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海南骑楼

腾龙2176

<p class="ql-block">骑楼是一种外廊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它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两广、闽台和海南等沿海侨乡地区。借着这次在海南旅居的间隙,驱车环岛探寻这一独特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佛罗老街位于乐东佛罗镇佛北村,一路询问终于找到这条已被人遗忘的街道,这里曾是崖县(现在的崖州)和感恩县(现在的乐东)的交界集市,为了平衡因货过界经常发生纠纷的问题,在街中竖立度量碑和奉官示禁两块碑以确定两县边界,买卖、税收分县而治。老街遗留的骑楼多为清代晚期所建,大部分已是断垣残壁成为危房,只有个别骑楼还有人居住和使用。</p> <p class="ql-block">北黎村位于东方八所镇,是一座近百年的古村落,具有南洋风情的骑楼已破败不堪,大多已荒废。而主街上的颜氏骑楼,其欧式风格的拱形门和罗马柱,依然挡不住其古朴沧桑中的独特精美。这里曾是西南剿匪作战指挥部所在地,从断壁的骑楼和民宅中还可以看到建筑材料都是取自海中透气性好、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的珊瑚石。</p> <p class="ql-block">北黎村如今虽然繁华光鲜不再,但依旧有个别原住村民坚持生活在这里,街道两旁古树参天,绿树成荫,花卉盛开,水果飘香。古朴的村庄也吸引了一些民间文化人来到村里租房,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以期传统文化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琼海老街位于万泉河东岸,从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溪仔古街进入老街,市井气息浓厚,茶馆、店铺林立,市民喝茶聊天,打牌交流好不热闹,与农贸市场紧邻的骑楼老街,人流车流水泄不通。</p> <p class="ql-block">曾经被称为海南“小上海”的会文白延圩,因遭受战争的轰炸而毁灭。现在的主街道仍然保持上世纪初的样子,沿街的南洋骑楼已成为危房,被绿色藤蔓围绕。在村民的指点下,顺利找到了当年渣打、汇丰、花期三大银行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中山公园建于上世纪的1937年,也是保存最为完好的民国遗迹,目前正在进行维修。</p> <p class="ql-block">在村里看到一个老厂房,一位外地老板正在对厂房进行改造,准备在这里开一个中古摆件卖场。</p> <p class="ql-block">文南老街起源于清代,在清末民初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模,整条老街的长度也就百米之余,沿街两侧中西合璧式的南洋骑楼内,有着各式各样的商铺,行人、电动车、汽车在老街里来回穿梭,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文南老街一片宁静。</p> <p class="ql-block">铺前骑楼老街有着100多年历史,是海南第二大骑楼老街,这里的骑楼没有经过修缮和翻新,还保持最原始的面貌。走在老街上看着一栋栋历经沧桑的骑楼,仿佛把时光定格在那久远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铺前镇也是文昌重要的港口,早在明代就是商船云集的繁华商埠,是海南货物与人员出洋的主要港口,老街上销售各类海产品店铺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也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骑楼老街不仅带来精美的建筑艺术,在其周边的小巷深处,才能真正体会到当地人们的生活气息,品尝到独具特色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骑楼老街少了一些喧嚣,多了一份宁静,也留下更多的时间,慢慢欣赏这一独特建筑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中和古镇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贬谪海南后在此居住三年的地方,他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广为传播,为海南文化开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都很爱吟诗作对,享誉“诗对之乡”。</p> <p class="ql-block">中和古镇的骑楼主要集中在复兴街,虽然看上去斑驳不堪,且都加夹在新建住房中间,但当地政府都将骑楼钉上牌子,认证为重点保护文物。在与当地居民聊天时,得知古镇的每一座骑楼都有一个名号,便于查找。</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中和古镇,处处彰显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有门必有楹联,每一幅楹联都与主人的生活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在中和古镇上,偶遇当地居民为嫁姑娘而准备喜宴,街坊邻居一起帮忙,沿街洗菜、切菜、起火、烹饪,好一派繁忙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