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大明盛世终结者——明英宗朱祁镇

老兵

<p class="ql-block">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他接手时的大明王朝是一个盛世,国泰民安,他的曾祖父永乐大帝朱棣给他肃清了边界隐患,他的祖父仁宗朱高炽和父亲宣宗朱瞻基联手开创了“仁宣之治”的盛世。</p><p class="ql-block">他的父亲还给他留下了当时明朝最强大的内阁“三杨内阁”,武将有张辅,就是这样一手好牌在朱祁镇手上被打的稀烂,土木堡之变,明朝二十万大军崩溃,五十多位大臣战死,明朝数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御驾亲征的“大明战神”朱祁镇也被俘虏,成了瓦剌留学生,这里的“大明战神”加了引号,就是人们对他的戏称与调侃,自朱祁镇开始,大明王朝便一路下行,盛世不再。</p><p class="ql-block">要介绍朱祁镇还要先从一个太监说起,这个太监叫王振,山西蔚州人,在当地教书,教的也不是很好,后来就自愿净身入了宫。</p><p class="ql-block">入了宫,在一群没有文化的太监中间,王振确实是鹤立鸡群,被大家称为王先生,名声也越来越大,并引起了宣宗朱瞻基的注意,派他去侍奉太子读书。</p><p class="ql-block">于是,王振就来教导太子朱祁镇读书,严格管教,朱祁镇甚至都不敢直呼其名,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也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1435年,朱瞻基驾崩,这时的朱祁镇年仅九岁,朱瞻基给他留下了五位顾命大臣,文有三杨,武有张辅,还有一个胡濙,阵容相当豪华。</p><p class="ql-block">王振不是一般的太监,他有自己的抱负,就是要独掌大权,权倾天下,现在机会似乎已经来了,新皇帝朱祁镇只有九岁,是他一手带大的,对他言听计从,无条件的信任,但是他还面对很多障碍,不能为所欲为。</p><p class="ql-block">这些障碍除了三杨,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张太皇太后,就是朱祁镇的祖母,她隔三差五就把王振叫过去骂一顿,不断的敲打,这段时间王振表现的比较规矩,张太皇太后除了敲打也没有太多的举动,要是知道以后的事,早就把王振拉出去砍头了。</p><p class="ql-block">就这样,王振被骂了七年,直到142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这时,三杨中的杨荣已经去世,杨士奇和杨溥也已年老多病了。</p><p class="ql-block">王振的机会来了,他开始广结同党,收揽下属,开始控制朝廷大权了。</p><p class="ql-block">此时的王振独揽大权,深得皇上信任,成了明朝开国最有权势的太监。</p><p class="ql-block">说了王振,咱们再来介绍一下被朱棣教育的北方邻居蒙古,瓦剌部首领完成了蒙古各部统一,实际领导人是太师也先,矛头直指明朝。</p><p class="ql-block">但是蒙古人不种地,他们也需要生活必需品,过去都是靠抢劫,或许是跟朱棣打仗打怕了,蒙古放弃了这种方式,而是采取跟明朝贸易,用牛羊交换。</p> <p class="ql-block">每年蒙古使者带着牲畜、皮毛定期入京交易,随着贸易的进行,明朝官员发现了一些问题,蒙古开始用劣质马冒充好马索要高价,在使者队伍中安插强盗沿路抢劫扰民,大臣们纷纷要求限制贸易。</p><p class="ql-block">这里面居然是王振要求最强烈,原来是之前也先每次来都会行贿王振,后来时间长了就把这事给忘了,王振不高兴了,扣减了蒙古五分之四的交易额。</p><p class="ql-block">也先被彻底激怒,本来蒙古已经发展壮大,就有点跃跃欲试,这下找到了开战的理由。</p><p class="ql-block">1449年7月,也先对明朝发起进攻。</p><p class="ql-block">由于事发突然,大臣们都很紧张,只有一个人很兴奋,就是王振,因为他一直都有一个建功立业的梦,在他看来这是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p><p class="ql-block">王振想要远征立功,但是他没有这个威望带兵,于是他想到了皇帝朱祁镇,在他的怂恿下,朱祁镇宣布召集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p><p class="ql-block">大军远征往往都需要很长时间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是这二十万大军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准备,似乎败局已定。</p><p class="ql-block">听到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后,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王振深得皇帝信任,最后的结果是反对无效。</p><p class="ql-block">不顾无数人的阻拦,王振带着这支临时拼凑的大军出发了,向大同挺进,一起带去的还有很多大明王朝的国家栋梁,朝廷的文武精锐。</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在大军出发的同时,大同已经爆发了一场大战,明军全军覆没,镇守太监郭敬躲在草丛中装死,逃过一劫,大军到达大同时,郭敬跑到他的上司王振那里将战争的惨烈给描述了一遍,王振本来就是一个无胆小人,听到这些,吓得命令立刻班师回朝。</p><p class="ql-block">按说这个时候班师,也先摸不清情况,不会冒然攻击,还能保住朝廷的精英,但是王振到底是个小人,在回师路上,他决定让大军绕道自己的家乡蔚县,想在乡亲们面前炫耀一把。</p><p class="ql-block">即使是绕道蔚县,沿着走下去也能回到京城,但是大军刚刚前进五十里,王振突然又下令,停止前进,大军立刻转向,回大同,沿来时的路回京。原因是目前秋收在即,王振担心大军路过蔚县,践踏粮食,扰民。</p><p class="ql-block">大军已经被折腾的非常疲惫,再加上下大雨,士兵们都怨声载道,士气低落,军队到达宣府,这个时候尾随在后的也先摸清了这支军队的底细,准备发起攻击。</p><p class="ql-block">明军也发现了也先的企图,派朱勇带五万兵力阻击,但是朱勇显然没有父亲朱能的军事能力,朱勇五万人中了也先二万人的埋伏,全军覆没。</p><p class="ql-block">虽然朱勇没能胜利,但是还是给朱祁镇争取了三天时间,这时大军已经到达土木堡,离军事重镇怀来很近了,只要进入怀来就安全了。</p><p class="ql-block">这时,王振再次体现了自己的愚蠢,他反对入城,说还有一千多辆车没有运到,大军先不入城,原地等待。于是也先追了上来,突然发动袭击,明军没有防备,全线败退,但是明军兵力众多,很快就挖好壕沟,准备固守。</p> <p class="ql-block">也先想了一计,表示愿意和谈,为了表示诚意,宣布先退兵。</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兵部尚书邝埜分析这是也先的诡计,不能上当受骗,大军应该固守待援,但是王振再一次展现了他的愚蠢,要求大军立刻出壕沟转移。大军出发仅仅三里,也先的部队就出现了,明军彻底崩溃,四处奔逃。</p><p class="ql-block">四朝老将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等五十余位大明精英全部被杀,大明数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p><p class="ql-block">皇帝朱祁镇被俘,做了瓦剌留学生,他的老师王振在乱军中被愤怒的士兵杀死,他身边的太监喜宁投奔了也先做了汉奸,此后给也先出谋划策起到了非常坏的作用,正是他提出京城空虚,应该立刻进攻。</p><p class="ql-block">此时的京城确实兵力空虚,北方的明军精锐都被王振带走,北京城剩下的兵力不到十万,还都是老弱病残。</p><p class="ql-block">朱祁镇被俘后,他的弟弟朱祁钰已经暂时主持朝政,很多大臣都在劝说他南迁,这时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说: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京城是根本,如果迁都,大势已去,诸位难道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了吗?</p><p class="ql-block">于是在主战派的支持下,朱祁钰坚定信念,坚守北京,而且让于谦代理兵部尚书,负责保卫北京的重任。</p><p class="ql-block">也先手里有了大明皇帝朱祁镇这张牌,开始向明朝索要赎金,等了很长时间一分钱也没收到,后来他得到消息大明已经新立了皇帝,手里的朱祁镇已经成为了太上皇。</p><p class="ql-block">一计不成,汉奸喜宁又给也先出了计策,带着朱祁镇去骗开城门,目标是宣府和大同。</p><p class="ql-block">也先带着朱祁镇来到宣府,胁迫朱祁镇发布命令,要求宣府守将开门,镇守宣府的是杨洪,一员猛将,答复天已暮,门不敢开。然后朱祁镇又要求杨洪出面答话,得到的答复是杨洪不在,出差了。</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也先在宣府碰了一鼻子灰,又去大同,结果一样,大同总兵郭登也不给开门。</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来来回回一个多月,也先被耍的团团转,彻底失去了耐心,于是觉得还是要武力解决,很快他就打下了紫荆关,到达北京城下。</p><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北京保卫战,于谦抵挡住了也先的攻击,大获全胜,名垂青史。</p><p class="ql-block">就在明朝举国欢庆的同时,朱祁镇的处境越来越差,从宣府大同到北京,他被也先挟持着四处奔走,家里人不要他,也先没捞到好处,也渐渐失去耐心,对他态度越来越差。</p><p class="ql-block">但是朱祁镇有着超高的人格魅力,做了俘虏仍然镇静自若,不卑不亢,诚恳待人,丝毫不慌乱,负责看守他的人都被他感化,甚至也先的弟弟伯颜贴木儿都对他十分恭敬。</p><p class="ql-block">也先战败之后,屡次派人求和,而且他也知道朱祁镇已经不能给他带了任何好处,留着也是累赘,又不能杀害他,就想还给明朝,后来在大臣的努力下朱祁镇就回到了京城。</p><p class="ql-block">这时朱祁钰已经坐稳了皇位,他不希望这位哥哥回来夺位,就把朱祁镇安排到了荒凉的南宫,而且选了一些以前对朱祁镇不满的宦官来服侍他,又安排锦衣卫把南宫包围起来,就这样回到京城的太上皇成了囚徒朱祁镇。</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朱祁镇被囚禁了七年,七年之后朱祁钰已经病重,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拥护下发动政变又夺回了皇位。</p><p class="ql-block">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镇首先做的就是分封帮助他登基的人,一号功臣徐有贞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徐有贞马上就逮捕了于谦等人,在徐有贞的怂恿下朱祁镇将于谦斩杀。</p><p class="ql-block">于谦为官清正廉洁,在明朝最危险的时刻,是他挺身而出,保卫了帝国的安全,这是朱祁镇犯下的又一大错,父亲犯下的错儿子帮他改正,八年后太子朱见深刚刚登基,就下诏书为于谦平反,肯定他的功绩。</p><p class="ql-block">1464年,朱祁镇第二次登基后又当了八年的皇帝,由于常年的囚禁生活、大漠的奔波,三十八岁的朱祁镇已经身患重疾,不久就病逝了。</p><p class="ql-block">朱祁镇的一生并不光彩,他错信一人、错打一仗、错杀一人,正是由于他宠信奸邪小人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大明数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他自己也被俘虏做了囚犯,终结了父辈创下的大明盛世,第二次登基后他又错杀忠臣,背上千古骂名,实在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又不算是一个坏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都能待人和善,镇定自若,这就是明英宗朱祁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