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年

<p class="ql-block">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息扑面而来,起先,收到远在外地的小弟弟,给我寄来做酸奶的菌种,两瓶红酒,一块安化茯砖黑茶。接着,收到表弟给我寄来的两盒凤凰单丛好茶,还有保健品。我非常感谢两位弟弟远在他乡,时常牵挂着我们,刚进入腊月就给我寄过年的礼品!</p><p class="ql-block">老家的大弟弟和弟媳,早早就为大家的过年忙开了,为我们买了陕北羊肉,给我们寄来黄馍馍、油馍馍面、糕,还寄过来一大捆陕北的红葱,小米茶,芝麻,葱花扎蒙胡麻油,和当地特产黄芪。总之,陕北过年吃的都寄过来了。我非常感谢他们俩,为了让我们过年能吃上家乡的美味,不辞劳苦,不怕花钱,实心实意的做了这么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亲情?有血缘关系的感情叫亲情。亲情特指亲人之间那种特殊的感情。我理解就是:在心里常常装着你的亲人,不管对方怎样,也会爱对方,无论贫穷或是富有,这就是是手足之情。</p><p class="ql-block">亲情,首先是亲,有着血缘关系,我们血管里流着同样的血,从小在一个家里,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一起上学,一起在老家的窑洞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p><p class="ql-block">然后是情,亲情重在情字,真正的爱才是亲情,它是人间最美的一种感情。我们长大后,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同甘共苦,共命运,在漫长的岁月里,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见证了岁月的艰辛,也共享了各自学习、工作、生活中成长的无数欢乐,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用爱、用心培养出来这无以伦比的情感之花。</p><p class="ql-block">都说手足是散落在人间的雪花❄,被父母的爱融化,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亲情是人间最温暖的感情,我觉得人生一世,能够拥有这样的亲缘,很是宽慰,是修了几世的福报。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没有到过年,我就想亲人们了!</p><p class="ql-block">西安的街道上,满满的都是过年的味道。南门已经开始准备上过年的灯会,两条彩龙🐉已经就位,城墙上布置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城市的上空,时不时传来鞭炮声,超市里的一幅幅大红对联,一个个硕大的福字,一对对剪纸窗花,寓意吉祥富贵的节日装饰品……琳琅满目;猪肉、羊肉、牛肉,鸡鸭鱼肉,摆的满满当当;还有很多半成品的预制菜,有江南名菜、酸甜鲜香的松鼠桂鱼、有香辣味、火候足时,它自美的东坡带把肘子;有笋鲜肉香、浓郁味美的眉州东坡地道川菜黑笋烧肉……;西安饭庄也推出了他们的年夜饭,有梅菜扣肉、小酥肉、粉蒸肉、四喜丸子、黄桂稠酒……;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选择!</p> <p class="ql-block">买了些年夜饭,还觉得不过瘾,想自己做点烧肉、丸子、炖肉。超市卖肉的小伙,热情地给我切了几块猪肉方子,肥瘦正好,我非常满意,接着又买了三斤多肉馅,买了些馒头、菜。</p><p class="ql-block">回家后,一头钻进厨房就忙开了,不锈钢大锅里加了大半锅水,放入洗净的肉方子,开中火,煮到筷子能插进去了,就一一捞出来晾凉。做烧肉的方子,在每块肉皮上抹一层蜂蜜,滋润好备用。它们摆在盘子里,像一块块台北故宫的肉型石东坡肉,晶莹玉润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做炖肉的方子,改刀切成一个个小三角形,然后开始炒糖色,珐琅锅里加少许水,放入适量的冰糖,开小火慢慢烧化,起先冒大泡,接着变成小泡,然后变成黄色,渐渐变成深红色,加点水,搅拌均匀,把切好的三角肉块放入不停搅拌,让每块肉上都沾上糖色,再放入生抽、老抽、蚝油、八角、香叶、白芷、生姜、葱炒香,然后加入开水,没过肉,加盖,慢慢炖熟。</p><p class="ql-block">锅里炖肉时,我开始准备做丸子。</p><p class="ql-block">切葱、姜丝放入碗中,锅中加入水放入适量花椒煮5分钟,倒入放葱姜丝碗中,浸泡,过一会抓一抓,让葱姜丝的味道融入水中。</p><p class="ql-block">拿两个馒头,去皮,打碎成末,把打碎的馒头倒入肉馅中,把葱姜水倒入拌匀,加半勺盐、半勺胡椒粉、半勺五香粉搅拌均匀,加一个鸡蛋,加适量的食用油,搅拌好,开始做丸子,我是全部都做好,放在盘子里。</p><p class="ql-block">锅中加油,油温四成,先放入少许,炸定型后捞出,再炸其他的,全部炸好后,升高油温,一起倒入复炸,颜色金黄就好了。</p><p class="ql-block">接着就开始烧肉,这时要一手拿锅盖,一手把烧肉方子皮的一面向下放入油锅中,马上盖上锅盖,一阵响声后,抹了蜂蜜的面上被烧的颜色变红,起了好多泡泡,这样就烧好了,捞出来晾凉后,改刀切成一片片烧肉,面朝碗底码在碗中,加入调好的料汁,上屉慢火蒸好,出锅后加盖盘子,翻个面,揭开上面的碗,一盘整齐漂亮、色泽美艳、香喷喷的烧肉就做好了。</p><p class="ql-block">我试着吃了一个炸好的丸子,特别香,多么熟悉的味道!未加思索,顿时感觉出来是外爷做的丸子味道。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好像印刻在大脑里面似的,真的是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外爷去世好多年了,时隔几十年,今天能做出这个味道,简直太意外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味道,让我一下子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小时候。外婆家住在周家硷小镇上,小镇一进入腊月,就有了过年的气氛,人们都忙了起来,用外婆的话说,闻到了年腥味。</p><p class="ql-block">过年就要做年茶饭,当时,冬季没有大棚,最常见的蔬菜,只有洋芋、白菜(有淹酸白菜、冻白菜、地窖里栽的活白菜)、黄萝卜,新鲜蔬菜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做菜少不了豆芽,外婆过年一般会生两种豆芽:一种绿豆芽,一种绿黑豆豆芽(我们当地的一种绿皮,像黑豆一样的豆子)。外婆在腊月初就给我们布置任务:捡豆子,把两种豆子分别放在小簸萁里,把其中的坏豆子、半个的豆子、太小的豆子都捡出去,还有其他杂质也要捡出去,捡好一点就放在升子里,直至捡完。</p><p class="ql-block">腊月13是外婆生豆芽的日子,外婆把我们捡好的绿豆,放到盆中,倒入刚烧好的冒浪滚水中,用勺子不停的舀起扬开,目的是给水降温,直至水温变成温凉,绿豆皮泡展。第二天就能看到冒出的小芽,外婆每天早上、晚上都要给豆芽涝水,随着时间推移,豆芽不断长长,从小盆换到大盆,再从大盆换到小瓮子里,北方温度低,外婆涝完豆芽,白天盆口向上,晚上就要盆口向下倒扣着,放在温暖的炕头,为的是让豆芽生长的快并且均匀。生豆芽的周期比较长,一般得十几天才能生好,生好的绿豆芽,像白生生的小钉子,有的戴着可爱的绿色小帽,有的是鹅黄色的两豆荚中间有两个小小的黄色叶子,非常漂亮!生好的绿黑豆豆芽,却像一个个黄色的小蝌蚪,黄色的大脑袋后面拖着一条白白的小尾巴,格外可爱。</p><p class="ql-block">腊月会拉开了过年的的序幕,腊月14、15、16是街上遇会的日子,这是一年之中最后的一个会,那三天,人们从十里八乡赶来,人声鼎沸,街道上人山人海,摆摊的一个接一个,卖布料的,卖小杂货的,卖鞭炮的,卖年画的,卖茶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年关临近,乡下的农民们,带着自己生产的粮食,有新碾的黄澄澄軟米(软糜子碾的米),大黄米(硬糜子碾的米),小米(谷子碾的米),有新收获的绿豆,红豆,黑豆,绿黑豆,豇豆……蔬菜有栽在地窖里刚拔出来水灵灵的大白菜还有,黄萝卜、洋芋、南瓜……有卖猪肉的、卖羊肉的,有卖猪头、羊头,下水的……大家用这些农产品换点钱,置办年货,期盼过一个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大年。</p><p class="ql-block">外爷在上班之前,就给外婆点钱💰,让孩子们买年画、鞭炮……。吃过饭,我们站在硷畔上,向街道上眺望,等看到所有的摊点都摆开了,舅舅就带着我们出发了,我们看过几家卖画的摊点后最后选择在最大的摊点上买画,首选的是毛主席像,接下来要买一对秦叔宝、尉迟恭的门神画,还有外婆喜欢的年年有余的胖娃娃画,最后买四扇屏故事画,这是我最喜欢的画,有穆桂英挂帅,有三气周瑜,有英雄人物黄继光、欧阳海……好多故事,我都是从四扇屏画里学到的。</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买了四挂100响的小鞭炮,还买了起火、二踢脚、还买了各种烟花。捎带买了糊窗户的麻纸,还有写对联的红纸,就心满意足、高高兴兴的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腊月十几以后,外婆家的院子里格外热闹,附近家里没有碾子的左邻右舍,都来外婆家碾子上压糕、油馍馍等,做年茶饭。来的人络绎不绝,一家走了,又一家接上,有时还有等的几家。</p><p class="ql-block">腊月20一般是外婆家压黄馍馍、糕、油馍馍的时间,腊月19晚上,外婆用升子量好米,黄馍馍是40%大黄米,60%软米,油馍馍、糕是30%的大黄米,70%的软米,把兑好的米分别放入大盆中,加清水,淘洗干净,泡一晚上,在上碾子前两小时捞出来控水。隆冬腊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带水的米刚倒在碾子上就冻住了,随着人们不停的碾压,逐渐压出面来,外婆常说:“粗箩馍馍,细箩糕”做黄馍馍要用粗点的箩子。做糕、油馍馍要用细一点的箩子。</p><p class="ql-block">晚上,外婆把黄馍馍面加上做好的酵子,和成面团,放在热炕头上发酵;油馍馍面分批放入锅中炒好,用开水搅拌和成面团发酵。第二天,外婆开始蒸黄馍馍,我们家一般做两种,一种包豆豆,一种是不包豆豆甜黄馍馍。外婆做出来的黄馍馍包豆豆,表皮有颗粒感,沙沙的,加上豆豆的甜糯非常好吃。</p><p class="ql-block">第三天,外婆在大铁锅里烧上水,放上笼屉,把盛糕面笸箩放在锅台上,用碗加入些水,双手搅拌,并搓均匀,外婆说这是拌“引气水”,大锅里水烧开后,撒一层在笼屉里,盖上锅盖,蒸熟了再撒一层,以此类推,直至都放进锅里蒸熟了,接下来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又费力气的程序——揉糕。我们家一般都是等遇集的时候蒸糕,老姨夫来赶集,顺便帮我们揉糕。老姨夫家在续家湾,长得胖胖的,做起活来有使不完的劲,只见他在外婆家的青石板锅台上抹一点油,把锅中蒸好的糕用锅铲放到锅台上,双沾点凉水,左右开弓,上下柔和,不一会就揉好了,揉好后做成条状,在糕的面上抹一层油,一卷揉好的糕就放在锅台边上了。老姨夫擦擦汗,接着如法炮制,直至把所有的糕揉完,一卷卷黄澄澄的糕,整整齐齐摆放在青石板的锅台上,好像是艺术品一样!</p> <p class="ql-block">外婆做的黄酒(米酒),是过年必不可少、最受欢迎的饮品。春天,外婆让我们把麦子在碾子上压成碎片,也不过箩,直接和成面团,又让我们去瓜地採些瓜叶,洗净后,把和好的面团放在中间包好,用麻绳绑住,留一个圈,挂在光照最好的墙面上,晒上大半年,这就是外婆做的酒曲。</p><p class="ql-block">腊月外婆摘下酒曲,去掉瓜叶,一快黑黢黢的酒曲展现在我们眼前,在碾子上压成曲面;外婆还生了麦芽,等长到合适的长度,就放在锅巷炕干,也压成面和曲面放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然后,泡上30%的小米,70%的九谷米,捞出来在碾子上压成面,把面和成面团,发酵一夜,第二天放入屉中蒸熟,晾凉后加入酒曲麦芽面,加点白酒更好。放在热炕头,连续发酵几天,直至有了酸甜味,颜色变深以后,就成功了。</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喝外婆做的黄酒,知道部分程序,但不知道这些材料以及程序的意义。为什么麦子长期发酵就成了酒曲?为什么还要放麦芽?我不由得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我查了一下头条。头条中如是说:</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酿酒一般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曲”酿,一种是用“蘖”酿。蘖是发芽的谷物,曲是发霉的谷物。</p><p class="ql-block">以麦制曲,让自然界各种卫生物在上面生长而成。它具有糖化和生香的作用。大曲的糖化发酵能力较低。</p><p class="ql-block">酒曲放麦芽,麦芽是糖化发酵剂,曲酿法和蘖酿法都是“固态发酵法”但曲酿法克服了蘖酿法糖化高、酒化低的缺点,并使糖化、酒化两种步骤同时进行,相互催化,提高了酿酒质量,缩短了酿酒过程,因而称为“复式发酵法”。这是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可以说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的一次伟大发明,比欧洲领先了一千多年。</p><p class="ql-block">看完这些资料,我不由得为民间的制造术感慨,虽然外婆她们不知道具体的原理,但是天长日久一年又一年的实际经验,让她们对几千年移留下来的酿酒方法应用自如,制作出了人间的美味。让我们年年能够品尝到甜甜的佳酿黄酒。</p> <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四、五打扫房子,大扫除。早饭吃过,我们就开始扯窗户上的旧纸,窗户纸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打,雪白的麻纸变成黑灰色,当时我十几岁,身轻如燕,站在窗格子上一点点的往下扯,两扇门上架个凳子,舅舅站在上面也扯窗户纸,摘下去年的年画,把铺盖、席子等能搬动的东西都放在外面,外婆用竹竿绑好扫帚,一扫帚一扫帚挨定打扫墙面、用条帚扫干净炕,她扫去了一年的屋间尘土,外婆扫完了,我和舅舅也扯完了旧的窗户纸,用小刀刮净去年的浆糊,仔细扫干净每一个窗户格,然后,用外婆打好的浆糊,开始糊窗户,我站在窗格上,折好需要的麻纸角度,递给舅舅,我就开始给窗户上刷浆糊,舅舅裁好纸递给我,我糊上去,我们配合的非常好,不一会,我们家的窗户就焕然一新,白生生的特别亮堂。两扇门上扯了去年褪色的对联,用抹布擦的干干净净,席子、毡都用红柳小棍敲打去夕日的尘埃,并扫干净,被褥都挂在铁丝上,里里面面都扫的干干净净。外婆把两个红门箱擦的红艳艳的,几条瓮也擦的黑明瓦亮,高粱杆抐的瓮盖洗的白白净净,条桌上下的坛坛罐罐、盘子里的调料小碗也都被外婆擦的油光锃亮。一切就绪了,我们拿出买来的年画,在窑掌墙上最中心的位置,恭恭敬敬贴上毛主席像,两边墙贴上寓意吉祥的胖娃娃画,一排瓮上面的墙,贴上两套四扇屏画,两扇门贴上秦叔宝、尉迟恭门神画,等年三十再贴上周全忠三大舅写的红对联。整个家里都焕然一新。过年在我们小时候看来,是非常非常隆重又幸福的时光。所以特别盼望过年,其原因有三:一是在外工作一年的爸爸妈妈,会回家和我们一起过年,二是能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三是能穿上新鲜漂亮的新衣服。</p> <p class="ql-block">外婆家的墙根处有一个草房,平时放点农具啥的,过年时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冰箱,放一条瓮,把蒸下的黄馍馍、糕,炸好的油馍馍都放进去,放一个老盆,把做好的炖肉、烧肉、酥鸡、丸子等年茶饭都收入其中,二盆里放着做好的黄酒,小瓮子里放着盐水腌着的豆芽,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个小草房变成了我们家过年储藏年茶饭的聚宝盆。</p> <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外爷把近日买来的年货猪肉、羊肉、鸡肉、头蹄下水通通都放在锅台上,系上围裙,亮出了他的看家本领,该洗的洗,该泡的泡,漆黑的大铁锅里烧上水,煮上猪肉方子,煮好后再煮一锅头蹄下水,该烧的烧,该炖的炖,该卤的卤,外爷有条不紊的忙着。此刻常年下厨做饭的外婆,成了烧火剥葱打下手的帮厨,整个家里充满了不同的香味。夜幕降临,热热的炕中间,摆上炕桌,桌子上摆满了外爷做的年夜饭,烧肉、炖肉、清蒸羊肉、酥鸡、丸子、凉拌猪头肉、卤猪肠、猪肚,凉拌土豆粉丝……有多少碗、多少碟,我们也顾不上了;主食有大米饭、掇着红、绿点的白面馍馍、黄馍馍、炸油糕、油馍馍,有多少种我们也没有心思在意,全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欢聚一堂,品尝着外爷做的美味佳肴,享受团聚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爱喝两口的外爷、爸爸烫上一壶好酒,我们大家一起端起外婆做的黄酒,共同举杯,祝愿大家新春快乐!</p><p class="ql-block">在这辞旧迎新的夜晚,大人们畅谈过去的一年里的大事小情,期盼着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风调雨顺,孩子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我们的窗前挂着明亮的灯笼,映照着红红的对联,这时已经到了午夜,墙外传来一阵一阵的鞭炮🧨声,我们也赶紧拿出买来的花炮放起来,紧接着就听到一阵鞭炮叭,叭叭叭的响声,起火咻一声飞向天空,之后——再叭的响一声,二踢脚咚——咚,烟花🎆一个个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火树银花不夜天,让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放完炮,外婆拿出了她给我们做好的新衣服、新鞋,让我们试试,看有那里不合适,她再改改。我们都觉得非常好,只有大弟弟觉得棉袄的扣子不合适,让外婆改改,外婆马上就给他改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初一,我们都换上了新衣服、新鞋,到亲戚家去给长辈们拜年。</p> <p class="ql-block">一阵鞭炮🧨声,把我从时光隧道中拉了回来,岁岁过年,今又过年,我已经年过七十,由一个小姑娘变成了老太婆,亲人们也有很多离开了我们。人们常说,人老了爱回忆,一点都不假,我怀念过去的岁月,我想念逝去的亲人们。</p><p class="ql-block">过去是外爷外婆给我们做年夜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代代传承的年夜饭,接力棒已经传到我的手中,我早己经成了自己家的主厨,今天是腊月十六,是我们周家硷的腊月会,再过十多天就要过年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做,顾不上啰嗦了。祝大家过一个祥和如意,红红火火的春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