过得快乐。老师没有评比压力,既不给学生排名次,也不开家长会,学生心理负担小。那时家庭作业很少,学生轻轻松松回家,自由自在地玩,有时间还能帮家里干点活,睡眠绝对充足。老师当然也批评不认真不上进的学生,但是他们一定会把老师的批评丢在放学的山路上,第二天该是啥样还是啥样。艰苦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心理是很强大的,小时候身处艰苦不知苦,等长大了走向社会,遇到艰苦环境会有很强的忍耐力,获得成功富足也不会骄傲自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庆幸自己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艰苦也早已习以为常。现在看八十年代的乡村小学肯定是艰苦的,但在当时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一点也没觉得苦。学校不通电,晚上改作业、备课都是在煤油灯下进行,看得眼花,总想调亮一点。这样玻璃罩就会炸裂,炸得散了架,就用小纸条抹上浆糊粘起来勉强维持。新灯罩不好买,要到镇川才能买到。学校经费不足,上劳动课时,栗校长带着我们和学生在山上采集紫穗槐仔,换点钱,贴补开支。冬天到了,宿舍和教室要生炉子取暖,我们就带几名高年级同学,跑到炭窑上拉煤。邮递员十来天能来南沟一趟,送来全村的邮件从这里再分发。一次周末回家前,我打开刚送来的《中篇小说选刊》,读到张贤亮的《肖尔布拉克》入了迷,等一口气读完天已近傍晚,以至于摸着黑才回到家。那时工业品很贵,我三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够买一辆自行车,周末经常是步行回家。有一次周日返校,刚到学校就下了一场雷阵雨。天黑路滑,田老师来不了学校,我一个人守着诺大个校园有点害怕,就跑到学校脑畔上面刘大叔家借宿。大叔大婶热情招待我吃了饭,又把家里崭新的被褥拿出来给我铺上,温暖的感觉永远记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你根本不觉得这些艰苦是艰苦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乐趣。备好讲好每节课本身就有一件快乐的事情,看到学生们有收获,自己挺有成就感的。我最喜欢好问的学生,当我耐心讲解直至他们听懂以后,他们高兴,我也高兴。放学后,我和学生们一起打沙包、跳绳、打乒乓球,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玩得忘记了时间,直至家长找上门来。等孩子们都回了家,我便简单吃一点,也不讲究。时间过得飞快,一学期很快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年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又愉快地开启了我的教学生活。我喜欢我的工作,也渐渐熟悉和融入了这里的环境。村里有好几位我和田老师的初中同学。去年刚来时,本村的几位同学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这份同学情谊带给我莫大的安慰,让我较快地克服了来到新环境的陌生感。我还结识了不少村民。春天暖的快,正月还没出,肉就放不住了(北方储肉靠的是自然冷冻),A同学的家长带着一块羊腿肉到煤窑上卖,因为有了霉点,没被挖煤人看中,我正好碰到,出于好心把它买下,顺便改善一下伙食。B同学的母亲看着天暖,早早地在校门前面的一块菜地里开始育苗,西红柿苗长到快两寸高。为了能够实现早种早结果的愿望,周末我和她要了20多棵苗子带回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学两三周了,工作生活一如往常。可是突然有一天上午,一位姓王的女子来学校找到栗校长,拿出上盐湾公社的通知说,她被安排来南沟小学任教,而我要被调到赵家畔小学。大家都有点懵!事前,公社与栗校长和我没有做过任何沟通,我们也没有听到任何风声。为什么会在新学期开学好几周了,突然来一个人事调整?为什么没有把她直接安排在赵家畔小学?那时候通讯不发达,对此,大家无法知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老师已经到了校,学校又只有一处窑洞可住。我只能立即动身离开学校。下午,栗校长派了几个学生送我到四五里外的赵家畔小学,还让孩子们去上盐湾给我买了礼物作为纪念。一路上也不知和孩子们聊了些什么。大概说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让他们一如既往好好学习上进的话。我喜欢这里的孩子们,他们基础好,好学上进,突然离开他们真有点舍不得,放不下。学生们刚刚和我熟悉,也喜欢我的课,突然要换老师,孩子们也有点不舍。但是我们都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到了乡中学,不时地能见到栗老师、田老师和升学上来的同学们,遗憾的是再没有机会回南沟小学看一看。回想起来,在南沟小学教书的日子里,和谐向上的教学团队、快乐无忧的孩子们和朴实善良的村民,带给我的都是快乐。虽然那段时间工作忙忙碌碌,但身心安稳,工作愉快。这种感觉为我顺利走向社会开了一个好头,由此,我总是对未来报着美好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希军 2024年1月,于西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