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让我们认认真真的读原文,听博仁老师的导读,准时上交功课,每日自省,不抱怨,不说谎,时刻保持恩悲敬,感受致良知伟大的力量。并把这种能量应用到每天的生活、工作当中。今天学习《传习录》之《陆澄录》。</p><p class="ql-block"> 陆澄请教先生:“说后世的著述实在太多了,会不会扰乱古圣先贤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阳明先生回答说:“人心与天理是浑然一体的,圣人写在书上就犹如给人画像一样,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模样,便于人们根据画像去找到本人,而那人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画像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后人的诸多著述只是相当于把圣人的画像再临摹一遍,并且妄自分析增添,以炫耀自己的才能技艺,这样就越来越失真了,离真相越来越远。”</p><p class="ql-block"> 博仁老师一直倡导我们读原文、悟原理,阳明先生也告诉我们“正诸先觉,考诸古训”,就是让我们能直接与圣贤对话,体悟古圣先贤真正想告诉我们什么,以心印心,在根上下功夫,让做到成为事实,去践行去印证。</p><p class="ql-block"> 陆澄又请教先生:“圣人做事能做到应变无穷,难道是事先都探究过?”</p><p class="ql-block"> 阳明先生回答说:“人世间有那么多事情,怎么可能探究得过来呢?圣人的心就如明镜,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后人有这样的看法,已经与圣人背道而驰了。圣人只怕自己的镜子不够明,而不怕事物出现不能照。后世求学的人只管下功夫把自己的镜子擦亮,唯一担心自己的心是不是明澈、良知是不是光明,而不必担心能不能穷尽事物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听着先生的教诲不觉想到孔子曾经说“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其不能也”。我们现在唯一一个做的就是不断内求,提升自己,在心上下功夫,擦亮镜子,让良知光明。</p><p class="ql-block">读家书后感悟:</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拜读魏双老师的家书,第一次对魏双老师有印象是第一天她帮我把王方园老师拉进小组群,让我一下子感受到来小组自家人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印象深刻则是在我们填写小组沟通表的时候,许多家人填写完没有显示出来,有的家人就根本录入不进去,正在我和学丽老师沟通让家人编辑出来发在群里,我到家后电脑录入的时候,群里的雪娟老师已经在搜集家人信息帮家人填写录入,就在家人还觉得是不是太麻烦雪娟老师的时候,魏双老师已经把小组沟通表格转化成共享模式,这样就节约了家人们大量的时间,化解了因此而带来的焦虑。羡慕钦佩魏双老师的能力,感恩魏双老师的大爱付出。</p><p class="ql-block"> 魏双老师在家书中分享了从听到传家书到正式传递家书的心路历程,自己的成长、突破和提升。一方面为魏双老师高兴,一方面为自己没有支持到魏双老师而惭愧。魏双老师始终没有提自己有什么困难,有的只是无条件尊重大多数家人的意见,深深地为魏双老师集体责任感感动着,为群里家人们每天的高能量带动着,为我能和优秀的老师们同行而庆幸着。博仁老师设置的传递家书环节就是让我们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的,就是让我们不断成长的,再次感恩魏双老师优秀家书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听点评感悟:</p><p class="ql-block"> 听国红老师的点评责善,感受特别深的是她积累一周的点评责善稿不慎丢失了。自己熬通宵只睡一两个小时把稿件重新整理出来,并且清晨还坚持做完修身三宝,这样的自律这样的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是我所缺失的,需要学习和加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国红老师把这件事当成事上磨、镜上练的一个机会,说一切的发生都是来给她提醒的,以后做事要多在心上下工夫,多保存一份儿,做到有备无患。还能让她重温一周的学习内容,温故而知新。当她的心安在当下依道而行豁出去干的时候,心量就被打开了,感觉能容纳的事物更多了,国红老师印证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此刻的她就像站在高高的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特别的喜悦和富足。国红老师把这一切归功于庆幸自己在平台上学习和做志愿者,让自己打开了格局,提升了认知。国红老师说学习就像一把拂尘,清扫心灵上的灰尘,做志愿者就像一把小铲子,把心灵上的边边角角顽固的污渍通通的铲净,让内心光明坦荡。感恩国红老师的分享,让我更坚定了在平台学习、在平台做志愿者的信心和决心。</p><p class="ql-block"> 我是听雨,国学爱好者,虚空先生的学生,空余时间又参加了致良知平台学习阳明心学。同时我也是日记星球的星宝宝15810听雨,这是记录原创日记的第264天,就想每天分享自己的学习国学的心得体会,对国学感兴趣的家人一起学习,共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