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我们市在教育界进行了一次大练兵活动。这个活动参与人员可以说是空前的,课听得多了,感觉很不是滋味,心里特别心疼老师。虽说以前当评委时也有这种感觉,只是哪一次都没有这一次强烈,不吐憋的慌。</p> <p class="ql-block"> “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个理念已经提出了好多年,潜意识的行为存在更久。孔子在的时候就告诉大家要因材施教,正是因为了解学情,他的72弟子才能名扬天下。现如今,教育理念是既先进又合理,只是教师顾忌很大,应试考试和分数仍然束缚着老师的手脚。教师只怕讲的不到位,讲不够细,讲的不够扎实,材料只怕用少了不能说明问题,课件设计只怕单调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喋喋不休,一节课下来累了个半死却收效甚微,更甚者收获与付出成反比例,把老师气个半死。看到此情此景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一个教室的墙上看过这样一条标语“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笑声响起来”。说的多好,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把知识理解的再精准,把知识结构整理的再美好,把考试动向研究的再透彻,那只是教师的而不是学生的。优秀的教师可以成就学生不假,但老师优秀并不代表学生就优秀。只有把自己优秀的做法移植给学生,那才是真正的优秀,说白了教师的优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靠学生成就的。比如说一位考上清华的学子,他的班主任真的厉害吗?未必吧!如果真厉害,那考上清华的肯定不止他一个。但是,就仅他一个就可以让他的老师名震一方了。所以说,教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更大的在于成全学生。换一个角度讲,就是让学生起来丰富课堂,教师要学会“偷懒”。</p> <p class="ql-block"> 会“偷懒”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干,反而更需要花费心思,充分的了解学生,降低姿态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所需,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我个人建议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做起。</p> <p class="ql-block"> 一、巧于激趣。</p><p class="ql-block">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他们就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去学习,去探讨,去追寻。例如历史学科。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发展情况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如历史故事、名人趣谈、视频展播等等。期末复习时各科都在加量,学生负担很重,厌学情绪也是疯长。借老师的话:考前学生浮躁的很。那如何在烦躁中创建一块乐土就要考验老师的智慧了。面对学生记忆疲惫,我特意设计了一节《漫画中的历史》,从网上寻找许多与历史相关的漫画,比如:黄鼠狼给鸡拜年---马歇尔计划、德意日三国领导人叠加的巨人---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坐在导弹上扳手腕---美苏争霸等等。学生的兴趣点立马被点燃,复习热情高涨,效果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二、善于引导。</p><p class="ql-block"> 要想到达目的地,方向很重要。同样,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很重要。我们可以采取问题引导,可以情境引导,也可以打乱课文编排重新设计等等。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课文内容很多,仅读一遍课文都要花费不少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大任务驱动,逆向思维完成教学。首先让学生根据课中时间找出标志性的事件,梳理战争的过程,锻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然后借助材料和图表感知结果的残酷性,问学生:“既然战争如此残酷,法西斯为什么还要发动战争?设置任务三:追寻战争的原因及战争的感悟。这种逆向思维直入重点让学生排除畏难情绪,又为精析难点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一举两得,轻松又实效。</p> <p class="ql-block"> 三、敢于放手。</p><p class="ql-block"> 说起这一点,大多数老师都能认识到重要性,就是不敢去尝试。尤其是上公开课和优质课赛讲时,怕讲不完,代替学生完成任务的现象很是明显。看着课很顺溜,师生互动、课堂讨论都有,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但是每一个环节都是蜻蜓点水,讨论也是重过程而非结果。就比如自主学习环节,一般情况是给学生留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先学后教,保证课堂顺利开展,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老师给的时间学生根本无法把课文读一遍。比如七年级历史《盛唐气象》,总共七页,六分钟根本读不完,老师还会提前叫停。那么,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何意义呢?一段一段进行不是更好?放手给学生需要智慧也需要胆量,就像小孩子学走路,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摔跤是难免的,但是摔跤后就积累了经验,慢慢的他们就学会走路的本领。同样,敢于放手,学生也会回馈给我们惊喜。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的想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在学习《三大战役》时,我的学生仅用三幅漫画就搞定了。漫画夸张又形象,他的讲解更是搞笑又灵动,学生想不知道都难,远比单一的记忆强百倍。</p> <p class="ql-block">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只当引路人。学习毕竟是学生的事儿,我们只要静静陪伴他们成长就好。</p> <p class="ql-block"> 愿我们学会当一个“懒’教师,放下负累,成全学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