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陶钝】(1901.10~1996.11)姓徐名宝梯,诸城徐家河岔村人,著名曲艺作家和领导。陶钝先生是我外公路友于烈士的好友和同学,他1921年考入省立一中,后入北京大学。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史称大革命运动, 我国一大批革命精英正是在那个火红年代中投身到革命洪流中,陶钝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知识青年的代表。以李大钊为核心中国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政治分会)吸收大批革命青年加入了国民党,从而推进了大革命运动的开展,1926年经路友于等人介绍,陶钝参加了国民党,投身到大革命运动中。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在白色恐怖中,陶钝逆流而上,他选择了共产主义,于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在济南被捕,被判死刑缓议,经营救3年后保释出狱,曾在济南正谊中学、鲁南第四联中仼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鲁南国民抗敌协会,于1943年调山东文化协会,开始从事曲艺及小说创作,发表了《马大娘探儿子》、《李秀娟卖豆腐、《女运粮》、《老鼠段》、《杨桂香鼓词》等作品。建国后,当选山东省曲艺改进协会主席。1958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为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曾拜访过陶钝先生,他向我讲述过许多李大钊、路友于烈士的革命故事,我也拜读他与我母亲的20多封信函、学习了陶钝先生多篇回忆著作及中国曲艺界纪念先生的文章,从中我学习並了解了一位老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解放,矢志不渝、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本文简述我知悉陶钝先生点滴故事,以表达对陶钝等先生及牺牲革命先烈们的缅怀和敬意!本文撰写中,得到山东省诸城市博物馆张耀明、胡金娣各位协助,谨致谢意!</p><p class="ql-block"> ——作者题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导 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寻访陶钝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篇记实报道提供了陶钝先生重要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陶钝事件”始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贾芝先生的帮助与陶钝建立了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革命运动中战友情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苏联大使馆探望李大钊和路友于竟成永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五十多年前一幅輓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为烈士题写纪念碑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建言在家乡开展纪念路友于烈士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撰文纪念良师益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为烈士写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浪淘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坚守信仰 两次入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陶钝先生与路孟凡先生的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新中国曲艺界二位开拓者和奠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出人出书走正路 繁荣中国新曲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推陈出新 老艺人焕发青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将吕剧推向全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五十年来侯宝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万人空巷看兰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深入基层 为人民写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附录 中国曲艺家协会简介(1958~200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寻访陶钝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我外公路友于是位职业革命家,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与共产党創始人李大钊,王尽美一起在中国国民党北京执行部任职,致力于北方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4月28日与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一起英勇牺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毌亲就开始着手收集整理烈士文史资料,我体谅老人的苦衷, 协助母亲收集有关外公文史资料,那个年代查阅建国前文史资料必须持单位外调公函,文革期间毌亲想了解1927年前历史档案几乎不可能,解放前多年战火家里保存文献资料都已丢失,只能寻找那个年代历史的见证人。我在出差之余,每到一地常到图书馆查查文献资料,寻找北京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知情人,此后近20年时间里,我曾有幸拜访过多位了解我外公路友于烈士革命活动的老前辈,他们都是一些历经沧桑,有许多故事的老人,他们是范鸿勋、陶钝、刘瑶章、郝任夫、路孟凡、路君约先生。他们是以李大钊等人为核心中国《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后改为北京政治分会)领导下,开展北方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见证人,他们向我口述轰轰烈烈大革命运动中亲历、亲见、亲闻…… 这些历史见证人中,只有陶钝先生与我外公是山东诸城同乡,先后在同一所小学和中学读书,又在北京从事革命活动, 他是山东诸城早期二位北大毕业生之一,是山东省有许多故事的传奇人物,也是我国文艺战线杰出领导人,文革中“四人帮”制造了轰动全国文艺界的《陶钝事件》,成为“文革”运动中文艺界一大冤案。文革后,陶钝在第四次文代会被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为收集我外公文史资料作出了重要贡献,我母亲很感激他!受母亲之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专程拜访过他,他与母亲来往20多封书信我都认真拜读过,母亲去世后,是我整理陶钝与母亲往来书信及有关文史资料计有200多份,编目捐赠山东诸城文化局诸城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李大钊(中)、路友于(左)、张挹兰(右)牺牲前合影照,李大钊烈士纪念馆陈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篇记实报道提供了陶钝先生重要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文革中时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的陶钝受到错误批判下放农场劳动,我母亲知悉陶钝先生但一直没有联系上。1978年2月10日,《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揭批“四人帮”的文章,题目是:《 一出反革命丑剧—揭穿“四人帮”制造所谓“陶钝事件”的阴谋》,母亲从这篇文章获悉陶钝先生近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陶钝事件”始末</span></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报这篇记实报导,揭穿了“四人帮”及其在文化部的亲信于会泳一伙迫害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的罪行。1975年4月,在文化部举行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期间,应山东省曲艺代表队领队李寿山之邀,陶钝到演员驻地西苑旅社看望几位熟人,演员获悉老领导前来探望,都十分高兴,部分演员演唱了参加调演的节目,征求陶钝的意见,陶钝听后,顺便谈了点自己看法,这本是文艺工作者正常往来,但“四人帮”在文化部的帮凶于会泳一伙却抓住此事做文章,攻击陶钝是“混进西苑旅社”,以领导自居,听取了汇报,审查了山东曲艺队的节目,讲了黑话,是“文艺黑线代表人物进行复辟活动的一个突出亊例”,“是文艺黑线回潮的典型表现”,“是严重的路线斗争,是反革命夺权性质的事件”,“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文艺领导权的一场激烈斗争”……于会泳还亲自向主子张春桥作了汇报,张春桥下令立即搞个“综合材料”,按照张春桥指示,他们成立“陶钝问题”专门“调查组”,于会泳亲自交办四条调查任务,一是注意文革前在文艺界工作老同志及亲属的“动态”;二是陶钝去过什么地方,在文艺方靣散布过什么言论;三是老文艺工作者,不管是否分配了工作,凡看过这次文艺调演节的,“入场门票”来源要查清;四是陶钝与各地有关人员的联系,要作为重点查清。他们给山东省有关部门施压,责令将山东赴京曲艺队领队李寿山停职检查,召开批判会,交待问题,继而将李寿山调来北京,隔离审查。</p><p class="ql-block"> 他们强令原文化部留守处将陶钝隔离审查,抄走陶钝私人信件及作品。他们派出专案调查人员前往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央广播文工团、北京市曲艺团、天津、上海、山东、河南、江苏、广东、辽宁、吉林、陕西、贵州、黑龙江等省市,从地方到部队,从专业演员到业余文艺工作者,凡是和陶钝见过面,谈过话或书信来往过的人,都被威逼写出检查、揭发,交出私人信件,不少人甚至被撤职、审查。一时间文化部所属部门人人自危,到处抓“陶钝式人物”。紧锣密鼓之后,“调查组”终于编造了一份拟报送“四人帮”《关于陶钝复辟活动的报告》,于会泳过目后,亲笔在这份材料上多处修改,提出上纲上线“似欠有力”,“这不能使人得出‘夺权’的结论”,要挖出陶钝地下联络图,于会泳一伙还密谋召开一个千人以上的“批陶大会”,除文化部系统参加外,还要京、津、鲁的曲艺界都得派人参加,于会泳还写出万言动员报告,将《关于陶钝复辟活动的报告》铅印三百多份,准备广泛散发,妄图通过舆论媒体,在报刊点名批判,扇动全国文艺界在本单位揪“陶钝式的人物”,要“推出一个陶钝”,将“矛头对准陶为代表的这类人”。于会泳在这一未出笼的《动员报告》中说“陶钝代表了一帮,妄图以曲艺为突破口,实现文艺黑线的全面复辟”,“郭小川登台表演了,陶钝登台表演了,其他类似人物也登台表演”,“文艺黑线代表人物人还在,心不死”,“祟拜黑线代表人物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曲艺界,文学界、电影界、戏剧界、音乐舞剧界、美术界都有发生”,企图以“陶钝事件”为突破口,在全国文艺界掀起一股大规模迫害压制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妖风浊浪。“四人帮”没有想到,1975年7月,毛主席两次重要谈话,批判了“四人帮”破坏党的文艺政策的罪行,特别是毛主席对电影《创业》的批示,打乱了他们的阵脚,华国锋和中央一些领导对他们策动的这一阴谋也进行了谴责,这场丑剧不得不草草收场。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陶钝先生再次得到了解放!</p> <p class="ql-block">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第三辑《炼狱与圣火》一书中,收录了陶钝先生自述〔所谓“陶钝事件”〕,揭露他遭受的迫害。</p> <p class="ql-block">文革结束后,1984年9月30日他为光明日报撰写一篇文章中提到在牛棚时写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阴霾遮天空,人在牛棚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搔首自问自,何日见光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经贾芝先生的帮助与陶钝建立了联系</b></p><p class="ql-block">1978年我母亲(左)出席全国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认识了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女士(右)和她的先生贾芝先生(中),贾芝先生是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新中国民间文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贾芝先生热情帮助下,母亲与陶钝先生终于建立了联系。</p> <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母亲接到陶钝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们终于联系上了,从文化大革命前,就知道你在陕西,曾托交大的教授诸城后沟村人张洪瀛同志察问你,他也没有找到你。从文化大革命到粉碎‘四人帮’这一阶段,亲友之间是不宜来往的。前些曰子和贾芝同志谈到大钊同志的事情,因此得知你的下落,他给你去信,我等你的回信,我们终于联系上了”,他还说“我和你父亲高小,中学都是先后同学,我在北大时,他从日本回来在北大作讲师,教市政学,他比我大五、六岁,我今年七十八岁了。在四人帮横行时,制造陶钝事件迫害我”,“我写了控诉书登在光明日报上,新华社又在人民日圾发表了文章,揭露四人帮的罪行,也就是给我平反。”</p> <p class="ql-block">此后,母亲(左一)陆续与许多老前辈取得联系,这是在全国人代会期间与隋灵壁(左二)、陶钝(左三)、方济众(右二)等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母亲与陶钝,隋灵壁,方济众等人合影 。1979~1989年我母亲与陶钝先生通信22封与隋灵壁先生通信8封,二位是当年参加北京国民革命运动的热血青年,在这些信件中表达了这些老先生对李大钊、路友于等革命烈士的友谊和怀念,是宝贵文史资料,这些信件经我整理编目由山东诸城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 隋灵壁先生和其姐隋焕东先生是北京国民革命动积极参加者,其先生李澄之是山东省著名革命家。隋灵壁和其先生李澄之曾参加中共北京特科活动,曾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教育委员会理事和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保教科长。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随周恩来在重庆中共代表团任政治委员会委员。1948年济南解放后,被调回山东,任省妇联常委,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山东分会组织部长、常委、山东省政府参事室秘书等职。1982年任民革中央祖国统一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我母亲路端谊是陕西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为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奋斗了终生,曾任全国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农牧鱼业部第一、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母亲的工作受到文化艺术界大师们高度评价和鼓励,1986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协副主席、省国画院院长、著名长安画派领军代表人物方济众先生专门以《秦川麦浪》为题作画一付送给我母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陶钝先生为这付画题写了“秦川麦菽”七字对联,画与联都与陕西八百里秦川粮食丰收相关,珠联璧合,是一十分珍贵的礼物,是老先生们对农业丰收的期盼,也体现了三位老人的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革命运动中战友情谊</b></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以李大钊为核心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重视在革命青年中发展 党员,1926年经路友于介绍,北大学生陶钝加入了中国国民党,走上反帝反封建反军阀革命道路,路友于常向李大钊介绍这位有才华的山东诸城老乡,早在中学期间陶钝与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邓恩铭是同学,经常听到邓恩铭在同学中介绍进步思想,这次又经路友于介绍认识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这些革命领袖指引下,陶钝积极参加国共两党组织各项反帝爱国运动,与路友于、李大钊等建立了深厚友谊。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路友于等二十位革命者被害,陶钝等革命青年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烈士遗志,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苏联大使馆探望李大钊和路友于竟成永诀</span></p><p class="ql-block">陶钝先生回忆说:《三.一八》惨案后,奉系军阀进占北京,白色恐怖笼罩了北京城,国共两党领导机关迁入苏联大使馆原俄国兵营。李大钊、赵士炎、刘清扬、路友于等国共两党领导人也随之迁入。北京政治分会的国民党要员纷纷南下,时任国民党侯补中委和中央组织部秘书的路友于,没有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毅然选择了北上,选择了随时被捕、牺牲的风险。3月初军警特务已开始四处捕人,许多同志劝他暂时躲避一下,路友于坚定的说:“北京政治分会的委员们几乎全部离开北京,但仍有很多工作等着去做,这个时候我不能走,我必须留京随同李先生继续工作”。三月底,坚持斗争的广大革命青年惦记潜藏在苏联大使馆的李大钊和路友于,他们委托陶钝冒险前往大使馆探望李大钊和路友于,陶钝一路躲避军警、特务的盘查,终于见到了路友于,在会客室他向路友于报告了北京目前紧张局势,听取路友于对时局的分析,路友于说,他操心北方革命活动,没有参加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立即动身返回北京。他十分关注南昌蒋介石对时局的态度,操心北伐军的行动,专门去南昌见到蒋介石。他忧心忡忡告诉陶钝,蒋介石有向右转的倾向,武汉和南京国民党内也有人向右转,陶钝问起李大钊近况,这时会客室内一侧门打开,李大钊走了出来,他见到了敬仰的大钊同志,他紧紧握住大钊先生的手,向先生问好並转达广大革命青年的问侯!李大钊和路友于在革命危急关头,俩人在苏联大使馆一起並肩坚持战斗,然而命运却让陶钝与他们匆匆分别,不曾想到这次别离竟成永诀,给陶钝留下终身难忘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路友于等二十位革命者被害,陶钝等革命青年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烈士遗志,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十多年前一幅輓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陶钝先生回忆,1928年7、8月间,在北京山东藉革命者曾为路友于烈士举行一场追悼大会,他为路友于烈士写了一副輓联,纪念牺牲的革命烈士,体现对烈士深情厚谊。1984年他认真回忆並重写了这付輓联並寄给我的母亲,陶钝先生这副輓联现由山东诸城博物馆收藏。</span></p> <p class="ql-block">他认真向我母亲讲解背景、词意及典故。这副輓联先后收入出版发行《民主革命先驱路友于》文集及陶钝古诗著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为烈士題写纪念碑文</span></p><p class="ql-block"> 中共北京市委在修复李大钊烈士陵园同时,在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旁为路友于烈士建立了纪念碑。应北京市委统战部邀请,由陶钝先生题写了“路友于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的正面碑文,由书写李大钊陵园中共中央李大钊纪念碑铭文的著名书法家杨萱庭先生书写了碑背面的誌文,碑文是负責中共中央李大钊纪念碑镌刻的姜立顺、张广瑞两位师傅完成的。1983年10月29曰,北京市民政局受中共中央委托,邀请我母亲路端谊和父亲姚玉清出席了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向母亲赠送了李大钊烈士陵园纪念册及路友于烈士纪念碑拓片,碑文拓片现在烈士的家乡山东省诸城市名人馆展出。这是我父母亲在路友于烈士纪念碑旁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诸城乡亲在路友于烈士家乡也建立了路友于烈士纪念碑,这一纪念碑正面碑文也选用陶钝先生的这一题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建言在家乡开展纪念路友于烈士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陶钝和家乡父老乡亲积极参加路友于烈士纪念活动,集资建立了汉白玉路友于烈士塑像和纪念碑。陶钝先生在信中叙述他向诸城县委建言,建议在家乡为烈士树碑。</p> <p class="ql-block">自1980年以来,国内开展一系列悼念路友于烈士活动,在海外引起強烈反响,海外亲友纷纷回到家乡祭奠烈士。1997年,诸城县昌城镇将镇小学命名为《诸城县昌城镇友于学校》,路友于胞弟,台湾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路君约教授为该校捐建一栋教学楼,並以兄长路景绍名字命名为景绍楼,图正面为景绍楼和路友于烈士塑像,来自美国、香港及台湾省爱国同胞参加友于学校重建落成典礼,路君约教授捐款办学及家乡纪念烈士的活动在台湾省学界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我母亲接到陶钝先生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多年来一直想给三位老朋友写传,首先给路友于烈士写传,再给李澄之和张郁光(1904-1938)写传。</p><p class="ql-block"> 1924~1927年, 陶钝、李澄之及张郁光都是北京大革命运动时期来自山东的热血青年,也是路友于烈士联系的志同道合的战友,大革命失败后,他们都先后参入了中国共产党,投入到革命战争。</p><p class="ql-block"> 张郁光:出生于山东济南。曾是北京大学学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与北平部分教授及流亡学生到济南,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11月15日参加聊城抗日保卫战,与范筑先将军一起壮烈牺牲,<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牺牲时任鲁西北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span>我曾在《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纪念民族英雄 、铁血将军范筑先殉国八十周年》一文对张郁光烈士作过介绍。</p><p class="ql-block"> 李澄之: 中共秘密党员,山东省著名社会活动家,隋灵璧女士的先生,他是路友于烈士的好友,192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并任英语讲师,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夏,利用国民党的关系,掩护从法国回到北京的陈毅。1926年6月,赴武汉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九师三十六团、二十五团党代表,武汉军政学校政治教员、武汉政治分会组织部干事,因发表反蒋言论被撤职并开除党籍。1929年9月,回北师大任教,与张郁光等人联合华东几省的国民党左派成立“大同盟”。“九一八”事变后,开始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周怡密切接触,参加中共北京特科地下活动。“七七”事变后,任国民党山东省战地教育督导员兼省属第四联合中学校长,194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秘密党员)。1945年8月山东大学成立,任校长。12月以中共代表团顾问名义,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春,随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工作。济南解放后,任济南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部长兼济南市教育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省第二、 三届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1954年9月起,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2月至1966年3月,任山东省副省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为烈士写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陶钝先生为路友于烈士写的传记手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撰文纪念良师益友</span></p><p class="ql-block">1988年,山东省政协和诸城县政协出版发行纪念路友于烈士文集,《民主革命先驱路友于》,陶钝先生和隋灵璧先生二家给我母亲来信祝贺。陶钝先生在信中说,这本文集原计划印刷三千册,最后印量达一万册,反映了山东父老乡亲对家乡英雄烈士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这本纪念文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题写了书名。</p> <p class="ql-block">这本烈士纪念文集收录了屈武、陶钝、隋灵壁、刘瑶章、李世军、郝任夫、臧克家、路君约等先生写的纪念文章和题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陶钝先生与路孟凡先生的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 在波诡云谲的中国政治舞台上,1927年4月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又一转折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大革命运动失败,大批共产党人残遭杀害,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一些意志不坚定者对共产党避之若浼,对当局趋之若鹜 ,那个年代广大革命青年们面临人生又一次选择, 路友于联系一批山东革命青年陶钝、李澄之、隋灵壁、梁竹航、张郁光等人选择了共产主义;留在国民党阵营的左派也始终坚信三民主义、拥护共产党政治主张、坚持不反共的政治立场。1931年陶钝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救亡爱国运动,1932年3月,在济南被国民党山东反动当局以“共党”罪逮捕入狱,並被判处“死刑缓议”,在你死我活政治斗争漩涡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对于一名判处死刑的共产党人,陶钝靣临随时被杀害的危险,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一时刻,一位身居要职的国民党人却仗义执言,挺身而出为营救一名判处死刑的共产党人奔走呼喊,他上下打点、联络冯玉祥、丁维汾等国民党上层人士出面营救,将陶钝死刑缓议改判有期徒刑並提前释放出狱,这位正直的国民党人就是路孟凡先生,路孟凡是路友于烈士的堂弟,路友于为了培养他,1925年向李大钊推荐並通过国民党中央北京执行部选送路孟凡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他们俩人在长达数十年交往中,陶钝先生没有因政治形势和政治地位的变化,疏远这位朋友,与一位爱国国民党人保持朋友之谊长达半个世纪,在全国解放前夕,陶钝向这位老朋友伸出援手,劝他顺从时代潮流,路孟凡先生接受这位共产党老朋友的忠告,留在祖国大陆定居,得以安享晚年。1987年路孟凡先生因病去世,陶钝先生专门写了一付輓联表达哀思,在輓联中提到他们生死之交,国共两党有志之士的友谊也给我们留下一段佳话。路孟凡先生一生做过许多好事善事,遵照母亲的嘱咐,1986年冬我曾经在青岛探望过这位老人,我将专文纪念这位正直的国民党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大浪淘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span></p><p class="ql-block"> 1987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陶钝先生近五十万字自述著作《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叙述了他1901年出生到1986年85年的生活经历,老人在序中简述了他人生经历,强调他接触了许多人和许多事,“写作以生活接触多少、深浅为选择标准, 首先是有关革命烈士李大钊、路友于等,他们启发我走上团结救国的道路,使我终生不能忘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坚守信仰 两次入党</span></p><p class="ql-block"> 1931年5月,白色恐怖笼罩北京城,陶钝在北大经徐子佩介绍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青岛女中、济南省立一师任教。“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救亡爱国运动,1932年3月,在济南被国民党山东反动当局以“共党”罪逮捕入狱,並被判处“死刑缓议”,后经路孟凡等人出面活动,改判为五年徒刑,又于1935年提前释放出獄。因牢狱生活,他找不到入党介绍人,失掉组织关系,但他毫不气馁,他一方面积极寻找党组织,一方靣宣传、组织抗日救亡运动, 在陶钝和路友于烈士五弟路君约等人劝说下,时任诸城县七区区长路友于的胞兄路景韶决心拉起队伍抗日,打响诸城抗日第一槍,他向家乡父老子弟宣誓,绝不当汉奸,“当了汉奸对不起为国牺牲的二弟”。陶钝还出主意,邀请诸城各区、乡长等头面人物聚会,公推路景韶为诸城保安队副总队长(总队长由县长兼),各区为区队(大队) ,各乡建中队。以七区大队为主干,平时分散,互相关联,必要时相关配合,一致行动。另外建立宣传队,由陶钝和路君约负责,赵明宇、王笑房、于佩文等知名人士和进步知识分子都参加。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陶钝先生在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是山东文化界救国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和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的发起人。</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 1947年国民党大举进攻山东解放区,在严酷斗争靣前,陶钝再次重新加入了共产党,投入到人民解放斗争中。1982年陶钝意外地遇到了阔别51年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徐子佩,畅叙别后经历中,自然地谈到自己的党籍问题,徐子佩当即建议他应该提请组织予以解决,并表示他可以向组织提供当时的情况。经中共中央组织部调查核实,并作出书面结论,认定陶钝是1931年入党,并从那时起计算党龄,这是陶钝先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数十年来他无怨无悔,忠诚党的事业,他写诗表达了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决心,诗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克勤克俭 ,侧身四化添磚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亦狂亦狷,立志余年作马牛</span>。 </p><p class="ql-block">狂狷二字出自于论语,狂者为进取意,狷者为有所不为,表明老先生晚年为发展中国曲艺事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新中国曲艺界二位开拓者和奠基人</span></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曲艺界有二位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们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赵树理和副主席陶钝,二位有着相似的经历。二位先生都是经历革命战争洗礼的革命家和革命文艺战士,他们在大革命运动中,是投身国民革命运动的热血青年学生;在土地革命时期,树立了终身奋斗目标,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们都选择以文艺为武器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致力民族和人民战争,从事反映农村体裁革命文学作品创作;全国解放后,他们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社会主义建没,繁荣新中国文化艺术,成为新中国曲艺开拓者和奠基人。赵树理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等文学作品,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p><p class="ql-block"> 陶钝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是山东文化界救国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和鲁南国民抗敌协会的发起人, 他坚持文学创作服务于抗日战争需要,创作出《火牛阵》、《上升》、《黄犍》、《麦黄杏》及《帮工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陶钝的成名作是鼓词《杨桂香》,这部作品塑造了送未婚夫参军的农村姑娘杨桂香这一文学形象,号召广大农民参军参战,保家卫国,用的是百姓喜闻乐见的鼓词艺术形式,作品一经传播,广大群众便争相阅读说唱。继《杨桂香》之后,陶钝又创作了《短篇鼓词》和《新编短篇鼓词》等作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为了革命的后代》,散文集《在福建前线》,短篇说唱《姑嫂打水》《小两口算账》等。他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和领导人,“文革”中同时首先受到冲击和迫害:</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赵树理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迫害、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着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1970年6月被“隔离审查”,9月在继续接受批斗中,含冤逝世,终年64岁。文革结束后陶钝深切怀念赵树理先生,在“吊赵树理同志”一诗中写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群知树理农民友,身后还留妙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 墓上有碑石不烂,罪名永记“四人帮”。</span></p><p class="ql-block"> 陶钝的命运与赵树理相同,因赵树理在山西任职不能长驻北京负责单位曰常事务,在文革运动中主持日常工作的陶钝被四人帮认定的中国曲艺界黑线代表人物,首当其冲成为重点批斗对像,长期受到批斗和监视。文革中整人创造有多种侮辱批斗方法,其中一项是在批斗现场采用“喷气式”押送批斗受害人,即两人揪住批斗对像头发,向后扭住双臂成飞机双翼状,双膝跪地,受害人痛苦万分,像吴晗等人因此被揪光了头发。为此,陶钝先生巧妙应对,专门剃光了头发,批斗时无发可揪,老伴还专门给老先生制做二付护膝,强迫下跪时可减轻些痛苦。 十年文革运动,老先生被揪出批斗,1972年结束牛棚和劳动生话,但没有过上几年清闲生活,又卷进四人帮一手制造“陶钝事件”的政治漩窝……文革结束后,陶钝先生才重回中国曲艺协会领导岗位。</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出人出书走正路 繁荣中国新曲艺</b></p><p class="ql-block"> “文革”结束,迎来了文艺界的春天。1979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是一次中国曲艺界拨乱反正的大会。这次代表大会选举曲艺研究家、作家陶钝( 1901.10—1996.11 )为主席。副主席是: 韩起祥(1915~1989),中国著名陕北说书演员。高元钧(1916年3月29日-1993年3月3日),原名高金山,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骆玉笙(1914年8月31日—2002年5月5日),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最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语言大师。罗扬(1929年-2023年4月2日)曲艺评论家。吴宗锡(1925年3月11日—2023年2月11日)曲蓼评论家,评弹评论家蒋月泉(1917年12月4日一2001年8月29日)江苏苏州人,中国评弹表演艺术家。李德才( 1903— 1982 )四川扬琴演员,艺名德娃子,自幼从父学唱扬琴,形成“德派”艺术。1980年中国曲艺出版社正式成立,由陶钝任社长。1984年成立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1986年成立了中国北方曲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中陈云是位曲艺爱好者</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自幼喜爱评弹,担任党和国家负责人后,这一爱好都没有变,他对评弹研究精深,达到不看曲目标志,听音就能辨出是谁唱的。陶钝有二次受到陈云接见,听取过陈云对发展中国曲艺事业的见解。陈云向陶钝说过,繁荣发展中国曲艺,应“出人出书走正路”,1958年后陈云利用公余和休养时间,听了大量的评弹书目,广泛接触过评弹艺人、创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对评弹艺术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有指导意义的意见。</span>1984年春节期间,陶钝与曲艺界知名人士侯宝林、高元钧、骆玉笙等,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的亲切接见。这届曲协抓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整理数十年来陈云的谈话,以《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通信和谈话》为书名,收入陈云自1959年至1983年有关评弹的部分谈话、文稿和通信共40篇,全书共6万余字,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所有文稿均经作者校阅过,经陈云修改批准,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陈云说:“我有两本书,一本是有关经济的,一本是有关评弹”,这本书涉及的内容不仅是曲艺中的评弹,也适应多种文艺品种,全国文艺工作者都进行了学习,促进了中国新曲艺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曲艺是中国民众喜闻乐见 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为新中国曲艺艺术奉献毕生精力的陶钝先生曾对曲艺书写有二副题词,生动描述了这一文艺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陶钝先生还用生动、通俗词句写了一首《书曲讚》,这首五言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深受广大群众欢迎。</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推陈出新 老艺人焕发青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48 年9月,济南解放后,陶钝由山东省文化协会参加济南军管会文教局工作,並着手筹备济南文艺团体,为此,他经常深入民间剧场,走访民间艺人,了解山东省的曲种和艺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老艺人们参加新中国建设,他先后观看了山东快书傅永昌的武松曲目,邓九如山东琴书《刘伶醉酒》,他还了解到犁花大鼓著名艺人谢大玉动人故事, </span>梨花大鼓,又称山东大鼓,是我国北方现存最早的曲艺鼓书、鼓曲形式,被尊为 “北方大鼓艺术之母”。梨花大鼓产于明朝的鲁西北农村,因最初的伴奏乐器为农具犁铧碎片,所以原名犁铧大鼓。<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谢大玉先生(1891~1978)是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民间艺人,日本占领济南后,她离开书台坚持不出台上演,隐姓埋名蛰居几间破旧房中,度过了日寇统治时期,谁也不知道她是著名的犁花大鼓传人,为解决生话拮据,她就和周围邻居一起到织布厂打工,挣点零花钱。抗战胜利后,有人劝她再次登台,她以年老艺衰为词拒绝。济南解放后,陶钝先生登门专门拜访了这位著名老艺人,请她出山为新社会服务,谢大玉深受感动说:济南解放,解放军“一草一木也不扰民”,“人民已经断炊了,运来了大批小米白靣,平价出卖,我心里感激”,她表示愿意出山为新社会服务。</span>谢大玉再度“出山”献艺,芳华不减当年。1956年,经著名山东快书演员杨立德再三邀请,她在济南市曲艺团授徒传艺。1958年,她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以古稀之年登台演唱《草船借箭》,嗓音嘹亮,吐字清晰,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1961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78年病逝于济南。在旧社会,艺人被称为戏子,受到歧视,新中成立后他们成为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许多老艺人都参加了共产党,其中山东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傅泰臣、邓九如、谢大玉三位老艺人入党,成为济南曲艺界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将吕剧推向全国</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陶钝被增补为山东文艺界代表,并负责筹备召开山东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他在第一届省文代会上当选为山东省曲艺改进协会主席,从此成为曲艺工作的专职干部,历任山东省文联研究部副部长、省文联副主席等,期间为推动山东鼓曲、曲艺改革,特别是为吕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主弦)、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它以淳朴语言、唱腔,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陶钝重视探索曲艺改革的途径,大力扶持地方戏曲,最能代表山东风格,在考虑为剧种定名时,经征求意见定名为山东吕剧, 並于1951年在济南成立中国首个吕剧团,当时名叫鲁声琴剧团,1953年正式成立山东省吕剧团,剧院自成立以来出现了郎咸芬、李岱江、林建华等一大批艺术家,涌现出了《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等著名剧目,这一剧种也成为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十年来侯宝林</span></p><p class="ql-block"> 侯宝林先生是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大师,1979年当选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代表作品有《戏剧杂谈》、《醉酒》、《关公战秦琼》、《婚姻与迷信》、《夜行记》等。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他的艺术成就使相声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他倾注了毕生精力,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侯宝林先生的创作作品能积极反映现实生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侯派相声讲究文化品位,把相声从市井格调上升到了语言艺术方面,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侯宝林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原理、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撰写和与人合作写了《相声表演艺术》、《曲艺概论》、《相声溯源》等著作。</p><p class="ql-block"> 陶钝先生十分推崇侯宝林相声表演艺术,1981年他写诗贺侯宝林从艺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自古滑稽代有人,东方曼倩淳于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危言警世皆由笑,隐语讽君能解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划地为台初创演,赴朝慰问建功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相声艺术驰中外,五十年来侯宝林</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 class="ql-block">在诗后注:相声有一段时间很乱,相声戏相声大会到处活动,侯君没有参加。侯君初时在地上划线为台演出,数十年间发展成今天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侯派相声表演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虽然相声涌现出许多新秀,但侯宝林相声表演艺术仍是相声界无人超越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万人空巷看兰芳 </span></p><p class="ql-block"> 1976年文革结束后,国内曲艺团队现状是,民营演出团队已全部解散,国营的所余无几,中国曲协面临一项重要工作是发现新秀,恢复受到严重摧残曲艺队伍。为迎接中国曲艺的春天,中国曲协首先靣向基层,面向农村开展调研,决定以河北省作为了解农村曲艺的基地,以鞍山市作为了解工人对曲艺需求的基地。那个年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曲艺节目就是广播电台播送长篇评书。陶钝先生重视扶持发现新人,在中国曲艺界传为美谈的一件事就是他对评书艺术大师刘兰芳先生的关心和培养。1979年,年仅32岁鞍山评书艺人刘兰芳接到了一个任务,鞍山电台想要刘兰芳说一部长篇大书。刘兰芳反复琢磨,最终决定说《岳飞传》。于是,刘兰芳和丈夫王印权在传统长篇评书《精忠说岳》的基础上,创作出了117回,约60万字的《岳飞传》,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首播。播出后,深受欢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有66家电台复录播出,书籍出版发行了100多万册,部分情节还改编成京剧、连环画、灌制唱片,刘兰芳的声音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民热爱的说书演员。刘兰芳取得成就,引起中国曲协的重视,为此专门邀请刘兰芳进京演出,组织专家进行观摩,陶钝先生还邀请刘兰芳来家中作客,鼓励她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在北京中山公园的纪念堂安排两晚专场演出,卖了两个满场,散场后许多观众不走,要求见见刘兰芳为满足。</p><p class="ql-block"> 书曲原来多数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在农村缺乏文化活动的年代,书曲几乎是农民满足文化娱乐的主要艺术园地。为了推进农村曲艺活动,中国曲协决定深入农村基层调研,了解中国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对曲艺工作的需求。1981年,他们首先选择的是亲身体验民间传统曲艺集会“十三马街会”,刘兰芳先生提出愿参加这一体验活动,因此中国曲协邀请刘兰芳也参加这次活动。所谓“十三马街会”,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的盛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在河南省宝丰县城南10华里的马街村举行,这天,来自河南各地及山东、河北、安徽、湖北、四川、江苏、陕西、甘肃、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成百上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集马街,在河坡处、山岗上、麦地里、小路旁摆下阵式,扎起摊子,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这就开始了说唱。 </p><p class="ql-block"> 参会群众和艺人听说刘兰芳随中国曲协参加了这次盛会,在会场上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这次“十三马街会”一个亮点。事后陶钝写诗不仅仅是对刘兰芳说唱艺术的评价,也反映农村文化生活对曲艺的需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十三马街会即亊 陶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马街竞技溯源长, 负鼓携琴赴現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说古唱今依旧事, 万人空巷看兰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老先生还作了个自注,一九八一年正月赴河南十三马街会刘兰芳同志参加,出现万人空巷争看兰芳,兰芳同志化装成一般妇女,活动于群众之中,晚上打开广播说了一场书,事情才算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宝丰县申报的《马街书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刘兰芳先生经中国曲协的推荐和培养,由地方一评书演员成为国内著名评书艺术家和曲艺界领导人,她任曲协主席10年,11部大书也横空出世。后来出的《关东才子王尔烈》《红楼梦》《一代儒将陈毅》《古今荣耻谈》都曾引起很好的反响。刘兰芳说《一代儒将陈毅》是她长久以来的一个牵挂,因为对她培养要求极为严格的前曲协主席陶钝曾寄语给刘兰芳:“岳飞爱国,陈毅忠党。说好两传,此生不罔。”说好《一代儒将陈毅》也算了了一桩心愿。她又表示,之所以敢闯评书禁区,说《红楼梦》,是想通过评书这门通俗艺术,“对这一文学经典做一普及,让它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陶钝先生邀请刘兰芳在家中作客。</p> <p class="ql-block">陶钝先生与刘兰芳先生交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深入基层 为人民写作</span></p><p class="ql-block"> 陶钝是为服务于抗日战争需要而开始文学创作的,因此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宣传功能。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出《火牛阵》《上升》《黄犍》《麦黄杏》《帮工队》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陶钝的成名作是鼓词《杨桂香》,这部作品塑造了送未婚夫参军的农村姑娘杨桂香这一文学形象,号召广大农民参军参战,保家卫国。用的是百姓喜闻乐见的鼓词艺术形式,作品一经传播,广大群众便争相阅读说唱。继《杨桂香》之后,陶钝又创作了《短篇鼓词》和《新编短篇鼓词》等作品。图片1949年后,陶钝发表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为了革命的后代》,散文集《故乡十记》《在福建前线》,短篇小说集《上升》,论文集《陶钝曲艺文集》,中篇小说《小鬼的故事》,传记文学《一个知识分子的自述》,短篇说唱《姑嫂打水》《小俩口算账》等。其作品收入《陶钝文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曲艺作为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因形式活泼,更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亦更易于传播。</span>陶钝先后任《曲艺》副主编、主编,<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发展中国的大众文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陶钝先生专著及文集。</p> <p class="ql-block">陶钝先生书法及题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附录 中国曲艺家协会简介(1958~200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58年8月14日至16日,中国曲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曲艺家协会</p><p class="ql-block">主席: 赵树理(1906.9—1970.9), 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p><p class="ql-block">副主席: 周巍峙、韩起祥、陶钝、王少堂、高元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79年11月4日至10日,中国曲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主席:</p><p class="ql-block">陶钝( 1901.10—1996.11 ),曲艺研究家、作家。</p><p class="ql-block">副主席: </p><p class="ql-block">韩起祥(1915~1989),高元钧(1916年3月29日-1993年3月3日),骆玉笙(1914年8月31日—2002年5月5日),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罗扬(1929年-2023年4月2日),吴宗锡(1925年3月11日—2023年2月),蒋月泉(1917年12月4日一2001年8月29日),李德才( 1903— 1982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85年4月18日至24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席: 骆玉笙(女)(1914.8月31日—2002.5)</p><p class="ql-block">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p><p class="ql-block">副主席:高元钧、罗扬(常务)、吴宗锡、蒋月泉、夏雨田、刘兰芳(女)、姜昆。</p><p class="ql-block">陶钝、侯宝林、韩起祥为顾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96年11月5日至11月7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主席: 罗扬,曲艺活动家、曲艺方志学家、曲艺理论评论家</p><p class="ql-block">副主席:刘兰芳(常务副主席),土登、朱光斗、余红仙、姜昆、夏雨田、程永玲、薛宝琨当选为副主席。推举骆玉笙为名誉主席,聘请吴宗锡、蒋月泉、马三立为顾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2年12月8日至12月10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北京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刘兰芳当选为主席,冯巩、李时成、余红仙、侯耀文、姜昆、郭刚、夏雨田、黄宏、崔凯、程永玲、道尔吉仁钦当选为副主席。推举罗扬为名誉主席,聘请土登、马三立、朱光斗、吴宗锡、薛宝琨为顾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07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span></p><p class="ql-block">主 席:刘兰芳, 评书表演艺术家</p><p class="ql-block">副主席(以姓氏笔画为序):</p><p class="ql-block">冯巩、李时成、余红仙、姜昆、夏雨田、郭刚、黄宏、崔凯、程永玲、道尔吉仁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姜昆当选为驻会副主席(董耀鹏在2011年3月26日举行的中国曲协六届二次理事会上当选为驻会副主席) 推举罗扬为名誉主席,聘请土登、朱光斗、吴宗锡、余红仙、薛宝琨为顾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