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皮儿的故事

晓辰(王秀茹)

<p class="ql-block"><b>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小箱很陈旧的小人书,其中有十多本小人书的书皮儿是手绘而成。尽管年代久远,书皮儿有些褶皱,有些模糊,但仔细看那五颜六色的绘画很细腻,也很精美,栩栩如生的。谁能想到,这书皮儿上的绘画竟是出自于60多年前一位10岁左右的顽童之手。</b></p> <p class="ql-block"><b>  小人书也称“连环画”,</b><b style="font-size: 18px;">巴掌大小。</b><b>一幅幅绘画的下面缀上简短文字,薄薄的几十页就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什么《穆桂英挂帅》《文天祥》《老三打井》《岳母刺字》《大名府》《香罗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这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文学读物中有神话传说,有历史故事,有英雄传奇,当你拿在手中,翻开书的第一页的时候,那故事便在掌心间拉开了序幕。不但孩子们喜欢看,大人也看得津津有味,就连不识字的人通过看图也对故事的情节略知八九。它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b></p> <p class="ql-block"><b>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当属小人书摊儿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人书摊儿,招徕的读者大多是孩子们。他们来到书摊儿,挑出自己喜欢的一本拿在手里,再从兜里掏出一分或二分钱的硬币递给摊主,便围着书摊儿席地而坐,一头就埋进了书里。</b></p> <p class="ql-block"><b>  那时,只要家里有小人书,就可以摆摊儿,我的丈夫也曾摆过摊儿。还是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放暑假的一天,他见大院的玩伴儿摆了个小人书摊儿,他也去凑热闹,回家找了一大张牛皮纸,抱着小人书就来到了路边儿。他年龄小,怕别人欺负,挨着玩伴儿的书摊儿,把牛皮纸往地上一铺,家里的30余本小人书往上一摆就开始“营业”了。</b></p> <p class="ql-block"><b>  因为是第一次摆摊儿,很多人都来光顾,一天下来还挣了角八的。挣来的钱他从不舍得花,一分两分地积攒着,即便是烈日炎炎,也舍不得拿出三分钱去买一根冰棍。当钱攒到一定数量,他就去买小人书,小人书的数量明显增加了,题材也丰富了许多。</b></p> <p class="ql-block"><b>  小人书看得人多了,时间一长,有的书皮儿就磨坏了,有的甚至破损严重,面目全非。他索性照着小人书中的某一页进行临摹,再把水粉颜料调出各种自己想要的颜色涂在画面上。没有学习过绘画的他,因年龄小,没包袱,每画完一幅,还挺有成就感的,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把画好的书皮儿粘在小人书上,并让写得一手好字的父亲帮着用毛笔写上书名,一个色彩斑斓的书皮儿就展现出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说到他的父亲,我的老公公,不得不说也是多才多艺之人。他不仅擅长书法,而且鼓打得也漂亮,逢年过节总有人请他写福字、写对子什么的,秧歌队里也总少不了他打鼓的身影,打的鼓点花样繁多,引来好多人驻足观看。应该说丈夫的艺术细胞是继承了父亲的基因吧。</b></p> <p class="ql-block"><b>  当时,为了防止小人书丢失以及与临近摊主的小人书混在一起,丈夫便把哥哥的印章盖在书皮儿上,就这样全家三个男子汉的印记都留在了小人书书皮儿上了。他绘制的小人书皮儿,不仅为小人书增添了斑斓的色彩,也留下他稚嫩的“绘画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而今,小人书时代已由电子书时代所取代。我知道丈夫童年勾勒绘画的小人书书皮儿,不仅融入了他对小人书的喜爱,也是他对童年的一段美好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