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为日本女弟子书八言联16幅

菲特

<p class="ql-block">近现代满清遗族书画名家主要有两人,溥儒和启功,论辈而言,溥儒是启功的叔叔,且是启功的老师。启功《启功论书》中特别提到:“心畲先生的书法,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得多”。</p><p class="ql-block">提到楷书,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唐朝,唐朝是楷书的最成熟时期,而且也涌现了一大批以楷书青史留名的大家,诸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等,其实,在楷书方面后人很多都是以 继承为多,但是也有创新的,而他的楷书就是这样,出于柳楷而胜于柳楷,他笔下的楷书,字字险绝,筋骨尽显,笔笔惊艳,一派大家风范,他就是溥儒,他是中国书法史上难得的楷书大家,比唐朝的诸大家还要精绝,他是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也曾有过留洋的经历,擅诗文、书画,在诸多方面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尤其是书法,更是一绝,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p><p class="ql-block">溥儒楷书,绝对是书坛里的一股“清流”,他融合了颜真卿楷书的浑厚,综合了柳楷的筋骨,所以笔笔见方为主要格调,写出了一番新景象,他的楷书,整体上给人一种险绝的感觉,尽显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沓,也没有丝毫的滞笔,用笔上十分险绝,一笔一划,都是精雕细琢过的一般,线条十分硬直,同时也有明显的粗细对比,视觉效果非常好,尤其是转折之笔,斩钉截铁,同时还将颜楷的那种横轻竖重的特点融合进来,别有一番气象。</p><p class="ql-block">字形上却有欧楷的迹象,以瘦长之形为本,虽然有所改观,但是依然让人感觉到非常清新,除了字形上的特点之外,我们会发现,他的楷书,尤其是在有长撇大捺的字中,处理得更加精绝,揖让依赖体现得很是到位,而且起笔和末笔位置上基本平齐,但是却显得非常有质感,想必,你看到这样的楷书,也会被惊艳到的。在用墨上也非常有心得体会,在他的楷书作品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明显的浓淡之分,很是分明。</p><p class="ql-block">溥儒的书法水平有多高,我们来看看他的楷书作品:溥儒为日本女弟子书八言联16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溥儒楷书八言联册,水墨金笺,2020香港金鐘拍卖,成交价:HK$152,500(包括佣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溥儒先生袖珍十六对册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衡嶽攀登遍訪古篆,西山津逮覓尋奇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落梅亭館春多細雨,飛絮池塘晚易微風。</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交如曉月何妨清澹,詩似秋雲不在言多。</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寒鴉擇木直衝殘雨,白鷺銜魚躍上古楂。</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泉烹苦茗瑠璃盛碧,鞠釀香醪琥珀凝光。</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雲崖蒙密多幽芝草,石澗縈迴足細泉溪。</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東閣梅花南浦松月,吳江楓葉楚山煙雲。</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嘯傲胸中收羅海嶽,興酣筆底盡寫滄洲。</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澗水清白猿掬月,山室松靜素鶴聽琴。</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愛眾生如種藍美玉,積善行能養明月珠。</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壁白雲千尺雪蓋,江邨紅葉百重霞衣。</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冊府嫏嬛秘傳寶笈,管城珠玉擁聚珍箱。</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葉春波金鯉自樂,杏花微雨紫燕雙飛。</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房久雨翠松生蘚,溪館多風紅葉入窗。</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埜田臨水全成堰隴,老樹欹門半作牆陰。</p><p class="ql-block">溥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鹿銜芝草緣隨仙客,鶴啄雲英歌舞隱君。</p><p class="ql-block">文謹女弟屬之,溥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註:「文瑾」即伊藤啟子,為溥儒在日本期間(一九五五至五六年)所收女弟子。據朱省齋《畫人畫事》中記載:啟子是明治大學的文科學生,她於第一次參觀溥心畬在東京的畫展後,由衷欽佩,誠心拜求收她為弟子。之後前去學畫,風霜雨雪,從未間斷。王家誠先生《溥心畬傳》中云,溥心畬離開日本後,大約在一九五九年九月,啟子赴台從溥心畬先生學習,溥心畬先生對於這個日本女學生關愛有加,當溥老利用學校準備的宣紙揮灑示範,卻特為伊藤啟子自備一尺高的絹本,不起稿直接繪製小卷。此絕佳之作,使同學大開眼界。惠澤藝林,莫不是伊藤小姐之功勞。這位伊藤小姐多才多藝,不僅在日開過中國畫個展,還能彈箏歌舞。有次溥儒宴請賓客,啟子小姐即席表演,溥心畬當場揮毫,作「文瑾女弟箏舞詩贈」。</p> <p class="ql-block">溥心畬(1896—1963),清宗室,宣宗道光皇帝曾孙,恭亲王奕䜣第二子载滢次子,末帝溥仪堂兄,姓爱新觉罗,名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别号西山逸士、羲皇上人、旧王孙等,斋名寒玉堂,北京人。</p><p class="ql-block">宣统三年(1911)就读于贵胄法政学堂,毕业后入青岛德国威廉帝国研究院,又留学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和生物,获博士学位。辛亥革命后,成为遗民,隐居于北京西山戒台寺,后迁回恭王府,以鬻书画为生。</p><p class="ql-block">1927 年,应日本大仓商行之邀,与弟溥僡赴日讲授经学,被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聘为教授。1935 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抗日战争期间,拒受伪职,1949 年迁居台湾,曾在台湾师范大学、香港新亚书院等学校讲学,1963 年病逝于台湾。著有《四书经义集证》《经籍择言》《寒玉堂画论》《寒玉堂诗集》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位于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恭王府,已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清室退位前就是他家的。在他的祖父搬到这里居住之前,这个府邸还住过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和珅。由于溥儒家中排行老二,因此,京城人往往称他溥二爷。</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溥儒因”诗文书画样样皆精”而誉满天下,在绘画方面,有南张(大千)北溥之说。可惜的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溥儒带着家人也去了那里,生活陷入困顿。</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溥儒与朱家骅、董作宾应邀赴韩国讲学,两个星期后赴日本东京办画展。此时张大千、黄君璧等人也恰好正在日本,——“渡海三家”齐聚异国,再加上有美女朝夕相伴,自然是乐不思归。</p><p class="ql-block">其中的一名女孩名叫伊藤启子,当时正在明治大学读书,当她参观了溥先生画展后,发出由衷地钦佩,一心拜求溥先生收她为弟子。溥儒经不住她的死缠烂打,终于收她为徒。在1955年-1966年溥先生离日前,启子几乎每日都去学画,风霜雨雪,从未间断。</p><p class="ql-block">溥儒去日本时,夫人李墨云不没有随行,他一个人住在旅馆,甚是潇洒。除了收女弟子之外,他还趁机在日本享受了一把从未体验过的“乐趣”。</p><p class="ql-block">据溥儒自己向友人讲述:“有一晚上,来了五六个日本小姐陪酒,她们先洗澡换上浴衣后大闹花酒,到后来都脱光了浴衣饮酒,连我的衣服也被她们剥光。”</p><p class="ql-block">我对此略有怀疑:一个大男人如果不是甘心情愿,又怎么能让几个女人给剥光衣服!</p><p class="ql-block">而令人惊讶的是,溥儒竟然还把这风流一幕画了下来,取名为《群阴剥阳图》送给了好友王之一。张大千见到这幅画后,先是目瞪口呆,接下来又不得不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除了这幅画之外,溥儒在日本还画了一幅《仙女洗澡》(图1),后来被高价拍卖。</p><p class="ql-block">因伊藤小姐几乎天天去找溥先生,张大千和伊藤小姐也渐渐地熟络,他曾专门为她画了一幅画,溥先生在画作上题诗留款。</p><p class="ql-block">伊十藤小姐可不单单是作溥儒的学生,还是他的生活秘书兼保姆。溥先生当时已年过花甲,一个人生中非常不便,伊藤小姐在生活上便给予溥先生尽心的照顾,嘘寒问暖、侍奉茶饭,同时还是他的日文向导。</p><p class="ql-block">对自己和伊藤小姐的事,溥儒没有对妻子隐瞒,他曾在给李墨云的信中专门谈到,已将伊藤启子收入门下,取号“文瑾”。伊藤待师至诚,习书画亦十分专注,还能弹筝歌舞。有次溥儒宴请宾客,启子小姐即席表演,溥心畬当场挥毫,作“文瑾女弟筝舞诗赠”。</p><p class="ql-block">从溥先生赠伊藤小姐的作品看,他对这个“女弟子”是非常赏识和器重的。</p><p class="ql-block">出国办画展已经一年多了,久久不回家,让妻子心里惴惴不安——不知她是担心丈夫的身体,还是有别的隐忧,在去信催回、托人带信都不见效果后,便亲自远渡重洋,专门去日本”接”丈夫回家。</p><p class="ql-block">1956年6月27日,在日本呆了一年多,早已”乐不思蜀”的溥儒,在夫人的紧急催促下,才极不情不愿地启驾回台。</p><p class="ql-block">溥心畬离开日本3年后,大约在1959年年9月,启子赴台从溥心畬先生专事学习。在台湾师范大学期间,溥老平时都用学校准备的宣纸为学生们挥洒示范,却特为伊藤启子自备一尺高的绢,不起稿直接绘卷,使同学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溥儒的长兄过继给了伯父载澄,袭了王爵;排行老二的溥儒与三弟溥德奉母定居北京。溥儒出生满5个月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从容廷对,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被誉为皇清神童。溥儒幼年除了于恭王府习文,亦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余年,再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1924年迁回恭王府的萃锦园居住,涉足于社会之中,开始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p><p class="ql-block">溥儒,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鸟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与黄君璧、张大千以“渡海三家”齐名。</p> <p class="ql-block">溥儒自幼饱学,作为皇族出身的书家,溥心畬自幼在书法上受到了比一般士人更为严苛的训练,据他回忆,“束发受书,先学执笔、悬腕,次学磨墨,必期平正;磨墨之功,可以兼习运腕,使能圆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溥儒</span>于经史子集,无所不窥。三十岁后 潜心习画,研究家藏书画名迹。任教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留学德国,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p><p class="ql-block">一九五零年赴台湾,书课徒为活,其后任国立参湾师范大学教授,又曾在香港大学及新亚画院讲学。溥氏擅画山水、人物、花卉。其山水取法宋元,线条柔韧,又好用点苔,具文 人间画意,尤以小景山水为佳。所绘花卉,随手挥就,若不经意,每得明人风骨.自谓一生之学在经史,余事为诗,其次书法,画其次耳。着有《寒玉堂论画》,作品收编成辑者以《溥心畲书画全集》三册为要。</p><p class="ql-block">书法上与郑诵先等人同为北方书坛的台柱人物。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于取势,作品秀逸挺劲,用笔轻重疾徐,起伏顿挫,极富变化,尤其是行气间特别有一种清逸绝尘、萧散飘逸的气韵。他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儒不仅书画好,而且从小即通词诗、诗词典籍,他晚年在台湾对弟子说,如果有人称他为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如果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这恐怕不是自负,而是画家更看重自己的诗心,同时也更说明艺术自来是诗、书、画、印密不可分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溥儒虽为满清贵族,民国后落差极大,但他内心的贵气与从容品质和骨气,从未没落。1932年,溥仪在“满洲国”给日本人当了伪皇帝,溥儒嗤之以鼻,且严拒伪职,并撰文《臣篇》痛斥溥仪“作嫔异门,为鬼他族”。解放后,溥儒从蒋控的舟山岛迁居台湾,追求自己的生活,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在溥儒的自传里,他写道1949年后,又辗转大陆寻找失落的末代皇后婉容之下落,未果,其实她在1946年已逝。溥儒在台湾安居晚年,逝于1963年11月18日,享年67岁。</p> <p class="ql-block">书法之家网 2024-01-25 11:40 发表于江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