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1.准确定位,决定二考科目。</font></b><br><div><br></div><div>一般来说,高三考生经过了两年半的高中学习,平常成绩如何,自己都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的。所以,一般对自己也有个心仪高校的定位问题。自然,不同层次的考生对选考科目成绩要求也是不同的。<br><br></div><div>如果需要参加“强基计划”和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的考生,那么,物理、化学、历史等选考科目仍需坚持学习,否则,等到6月高考后参加高校的校测就会比较麻烦。<br><br></div><div>由于“1分一赋”,我们只能明确知道各段次的最低赋分,比如知道位列前3%最低赋分为97分,但不知道100分有几人,99分有几人,98分有几人?其他各段次也是如此。所以,也只能根据最低赋分来进行分析并定位自己的目标。<br></div> <p class="ql-block"><b>高考目标是985高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校目标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清、北、复、交、国科大、人大、南大</span>等名校的,基本上分数不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7分</span>(位列考生的前3%)的,大多需要二考。<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浙大</span>在浙江由于招生多,选考赋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4分</span>应该是最低要求了。因为浙大三位一体要求高考总分不得低于前8%。这还是必须选考物理+化学学科的才行。如果是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科考生</span>,最好赋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6分</span>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话说,考清、北、复、交、国科大,单凭高考裸考已经很难考进去了。这些学校录取的考生大多是通过“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水平三位一体)模式录取。真的是太难了!!!对于顶尖学生来说,必须走“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模式录取方式。由于高考分占到综合评价成绩的85%(国科大是60%),基本也要670分以上。清北强基入围分也要在680分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高考“裸分”方式进入上述名校的考生,基本选考多在295分以上的,数学在140分上下,英语在140分上下。能不能考进700分,就看语文能不能考到120分以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新高考下,想凭高考“裸分”进顶尖名校的,“看语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报考其他985高校专业,我们会发现,2023年录取数据显示,如果是医学临床类专业、工科实(试)验班专业、电子类和计算机类专业、选考学科限制性不强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分数依然很高。这些专业选考科目最好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4分</span>以上,语数英均分125分以上,总分657分以上,录取概率较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冷门专业、中外合作专业分数较低。选考科目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91分</span>以上,语数英平均123分,总分640以上,录取的概率比较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偏远地区的985或者一些分校,分数还会再低一些。</p> <p class="ql-block"><b>高考目标是211高校+政法五院法学专业:</b></p><p class="ql-block">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浙江大学投档线也差不几分,和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985名校并驾齐驱了。这类院校,选考科目肯定需要94分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上海的华东政法大学(非211)法学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江苏的苏州大学;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一流学科)法学专业;天津的天津医科大学;中西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西南政法大学(非211)法学专业等投档平均位次号都位于全省10000名以内。这样的高校,选考均分也最好在94分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述高校,汉语言专业、法学、计算机、电子信息、临床医学等专业投档分数线比较高。选考科目基本也要在94分以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木类、生物类、化学与制药类、海洋类、材料科学类等理工类专业,语言类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生物教育等师范类专业,2024年会因为就业学历要求高或者就业面减少,投档分依然会下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外合办专业由于高收费,投档分相对于本校而言,依然是比较低的。但是2023年录取时,由于疫情的解除,国内考研太卷,中外合办大学和高校中外合作专业投档分相对于前两年而言,大幅上涨,2024年仍会保持这种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来看,选考政史地考生考分会好看一些,但是高校不限学科的文科类专业投档线也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选考物理化学的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却有着很大优势,不过,必须填报限制“物理+化学”的专业才能得到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去江浙沪、北上广深,其他如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的211高校,选考科目至少也需要在91分以上,否则就会加大语数英学科的得分压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某些地处很偏远的211或“双一流”高校,则要求低得多。甚至,总分达到一段线就可以录取。不过,前提是,你愿意去。</p> <b>目标是浙江省属重点高校的,选考科目88分(位列前15%)是最低要求了。</b><br><br><b>目标特控线上线(前20%),不能低于85分。</b><br><br><b>目标新一段线(60%)上线,70分是最低要求了。如果想在浙江省内读本科,76分则是最低要求了。</b><br><br><font color="#ed2308">以上选考科目赋分的要求也只是针对高校的最低专业录取分数要求,如果想读热门专业,则还不够。</font>同样,文科类专业又要比理工类专业整体录取分数线要高,所以,<font color="#ed2308">文科考生的选考科目赋分要求也要相应要比理科考生要求高。</font><br> <b><font color="#ed2308">英语学科一般来说,不建议轻易弃考。</font></b>两种情况可以考虑:<div>①一考到135分以上。这已经属于高分了,二考能不能考140分以上真得是要看运气了。</div><div>②已经是撞了大运了,超常发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再努力也考不到这个分数了。<br></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ed2308">除了看选考科目成绩以外,还要考虑语文数学英语的整体情况或者说是总分情况</font>。</b>如果语数英三科有比较薄弱的学科,那么在三门选考科目中就要放弃一门赋分属于比较“鸡肋”的学科。何为“鸡肋”?就是这个分数不尴不尬,弃之可惜,提分幅度不大又有难度的学科。或者说,结合自己的高校目标定位和平常成绩总分情况,选考科目中已经达到或超过得分目标的,也可以果断放弃二考。例如,总成绩很难达到特控线的,而某一门选考科目已经考到了90分了。</div><div><b><br></b></div><div><b>那么坚决弃之,把时间留给语数英,尤其是数学。</b><br></div><div><b><br></b></div><div>有些学校认为学生放弃二考会影响学校教学秩序,会影响学生勤奋程度,不允许学生放弃二考,哪怕学生已考到94分以上高分。我认为不能一刀切,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个体进行分析和指导。毕竟,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br></div> <b><font color="#ed2308">2.背水一战比患得患失更有效。</font></b> 在考试之前,考生们总希望能够突破1-2门科目达到满意程度,然后放下,下学期可以减轻一定的复习负担。但是,实际上,除了少数学生外,大部分是不太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br><br>除非选考300分,英语140分以上,没有人会对自己成绩满意。<br><br>“1分一赋”的情况下,只有最顶尖的那部分学生才有可能100分。也就是说,各学校能赋到100分的人数大大减少,尤其是县域一级重高。这是正常的!<br><br>由于学生个体的目标和需求不同,新高考前七届下来,实际上,下学期6门课齐头并进,复习迎考的大有人在,“同是天涯沦落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2016年以前,不就是如此么?有这个时间和心思去“患得患失”“短吁长叹”<font color="#ed2308"><b>不如“破釜沉舟”“背水一战”!</b></font><br><br>考得好也好,考得不理想也罢,都已经成为历史,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合理发泄完情绪后还是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去,毕竟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br> <b><font color="#ed2308">3.提高学习效率比拼时间更重要!</font></b><br> <p class="ql-block">首考后,肯定有学生英语和选考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由于考生个体成绩和需求的差异,四门课中,可以放弃1-2门的也肯定会有。看上去,这部分同学单科复习时间肯定比考6门的同学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间这个东西,不是有了就有效果,而是利用了才有效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新高考前七届学生弃考情况来看,那些学习主动性强的,自律性强的同学,在弃考1-2门后,时间得到更充分地利用来补自己的薄弱学科,在最后的高考中最终胜出。也有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在放弃1-2门选考二考后,时间并没有利用好,最后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并不理想,选考科目积累的成绩优势荡然无存。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考生要把选考科目试卷找出来,仔细对答案,好好分析下自己存在的问题。<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郑重建议大家登录省考试院网站,下载自己的各科考试分析报告,这个十分有用!也建议学校收集学生的考试分析报告,让学科教师认真研究,下学期有针对性的进行二考复习应对</span>。因为,下学期留给选考科目的时间肯定要压缩了,“广撒网”、“面面俱到”式的复习肯定不行了。</p> <b><font color="#ed2308">4.保证语数英的学习时间更有利!</font></b><br> <p class="ql-block">在下学期,必须首先保证正常的语文数学英语(英语放弃二考的除外)学习,然后统筹安排,挤出时间复习选考科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只能是“挤时间”!语数英(除了英语高分考生)时间必须保证,尤其是数学。这是大头部分,三门总分450分,占比60%,按原始分计算。其实,三门选考科目总的分差只有180分(因为每门课都是40分打底起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起,语文数学英语卷采用全国Ⅰ卷。全国数学卷和浙江数学卷不同,全国卷以中档题为主,没有很简单的题目也没有特别难的题目。2023年浙江考生高分很多,浙大最低专业投档分比2022年最低专业投档分高出11分,其实,按照两年投档位次号比较,也只应该差距在2分左右。这说明,全国卷很有利于浙江优秀学生考出高分。2023年特控线594分,比2022年特控线高1分。也体现了,浙江省前20%的考生面对全国数学卷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新一段线2023年却比2022年下降了9分,虽然有考生数增加的因素,但也说明,全国数学卷对于中下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友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浙江卷是简单题送到家,难题则是无从下手。所以,对中上层次的学生来说,全国数学卷还是能够拿到自己想要的分数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能不能上特控线,主要看数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英语薄弱的同学来说,英语更重要。2023届英语首考比较简单(2023届英语A等是122分),6月二考试卷却比首考难。2024届英语首考117分A等,比2023年A等降了5分,难度值加大了。二考是全国卷,相对而言,浙江考生英语基础要好一些,应该比首考难度值要低一些。所以,二考还是很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选考是“田忌赛马”,普通学生也有高分。但是,没有语数英成绩,选考再好,也是白搭。高考录取是依据总分!</p> <font color="#ed2308"><b>5.寻找自己二考科目的提升空间!</b></font><br>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普通学生学习能力自然不能和重点中学学生相比,首考时,本届99.9%以上的学生会参加考试。虽然,参考学生数多,各分数段赋分的人也多一些,但高分段(97分以上)大部分让省城或市区内的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获取。虽然理论上,第一次获得高分的考生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以挤占名额。实际上,除了首考成绩能达到强基和高水平三一招生报考条件的考生,其他单科高分考生不太可能参加二考,即便参加二考也未必一定获得高分。因为,半年时间的放弃,不太可能再考出好成绩了。普通中学也会有考生因为自己选考科目达成目标而放弃二考。所以,二考时,考生要寻找自己二考科目的提升空间。<br><br>网传,今年首考,选考物理11.11万、化学10.69万、生物8.01万、政治16.46万、历史15.61万、地理18.37万、技术8.8万。<div><br></div><div> 赋分制下,分数是比出来的。和哪些人一起考很重要。一般来说,选考物理化学学科的优秀考生二考概率较大,因为高考后还要参加“强基计划”和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考试(理科招生多),保持持续地学习,尽可能二考考高分,以增大名校录取概率。再加上理科科目很少需要记忆,刷题为主,优秀生更是乐于其道。这必然导致理化生学科二考时,依然有大量优秀学生在,普通学生二考赋90以上的高分依然很难。但是,今年物理化学选考人数要比以往多很多,尤其是化学学科,各档次赋分的绝对人数也大增。如果首考只考了80分,二考考到90分左右;首考60-70多分的,努力考到70-80多分,努力争取一下,难度会比往年要下降不少。<br></div><br>地理、生物和技术学科在强基和高水平三一校测中不会考试,这三门学科也是理科高分考生所选的主要科目,首考取得高分后基本都会放弃二考。<div><br></div><div>而文科科目因为要背的实在太多,比如历史、政治。提升空间又不大,高水平三位一体文科招的又少(只有顶尖学生才有资格),不如把时间投入到数学(因为从概率和整体水平上讲,选择文科的孩子,数学绝对没有选择理化的学生来得好一些)。政史地技术学科本身又是薄弱学校学生大量选考的科目。</div><div><br></div><div>另外,全省大约有近3万艺术类考生,由于艺术省联考在12月份,艺术生基本上无法兼顾文化课学习,首考基本就是“裸考”,走过场而已,基本上是都要二考的。对于文科中等生而言,分子有所减少,分母依然大量存在。</div><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县域一级重高的学生此时作为分子的概率大增。</font><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政史地等文科科目二考翻盘的概率极大!</font><br></div><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b>要记住,两次考试获得的赋分在高考录取时是等效的。</b><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 <b><font color="#ed2308">6.学习的主动性决定了提升空间的大小!</font></b><br> 在我所教的新高考前三届考生中,提升幅度最小的基本是赋分91分的考生。这个分数段的,二考能够提升的案例很少。提升幅度最大的是70-88分之间的,二考达到91分以上的案例很多!<br><br><div>这说明“目标就是动力”!<font color="#ed2308">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起决定性作用。</font>第一次赋分在91分的,很多会选择第二次考试。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潜意识中总是有个91分保底思想(毕竟是前10%),所以在学习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方面无意识中就减弱了。看上去时间花了,也在那里学了,但效率低了。分数低的同学知道只有一次机会了,拼了命地要考好,自然效率提升。所以,如果第一次考了91分左右的学生,要么放弃第二次考试,专攻自己的薄弱学科,要么更加加倍地努力学习(因为越往上越难拿分)。<br><br></div><div>首考94分以上成绩二考得到提升的案例比例也比91分的要高。这是因为,这部分考生本来基础就很好,94分还要重考,说明对自己目标定位较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迫切性也强烈一些。<br><br></div><div>所以,无论是弃考还是继续学,建议大家<font color="#ed2308"><b>“放要放得彻底,学要学得坚决”!</b></font>那种课么去上的,作业么不做的做法纯粹是浪费时间。<br></div> <b><font color="#ed2308">7.根据首考成绩确定选择何种新高考录取模式报考。</font></b> <p class="ql-block">浙江新高考采取多元录取模式。比如强基计划(39所985高校,去年5所不在浙江招生)、高水平三位一体(复旦、上交、浙大、国科大、港中深、南科大、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综合评价招生(西湖大学、北外“一带一路”语言专业、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浙江省40余所本科高校,2所专科院校)。这些高校报考都必须在高考前完成报名或者测试。如果不去做,只有按高考成绩填报(虽然是主要录取方式),考生就失去了一次机会。多一次机会,多一分希望,不是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考成绩好的,需要考虑强基计划、高水平三一和综合评价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考成绩一般的,需要结合自己学考成绩考虑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模式。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模式值得考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当然,由于学生个体水平及需求的差异,必然是要求不一。接下来,如何取舍,如何复习应对,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生和家长还需就近咨询学校教师,获得帮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