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一般人很少坐卧铺,能坐卧铺的人,比现在坐飞机的人还少。那时候一列车硬座车厢比卧铺车厢多。即便是从乌鲁木齐到上海的列车运行80多小时也是硬座车厢比卧铺车厢多。就是铁路员工除了出差也很少坐,因为卧铺费还是一笔可观的支出。</p><p class="ql-block">记得那个时候卧铺车是21、22型车,坐卧铺我觉得比现在要复杂,一上车先要换票。当时卧具标配里面除了有枕头和毛毯,完了还有大单、小单、枕巾 。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大小单这些该如何用,特别是那个大单,有些人睡觉就把它放枕头下面,也有一些人讲究的先睡觉时先将大单盖在身上然后在盖毛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面22、23型车下铺和中铺的距离就大了,中铺是可以向上掀起来,下面坐的人就可以把头挺起来空间更大,我记着那个年代坐卧铺很少有人白天睡觉,大部分都是在聊天打扑克或者下棋。那个时候人和人的关系都比较融洽,不是现在一个个坐在或躺在铺上拿个手机看,很少与别人聊天。我看现在25型车的中铺直接就固定死了,也掀不动了,其布局能够与时俱进的。</p><p class="ql-block">当时列车车上没有空调,到了三伏天气卧铺的上铺比蒸笼有过之而无不及,没办法有些时候特别热的时候就停止出售上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早坐卧铺还要收卧具费的,后来不收了就是上车去找列车员换个牌,如果你不换牌的话,开车半小时后这个卧铺就有可能被出售,现在也不用换牌了,连车票都不需要了,一张身份证就全部搞定。再过若干年,可能连身份证也不需要了,就凭着面孔识别就可以,这现在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现在的大数据技术如此发达,知道了你的身份证号,就知道你买过车票没有。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知道你在哪儿买的车票,最近几天你住酒店了没有?你在那个饭店吃饭了?你去哪个超市买东西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前坐软卧可是一种特殊的待遇,不是你有钱就能坐的,还有一定的职务,比如说县处级或厅局以上,或者是高级专家知识分子。在铁路上铁路职工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年龄一个职务。因此在软卧车上可以看到穿军装的军区首长或地方大干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火车列车员真的是闲不下来,一会儿去给旅客倒水,一会儿去整理行李架,整理毛巾的调整车窗,到了大站还要提着水下去刷车皮。列车开出站以后要赶紧擦地,因为刚上的旅客脚上总是带一些尘土。</p> <p class="ql-block">整理列车三条线,行李架一条线要把行李按照大小,摆放稳当而且排列整齐,车窗一条线那时候的车窗都是向上开的,要把一节车厢调的开着大小一致一条线,还有毛巾一条线,毛巾先对折搭上再往上折1/3一条小毛巾都折的一样。这些都是评选红旗列车的必须条件不过这样一整列车看着确实整齐。现在列车搭毛巾的杆不见了。时代在进步,很多旅客都带了一次性的毛巾或者各种湿巾,因此也不需要搭晒毛巾了,这项工作自然就没有了。如今大部分客车是空调的,车窗不是过去那种往上推拉的,那种车窗可以开大或开小。空调车窗都是统一的,要由随车列检控制,因此后两项工作是没有了,至于行李架一条线,也很少见列车员去整理,只有特别大的突出来了他才去说一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每列车出乘以后,都要举行评选红旗车厢的活动,因此每个列车员都朝这方面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好让旅客满意,一遍一遍的扫地拖地板,帮着旅客倒水,照顾重点老弱病残孕旅客。列车上悬挂的旅客意见本上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表扬信。</p><p class="ql-block">现在好像没有评选红旗车厢活动了,近期又坐过几趟车,好像没这项活动了。有时候一天也扫不了几次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那火车上的外卖盒饭是盛在一个没有盒盖的大号铝制饭盒中的,那饭盒当年非常普遍,各家各户基本上都有,但那盖浇饭说老实话还是挺好吃的。基本上是半盒米饭半盒菜,除了青菜之外,大约还有鸡蛋和几片红烧肉,味道不能说非常好,但吃饱是没有什么问题的。</p><p class="ql-block">那盖浇饭不收粮票,价格是每份人民币三角钱,与现在的收入与火车上供应的盒饭的价格相比,不算很贵,还是很公道的。特别可贵的是,那三角钱一份的价钱稳定了好多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列车上的餐车除了供应旅客用餐外,还兼做其他的功能,他是车班值乘的会议室,列车长车上开会常在餐车上,交接班在这里布置工作,解决发生的问题,提问列车员客规。列车乘警如果在列车上抓住小偷,也常常带到这里面审讯,又成了临时警务室。如果是领导上车了,也常常在这里听取列车长汇报工作,同时对列车工作做一些指示。这又成了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遇上过年那餐车更是热闹,列车员用气球彩带鲜花把餐车布置的年味十足,在这里包饺子聚餐,在这唱歌跳舞和全国人民一起过春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客运段从哈密搬到乌鲁木齐南站后,一直没有一个相应的办公地点没有办公楼,也没有机关大院。在南站的乌鲁木齐站和第三工程段都有自己的办公楼。</p><p class="ql-block">客运段刚从哈密搬到乌鲁木齐的房子,先是在原第三监狱的马路西面,一个河沟的南边盖的客运段全是土坯房,他们在平房里办公,还有食堂和会议室。</p><p class="ql-block">到七十年代客运段职工快2000人了,段机关还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p><p class="ql-block">从1965年客运段陆续的盖一些二层的宿舍楼,当时在公路的西边盖了4~6栋,铁道边盖了4栋,这些最早是作为宿舍楼和公寓使用的但段部也没一个像样的办公地方,后来就在铁道边的小二层红楼这里客运段开始办公。四栋楼除了办公室还有宿舍、住家户、乘警队。</p><p class="ql-block">后来又在这个院子盖了一个会议室和食堂,在这个2层楼里面散布着有办公室,政工室,业务室,财务室,总务室,派班室,这个办公的二层楼当初是按宿舍要求盖的,没有走廓也没有会议室,如果下雨,从这个办公室到那个办公室只有冒着雨了。</p><p class="ql-block">有时候客运段领导要开会,就不得不到外面去借会议室,原来新疆军区的第二招待所,他们都曾经在那里开过会。</p><p class="ql-block">段机关住房紧张职工住房也紧张,一开始很多职工住在市区,有的住在和田街,有的住在长江路牛奶公司后面的房子里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客远段搬到乌鲁木齐西。昔日的二屋小楼已不见踪影,那会议室和放电影的地方也消失了,客运段的加工房,备品库在人们记忆中也成了老皇历。留给那一代铁路人艰苦而美好的记忆将留存在心底深处,永远不会忘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