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情

萧兆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今早推窗探头往外看,只见窗外的树枝树叶上落满了雪花,对面的屋顶、路边的车顶也白皑皑一片。一场久违的大雪终于如约而至赣州。没看过雪的“土炮”们沸腾了,他们纷纷把堆雪人、去郊外看雪的图片和心情晾晒在各自的社交媒体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代人盼着下雪,喜欢看雪,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找到答案。雪花,乃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尤物,不管是马致远的“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还是宋朝卢钺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的都是雪的曼妙,雪的晶莹,雪的洁白。无疑,雪给人以浪漫,给人以遐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着飞舞的雪花,我想起两段文人雅士以雪为背景展开的故事。雪冷,但故事很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王羲之《奉橘帖》与王献之《送梨帖》的故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俩,魏晋名士,家喻户晓的书法大家。故事说的是,霜降前的某日,王羲之因想念友人,刚好园中橘子将熟,便给友人送上了三百个,用一辆车栽着,直奔朋友府上。收到王羲之的橘子,朋友十分欢喜。更令他大喜过望的是,王羲之还附上了亲笔短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尺牍虽短,但其间的每一个字,字字用笔不同,有方折,有园转,字字挺立,笔意活脱,体态舒朗,足可想象王羲之写这封信时心中的欢喜程度,那是一种有友可想、有物同享的欢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羲之的书法、文学成就不在话下,然一部《奉橘帖》却把王羲之拉回了日常,有了日常的温度。如此日常的温度,和艺术一样,皆可抵达永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送了友人梨子,也写了名为《送梨帖》的帖子:“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其行为与帖子的内容与其父类似-----一个是霜降未至,橘未完全熟不可多得,一个是雪落来迟,梨味未佳,些许遗憾。同样的俗世琐事,人情往来,却因了书法至佳,被流传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橘子也好,梨子也好,都不算多么值钱,故事发生在霜降之际、雪落之时,情节也很简单,却萦绕着人间烟火的踏实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南宋的两位著名词人辛弃疾和陈亮雪夜相见。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快五十岁的辛弃疾突然病倒了。某日黄昏,雪后初霁,大地展露出罕见的干净和静谧。病中的辛弃疾心情转好,饶有兴致地登上二楼廊道凭栏远眺。此时,辛弃疾的眼前似出现了幻觉:雪白树丛掩映中的道路尽头,隐约出现了一团红色的火焰的影子,并且正在快速地向着自己所处位置移动,所过之处,卷起片片灰色烟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场英雄与英雄的相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浙江婺州永康人陈亮,小辛弃疾三岁,曾以《中兴五论》名动朝野。辛弃疾,一代“词中之龙”,是陈亮的超级偶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才华横溢的小弟冒着风雪前去铅山拜见心中的大哥,崇拜中自有一股凛冽的傲气。关于这个故事,宋人赵溍在《养疴漫笔》中写道: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过小桥,三跃马而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两人相见,当然不是普通的日常往来,而是谈论了当时的国是大事-----收复河山,南北统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期间两人纵论天下,痛饮狂歌。他们相聚十日后,陈亮动身回家。可是在陈亮走后,辛弃疾后悔了,想把陈亮给追回来,于是立即抄捷径直追。无奈半途“雪深泥滑,不得前”。后又应陈亮请求,借给他十万缗(即十万串,一串等于一千文)渡过难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人的友情可见一斑。在南宋风雨飘摇之际,两个末路英雄为了国家的存亡惺惺相惜。在铅山一别后,两人思如潮水,互赠和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破阵子》《贺新郎》《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他们一首一首地唱,一首一首地和。唱得壮烈,和得热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大雪,正是这场唱和最炫目的舞台背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独有偶,昨日黄昏时分,雪花已开始飞舞,寒气袭人。正在捂手跺脚之际,我的手机一阵震动。拿出手机一看,收到一条微信信息:杂志(某文学期刊)已收到,内容不错,很好。这是我的挚友瑞哥发来的,他还拍了杂志的封面图发给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是我的同乡,也是多年的老友。当年还在学校读书时,他不仅喜欢书法,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妥妥的一枚“文青”。走上社会后,他依然坚持阅读,《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他说有的已经读过几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自称是我的忠实粉丝。在我的影响之下,最近他和我一起加入了某文学驿站。他说,他今后宁看杂志不看电视,要多读点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力量,让余生更加充实。我们每次见面,总也免不了谈论起自己最近在读什么书,谈论起我的“新作”,并言辞真切地鼓励我,要多写,希望能常常读到我的文字。收到杂志那天,他还说,期待能在这本文学期刊上看到我的“大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他,一介平民布衣而已,自然不敢和前述故事中的主角相比。“知我者,二三子”,在这雪花纷飞的日子里,有人想念着我,有人和我谈论起自己的所爱,并给我鼓舞,如何不令人心生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4年1月23日 赣州</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