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农历和春节絮语

樵人

<p class="ql-block">春节快到了,很多人把最熟悉的春节叫“阴历春节”,把公历新年叫“阳历新年”,实属欠妥。正确叫法是“农历春节”,“公历新年”。</p><p class="ql-block">把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历法说清楚,真不是件容易事,多数人对于历法既熟悉又陌生。</p><p class="ql-block">人类社会初期没有文字,也无天文学知识,对年月日的了解有限,不知道如何纪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产生了数学和天文学,对年月日有了认识,逐渐产生了历法,而且不断进行修正。</p> <p class="ql-block">(一)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国家,历法和农耕有密切关系,公元前17世纪的夏商时代我国就产生了阳历和阴历两种历法。</p><p class="ql-block">中国阳历又名干支历,星辰历,甲子历,节气历。它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大约起始于商朝以前(公元前17世纪)。</p><p class="ql-block">干支即天干,地支的简称。是古人借助树干,树支概念进行记数的方法。干支历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24节气。它以北斗7星斗柄回转位置不同而计算月份。(斗柄所指位置称为“建”)。斗柄旋转一周谓之一“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阴历又叫月亮历,夏历,旧历。有考证说产生于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它是依月相的变化为依据制定的历法。月相由上弦月,凸月,满月,下弦月,娥眉月,朔月,娥眉月,回到上弦月一个周期为一个月,每月的长度约29一30天。每年长度不固定,大致在354—384天之间。阴历在中国广泛应用一直到明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20年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47年,历经明,清两个朝代,是继利玛窦之后来华的最重要的传教士之一。他主导的耶稣会和中国第一批天主教徒合力编撰了一部农历法,也就是我们现行的农历。他将中国的阳历和阴历结合一起,并借鉴了西历的经验,通过周密计算,进一步修正误差从而产生了一部新的农历。新农历法规定平常年12个月,24个节气,并设闰年以使平均历年与太阳回归年相适应,每隔三个平年设一个闰年,闰年13个月。月份分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354或355天(比公历365/366天少11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古罗马第一任王罗慕路斯(Romulus公元前771年—公元前716年)于公元前738年颁布了第一部罗马历法,它是在古希腊历法的基础上制定的。罗马历法与太阳回归年偏差很大,它将一年划分10个月,其中有六个月是30天,四个月是31天。如此一年只有304天,而且将每年三月做为一年的开始。罗马历法每年偏差达61天之多。</p><p class="ql-block">第二任古罗马王努马-庞皮留斯(公元前753年—673年)对罗马历法进行了修正,将一年的年初增加一个月,年末增加一个月,一年为12个月,共355天。每年仍然有11天偏差。</p><p class="ql-block">古罗马共和国皇帝凯撒(Gains Juli-us Caesar 公元前100—公元前44年)在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定了儒略历(又名朱利安历),并于公元前45年1月实行,废除了罗马历法。</p><p class="ql-block">儒略历一年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2月29天除外)。每四年设一个闰年,闰年的二月份为30天。如此一来一年为365天,闰年366天。儒略历一直被广泛应用到16世纪。</p> <p class="ql-block">儒略历已经接近现代历法,但是应用多年以后,还是偏差较大。16世纪初天文学家发现,每年的春分已不是3月21日了,而提前到3月11日了。这对指导农耕十分不利,需要修改。罗马教皇格列高利13世和宗教人士商量解决办法,最终在1582年选用了意大利人Aloysius Lilius的格里历,这是在儒略历修正基础上的新历法,也就是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公历又称基督历,西历。它以耶稣诞生年为公历元年,耶稣诞生之前称为公元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采用公历纪年。公历和农历均为我国现行的法定历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中国纪年方法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1)干支纪年法是中国最古老的纪年方法,目前仍在用。它是以10天干和12地支互相组合的记数方法。</p><p class="ql-block">10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p><p class="ql-block">12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戎,亥。</p><p class="ql-block">干/支二者组合形成一个数字,如:干第一个字“甲”与支的第一个字“子”组合成“甲子”=1,干的第二个字“乙”,支的第二个字“丑”组合成“乙丑”=2,以此类推,丙寅=3,</p><p class="ql-block">丁卯=4……壬申=9,癸酉=10,</p><p class="ql-block">甲戎=11,乙亥=12……这样排列组合一个周期为60,两个周期是120。这种纪年方法现在書法界仍然在用,例如2023年是癸卯年,2024年是甲辰年,2025年是乙巳年……。</p><p class="ql-block">干支纪月类似于纪年比较麻烦,目前已经没有人用。而地支纪月有人还在用。它是把十二地支对应12个月,固定不变。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戎,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p> <p class="ql-block">(2)中国古代是以国王(或皇帝)在位时间纪年。如春秋战国时期:鲁昭公七年,卫灵公四年…。</p><p class="ql-block">西汉以后以皇帝年号纪年,例如汉武帝“建元3年”,明朝的“洪武元年”,清朝“康熙5年”,乾隆10年等。</p> <p class="ql-block">(3)中国人的岁数常以属相(生肖)纪年。把12地支对应不同动物:</p><p class="ql-block">子—鼠,丑—牛,寅—虎,</p><p class="ql-block">卯—兔,辰—龙,巳—蛇,</p><p class="ql-block">午—马,未—羊,申—猴,</p><p class="ql-block">酉—鸡,戎—犬,亥—猪。</p><p class="ql-block">生肖12年一个循环。假如今年是兔年,属兔的是本命年,他就是12岁,或24,36,48,60,72,84…而属羊的比他大4岁,属牛的比他小两岁,依此推算。</p><p class="ql-block">(请阅生肖/公历对照表)</p> <p class="ql-block">(4)公历纪年</p><p class="ql-block">以耶稣出生年为公历元年进行纪年。公元525年有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基督教徒在推算七年后的复活节日期时提出以耶稣出生年为元年的纪年方法,该提议得到了教会的支持。从此在教会内得到应用,但大多数国家没有采纳,仍然以国王(或皇帝)的名字纪年,如路易十四,路易十六,亚历山大一世…。直到十六世纪才在西方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决定采用公历纪年。公历纪年方便,简单,统一,便于比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农历春节快到了,春节是“斗柄回寅”,春回大地,一年之首。在农耕文明时代,岁首有着重要意义,形成的岁首文化丰富多彩。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每年春节来临前,出外谋生的游子要赶回家乡和亲人团聚;家家采购过节食品和日用百货。腊月23日过小年,要供奉灶王爷,除夕要请家谱上的祖先回家过年,吃饺子。初一亲戚,朋友,街坊互相拜年。街道,乡镇到处敲锣打鼓,放鞭炮,扭秧歌,舞狮,点龙灯,唱戏,逛庙会,热闹非凡。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春节才算过完。</p><p class="ql-block">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而春节又是四大传统节日之首。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农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p><p class="ql-block">春节快到了,祝网友们春节快乐,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 樵人 2024/01/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