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望江楼公园座落在成都东门锦江南岸,全园面积188亩。</p><p class="ql-block"> 文物保护区(39亩),以拥有望江楼古建筑群、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纪念馆等文物遗迹及各类珍奇异竹而闻名中外,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古迹和游览胜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园林开放区(149亩)是以竹为主的园林景观区,是全国竹子品种最多的专类公园。荟萃了国内外500余种竹子,其中不乏名贵竹种。园内竹子姿态万千,各有妙趣,各逞姿态,而又和谐相处,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的园林美景,被人们誉为“竹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崇丽阁</b></p><p class="ql-block"> 崇丽阁,俗称望江楼,建成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取晋代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 崇丽阁,为全木穿榫结构建筑,设计精巧,造型宏丽。楼阁共四层,高27.9米,第一二层为四面,三四层为八方。楼阁飞檐翘角,画栋雕梁,朱柱碧瓦,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建筑,是望江楼古建筑群的核心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濯锦楼</b></p><p class="ql-block"> 濯锦楼,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其间毁于兵燹,光绪十五年重建(公元1898年)。该楼为全木结构,三楹两层,四周设有内装雕花格木窗,并饰以撑弓雕绘。它的外形酷似画舫,好象一条船缓缓驶入成都。据传它是后人为了纪念薛涛载酒船上,惜别密友元稹依依不舍之情而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左边是成都古代迎来送往的水码头,当时交通条件极不发达,古代达官贵人出川、入川均走水路,皆由此登船,经华阳到乐山。由此推断,这里也是薛涛迎送白居易、元稹、杜牧、刘禹锡等诗友的必经之路。近代有宋美龄、朱自清、郭沫若、巴金等都在此宴客小憩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薛涛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曾毁于兵燹,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原为雷祖庙,由成都知府孙濂组织修建,主要供前来等船出川的人祈福出行平安。</p> <p class="ql-block">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父薛郧,仕宦入蜀,死后,妻女流寓蜀中。薛涛姿容美艳,性敏慧,8岁能诗,洞晓音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令赋诗侑酒,遂入乐籍。后袁滋、刘□、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王播、段文昌、杜元颖、郭钊、李德裕相继镇蜀,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韦皋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薛涛生年不详。其卒年当在段文昌再度镇蜀期间,即大和六年(832)至九年(835)之间。</p> <p class="ql-block"> 薛涛和当时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晚年好作女道士装束,建吟诗楼于碧鸡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过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称道:“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p><p class="ql-block">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和李冶、鱼玄机最为著名。薛涛的诗,不仅如世所传诵的《送友人》、《题竹郎庙》等篇,以清词丽句见长,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象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p> <p class="ql-block"> 薛涛曾到过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罚赴边有怀上韦令公》诗,其第一首说:“闻说边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将门下曲,唱与陇头儿。”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升庵诗话》)。《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筹边楼》“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有《锦江集》5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近人张蓬舟有《薛涛诗笺》。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五云仙馆</b><b> </b></p><p class="ql-block"> 五云仙馆,修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其得名于薛涛诗《试新服裁制初成》“九气分为九色霞,五云仙驭五云车。”薛涛一生作诗500余首,留存至今90余首,是古代留存诗作最多的女诗人。本馆精选了薛涛最具代表的39首,由著名书法家撰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吟诗楼</b></p><p class="ql-block"> 吟诗楼,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相传,薛涛晚年寓居成都城西碧鸡坊,为与友人赋诗而专门修建了吟诗楼,历经朝代更迭后,吟诗楼消失不存。清代,人们在崇丽阁附近复建吟诗楼,以此凭吊女诗人。</p><p class="ql-block"> 吟诗楼为砖木结构,玲珑秀巧,翘角飞檐,一楼三叠,四面敞轩,具有江南园林的风韵。楼阁依江而立,掩身于江边柳荫竹影里,风和日丽之时,波光云影相衬,颇具画意诗情。吟诗楼下层厅堂有一组雕塑,展现了薛涛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吟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赋</span>的“神交”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清婉室</b></p><p class="ql-block"> 清婉室,建于1903年,其名取自《诗经》中“清扬婉兮”中“清婉”二字,以称赞薛涛的诗风清扬婉约,雅俗共赏。室内所展示的除原有石刻外,还收集有古代文人墨客对女诗人的文物遗迹的题咏佳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薛涛井</b></p><p class="ql-block"> 薛涛井,是纪念女诗人薛涛的主要遗迹,也是望江楼公园最古老的遗迹之一。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其面临锦江,井水清澈甘甜。据史料记载,明蜀藩王每年三月初三取此水制薛涛笺二十四幅,精选十六幅贡纳朝廷,余下自存,由此可见薛涛笺非常珍贵。现在井后牌坊上苍劲有力的“薛涛井”三个字,是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此后该井被正式称为“薛涛井”,成为后人凭吊女诗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浣笺亭</b></p><p class="ql-block"> 浣笺亭,修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大门横匾上“浣笺亭”三字,由四川著名书法家赵蕴玉所书,建此亭寓意为薛涛浣笺之处。</p><p class="ql-block"> 在薛涛以前的唐代,纸笺常用于抄写佛经,篇幅甚大,而唐代多律诗和绝句,用抄写佛经的纸笺,显得非常浪费,于是薛涛便自制了一种深红色的小笺,后人称为“薛涛笺”。薛涛不仅以其才华出名,也是中国文化事业上的功臣,在中国造纸史上有一席之地。浣笺亭内所展示的是唐代的造纸和制笺艺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枇杷门巷</b></p><p class="ql-block"> 枇杷门巷,是为纪念女诗人薛涛居住之所而修建的。“枇杷门巷”出自唐代诗人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门里闭门居。”此诗一出,后世文人借此诗意咏叹薛涛,在枇杷门巷旁留下诸多丹青妙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枕流雅筑</b></p><p class="ql-block"> 枕流雅筑,原为方公祠,始建于清朝年间,是为纪念四川布政使方积。方积在蜀时培修薛涛井,兴建濯锦楼、吟诗楼、浣笺亭,修筑河堤,后人为表彰方积勤政为民,特修建祠堂,位于薛涛井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方公祠拆迁改建到此处,并起名“枕流雅筑”,取自薛涛《酬雍秀才贻巴峡图》中“感君识我枕流意,重示瞿塘峡口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