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心怀家乡,情牵故里。</p> <p class="ql-block">华侨古村,沧桑百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情牵联进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p class="ql-block">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初次见到此古村,我首先联想到的竟是这两句古诗。虽然诗句原意与眼前之情景“九唔搭八”,但我还是把它们联系上了。</p><p class="ql-block"> 此古村乃一被人遗忘已久的“无人村”,我将之看成了一个“鸟窝”。“窝”是何时所筑?“鸟”又是何时何因飞走?飞向何处,现依何枝?</p><p class="ql-block"> 我说的这个“窝”就是联进里,十年前我还不知道它的名字,疑问满腹。</p> <p class="ql-block">古村旧貌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村旧貌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村旧貌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简头坪古村(比古村联进里更古老的古村。联进里古村部分居民从此村迁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的一天,也就是2014年5月5日,我和恩平市博物馆朱馆长等探古到此。眼前情景让我们大为惊奇:这里有一条隐蔽的我们不知其名的古村!</p><p class="ql-block"> 说它隐蔽,是因为此古村已被簕竹草木包围遮掩,村内草木丛生。</p><p class="ql-block"> 望入村中,见房屋虽然古旧,但却十分精致。村中不见一人一畜,使人甚感神秘。我们大胆摸进村内,见屋有八座,并排一行,间隔七巷,门户洞开。所有房子墙体全用青砖白灰砌成,虽有灰黑渍痕,但难掩其质量上乘。八座房屋样式基本相同,外观前部为平顶双层,后部为单层人字瓦面硬山顶。门从两侧开。每座房屋正面中间上部均有观景台窗,门脸饰以罗马立柱和拱券。所有的门框窗框均为花岗岩条石构筑,门楣及窗楣窗脚上均饰有灰雕图案。屋门上层墙体侧向探出,侧立面饰以罗马柱及各式灰雕图案。前部房顶封围也饰满各式精美的灰雕图案。檐下等处多有彩绘。</p><p class="ql-block"> 进屋再看,八座大屋内部结构与恩平本土农村民居基本相同。两边进门有廊有房,廊设厨房,房中有阁。中有厅堂,堂上有神阁,堂前有天井。贴着“银台报喜烛生花,宝鼎呈祥香结彩”对联的并未腐烂的木制神阁显得造工十分精美。除门窗损坏和有的地方瓦面洞破外,八座古屋基本完好。有的房屋的墙体附生了榕树及蜈蚣凤尾蕨等植物,房屋里面地上陶缸瓦罐等杂物垃圾也没有被清理走。</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如此隐蔽的地方,看到这样一条空无一人的荒废了的合璧中西的精美古村,我们当时感到十分惊讶。</span></p> <p class="ql-block">古屋旧照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屋旧照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屋旧照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屋旧照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屋旧照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屋旧照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屋旧照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屋杂物 (摄于2014年5月5日)</p> <p class="ql-block">古屋神阁</p> <p class="ql-block">古屋神阁</p> <p class="ql-block">古屋中厅前望图</p> <p class="ql-block">古屋中厅前望图</p> <p class="ql-block">古屋碓坎</p> <p class="ql-block">古屋厨房</p> <p class="ql-block">古屋火灶</p> <p class="ql-block">古屋房阁</p> <p class="ql-block">古屋侧门</p> <p class="ql-block">门官神位</p> <p class="ql-block">中厅前望图</p> <p class="ql-block"> 撤离此村后,我们一方面为这样一条精美的古村被废弃而感到可惜,因为这条无人村如果稍为修葺一下也还比现在很多有人居住的村子靓。另一方面我们还急于解开之前的各个疑问。</p><p class="ql-block">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此村叫联进里,又叫简头坪新村、鹅鹿新村。说是“新村”,其实真的并不新,它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据了解,上个世纪初,附近简头坪村和鹅鹿村有人在加拿大、美国打拼,赚了钱后,为了让家人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便合计择地于此建房成村。因是两村居民联合在此建村进住,故名联进里。</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当初这条村肯定是很辉煌的,但何故又成了“无人村”?其实这种情况也并非少见,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空巢。据了解,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联进里的居民已陆续搬离。喜鹊南飞依高枝。此村已荒置半个世纪。社会的巨大变革,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当今推动和引导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二三产业迅速发育成长,吸引了大批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从事新的工作,并因此从农村迁移到了城镇居住。联进里“无人村”或许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人口流动迁移的一个缩影。当然,恩平是中国著名侨乡,移民出国的居民也不在少数。</p><p class="ql-block"> 目睹这种景象,人们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欣慰又有惋惜,还有希望,更有感动。欣慰的是国家社会经济高速健康发展,形势一路向好。惋惜的是一些农村呈现“衰落”。希望的是国家加大乡村振兴的政策力度,反哺农村,促进农村的兴旺发展。而令人感动的则是迁移人口的故土情怀。虽然他们已另依高枝,但他们心念故土。离时“绕树三匝”,依依不舍。无论迁居何处,对故土总是永怀深情。</p> <p class="ql-block">依恋祖居</p> <p class="ql-block">外婆的家</p> <p class="ql-block">文人眼中之宝物</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 十年后, 2024年1月13日,我又一次来到了联进里。而这次为何到此,这是你我都意想不到的。我竟然是受到邀请,来“无人村”参加一个婚宴!当然这次来到这里看到的肯定不是芳草萋萋。当接近联进里时,经过修整过的道路显得平坦宽阔。到了村头一看,原来疯长的簕竹杂草以及附生在房屋上的植物早已荡然无存。村前村后都被拓宽并铺上了混凝土。村前空地上长达数十米的红色帐篷下摆着几十围桌椅,准备大宴宾客。再进村细看,八座房屋虽然也还未有修整过,但里面的杂物早已清空并打扫干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无人村”今貌</p> <p class="ql-block"> 在同朋友交谈中得知,是恩平的文友曾采写了有关于此村的情况的文章在公共传媒发表,引发了原住村民的关注。后来原住村民自发捐资二十多万,将村场进行了一番修整。当地政府闻知也给予大力支持,出资修整了进村的道路。举办这场婚宴的郑姓主人家原住联进里第一座。新郎的父亲后来去了美国发展,新郎在美国出生,现居住在美国。新娘在深圳工作,他们已在深圳举办了婚礼。回乡办婚宴乃遵从父亲意愿。虽然已离开故土半个世纪,但他们不忘故乡情,秉持家乡礼。今天在“无人村”举行的婚宴,也可以说是主人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故土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情牵联进里</p>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的当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我曾想,如果能在这里开设一间华侨博物馆或者农耕博物馆,那该有多好!政府对此类社会公益性的文旅项目应该是支持的。很多人都在等政府,希望有政府行为。但地方政府的财力也是很有限的。而这次群众的自发组织,却改变了“无人村”的面貌。这又一次证明,“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八座古屋将来作何用途我还不知道,但我对其前景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 由联进里的变迁,我看到了我国农村的发展变迁,也看到了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与此同时,我还看到了值得赞颂的永恒的故土情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推动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正能量。这种伟大的情怀和能量将给我们以无限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 ❀ ❀ ❀ ❀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崔武培,广东省航空联谊会恩平分会秘书长,江门市作家协会理事,恩平市作家协会名誉会长,恩平市诗词协会理事,恩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