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言成是我的小学同学,他初中毕没毕业我记不清了,但记得他当时的学习成绩不咋地,在班里基本上倒数。想不到几十年过去了,他现在竟然是县作协会员,常见他在朋友圈里分享新作,以新体诗为主,笔耕不辍。前几年,按照上级布置,我老家所在的村子轰轰烈烈地开展修村志活动,村志编委会成员十人、顾问十八人,其中有几位还曾是我俩的老师,言成是这堆人里唯一的村志编辑。假编辑之便,村志里收录了他数篇赞美家乡景物的散文和诗词,文采斐然,情真意切。编辑村志期间,庞大的编委和顾问团队,竟然没人帮他做做简单的校对,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我。他是我的发小,我也对村史很感兴趣,于是就痛快地答应帮他。他交给我的草稿里错讹百出,也有着相当多的遗漏,于是我批注,他修改,我提议,他补充,反复再三,终于定稿付梓。</p> <p class="ql-block"> 从村志里看到,村子是在明隆庆二年(1568)由我本族七世祖由公立村,距今450年了。村子本名傅家坡,明万历年间(1572-1620),姜氏十一世祖一读、一体、一品、一疃、一占、一便、一动、一茂等先后自北面的长胡同村迁入,大体估算应比由公晚来约30年。由公是单枪匹马立村,而姜氏则是人多势众,繁衍迅速,不长的时间,姜姓就一跃成为村子里第一大姓,于是鹊巢鸠占,村名顺理成章地被改称为姜家堤子了。</p> <p class="ql-block"> 常见一般姓氏的字辈,往往只有16辈以内,本县姜姓人丁兴旺,那宗族的字辈也是洋洋洒洒,排到了30辈:维、曰、于、是、乃,其、言、亦、在、思。慎、修、有、余、庆,继、志、可、用、传。典、清、佑、子、惠,书、增、昭、汉、云。村子里我的同龄姜姓人的辈分多数用言、亦、在这仨字,据此往前推算,村里姜姓目前沿用的字辈应是1800年左右定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姓氏和字辈都是祖上定下的,一般不得擅自改动。但是有一般情况,自然也就有特殊情况,于是某时期某个字辈也被人为替换成了其它字,如我祖父字辈本是“栋”字,因为继承家产族内起了纷争,互不相让,以至于动了诉讼。官司打到最后,耗尽了家财,弄了个两败俱伤。曾祖一气之下,把祖父辈的弟兄四人字辈改为“庆”字,借以划清界限,以明心迹。</p> <p class="ql-block"> 咱们汉人姓名一般仨字,既然姓氏字辈都是事先定下的,可供选择的只能三剩一了,起名前先要仔细盘点一下避免跟本族人重名,继而考虑胞兄堂兄弟名字之间的关联关系。从村志里看到的一些乡亲名字就比较文艺范儿了:</p><ul class="ql-block"><li>乃福、乃禄、乃昌;</li><li>其芬、其芳、其馥;</li><li>振淇、振汶、振泾;</li><li>言洪、言海、言波;</li><li>言绅、言纶、言绪、言缙、言纲、言纪、言统、言纬,</li><li>亦圣、亦贤、亦德,</li><li>言春、言秋,</li><li>亦康、亦慨,</li><li>亦功、亦勋,</li><li>亦温、亦良、亦恭、亦俭、亦让;</li><li>在洪、在治;</li><li>在文、在武;</li><li>继舜、继尧、继禹;</li><li>光仁、光义、光礼</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对族谱中的辈分都有严格的规定,名字是我们在社交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名字中的辈分,能迅速判定一个人在家族、亲友中的长幼先后。在外遇到本家字辈的陌生人,也会倍感亲切。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和从前大不相同,大家认为用辈分取名太俗气,取名注重个性,好听,就连农村里很多人也不再遵守按辈分取名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人都喜欢到大城市打拼,有实力了就定居在外,家族观念日益淡化。在过去的农耕社会,大家都生活在一个村子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了辈分,彼此遇见时方便打招呼,也显得亲热,所以大家都按照辈分取名。如今,一个姓氏的人往往散落各地,相互之间交往少,也就不怎么注重按辈分取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