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三绝——稷王庙

澄怀观道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稷王庙位于稷山县城中,为祭祀我国古代农业始祖后稷而创建的庙宇。原建在县城以南25公里的稷王山上。元代时在县城内创建了这座气势非凡、规模宏伟的稷王庙。</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庙宇为清代遗物,主体建筑有献殿、正殿,钟、鼓二楼左右分峙。庙以木、石雕刻、琉璃见称,其中的廊柱、栏板装饰以及山水人物、耕耘碾打等农事活动图景艺术尤精。</p><p class="ql-block"> 庙内有姜嫄殿三间,系单檐硬山顶,素筒瓦覆顶,琉璃饰为明代遗物。</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最后一个高峰期,稷王庙作为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遗存,尤其是在研究中国古代建设史、雕刻史、农耕文化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也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稷王庙系琉璃、木刻和石雕三者艺术汇为一体之"三绝"古建群,确属壮美罕见。是国内一座最大、最完整的朝拜农神的宫殿式庙宇。</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稷王庙山门,原来是戏台。</p> 献殿、主殿和钟鼓楼建筑群。 献殿前的栏板栏柱上的木刻装饰,主要是以山水人物、耕耘碾打,后稽教民稼穑和农事活动图景为主,十分的壮美罕见。中间一幅是手持谷穗的后稽,两旁是犁田、播种、碾场、扬谷的场景。长长的木雕犹如一幅古人农事活动的历史画卷。 献殿的陛石上雕有两条石鳌 后稷殿建于清代。为庙内主要建筑。面宽、进深皆五间,平面基本呈方形,台基陡高2米,面积达380平方米。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高约30余米。四周回廊,周围20根石雕廊柱。前檐明间两根平柱为蟠龙浮雕石柱(一个是奔腾水龙,一个是炽热火龙),保存完整无缺,长龙张牙舞爪,威猛劲健,雕技细腻娴熟,雕刻十分精美,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其余为浅平雕圆柱,图案题材丰富,变化多端,精雕细刻技艺超群。二者雕造手法虽迥然不同,然各有千秋,对比鲜明,同出于能工巧匠之手。<div>  匾额上的“立我蒸民”的含义是“粒我臣民”的意思,也就是期望百姓有足够的粮食吃。</div> 稷王庙大殿屋脊上的琉璃和铁艺,也是该建筑群的一大亮点,各种琉璃饰品流光溢彩、绚丽夺目,铁艺造型百年不变,令人惊叹。 琉璃瓦顶富丽堂皇,尤以正脊雕饰华丽美观。脊中部饰三重檐楼阁三座;两侧饰芍药、牡丹花叶浮雕,顶端饰飞马行走;两端为龙吻吞脊。 钟鼓楼二楼修建于清道光年间二十三年(1843),重檐十字歇山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一层石碑一通,二楼分别放置钟鼓。檐下木雕内容丰富,十份精美。 <p class="ql-block">  姜嫄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覆顶,庙内现存碑刻三通,石碣六方,石狮两对,供奉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元妃,后稽的母亲。这个殿堂是稷王庙建筑当中最早的建筑物,为元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后稽是上古时代的农耕始祖,长期生活在稷山周边地区,教民稼穑,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采撷渔猎的生活,他功崇天地、德大配天,被封为农神。</p> 修建大庙的功德碑 <p class="ql-block">  除了稷山县有稷王庙,相隔不远的万荣县也有一座稷王庙,为北宋时期的建筑,庙内的无梁殿是国内现存宋代木构建筑中,唯一的一座宋代庑殿顶建筑,民间极其罕见。</p><p class="ql-block"> 庑殿顶建筑只有皇上和孔子可以住,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在这里取得模式盖的,由于之前对稷王庙的了解不多,所以错过了去那里参观,下次山西行一定补上这个景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