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一种特殊的中国民居建筑,因形状似碉堡而得名。<br> 开平碉楼广府民居之一,分布在广东江门市辖下的开平,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融合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br> 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自力村的碉楼群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融合了不同的中西方建筑艺术,造就了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碉楼群。 进村的栈道 开平碉楼的简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当地侨胞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将房屋建成了能居能守的“碉楼”样式,来保卫家族的安全。在那些动荡年代中,碉楼成为开平人的安全港,也是华人华侨衣锦还乡的最好见证。 <p class="ql-block"> 村落中的大石埕</p> 自力村村落 <p class="ql-block"> 开平的碉楼,大多为多层建筑,高于一般民居,墙体厚实坚固,窗户开口小,设有铁栅铁板窗门,便于居高临下防御,不怕匪盗进攻。</p> <p class="ql-block"> 碉楼上部四角,大多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楼各层墙上也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p> 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 正面这座碉楼(叶生居庐)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221.39平方米。主楼高4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阔11.72米,进深9.72米。楼梯简洁,每层用腰线分隔。 第四层正面为敞廊。附楼青砖外墙,平屋顶。 叶生居庐背面 铭石楼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600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五层,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于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兼存放农具。 第五层正面为宽广敞廊,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楼顶山花部分为巴洛克风格装饰。 顶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攒尖式凉亭。 四角为悬挑”燕子窝“。 五层敞廊,八根爱奥尼亚式柱子和罗马拱券。 室内装饰。 振安楼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振于民国十四年(1925)回乡建筑的居楼,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115.8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33米,进深4.92米。 第三层用七个托脚出挑平台,并与三面拱券立柱环护形成敞廊。第四层筑绿釉宝瓶栏杆护栏。 澜生居庐由美国华侨方广寅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砖混结构,三间两廊布局。 <p class="ql-block"> 澜生居庐的楼侧附楼为砖木结构,传统坡屋顶。</p> 云幻楼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由碉楼和庭院两部分组成,楼高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 平屋顶,造型简朴。顶层门口长联为楼主题写。 <p class="ql-block"> 龙胜楼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楼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用腰线分隔,门楣施与西洋山花拱券并雕展翅雄鹰。第三层用16个托脚出挑平台,四周筑有钢筋护栏。</p> 养闲别墅是旅居南洋华侨方文济与民国八年(1919)年回乡建造的居楼。楼高五层,第五层正面为退台式平台,拱券柱廊,两角筑有方形”燕子窝“。 <p class="ql-block"> 耀光别墅(左侧。建于1923年),</p><p class="ql-block"> 球安居庐(右侧,建于1920年)。</p> 居安楼(左侧建于1922年),<div> 安庐 (右侧建于1926年)。</div> 逸农庐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钿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碉楼和庭院组成,楼高四层,平屋顶。第四层为柱廊式露台。此楼取名“逸农楼”,寄托了楼主落叶归根过平淡退休生活的游子心情。 湛庐建于(1948年),是自力村现存碉楼和庐十五座中最晚建造的。 自立村的世界遗产石碑 DQ: 摄于广东·江门·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