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行简记

华干林诗文

<p class="ql-block">应朋友邀请,到柳州考察一个文旅项目。虽然时处大寒,但我依然心向往之,理由很简单——我没去过柳州。</p><p class="ql-block">飞机准时地降落柳州,机场名字很雅,叫白莲机场。走出机场便感知到了南国风情,同样是在隆冬时节,但一眼望去,满目葱笼,甚至行道上的紫荆花也已零星地开放了。让我这个从草木凋零的江淮走来的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意。是的,生活无需四季分明,有花木的陪伴,心就永远属于春天!</p> <p class="ql-block">到机场接我的帅哥很健谈,一边载着我穿行在车流中,一边给我讲着柳州的故事。其中最令人惊悚的是那悬在城市半空的烂尾轨道交通工程。数百亿元的项目,据说柳州官方先斩后奏,立项未获批准就动了工,结果被上面叫停,还牵出了腐败案!</p> <p class="ql-block">晚餐在一家极具地方特色的餐馆,都是地道的柳州风味,很适我口。当然少不了螺蛳粉,更少不了我对螺蛳粉现象的好奇追究。</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前,柳州有螺蛳,有粉,但却没有螺蛳粉!</p><p class="ql-block">柳州因水而生,这条水叫柳江。它湾湾曲曲地盘着古老的柳州城流淌,故而被他们老市长柳宗元称之为“江流曲似九回肠。”柳江支流众多,湿地广大,加之水质清澈,为螺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柳州人说,柳州文化,就在这一口能嗅出的螺蛳!柳州人嗅螺蛳实在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据柳州白莲洞古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一万年前的柳州古人类就有吃螺蛳的习俗了。</p> <p class="ql-block">但柳州人早先吃螺蛳就是单纯的清水煮螺丝等等,没有多少花式的。改革开放之后,告别了物质短缺的时代,柳州人就变着法子吃螺蛳,其中用骨头汤煮螺蛳较为普遍。而米粉则是岭南地区的家常主食,煮螺蛳的骨头汤中再放点米粉,味道真不错。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家常螺蛳粉逐渐形成。</p> <p class="ql-block">因为螺蛳有一种特殊鲜味,有个把螺蛳死了,还有点微臭,而这微臭恰恰成了螺蛳粉的特色!八十年代有人开始经营螺蛳粉,由于喜欢吃的人多了,店铺越开越多。螺蛳粉鲜中带臭带酸带辣的味道竟然成了柳州的特色滋味,远方的客人来了都想尝一尝。九十年代末,当时的柳州市领导捕捉到这一市场信息,便有意扶持这一产业。给出政策,谁开一家螺蛳粉店,政府就给予现金补贴。于是螺蛳粉店在柳州遍地开花,并且走出了柳州,开到了南宁、桂林等地。</p> <p class="ql-block">柳州是个工业城市,著名的柳工机械、五菱汽车等产业名扬全国,故而柳州人产业化思维领先于人。为了做大螺蛳粉产业,政府建设了螺蛳粉产业园,设立了螺蛳粉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专家制定了螺蛳粉标准……近三年的疫情,全国人民都“猫″在家中想着吃,尤其是奇巧八怪的东西更受年轻人欢迎。螺丝粉,以其独特的鲜臭酸辣味道红遍全国。如今,柳州螺蛳粉已发展成年产值达百亿元的特色产业,柳州也因螺蛳粉而火爆出圈!</p> <p class="ql-block">考察柳江,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柳江不仅是柳州的母亲河,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河流之一。柳江河段起于广西三江县老堡口寻江(古宜河)河口,止于柳城县龙江河口。我们顺着沿江大道,眼睛欣赏着山水美景,心中涌现出诗情画意。最容易想起的是刘禹锡的那首柳枝词:</p><p class="ql-block">杨柳青青江水平,</p><p class="ql-block">闻郎江上踏歌声。</p><p class="ql-block">东边日出西边雨,</p><p class="ql-block">道是无晴却有晴。</p><p class="ql-block">刘禹锡的这首诗虽不是在柳州所写,但柳州却有一段关于刘禹锡和柳宗元两位文人的感人故事。</p><p class="ql-block">唐贞元初,王叔文领导的一场改革失败,追随王叔文改革的几位朝廷官员被几度放逐。在第二次被贬时,刘禹锡被贬到播州(今遵义)。当时播州的条件很艰苦,刘禹锡家中尚有年迈的高堂老母,如若到播州,老人家必将性命难保。此时,自己才经历过丧母之痛的柳宗元,被贬柳州。他为了帮助刘禹锡,慨然上书宪宗皇帝,主动要求代替刘禹锡去播州,且表示“虽死无恨!”柳宗元的大义之举感动了皇上,而使刘禹锡改贬至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的连州。</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到达柳州后,时常想念同时被贬的几位同僚。某日,他登上城楼,举目四望,心潮澎湃,诗情喷张,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p><p class="ql-block">城上高楼接大荒,</p><p class="ql-block">海天愁思正茫茫。</p><p class="ql-block">惊风乱飐芙蓉水,</p><p class="ql-block">密雨斜侵薜荔墙。</p><p class="ql-block">岭树重遮千里目,</p><p class="ql-block">江流曲似九回肠。</p><p class="ql-block">共来百越文身地,</p><p class="ql-block">犹自音书滞一乡。</p><p class="ql-block">诗句中,作为贬谪之人的哀怨忧愁之情溢于言表,沉郁顿挫之感撼人心魄,为唐诗中的上乘之作。从此,当时柳州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南国蛮荒小城,便随着柳宗元的诗句而名扬天下。柳宗元也用一个封建士大夫的文人情怀和担当精神,在柳州大地上书写出人生的壮丽华章,并在此演绎了他悲壮的生命绝唱。</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与刘禹锡在贞元九年同登进士第,踏上仕途;同朝为官,一起共事;一起参与永贞革新,谋议唱和,并肩战斗。后来风云变化,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十年以后,二人又一起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共同的政治理想将两人的命运紧紧相连。他们用自己的深厚友情共同谱写了一段文坛佳话。</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病死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时年仅47岁,他的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柳宗元临死前,遗书刘禹锡,并将自己的全部诗书遗稿交给他。刘禹锡则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柳宗元料理后事,一篇悼文,满怀深情,读之念人肝肠寸断!</p><p class="ql-block">此后,刘禹锡还将柳宗元的孩子抚养成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的柳州之行结束了,作七绝一首,以抒予怀:</p><p class="ql-block">只道平生诗酒狂,</p><p class="ql-block">行来南国听蛮腔。</p><p class="ql-block">千山万水今回首,</p><p class="ql-block">清碧多情是柳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