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禅寺,千年古刹,中国佛教名寺之一,中国佛教禅宗著名寺院。是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偈获五祖认可并接其衣钵的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人称“东粤第一宝刹”的南华禅寺坐落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 <p class="ql-block"> 南华寺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驻锡传灯的祖庭道场,大师在此传法三十余载,也称六祖道场。 </p> <p class="ql-block">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敕赐“南华禅寺”,乃沿袭至今。</p> 据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梵僧智药三藏率徒来中国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路过曹溪口时,掬水饮之,觉此水甘美异常,于是朔源至曹溪。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于是谓徒曰:此山可建梵刹,吾去后170年,将有无上法宝于此弘化。后韶州牧侯敬中将此事奏于朝廷,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曹溪门是南华寺第一道山门,曹溪(佛教用语),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惠能在曹溪宝林寺(南华寺)演法而得名。曹溪被看做“禅宗祖庭”。曹溪水常用以喻指佛法。“曹溪”又是六祖惠能之别号。 穿过曹溪门一眼便可以看到放生桥和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的五香亭。 放生桥和五香亭 宝林门是南华寺第二道山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 天王宝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央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 天王宝殿前的吉祥钵 大雄宝殿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殿前有月台,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飞檐饰坐狮,顶用双鱼吻,门窗为格子式。殿内正面塑三大佛像,每尊佛像高8.31米,形貌庄严。左右两壁及后壁是泥塑彩绘五百罗汉像,神形怪异。 藏经阁:原是诸天殿,始建于元仁宗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虚云和尚将此殿改为藏经阁,公元1996年重建。 藏经阁前的千僧锅 殿旁的菩提树 六祖殿, 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内。原名御经阁(曾为南华禅寺的原藏经阁),始建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至公元1464年),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改为祖殿。 灵照塔,为楼阁式八角五层砖塔。塔基宽10.08米,每面宽4.5米,塔高20.8米。正面有券门可入内。塔内辟有螺旋形阶梯直到塔顶,每层每面均有卷门和小窗,八柱攒尖顶,上置大型铜铸净瓶及铁铸覆盆。 灵照塔是南华禅寺内至今保留原址不变的最古、最高的唯一建筑物。首层塔内安放毗卢遮那佛像一尊,不能上塔。 卓锡泉前面有九株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松,其中一棵实达40多米,据专家考证,这是全世界最高的水松,树龄超过500年。 天下宝林 卓锡泉又名九龙泉,相传是六祖慧能大师浣洗袈裟的地方,泉水清沏甘冽,常年涌流不绝。 曹溪圣地 飞锡桥 伏虎亭 <p class="ql-block"> 首次见,一眼便是千年。只是很遗憾,我们到南华禅寺时已是傍晚,没来得及进入各个殿内细细探宝开眼。</p> 出了寺门,天边红霞满天,只听寺内的僧人欢呼:“上天开天眼了!”。这是对我们迟来留下遗憾的补偿吗? 后记:<div>摘自:少林内劲一指禅 2023-11-29 发表于北京</div><div data-find="_1">慧能大师──一中国禅宗六祖<br>慧能大师,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砍柴为生。因闻客读《金刚经》有所悟,前往黄梅礼五祖弘忍大师为师。初见五祖,五祖问他是哪里人?来求什么?慧能说是岭南新州百姓,来求作佛。五祖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如何)堪作佛!”他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心惊而不便表示,后让他去碓房舂米八个多月。<br>五祖选衣钵传人时,慧能因呈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而独得五祖之心。后五祖秘传衣钵与慧能。<br>慧能离开五祖后,隐居猎人队中17年,后于曹溪广演顿悟禅,开创出禅宗一花开五叶的辉煌禅史。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六祖示寂,世寿76岁。弟子法海记录其教法成《六祖坛经》,流传于世。</div> DQ:摄于广东·韶关·南华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