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天看到同学玉国发在群里的几张图片,数台挖掘机一字排开,隔着屏幕似乎都能听到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周围的建筑有的留下一些断垣残壁,有的已经夷为平地,眼前一片废墟。那就是我们读淮师时的教学楼,从此不复存在了,心中不免唏嘘。那是曾经陪伴了我们一千多个晨昏的学习场所啊,我们在哪里早读、上课、讨论、自习、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一幕幕往事不断地涌上心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淮师不是今天的淮安师范学院,而是当年的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的简称。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的几十年时间里,在我们这个苏北小城,可以说是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她是数万名淮师生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那里镌刻着老师们辛勤耕耘的足迹,留下了我们孜孜以求的身影,鲜活着我们永不褪色的青春。我们从那里走向乡村,走向城市,走向四面八方,走向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成为无数孩子的启蒙者,成为祖国教育事业的铺路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诠释了什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什么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p> <p class="ql-block">我骄傲,因为我是这数万淮师生中的一个,那是我人生中跨越的第一级阶梯。虽然岁月的脚步已匆匆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蓦然回首,那些年的那些人和事总是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而且不断地清晰起来。</p> <p class="ql-block">1987年秋天,出生在苏北农村的我们以优异的成绩被淮师录取。在母亲不断的唠叨里,在父亲再三的叮嘱里,在家人期盼的目光里,我们告别整整生活了十多年的乡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淮安师范学校。她位于江苏省淮阴市淮安县(现在的淮安市楚州区)东长街南头,是当时淮安县的最高学府。悬挂在大门口的那块校牌格外引人注目,黑底白字“江苏省淮安师范”,不知是哪位名家的手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灵动、飘逸、遒劲。同学们拎着大包小袋三五成群地跨进校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