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足迹100图(下)——版面字下图上

远方的码头

<p class="ql-block">10月7日,西格纳吉圣妮诺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格鲁吉亚曾经出现过一位传播基督教的女圣人,她的名字叫尼诺。</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亚美尼亚是世界上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国家,而亚美尼亚的邻国格鲁吉亚则是跟随着亚美尼亚第二个皈依基督教的国家,引领格鲁吉亚信奉基督教的修女就是圣尼诺。</p><p class="ql-block"> 尼诺本来出生于罗马的一个将军家庭,她的叔叔是耶路撒冷族长,尼诺的童年时期是由伯利恒一位修女抚养成人。长大后的尼诺在叔叔的帮助下到了罗马教会,相传她得到了圣母玛利亚显灵启示,圣母交给她一个葡萄藤十字架,并跟她说,让她带着它到格鲁吉亚传播福音。如今,格鲁吉亚的十字架就是葡萄藤形状。</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国王不信基督教,有一天国王到森林打猎,眼睛突然瞎了,他又惊又怕,绝望时向圣尼诺祈祷,如果她真的基督上帝派来的,能保佑他马上重见光明,他愿意放弃信仰原始宗教,改投基督门下。祈祷刚毕他眼睛就好了。于是,他成为了格鲁吉亚的第一位基督教国王。</p><p class="ql-block"> 圣妮诺女修道院一个古木参天,环境幽美。其中修道院里的一座教堂建于12世纪三十年代,里面就有圣尼诺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10月8日,格鲁吉亚卡兹别克</p><p class="ql-block">​‮鲁格‬吉亚景‮之点‬最卡兹别克</p><p class="ql-block">“ 卡‮别兹‬克,‮雄你‬伟的天幕,</p><p class="ql-block">高‮俯高‬瞰着层峦叠嶂,</p><p class="ql-block">闪耀‮永着‬恒的光辉。</p><p class="ql-block">‮如有‬天上的方舟翱翔,</p><p class="ql-block">你‮教的‬堂耸‮在立‬云端,</p><p class="ql-block">依稀‮翔飞‬在群山之上……”</p><p class="ql-block"> ——普希金《‮兹卡‬别克‮教的‬堂》</p><p class="ql-block"> ‮希普‬金的‮太诗‬多,尽管读‮他过‬很多‮名著‬的诗,‮是但‬对这首‮写描‬卡兹‮克别‬的诗歌却很陌生。</p><p class="ql-block"> ‮兹卡‬别克是‮国格‬境内‮三第‬高峰,海拔4800米,避暑胜地,‮有享‬高加‮之索‬魂的美誉。独特美丽‮高的‬加索山脉风光、淳朴的‮风民‬和信仰使得‮里这‬被称作为“距‮上离‬帝最近‮地的‬方”。</p><p class="ql-block"> 这里‮流还‬传着一‮传段‬说:古希腊‮话神‬故事中‮天的‬神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神‬传到人间,宙斯为‮惩了‬戒他,将他‮押关‬在卡兹别‮山克‬顶的一‮洞个‬穴中。</p><p class="ql-block"> ‮卡去‬兹别克要经‮格过‬鲁吉亚通往‮罗俄‬斯的‮条一‬公路,俄格两‮没国‬有官方往来,‮是但‬由于‮史历‬的原因,‮间民‬的交往却从‮没来‬有中断,‮卡去‬兹别克途中,大型‮车卡‬密集穿梭,‮险在‬峻急弯的盘山‮路公‬上转来转去,在我看‮心来‬惊肉跳,险象环生。</p><p class="ql-block"> 时置秋天,‮色景‬美得惊艳。‮知不‬道是灌木‮是还‬草本植物,铺满‮上在‬山的‮庄村‬周围,‮通像‬红的云‮落霞‬在高‮索加‬山。</p><p class="ql-block"> ‮兹卡‬别克的斯‮潘特‬茨明达圣三一‮堂教‬就是普‮金希‬诗歌‮写描‬的教堂,‮鲁格‬吉亚的‮点景‬多如牛毛,普遍认‮这为‬里是诸多景‮的点‬天花板。圣三一教‮矗堂‬立在海拔2170米‮峻险‬山顶之上,被誉为“‮界世‬上离天空最近‮教的‬堂”。教‮建堂‬于十四世纪,‮秘隐‬而庄严,景观‮以足‬震撼心灵。</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鲁格‬吉亚‮这有‬样的一‮信个‬念:‮要若‬靠近上帝,‮要需‬付出努力,只有真‮的正‬信徒会‮服克‬山间的重重‮难困‬到达山顶的教堂。所以,‮鲁格‬吉亚的教堂多‮于见‬山岭之间。</p><p class="ql-block"> ‮前如‬所述,1829年,普‮金希‬曾游历‮兹卡‬别克,并创‮了作‬描绘眼‮壮前‬阔景观‮诗的‬作《卡兹别‮山克‬上的教堂》,‮望渴‬隐居在上帝‮身的‬边,隐没在‮霭云‬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0月9日,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厂</p><p class="ql-block"> 文学家茅盾写过一篇游记叫《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厂》,这篇文章还曾经作为中学课文。我的中学时代是1969年到1973年,当时文革还未结束,整个华夏民族文化青黄不接,记忆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茅盾的印刷厂。 </p><p class="ql-block"> 茅盾应该是在文革前代表中国文化界访问苏联时到过第比利斯,看过这座原苏联共产党的地下印刷厂,因此才写下了那篇游记。文革时期茅盾被打击迫害,他的文章不可能出现在我们读中学时的课本。</p><p class="ql-block"> 没读过茅盾的文章,却看了他写的地方。其实,这个地方并不是第比利斯的游览景点,来的也绝大多数是中国人。就像多年前我到过加拿大的格列文赫斯特白求恩故居,本来加拿大没啥人会知道那里,随着改革开放去加拿大的人多了,每个人去了都问白求恩故居,后来加拿大干脆就搞一个故居来满足中国人的参观愿望,我自然也去过小镇那座的白色房子。</p><p class="ql-block"> 但是第比利斯地下印刷厂却真正有人具有浓厚的阶级情感,两位上了年纪的人常年在这里守候,凡是来参观的人尤其是中国人,他们都显示出兴奋的欢迎热情。</p><p class="ql-block"> 这座印刷厂位于今天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是1903年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创设的。以下让我引用茅盾描述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这个院子根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有一个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这么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正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式样,藏不了什么秘密。</p><p class="ql-block"> 左边小屋里的那口井也真正是口井,放下吊桶去就可以打上水来,没有什么怀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如果仔细些,用手电筒往井里照一照,就会发现那口井的内壁不怎么光滑,上面有些小窝儿。再仔细一看,这些小窝儿的位置自上而下,成为不规则的两行,一直通到井底。假如一个人用脚尖踩着窝儿,就能一步一步地走到井底。</p><p class="ql-block"> 可是秘密就在这口井里。</p><p class="ql-block"> 你要是踩着那些窝儿下去,到十七米的地方就会发现井壁的一旁有一条隧道,刚好能容一个人爬进去,约摸爬过四米,就是一条垂直的隧道,有十米长,里头有一架木头梯子。顺着木头梯子爬上去,到头又是一条横的隧道,有三米长。弯着腰走过这条隧道,就看见一道门。进了门第一眼就看见一架印刷机。——这就是那时候的地下印刷所。”</p><p class="ql-block"> 这个印刷所的上面就是那间做厨房的地下室,中间隔着一层两米厚的泥土。当时有许多革命的文件和宣传品就是在这个地下印刷所里印的。干这件工作的同志们就从那口井出入,印好的东西也从井里运出去。</p><p class="ql-block"> 厨房里又黑暗又杂乱,感觉已经很久没人打理了。靠近窗户的地方有一把椅子,当年这里是地下印刷所的瞭望哨,担任瞭望任务就是腊却兹.蒲萧列兹。</p><p class="ql-block"> 她天天坐在窗口做针线,如果看见院子外边来了宪兵警察或者什么可疑的人,就按一下隐藏在窗下的电铃,地下印刷所的人听见铃声,立刻停了机器,地面上就听不到机器转动的声音了……</p><p class="ql-block"> 斯大林当时就在第比利斯地下党搞革命,墙上有他和妻子阿利卢耶娃当时的照片,只不过,据传后来在莫斯科,斯大林自己拔枪把她打死了,是真是假留下一个历史之秘,我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看过斯大林妻子的陵墓。</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当年斯大林在这里创办的报纸就是《真理报》的前身,今天,历史翻过了很多页面,格鲁吉亚政府和人民已没有人对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厂有任何兴趣,只有院子里那几棵高大的松树曾经见证过当年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0月12日,乌鲁木齐市五馆一心</p><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又称为五馆一心,隶属于乌鲁木齐市文化旅游局的管理范畴。</p><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是一组宏伟的现代化建筑群,由大剧院、音乐厅、图书城、美术馆、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和中心花蕊文化塔共同构成,总建筑面积约为24.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10月13日,昌吉大剧院</p><p class="ql-block"> 昌吉大剧院外型像一个洋葱,新疆人把洋葱叫皮牙子,所以在当地也把昌吉大剧院叫住皮牙子中心。</p> <p class="ql-block">10月17日,博斯腾湖秋色</p><p class="ql-block">诗曰:</p><p class="ql-block">西域何处遣闲愁</p><p class="ql-block">博斯腾湖赏清秋</p><p class="ql-block">芦苇染金铺长毯</p><p class="ql-block">沙柳抹红点汀洲</p><p class="ql-block">云淡风轻宜出游</p><p class="ql-block">天高地广好飞鸥</p><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不是梦</p><p class="ql-block">偏得一隅垂钓钩</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7日</p> <p class="ql-block">10月18日,新疆尉犁县葫芦岛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10月19日,塔克拉玛干沙漠红柳</p> <p class="ql-block">10月19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10月20日,举世闻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沙漠公路。</p><p class="ql-block"> 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即塔里木沙漠公路):是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p> <p class="ql-block">10月20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塔中镇</p><p class="ql-block"> 塔中镇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是一个新兴的小镇。该镇隶属于且末县,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5年7月24日批准设立,镇政府设在塔中油田作业区工作委员会办公楼。塔中镇的地理位置处于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属于暖温带干旱沙漠气候区。该地区的特点是地形平坦,主要由流动沙丘构成,沙丘的高度通常在100-200米之间,最高的可达300米左右。气候条件极为干燥,年平均气温较低,日夜温差较大。</p><p class="ql-block"> 塔中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当时的它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发展成为拥有丰富文化和历史的地区。尽管现在四周被沙漠包围,但塔中镇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与石油相关的行业。塔中镇的居民主要以石油公司职工和相关服务保障人员为主,而常住居民数量较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月20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尼雅河</p> <p class="ql-block">10月21日,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达里雅布依老村</p><p class="ql-block"> 越野车顺着克里雅河畔偏偏歪歪地向达里雅布衣行驶。虽然说是路,也仅仅是进出的车辆在沙漠上碾出了两道车辙而已,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任何道路铺装。</p><p class="ql-block">​ 克里雅河虽然干涸得只有少量的水,但是河床很宽,可以想象历史上从昆仑山冰川发源来的河水湍急奔涌,穿越茫茫沙漠,滋润了大片大片的绿洲和绿洲里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在无人可以说得清楚的年代,有一群人从无人可以说得清楚的地方来到克里雅河畔的一个地方定居下来,这里就是达里雅布衣。今天虽然把他们定为维族,可是在民族学界依然有争议,更有人认为他们是西藏古格王国灭亡后部分人流落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较早的时候一些探险的外国人来过这里,比如瑞典的斯文赫定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偶然发现了自生自灭的达里雅布依,但是也没有人对这个犹如外星人生活的地方引起重视。在定位和导航手段落后的年代,人们再寻找达里雅布衣时竟然又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沙漠是荒凉的世界,极端气候和干旱的土地,让人们很难将其与生命和繁荣联系起来。在塔克拉玛干这片荒漠之中,却藏着一个充满生机的达里雅布依,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好奇心理。大约在七八年前,新疆乐途越野探险俱乐部的杨乐夫妇就慕名到了这里,一窥当时达里雅布衣最原始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为了改善达里雅布衣村民的生活,政府在离达里雅布衣老村约100来公里的地方建了新村,大部分村民都搬到了新村,但是老村仍然有部分村民在居住。</p><p class="ql-block">​ 达里雅布依人民风淳朴,习俗原始,住在栅栏围着的木屋,他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里的民警30年多年来没办过一起刑事案件,被新闻界称为世界上最清闲的警察。</p><p class="ql-block">​ 不过,随着达里雅布衣名声远播,每天进入达里雅布衣的越野车实在是太多了(图5)。以至于在旺季里很难找到食宿,同时,乱哄哄的游客也打乱了这座原始村落的宁静,在某种角度上,已经失去了原来达里雅布衣的神秘和诱惑。</p><p class="ql-block">​ 进入达里雅布衣的途中几乎都是美丽的胡杨林。达里雅布衣村里有一条短短几十米的“街”,我把它叫达里雅布衣的长安街。在村里转看到以为妇女为在收拾晾晒的大芸(肉苁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0月21日,达里雅布衣沿途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亚瓦通古孜村</p><p class="ql-block">——沙漠第一村亚瓦通古孜</p><p class="ql-block">​ 因为修塔里木沙漠公路,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村庄,这个村庄叫亚瓦通古孜,现在这座村子所在地又叫兰城乡。如果没有修建沙漠公路,这座村子永远不会出现在世人面前。不知道多少年代,这座村子的人们都在自生自灭的原始状态,资料说通公路前他们甚至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朝代。</p><p class="ql-block"> 亚瓦通古孜村是南疆典型的维吾尔族人的小聚居村落,在维吾尔语中亚瓦通古孜的意思是"野猪出没的地方",村庄大约形成于100年前。这里是南疆沙漠公路上唯一的绿洲,也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唯一一道人类生存的底线。</p><p class="ql-block"> ​亚瓦通古孜是新疆最小的乡,只有100来户人家。这里距民丰县城130公里,在不通公路的年代,从村子骑骆驼至民丰县城少要三天三夜。</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们在村子里转悠,已经很少看到原始的痕迹。村子里仅仅保留了一座老房子,就是让外来游客看到原来村民居住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村口一个平地上堆着大堆大堆的瓜,买来试一下非常清甜,口感绝不亚于哈密瓜。原来亚瓦通古孜生产一种远近闻名的叫安迪尔的甜瓜。</p>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尼雅遗址</p><p class="ql-block">——悲风夕阳伴尼雅</p><p class="ql-block"> 越野车在沙海里疾驶,不知道爬过了多少沙丘,也不知道越过了多少沙沟,枯死的胡杨构成一幅苍凉悲情的画面,伴随我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尼雅遗址。</p><p class="ql-block">​ 终于,在茫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在一座沙丘上,几十根没有规则排列的木桩插进沙海,在夕阳的残照出现在视野里。</p><p class="ql-block"> 尼雅遗址到了。</p><p class="ql-block">​ 也许你看过一部电视剧叫《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而我们此刻就置身于精绝古城。</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期间,中国内忧外患,但由于塔克拉玛干地广人稀,气候干燥,文物保存完好,世界上很多探险家,考古学家纷纷踏入了这块神秘的土地,1900年到1931年,一位名叫马克尔·斯坦因的英国人,先后四次前来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至此打开了探索精绝古国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尼雅遗址就是精绝古国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精绝古国的中心。精通八国语言的斯坦因看到当地人有一块木板,立马认出了上面像蝌蚪一样的文字,这是一种名叫佉卢文的印度古文字。在秦汉时期,佉卢文是一种广泛流通,到公元4世纪中期,佉卢文基本消失,斯坦因将两块木板买了下来,并用优厚的报酬邀请农民作为向导,带他们去发现木板的地方——聪明的读者也许想到了,这个地方就是尼雅遗址。</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向导带他到了找到木板的地方,斯坦因在这里看到了年代久远的房子,应该是古人的居所,房屋里外都堆满了沙子,而屋子里的东西似乎都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斯坦因在房屋的墙壁旁边,找到了堆放整齐的佉卢文木牍,屋内还有铜镜,陶器,钱币等等,这个发现让斯坦因激动不已,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将这些文物堆满了十几个大箱子,全部运回英国,这些被盗走的文物包括595件佉卢文木渎,皮革文书和一些汉简,数量已经超出当时全世界发现的佉卢文数量的总和,还有大量的铜器,金器,玻璃制品以及纺织品等。因为发现地点位于尼雅河畔,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尼雅遗址,而尼雅遗址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精绝古城。</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很精彩刺激?</p><p class="ql-block">​ 别慌,还有更加精彩刺激的。</p><p class="ql-block">​ 可以肯定,尼雅遗址地下的珍贵文物太多了。1995年,考古专家在尼雅遗址考古,挖掘一处古墓时没有发现随葬品,正当大家失望时,突然发现男尸手臂处有一块汉代织锦护臂,不用过多辨识,文字从左向右,几乎人人都可以认出上面“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字。</p><p class="ql-block"> 瞬间就把考古学家惊呆了。</p><p class="ql-block"> 织锦非常美丽,有青赤黄白绿五种色彩。织锦纹样细腻,精美无比,图案丰富,上有云气纹、日月红白圆形纹、瑞兽、茱萸花纹等,织造技术十分高超,已经是当时最高水平。但大众主要关注的,还是织锦上那句充满神秘色彩、似乎预言了现代中国的吉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块巴掌大的织锦上的文字充满了争议。织锦护臂成了国家一级文物,并且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两次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看到这块织锦——不过是复制品,原件依然珍藏在自治区博物馆,可能一般人永远没有机会看到这件国宝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为两汉魏晋时期精绝国的尼雅遗址如今呈沙漠地貌,遗址建筑皆为沙丘覆盖,因此被称为“东方庞贝”。</p><p class="ql-block">​ 面对尼雅遗址的民居密集的木桩,那一刻大脑一片空白,差点处于窒息的状态。横陈在地上的一根房梁素面朝天,无语诉说2000年前精绝古国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太阳彻底落入西天,尼雅遗址周边寂静无声。沙海把人的思绪带向天际,带向那些人们渐渐遗忘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返回时的月亮高挂天庭,照着尼雅遗址,照着我……</p>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夜,尼雅遗址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10月24日,且末县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我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地,只要时间允许,我一定要去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南疆几乎每和县市都有不俗的博物馆,从喀什向东,莎车,和田,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每个县的博物馆各有特色,各有孤品或者珍品。博物馆浓缩了历史文化精华,是了解一个地方最直接最有效的窗口,也是增长知识和开拓视野最好的课堂。南疆各地的博物馆不仅仅展示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文化,还收集了汉唐历史上西域三十六国的很多考古文物,让人一睹拂去历史烟尘的南疆神秘风采。</p><p class="ql-block">​ 且末博物馆开建于2003年年底,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面积1800平方米,是集自然、人文等各方面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以“古国神韵”为主题,内部展厅分为九个展区。整体设计通过文物、模型、照片、版图等形式,直观展示了且末地方史的各个方面。走进且末县博物馆,好像是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p><p class="ql-block"> 且末博物馆有几件镇馆之宝,一是箜篌,二是和田玉珠链,三是保存完好的男女干尸。</p><p class="ql-block">​ 且末县博物馆的大多数文物来自于一个叫扎滚鲁克的墓葬遗址。扎滚鲁克古墓群发现于1930年,墓葬位于且末县托格拉克勒克乡扎滚鲁克村西2公里处绿洲边缘地带的台地上。</p><p class="ql-block">​ 除了馆内珍藏的玉器陶罐器皿武器和丝织等,以下重点说且末博物馆的几件文物。</p><p class="ql-block">​ 一是竖箜篌。这是东汉时期由波斯经西域再传入中原的一种角形箜篌。唐代长孙无忌等撰《隋书·音乐志》中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旧器。”关于其形制,唐代杜佑《通典》有云:“竖箜篌,胡乐也……” 都表明此类乐器来自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到中国就是箜篌,传到欧洲就是竖琴。</p><p class="ql-block"> ​二是一根和田玉打磨串成的珠链,这根珠链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珠链虽然是现代艺人制作而不属于文物,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工艺成为一件稀世珍品。玉珠链总长133.33米,由7158颗玉珠串成。</p><p class="ql-block">​ 三是两具发掘于扎滚鲁克古墓的干尸。图6是女干尸,女干尸身高1.6米,头结4根发辫,身穿毛织长袍,缝制精细。</p><p class="ql-block">​ 且末博物馆还有一张尼雅遗址的照片,尼雅遗址今天在民丰境内,但在历史上也许属且末管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0月25日,楼兰美女干尸,若羌楼兰博物馆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若羌楼兰博物馆是我国首个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这里集中展示了楼兰古城、米兰遗址、小河墓地等文物于历史文化。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文物还是从楼兰遗址的小河墓地出土的8具成人和儿童的干尸,堪称镇馆之宝。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楼兰姑娘,这具美女干尸出土于2004年,区别于1980年出土的楼兰美女,她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一具干尸。据说当年考古人员打开木棺,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呈现在面前,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睡美人着了魔法,刚刚睡去。</p><p class="ql-block"> 楼兰美女的头发包括她的睫毛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这是她死前裹在身上的这种裹尸布,有一点像现在的麻布,她脚上穿的靴子也栩栩如生,她的长相则是典型的欧罗人,头上还插着一根动物的羽毛,应该就是那个时期女性的装扮。她头上的帽子是毡帽,就是动物的毛发制成的,她的头发一根根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10月25日,若羌楼兰博物馆另外一件镇馆之宝“李柏文书”《李柏文书》,李柏书于晋咸和三年(328)。纸本墨迹。1908—1909年日本西本愿寺探检队在楼兰发掘。</p><p class="ql-block"> 《李柏文书》是前凉唯一有史书可证的重要人物的文书遗迹,李柏是前凉时西域长史,文书为李柏于公元328年从海头--罗布淖尔湖畔给焉耆王等几个国王发出信函而留的草稿,是前凉简牍资料中最为集中、内涵最为丰富的文书资料。《李柏文书》之一长23厘米,宽27厘米,《李柏文书》之二长23厘米,宽39厘米。文书的书法有笔画带有隶书的笔意,但已显露出东晋流行的行书风貌。因此,文书的出土,对研究行书发展的历史具有很高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0月26日,若羌至库尔勒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吐鲁番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伏羲女娲画像。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陆续出土过上百幅伏羲女娲画像,一般出自夫妻合葬墓,用木钉钉在墓顶上,少数则折叠起来,放在墓主人身旁。伏羲左手握矩,女娲右手持规,规和矩是生产工具和社会秩序的象征,表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他们人首蛇身、下身相绕形象,表达的应该是伏羲女娲阴阳交合,创造了人类,也是人们祈求生活安定、家族兴旺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吐鲁番博物馆镇馆之宝阿斯塔纳古墓镇墓兽</p> <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吐鲁番博物馆镇馆之宝美丽巨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生活在中新世的哺乳动物,叫吐鲁番美丽巨犀。巨犀活着的时候体重达30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有着完整骨架的巨犀化石,由于在吐鲁番挖掘出土,所以被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吐鲁番美丽巨犀。</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美丽巨犀生活在中新世,也就是迄今大约2400万年前左右,其时恐龙已灭绝几千万年。</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美丽巨犀是食草类哺乳动物,性情温顺,专家们推测,以它的体型来算,这种大家伙一天能干掉5000公斤的食物。以吐鲁番目前的气候地貌,如此光秃秃的环境条件来看,是万万满足不了这些吃货们的需求,不过,中新世的新疆又是另外一种场景,与今时今日大为不同。</p> <p class="ql-block">10月27日,吐鲁番交河故城</p><p class="ql-block">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交河故城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10月28日,吐鲁番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10月28日夜,哈密楼兰餐厅</p> <p class="ql-block">10月29日,哈密大海道东门</p> <p class="ql-block">10月28日,大海道一景</p> <p class="ql-block">10月28日,大海道通天洞</p> <p class="ql-block">10月30日,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旅游胜地,在俗世里可能还不太为人所知,但是在穆斯林世界,这里是一处地位很高的圣地。这个地方叫吐峪沟,在伊斯兰教里,尊称为霍加木麻扎,</p><p class="ql-block"> 霍加木麻扎是重要的古代宗教遗迹,全称为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俗称“圣人墓”,据考证这处位于山沟里的陵墓群已有13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麻扎在维吾尔族语里是陵墓的意思。资料记载,阿拉伯半岛的也门拥有30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摇篮之一。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带着5名弟子最早来中国传教,历尽艰辛到了吐峪沟。在当地牧羊人的帮助下,叶木乃哈等人便长住此地继续传教,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盛行。</p><p class="ql-block"> 后来,叶木乃哈等6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牧羊人)去世后,被安葬在山洞里,即现在的吐峪沟麻扎。据德国探险家冯·勒柯克著作记载,直到20世纪初,仍有来自土耳其、印度等国的穆斯林信徒到这里旅游朝拜。时至今日,每年仍有来自南北疆、宁夏、青海、甘肃、土耳其、港澳台等地旅游的穆斯林信徒来这里瞻仰先贤陵墓。</p><p class="ql-block"> 霍加木麻扎是新疆境内较为显赫的伊斯兰教圣地,也是佛教文化在新疆渐渐衰落、伊斯兰教盛行的重要历史见证。吐峪沟麻扎堪称中国的第一大伊斯兰教圣地,即“中国的麦加”。按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p><p class="ql-block"> ​有圣贤陵墓,一定有守墓人。有守墓人一定有家室。就这样,一座以守墓人开创的原始村落被派生出来,沿着山沟,在麻扎对面,一座古朴的村庄出现了,这就是今天逐渐为游客所知的吐峪沟麻扎村。</p><p class="ql-block">​ 吐峪沟村口大门处可以眺望村子全景,一片土黄色的民居簇拥一座清真寺,古朴的画面立马把人带入一种的厚重苍凉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村口一侧有石碑书“吐峪沟”三个字,注意看这块石碑后远处那些圆顶的建筑,正是当地历代穆斯林圣贤的陵墓(麻扎)。第三图的角度更清楚,围墙里的麻扎更加独特,浅蓝色的圆顶也更为醒目,我猜想那就是叶木乃哈的陵墓。</p><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为了保护古迹还是不让游客打扰圣贤,麻扎区用围栏圈起,铁门也上锁不让进入。我从一个墙孔拍到第4图的石碑,放大看是玛扎墓三个字。因为翻译不同,麻扎在这里写成玛扎。</p><p class="ql-block"> ​麻扎村不大,以一座清真寺为中心,生土建造的民居向四周分散。路边和房屋旁有很多巨大的桑树,有人概括这里是“古村、古民居、古巷、古树”,应该说还要加上古墓。</p><p class="ql-block">​ 一路遇到在吐峪沟游览的俊男美女,他们过或许喜欢吐峪沟的古朴调子,拍几张美丽的照片发到抖音和小红书上,但是有几个人去关注吐峪沟厚重的历史呢?</p> <p class="ql-block">10月30日,柏孜克里克千佛洞</p><p class="ql-block"> ​这处古迹离火焰山不是很远,但是估计很少旅游大巴团来这里。之于我,不仅看过南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和埃洛拉石窟,也看过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克孜尔石窟,以及西藏的东嘎皮央石窟等,对石窟已经没有过多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不过,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想必一定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其中的壁画也肯定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只是,看过之后感到太痛心了。</p><p class="ql-block">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悬崖上。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p><p class="ql-block">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高昌回鹘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这里曾经是高昌王的王家寺院。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痛心的是,20世纪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让这处遗址更是雪上加霜,残破得面目全非。在1904年至1913年间,柏孜克里克90%的壁画被4个外国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中国,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俄国圣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印度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清风徐来,吹不散郁闷的心情。假如100多年前的中国像今天这样,那些鸡鸣狗盗之徒还有机会盗走那些无价的国宝吗!</p> <p class="ql-block">10月30日,阿斯塔那古墓群</p><p class="ql-block">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东南约40千米的阿斯塔那及哈拉和卓附近,南邻高昌故城。占地约10平方千米,是3~8世纪高昌城官民的公共墓地。</p><p class="ql-block"> 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现存墓葬500余座。分属晋至十六国(高昌郡)、麹氏高昌、唐西州三个时期,依姓氏家族分区埋葬,基本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和斜坡墓道偏室墓:前者为大型墓,多夫妻合葬;后者多属单人葬。总体上前者渐为主流。墓中多葬汉人,也不乏车师、匈奴、昭武九姓等人群,高昌郡太守沮渠封戴、高昌国名将张雄、唐北庭副都护高耀等显赫人物亦魂归于此。从清末到20世纪初,英国、日本、俄国、德国等国先后在此盗掘。20世纪50至60年代,清理墓葬数百座,出土珍贵文物数千件,对新疆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1988年,阿斯塔那古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0月31日,吐鲁番“ 爷爷的古董店”</p><p class="ql-block"> 在吐鲁番市东环路上,已经拆除大半的村庄之中,有一座当地著名的古董店。这里没有珍贵文物,更没有什么稀世珍宝,都是一位70多岁维吾尔族老爷爷收藏的老物件,被大家称为“网红老爷爷的古董店”。</p> <p class="ql-block">10月31日,新疆小草湖路段远眺天山</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深圳湾公园</p> <p class="ql-block">11月24日夜,香港机场62号登机口,与阿联酋航空公司空姐合影。</p> <p class="ql-block">11月25日,在香港至迪拜阿联酋航空公司空客A380飞机上。</p> <p class="ql-block">11月26日,意大利那不勒斯卡塞塔皇宫</p><p class="ql-block"> 这座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宫殿。据说建造这座宫殿的目的就是要和凡尔赛宫以及马德里皇宫一较高下。</p><p class="ql-block">​ 卡塞塔皇宫具体位置在那不勒斯附近,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卢吉·范维特利为波旁王朝的查理王子建造的。皇宫于1752年开始动工,到1774年建成。皇宫共有五层,分为1200个房间。除楼房外,皇宫还包括4个72米长、52米宽的庭院,宫门前是种满冬青树的大广场。宫内的布置非常讲究、豪华。室内摆设许多艺术品,有金银器皿、镀金铜器、陶器、瓷器、大理石雕刻、丝织品,墙上饰有各种壁画、油画和挂毯,装潢华美无比。宫中除宝座厅、寝宫、御书房等著名厅室外,还建有礼拜厅和宫廷剧院。</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塞塔王宫曾经是盟军的指挥部。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此举行了驻意德军投降的签字仪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1月26日夜,那不勒斯披萨店</p><p class="ql-block">​ 相隔近20年,我第二次踏足那不勒斯。这次吃披萨放到行程。</p><p class="ql-block"> ​我并不是披萨的拥趸,在我看来,这种不酸不咸的食品并没有中国普通的馅饼好吃到哪里去,从美味的角度来说它甚至不如中国新疆沙漠深处的羊肉烤馕。</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决意要在那不勒斯吃一次披萨。多年前来那不勒斯是否吃过披萨我已经记不清了。这次不能放弃这个特殊的时空机会——必须吃一次披萨,哪怕只是一块。因为披萨其实已经不是披萨,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流行于全世界的饮食介质。犹如美酒,其实很多人喝的并不是谷物或果实发酵蒸馏过的液体,而且一种接种友谊和激发内心某种潜质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40年前我第一次到香港,住在佐敦道上,隔着玻璃窗看到路对面有大招牌“必胜客”,很长时间不理解那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赌场,原来那只是一间普通的披萨店。港台的人是具有翻译天赋的,披萨被港台的人翻译成“必胜”,尽管你感到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 披萨的起源至今有争议,有说是埃及,也有说是希腊,我还看到更有人说是马可波罗到中国旅游,吃了大西北的馅饼后回到意大利学做的,同类的说法还有说意大利面,也有说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吃了面条后把做法带回意大利,不过做得走样了而已。</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披萨冠上一个定语即“现代”,那么现代披萨的发源地就是我此刻置身其中的那不勒斯。那不勒斯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纪,这里充分吸收了希腊,西班牙和法国统治者留下的文化,音乐美术,歌剧民谣和饮食文化也深受上述国家的影响,直到今天,那不勒斯依然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意大利有著名的一句民谚,看一眼那不勒斯,死不足惜!</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并不是富翁而日日锦衣玉食。过去,在那不勒斯大街小巷的食品烘焙坊里,烤面包时会在炉子里放一个面块用以检测炉温,很多穷人会去捡这种面块来吃,但这些面块难以下咽,有人就发挥厨艺,把面团捏扁,并在这些测温的面块上放上橄榄油,奶酪凤鱼和西红柿,经过改良后成为一道正式的食物,街道上的小贩和烘焙店也开始售卖这种叫做披萨的东西,选料也越来越符合大众口味,这种食物很快就在那不勒斯风靡起来。</p><p class="ql-block"> 1889年,意大利女王玛格丽特来到那不勒斯,到访一家名叫披萨迪比德罗的餐厅,餐厅的老板拉斐尔. 埃斯波西托亲自下厨接待女王一行人,并在擀好的饼底涂上橄榄油和西红柿泥,拉菲尔还听从了皇室厨房的建议,用罗勒和牛至叶代替了大蒜,并第一次在披萨中使用马苏里拉奶酪,创造了一种新披萨,后来被人们叫住 “玛格丽塔披萨”。</p><p class="ql-block"> 随着那不勒斯披萨的出名,意大利各地也衍生出了不同口味的披萨,如特兰西奥披萨,拉齐奥披萨,西西里披萨,安德里亚披萨等等。传到全世界尤其是到了美国,披萨更加得到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大量的意大利移民来到美国,带来家乡披萨传统饮食,发展加利福尼亚披萨,芝加哥披萨,底特律披萨,圣路易斯披萨,四城披萨,长岛奶奶披萨,还有夏威夷披萨等等……</p><p class="ql-block"> 吃完披萨,我漫步在那不勒斯昏黄的街灯下,老旧的建筑,纸屑飞舞的地下,狭窄的巷子……这座曾经光芒四射的意大利南部城市,难道只留下维苏威火山冷却的灰霾?难道就只有庞贝古城的废墟?难道只剩下阿玛尔菲海岸的旖旎,难道只有重归苏莲托的旋律?又或是只有巷子里飘来的披萨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1月27日,那不勒斯市区</p> <p class="ql-block">11月27日,那不勒斯市区</p> <p class="ql-block">11月28日,意大利马泰拉</p><p class="ql-block"> 多年前到那不勒斯,看过阿玛尔菲海岸和庞贝古城后,驱车横过意大利脚裸处到巴里,再从巴里坐船在亚得里亚海漂了一晚上到希腊北部港口帕特雷……那次和马泰拉擦肩而过,以至于后来一直后悔。</p><p class="ql-block">​ 在我心里,马泰拉太美了。</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从北到南,几乎每一座城市都保存得非常完好。在一战和二战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城市没有被战火摧毁,这可能成为今天意大利的世界文化遗产排名第一的原因。而且,这些城市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种土黄色主调,加深了历史的厚重和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比起意大利任何一座城市,马泰拉的历史感更为突显。多年来我注目的马泰拉顺理成章成了这次意大利南部必然造访之地。</p><p class="ql-block"> 马泰拉位于意大利南部巴西利卡塔地区,马泰拉省首府,历史上这里山高水险,交通不便,因而经济发展缓慢。但是也让马泰拉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目的地。更加由于不少的电影在马泰拉取景,因而让这座古城在意大利的旅游业成了一个闪亮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马泰拉是一处在地中海地区史前穴居人居住过的地方,是最典型的保存完好的住地范例,并且与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极其协调。第一处居住区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而后所建的住宅区则证明了人类史上一系列的光辉历程。</p><p class="ql-block"> 马泰拉地貌丰富多样,有一条350-400米深的石灰岩地带,有高原区,山谷地带和两处天然地陷,还有俗称做“sassi”的窑洞。在马泰拉有裂罅的地带给人们提供了居所。慢慢地,岩居在马泰拉发展得十分完善,并且已一直延续了200万年,是一例值得研究的窑洞居住的例子,传统的窑洞村落印证了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由于多部电影在马泰拉取景,让马泰拉更加名声大噪。其中好莱坞系列电影《007之无遐赴死》,邦德在马泰拉的枪战把马泰拉的景色推到了世界面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1月28日夜,阿尔贝罗贝洛</p><p class="ql-block"> 阿尔贝罗贝洛(Alberobello)是位于意大利普利亚大区巴里省的一个小城,距离布林迪西西北大约72公里,巴里东南大约60公里,以及塔兰托以北45公里的地方。这个小镇以其独特的地中海建筑风情而闻名于世,尤其是那些被称为“陶尔利”(Trulli)的石头房子。这些房屋主要由石灰岩建造,具有圆锥形的屋顶和白色的外墙,它们的特点在于它们的结构,墙壁和屋顶内部是由当地采集的石灰岩石块紧密叠加而成的,没有使用水泥等粘结剂。因此,这些房屋的外观看起来像是一个个巨大的积木堆砌而成,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可爱的蘑菇形状。</p><p class="ql-block"> 阿尔贝罗贝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最早的人类居住痕迹可以追溯到12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地区的居民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建造这种特色的房屋。到了1635年,该地区开始快速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聚居点。1996年,阿尔贝罗贝洛因其保存完好的1000多座特鲁洛和其他传统建筑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11月28日夜,阿尔贝罗贝洛蘑菇房留影</p> <p class="ql-block">11月28日,意大利南部科森扎</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科森扎古城在卡泰纳科斯蒂埃拉山东坡、卡拉蒂河上游。在1783、1854、1870与1905年的地震中城市数次被毁,后重建。</p> <p class="ql-block">11月28日,科森扎小街</p> <p class="ql-block">11月29日,海边的皮佐小镇</p><p class="ql-block"> 进入皮佐小镇的路非常小,大巴像灵活的虫子在弯曲的小路里钻来钻去,路两边是橘黄色的房子和挂满了果实的柑橘,一边则是蔚蓝得纯粹的第勒尼安海。</p><p class="ql-block">​ 要说说第勒尼安海了。引述资料:第勒尼安海,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在意大利西海岸与科西嘉岛、萨丁岛、西西里岛之间。北部通过托斯卡尼群岛与利古里亚海连接,通南部过墨西拿海峡与爱奥尼亚海连接。沿海主要海湾有那不勒斯湾、加埃塔湾、萨莱诺湾、波利卡斯特罗湾和圣欧费米亚湾等。我们身处的皮佐就在圣欧费米亚湾。</p><p class="ql-block"> ​换句话说,我的行程包括那不勒斯到西西里岛的巴勒莫,大部分都在第勒尼安海之滨,因此我把定义行程为“地中海浪花”。</p><p class="ql-block">​ 皮佐不仅风景优美,还极少有游客光临。至于到这里的中国团队,历史以来绝对只有我们。小镇的人看到我们一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人突然冒了出来,都投以奇怪的眼神,就像在中国某个偏僻的地方来了个碧眼金发的人一样。</p><p class="ql-block">​ 站在小镇中心的观景台,看辽阔的第勒尼安海像一块蓝色的绸缎铺向天际,近处的海岸掀起白色的浪花,与岸边橘黄色的民居组成一幅海天一色的画面,让人心情豁然开朗起来。</p><p class="ql-block"> 但是皮佐小镇却因为另外一段往事而出名,故事的主人公叫若阿尚·缪拉。假若对这个名字不熟悉,那我换另外一个方式说,若阿尚.缪拉就是拿破仑的妹夫,他在欧洲史特别是意大利史上可是非常了得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从海滨的公路攀登悬崖之上的小镇,一座黑色的古堡雄踞眼前,它像一本史书记录一段精彩而悲壮的往事,这座古堡曾经囚禁过若阿尚·缪拉。 </p><p class="ql-block"> 若阿尚·缪拉,法国军事家,拿破仑一世的元帅。曾任贝尔格和克莱沃公爵,后成为那不勒斯国王。他以杰出的骑兵指挥官和勇武绝伦的战斗而著称。拿破仑失败后,缪拉逃亡到科西嘉岛,在那里集结了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他率领这支队伍在皮佐附近的卡拉布里亚登陆,宣称自己是那不勒斯真正合法的国王。</p><p class="ql-block"> 但是英雄末路,卡拉布里亚成了若阿尚.缪拉的滑铁卢,在这里终结了他烜赫生涯。大势已去,狂澜既倒,他很快被击败并被俘获,被关在我们身边的这座古堡里。在受到奥地利军事法庭的审判后,1815年10月13日,若阿尚·缪拉元帅,拿破仑妹夫,前那不勒斯国王,在皮佐被枪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1月29日,众神的海岸特罗佩阿</p><p class="ql-block"> 离开皮佐,顺着海岸线向西行,眼前依然是蓝得深邃的第勒尼安海和不时出现的村庄,一路不断闪过密密的橄榄、松树,仙人掌、三角梅、马缨丹……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让人忘记了此刻已经是冬天,景色美丽得审美疲劳。</p><p class="ql-block"> 离皮佐不远就是今晚下榻的目的地特罗佩阿,其实两地相隔得很近。</p><p class="ql-block"> 特罗佩阿和皮佐一样建在海边的悬崖上,小镇到处是迷宫般的小巷和广场,它以迷人的魅力、引人注目的地理位置和紫水晶般的日落景观而著名。海岸线上陡峭的悬崖和铺满柔软白沙的海滩交替显现,日复一日被水晶般的海水温柔摩挲。小镇高处可以俯瞰到一座充满文艺复兴气息的中世纪教堂,教堂坐落在一个独立的小岛上,显得遗世独立,卓尔不群。</p><p class="ql-block"> 大巴进入特罗佩阿,古老的道路实在是太狭窄了,不知警察怎么得到我们到达镇上的消息,中心十字路口几个警察在指挥其它车辆和行人,让我们的车停靠下来。</p><p class="ql-block"> 一位漂亮的女孩子在等我们,把我们带去巷子里面的酒店。在房间丢下行李,一伙乌合之众迫不及待地奔向海边。</p><p class="ql-block"> 特罗佩阿实在是太美了。因为是那不勒斯到西西里岛的必经之地,在我三年前做行程时就特特别注意到这个地方。由于它的美,获得了两个至高无上的称誉:意大利的后花园和众神的海岸。</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意大利最热门的度假胜地之一,资料显示,如果在夏天来特罗佩阿一定要人满为患,一车难求,一房难求,一床难求,一餐难求。当我们的团队有人即时发微信到了这里时,就连长期在意大利生活的人看到了也感到吃惊和羡慕。</p><p class="ql-block"> 特罗佩阿伫立在海边一片陡峭的悬崖上,而它所在的那片海岸,山崖奇峻、水清沙白、繁花盛开,从古希腊时代起就被认为是众神出没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众神的海岸”(意大利语COSTA DEGLI DEI,英语COAST OFGODS)。</p><p class="ql-block"> 在高大棕榈树下沿着海边的公路散步,第勒尼安海的浪波轻浪拍打沙滩,听微风中的涛声哗哗演奏,除了偶尔行驶的小车,我们的身边没有任何游客。如果是夏天,沙滩上肯定乌泱泱都是抹光猪的男男女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墨西拿海峡</p><p class="ql-block"> 墨西拿海峡位于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间,是地中海中沟通第勒尼安海与爱奥尼亚海的海上通道。海峡从北到南长39公里,北宽3.2公里,南宽16公里,深274~1100米。有希拉岩礁与卡里布迪斯大旋涡,加以水流湍急,航运有一定困难。主要港口有西岸墨西拿与东岸雷焦卡拉布里亚。</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墨西拿天文钟</p><p class="ql-block"> 墨西拿主座教堂旁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钟楼。那座钟楼是墨西拿城市地标之一,顶上有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天文钟,有世界上钟楼里最复杂的机械结构。</p><p class="ql-block">​ 到钟楼当然要听钟声,不听到钟声会失去参观乐趣。每天中午十二点,是天文钟的敲响时刻。在天文钟敲响前几分钟,我们就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站在钟楼下了。</p><p class="ql-block"> ​所有人都齐刷刷地仰望钟楼,静待钟声响起的那一刻。终于,一阵沉闷的狮子咆哮从钟楼上传来,天文钟报时开始了,紧接着也十分热闹,又是雄鸡报晓的打鸣,最后是下面的各种组合铜像的旋转和移动,在音乐声中栩栩如生地依次展示。整个报时过程非常精彩,具有强烈的仪式感。</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世界上这样的钟楼并非墨西拿有,比如伦敦的大本钟,布拉格广场的钟楼,慕尼黑中心广场的钟楼,以及伯尔尼和威尼斯的钟楼我都看过和聆听过那些敲钟的时刻。在古老的中国,很多古城不仅有钟楼还有鼓楼,不过那不是机械的而且人手敲打而已,更有已经失去了报时功能而只是乐器的编钟,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追溯人类记时的历史,考古发现,公元前2万年人类已经在骨头和木棍上刻标记的方式来计时。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发明了第一个移动日。公元前100年,雅典人发明了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的机械漏刻。西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圭表和日晷。公元前1世纪,中国又出现了叫做“刻漏”的水钟……</p><p class="ql-block"> 竣工于1933年的墨西拿钟楼,是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天文钟之一,这座天文大钟不仅能显示月相、万年历和太阳系的自转,每天中午,钟楼上的镀金铜像还会重现墨西拿城的历史事件。从落成之日起至今,钟楼一直是墨西拿的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再一次详细解读墨西拿钟楼报时的过程:钟楼最高处是一只4米高的狮子铜像,它矗立在塔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正午钟声一响,狮子就成为第一个移动的雕像。它挥舞着旗子,摇着尾巴,把头转向广场,连续“怒吼”3次,与此同时,狮子下方的公鸡则会拍打翅膀,预示着人类的觉醒。公鸡两侧的两位女英雄迪娜和克伦萨则移动到挂钟旁敲钟。</p><p class="ql-block"> 13世纪时,外敌围困了西西里岛的墨西拿,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之后,守城的士兵们疲惫不堪。为了让士兵们得到一些休息,城里的妇女们轮流在墨西拿的堡垒上站岗。怎料到,敌人趁着夜色发动了进攻,正在站岗的迪娜和克伦萨拼命敲响了警钟,叫醒了士兵,守卫了这座城市。钟楼上两位女英雄敲钟就是还原了当时的这一壮举。</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有钟楼,但是像墨西拿钟楼这样具有厚重历史意义的绝不多见。这也许就是墨西拿钟楼最吸引人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钟楼旁边是墨西拿主教堂,教堂重建于二十世纪,是从1908年墨西拿大地震以及二战时期所损毁的基础上所重建。现在的这座教堂的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教堂建筑立面突出,有一个哥特式的大门入口,优雅的扭曲柱与装饰图案和圣人人物的浮雕组合层叠在一起,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陶尔米纳</p><p class="ql-block"> 陶尔米纳(Taormina),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省内,位于墨西拿和卡塔尼亚之间,人口约九千九百余。公元前400年陶尔米纳曾是古希腊的殖民地。公元前212年又归罗马帝国管辖。</p><p class="ql-block"> 陶尔米纳是个山城,面临伊奥尼亚海,位于西西里岛的东岸,如今是西西里岛上一个度假胜地。陶尔米纳山城最高处有一“希腊剧院”,是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所建。陶尔米纳还是一个孕育诗人和画家的地方,吕克·贝松的电影《碧海蓝天》的主要外景地就在陶尔米纳。法国作家莫泊桑说过:“如果有人只能在西西里呆一天,他问道:我该去参观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陶尔米纳。这个小村庄只是一个小小的景观,但其中的一切都能够让你的视觉、精神和想象尽情沉溺,享受其中。”</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夜,陶尔米纳四月九号广场</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具有典型西西里岛风格的广场,独具特色的黑白地砖,远处可见的爱奥尼亚海和埃特纳火山。广场另一边则是前哥特风的圣奥古斯丁教堂和17世纪的圣约瑟夫教堂。广场可以通到陶尔米纳最古老的地方,在那里能看到一座标志性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横屏欣赏陶尔米纳风光</p> <p class="ql-block">12月1日,远眺埃特纳火山</p><p class="ql-block"> 埃特纳火山(Etna),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海岸,南距岛首府卡塔尼亚29千米,北纬37.734°,东经15.004°,海拔3323米,为成层火山。[1][26]</p><p class="ql-block"> 埃特纳火山是一座大型玄武岩层火山,面积1200平方千米,约有70万人居住。埃特纳火山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12月1日夜,目睹埃特纳火山爆发</p> <p class="ql-block">12月2日,在埃特纳火山口前</p><p class="ql-block"> 埃特纳火山海拔3323米,是欧洲最高、最大、最活跃的火山。埃特纳火山到目前为止已喷发过 200多次,次数之多堪称世界之最。</p> <p class="ql-block">12月2日,陶尔米纳古希腊剧场</p><p class="ql-block"> 陶尔米纳古剧场(Teatro antico di陶尔米纳),是意大利西西里岛陶尔米纳的一座古希腊剧场。它最初由希腊人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后来由罗马人重建和扩建。虽然被称为圆形剧场,但该遗址实际上是一个古老的剧院,而不是该术语通常所指的角斗场类型。如今,该剧院不仅是这座城市游客的主要吸引力,还继续用于举办音乐会、戏剧和其他活动。</p><p class="ql-block"> 古希腊人从公元前 750 年起就居住在西西里岛,利用西西里岛肥沃的土壤和有利的贸易地点,在岛上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定居点。公元前3世纪左右,希罗二世时期,希腊人直接在塔罗山的坚硬岩石中挖掘建造剧院,移除了约10万立方米的岩石。</p> <p class="ql-block">12月是2日,西西里岛第二大城市卡塔尼亚</p><p class="ql-block"> 卡塔尼亚是意大利南部西西里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卡塔尼亚省的首府。卡塔尼亚位于西西里岛的东岸,墨西拿和锡拉库萨的半途、埃特纳火山的山脚。</p><p class="ql-block"> 卡塔尼亚背靠著名的活火山埃特纳,面向爱奥尼亚海,气候温和,风光秀丽。</p><p class="ql-block"> 卡塔尼亚恢弘的多默广场(Piazza Duomo)和繁华的埃特纳大街(Via Etnea)——背景就是白雪覆盖山顶的埃特纳火山。   </p><p class="ql-block"> 卡塔尼亚是西西里最著名的旅游城市,这依赖于其独具特色的三大文化艺术宝藏:巴洛克艺术之城、音乐家贝里尼的故乡、活火山埃特纳。卡塔尼亚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前729年的古希腊时期。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卡塔尼亚成为西西里岛最早被古罗马占领的城镇之一,之后又相继被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诺曼人占据过。  </p><p class="ql-block"> 多元文化曾在这里激荡融合,给卡塔尼亚镌刻上了不同时期的印迹。著名歌剧作曲家贝里尼是卡塔尼亚最引以为自豪的人物。1801年,贝里尼出生于卡塔尼亚市。他才华横溢,音乐纤巧细腻,被后人称为“歌剧音乐的肖邦”。贝里尼34岁英年早逝,却创作了许多不朽的音乐杰作,贝里尼的歌剧极富浪漫主义特色,旋律优美动听,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月3日,锡拉库萨地中海浪花之</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去锡拉库萨不一定为了《西西里美丽传说》那部电影,那么,到锡拉库萨一定会到莫妮卡. 贝鲁奇饰演的玛莲娜走过的广场,因为这座广场就在必须参观的锡拉库萨大教堂前。</p><p class="ql-block"> 锡拉库萨的主要景是锡拉库萨大教堂,这是一座是跨越时间、风格杂糅的教堂。在希腊时期是供奉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希腊神殿。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这座建筑便由神庙改成了基督教堂,因为建造的时间跨服很大,各种年代的风格参杂其中。这座教堂的正面是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而中庭是希腊神庙,但是处处又可以感受到拜占庭风格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教堂前方有一个很大的广场,这里就是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玛莲娜”曾经历无数次荣辱,依然淡定坚强美丽地走过的那个广场。《西西里美丽传说》这部经典电影讲述了过去年代意大利小镇人们观念落后狭窄,对玛莲娜肆意凌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锡拉库萨也曾被翻译成叙拉古,最早还是古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8世纪由希腊城邦科林斯的殖民者所建。伟大的阿基米德就出生于锡拉库萨,因为当时隶属于希腊,因此今天的资料在介绍阿基米德时一般都说他是古希腊人。僭主狄奥尼修一世时国势强盛,为西西里岛东部霸主,与西地中海大国迦太基(位于今天的突尼斯)抗争。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前201)中抵抗罗马侵略。前212年城陷,并入罗马版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2月4日夜,巴勒莫马西莫歌剧院</p><p class="ql-block">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巴勒莫马西莫歌剧院外观庄重沉稳大气,是耗时20多年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杰作,是巴勒莫的标志之一。剧院内部装潢庄重华美,典雅高贵,经常上演经典的意大利歌剧剧目和世界著名音乐家的传世作品。</p><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我们有幸看到了当代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哈特穆特·哈恩钦 (Hartmut Haenchen)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哈特穆特·亨欣 (Hartmut Haenchen) 被认为是当代音乐全景最伟大的诠释者之一,他出生于德累斯顿,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号召力的指挥家之一。曾连续13年担任荷兰歌剧院音乐总监。亨兴与不同乐团合作,为索尼、菲利普、五音、拿索斯等各大唱片公司录制了超过120张唱片,并获得多个国际唱片大奖。</p><p class="ql-block"> 在哈特穆特.亨欣的潇洒指挥下,马西莫剧院管弦乐团,演出的曲目是贝多芬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和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这位世界著名指挥家和马西莫剧院管弦乐团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以精湛指挥艺术带领乐团呈现了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伟大作品内涵。整座剧院宁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出来,只有在演出结束后哈特穆特.亨欣与第一小提琴手互动和感谢观众时才掌声雷动。</p><p class="ql-block">​ 1943年出生的哈特穆特.亨欣已经80岁高龄,而他在舞台上的80分钟的指挥里精力充沛,挥洒自如,驾驭着整个乐对傲游在音乐的海洋。无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间奏,还是后排巴松管、黑管和圆号、长笛的轰鸣,都在他手里那根小小的指挥棒下像一个有序的军团行进在广袤无垠的原野。</p> <p class="ql-block">12月4日,巴勒莫蒙雷阿莱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这座教堂位于今意大利西西里岛巴勒莫的卫星镇蒙雷阿莱,教堂吸收了法国、伊斯兰教与拜占庭模式和诺曼式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巴勒莫的阿拉伯-诺曼风格建筑群以及切法卢大教堂和蒙雷阿莱大教堂为意大利2015年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由九大建筑组成,包括两座宫殿、三座教堂、一座大教堂、一座桥梁以及切法卢主教座堂和蒙雷阿莱主教座堂,历史可以追溯至西西里诺曼王朝时期(1130年至1194年)。</p><p class="ql-block"> 蒙雷阿莱大教堂属于巴勒莫的阿拉伯-诺曼风格建筑群以及切法卢大教堂和蒙雷阿莱大教堂这一遗产群。</p><p class="ql-block"> 巴勒莫的主教堂始建于1184年,经历了多个时期的风格融合,其中包括西班牙的风格。该教堂被认为是拥有宝藏的地方,而意大利人擅长绘制宗教壁画,其中著名的《创世纪》壁画被广泛使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月4日,巴勒莫四角广场</p><p class="ql-block"> 巴勒莫四角广场(Piazza Quattro Canti) 是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一个重要地标,以其独特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而闻名。广场的名字来源于其四角的建筑,这些建筑的设计呈现出半弧形的外观,每个角落都有一个对称的建筑,共有三层,每一层的装饰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四角场的四个角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主题,第一层通常设有代表四季的喷泉雕塑;第二层展示的是西西里的四位西班牙国王;第三层则是巴勒莫的四位守护者。这些雕塑不仅精致且独一无二,没有一丝重复,展现了一种历史的深度和丰富性。</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建设始于1608年至1620年之间,它是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也是巴勒莫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四角广场位于两条主要的巴勒莫街道——马奎达大街(Via Maqueda)和埃马努埃莱大街(Via Vittorio Emanuele)的交汇处,这两条街道沿途有许多著名景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月5日,巴勒莫羞耻喷泉</p><p class="ql-block"> 四角广场不远处,就是普雷托利亚广场(Piazza Pretoria),广场的阶梯上有一组巨大的喷泉,这座喷泉有一个俗名叫“羞耻喷泉”。</p><p class="ql-block"> 整座喷泉来自佛罗伦萨的圣克莱门特宫花园,1574年被巴勒莫买下运到这里,喷泉上的48座人物雕塑,形象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包括十二主神、海神等。</p><p class="ql-block"> 喷泉在佛罗伦萨是著名的雕刻师Francesco Camilliani于1554年开始制作的,这座喷泉在佛罗伦萨,也许在意大利都是最大的。由于运输的损坏以及运去其他地方的一些雕塑,到巴勒莫时重新组装好的喷泉比最初的还是小了很多,喷泉运到巴勒莫后,组装的工作由雕刻师的儿子完成。</p><p class="ql-block"> 喷泉上的人物雕塑全部是裸体的,基本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有男有女。这些裸体在文艺复兴盛期的佛罗伦萨司空见惯,但在当时西班牙管治下的西西里,则还未开化到那个程度,市民觉得雕塑赤身裸体很不雅,于是喷泉有了个别称“羞耻喷泉”,广场也就成了“羞耻广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月6日,阿格里真托土耳其阶梯</p><p class="ql-block"> 在西西里岛阿格里真托附近有一处景点,景点叫土耳其阶梯。原来曾经有几个土耳其的人在地中海遇到风浪沉船,被海浪推到这里避难,后来人们就把这处阶梯状的白色石崖叫土耳其阶梯。</p><p class="ql-block"> ​土耳其阶梯具体位于阿格里真托省的雷阿尔蒙特(Realmonte)海边的两个沙滩之间,是由一种独特的白色泥灰岩构成的峭壁,因海浪和风力影响形成了波浪型类似层层台阶的纹路,地质风貌奇特优美。</p><p class="ql-block"> ​本来游客可以直接到白色的阶梯上去游玩拍照的,现在被拦住不准进入。原因是在2022年1月,“土耳其阶梯”遭到无聊的一些人破坏,把红色石膏粉和水混合的污渍泼在土耳其阶梯上,后来志愿者才进行清理,当地警方则在查看监控并调查岛上商店,以追查购买红色石膏粉者。据报道,这并非土耳其阶梯首次出现问题,2020年,该景点就被指存在管理不善等问题。</p><p class="ql-block"> 现在到土耳其阶梯,只能在观景台或者离阶梯500米左右的海滩观赏,一律不准进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2月6日,阿格里真托神殿谷</p><p class="ql-block"> 阿格里真托(Agrigento)建于公元前581年,城镇于公元前5世纪达到极盛。古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先后统治过这里。距离阿格里真托城镇2公里的古希腊神殿谷,是阿格里真托古老文明的真实重现。这些将近2500年的古希腊遗址,至今仍然巍然得屹立在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 神殿之谷地势险要,一面可远眺阿格里真托市区,一面坐拥山谷的绿地,眼界十分开阔。山头排列着数座赭石色的古希腊神殿遗迹,虽屡遭天灾、战火及早期基督教徒的破坏,但保存相当完整。 </p><p class="ql-block"> 1997年神殿之谷以"阿格里真托考古区"的名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p><p class="ql-block"> 协和神殿前的铜像是伊格尔.米托拉(Igor Mitoraj)的雕塑作品。 伊格尔.米托拉吉是波兰雕塑大师,雕塑风格根植于古典,但又融入后现代主义夸张的扭曲和截断,应该可以称为“残缺的美” 。</p><p class="ql-block">​ 图片的青铜雕塑已经成为神殿之谷最有吸引力的打卡之地。作品的名字是《伊卡洛斯》,在古希腊神话里,伊卡洛斯是代达罗斯的儿子,与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翅膀逃离克里特岛,因为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月6日,西西里陶瓷小镇卡尔塔吉罗内</p><p class="ql-block"> 卡尔塔吉罗内是西西里卡塔尼亚省的一个小镇,当地生产陶瓷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在小镇街道上到处都是陶瓷店,种类最为繁多价格最为实在,很多游客都会在这里陶瓷纪念品。</p><p class="ql-block"> 最初卡尔塔吉罗内本地居民只生产赤陶,直到10世纪阿拉伯人带来了彩色釉面技术,这里的陶瓷才有了本质的变化。因此卡尔塔吉罗内的英文名字 Caltagirone就来源于阿拉伯语,本意是陶罐城堡。</p><p class="ql-block"> 卡尔塔吉罗内的地标是142级的陶瓷大台阶。台阶建于1606年,用来连接山上老城和当时山下一座广场附近的新城。最初的台阶宽宽窄窄不规则,直到1844年才被重修成今天这样整整齐齐的142级楼梯。</p><p class="ql-block"> 台阶上的陶瓷装饰是当地的陶瓷研究机构在上个世纪50年代装饰上去的,记录了卡尔塔吉罗内的陶瓷的图案从10世纪到20世纪的演变。每年重要节日期间,台阶上都会被不同颜色的鲜花和蜡烛装扮得十分绚丽。</p> <p class="ql-block">12月6日,西西里拉古萨</p><p class="ql-block"> 拉古萨建造在300米高的巨大石灰岩上,夹在两座峡谷之间,像一座山谷中的孤岛。</p><p class="ql-block">​ 在简体中文里,拉古萨还是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杜布罗夫尼克曾经被意大利统治,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国家就叫拉古萨,而在克罗地亚语里叫杜布罗夫尼克,不过在一些史料记载中,依然把那里叫拉古萨。</p><p class="ql-block">​ 西西里的拉古萨与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原名同名。</p><p class="ql-block">​ 再西西里岛,很多城市都适合立体观赏,而拉古萨更加明显。公路大都位于山头的城市下,要看拉古萨,还得虔诚地仰视。也正由于此,多个角度看拉古萨都像一幅油画。</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为文艺复兴之后,不仅仅文学艺术,在促进了经济腾飞,天主教会通过建筑艺术来展示其力量和威严,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成为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作品,其富丽堂皇的外立面、复杂的内部装饰以及雕塑和壁画的运用,彰显了宗教的庄严和神圣。 同时,贵族和统治者已经不满意原来相对简单朴实的建筑风格,繁复华丽的宫殿、城堡和府邸等建筑项目成为贵族们竞相展示财富和地位的舞台。巴洛克建筑通过其富丽堂皇的外观、华丽的装饰和壮丽的空间布局,成为贵族们展示奢华和权力的理想选择。</p><p class="ql-block"> 拉古萨也不例外,虽然经过1693年一次大地震,5000人死亡,地震几乎摧毁了这座城市,​拉古萨再建时,大批如教堂等巴洛克建筑出现在山头。今天,拉古萨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巴洛克风格城市。2002年,它和诺托谷地的另外7个城镇一同被列为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月6日夜,莫迪卡</p><p class="ql-block"> 莫迪卡是一座山城,在西西里众多的名城里,中国人可能对莫迪卡不会留下多少印象,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西西里有这样一座古老的山城。</p><p class="ql-block"> 据说莫迪卡是西西里巴洛克风格建筑群的中心,因此整个城市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遗憾的是我们只能在夜色中穿越大街,来不及也看不清城市的建筑风光。</p> <p class="ql-block">12月6日夜,莫迪卡一间百年手工巧克力店</p><p class="ql-block"> 西西里是众多美食的发源地,说到巧克力,西西里岛有两种巧克力闻名遐迩,一种是角豆树巧克力(Carrubato),另一种就是莫迪卡的Cioccolato ,它最突出的口感是,可以咀嚼的颗粒感。</p><p class="ql-block"> 莫迪卡市以其特殊的巧克力制作方式闻名,也是意大利巧克力的主要生产中心,这种制作方式在当地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历史。莫迪卡巧克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传统的阿兹特克(Aztec)制作方法,这种方法最早由西班牙传入西西里岛。制作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牛奶,而是使用糖和可可粉以及一些香料来制作巧克力。这使得Modica巧克力具有颗粒状的质地,呈现出独特的坚硬口感。</p><p class="ql-block"> 莫迪卡巧克力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可可豆经过烘烤、研磨和混合后,与糖一起加热融化。然后将巧克力液体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形成独特的纹路。最后的产品通常呈现出带有坚果、水果或其他香料的丰富风味,例如橙子、柠檬、香草或辣椒。</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西西里岛波扎洛码头</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们离开西西里岛,在西西里岛的波扎洛乘船过海去马耳他。这是在波扎洛港口码头船上。</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在望</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在瓦莱塔吃午饭,附近港口景色。</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瓦莱塔街头的三姐妹雕塑</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瓦莱塔薄荷街最经典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在瓦莱塔看海湾对面的三姐妹城</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马耳他瓦莱塔古城遗迹</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瓦莱塔港口灯塔</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瓦莱塔街头一处广场</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马耳他国会大厦</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满城都是古老精美的建筑,马耳他国会大厦则是一座著名的现代作品。</p><p class="ql-block"> 在瓦莱塔城门迈入市中心笔直宽敞的大街旁,耸立着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有棱有角的鹅黄色墙面上雕刻了整齐的长方齿状凸出物,凹下的部份有窗方便采光。</p><p class="ql-block"> 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彰显权势的议会形象,这座突的超现代建筑居然是议会大楼。由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这座新型的环保节能型的建筑,屋顶的太阳能光纤板解决了大部分能源消耗问题,保守马耳他居民对于像刨丝器的超现代设计有着很大的争议,同时,超过9千万欧元整体设计的巨额建筑成本也令居民难以接受,类似于巴黎铁塔建成时被嫌弃的情况。看来马耳他人对于伦佐的接受程度还有待岁月的磨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马耳他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瓦莱塔上巴拉卡花园</p><p class="ql-block"> 上巴拉卡花园位于欧洲马耳他共和国首都瓦莱塔东南角,又称为意大利瞭望台,花园中竖立着记载马耳他历史的大理石板,以及纪念一些伟人的雕像和塑像,如爱因斯坦、邱吉尔等。</p><p class="ql-block"> 上巴拉卡花园原为意大利骑士的私人花园,也是瓦莱塔防御工事的一部分,这里视野极佳,不仅可俯瞰瓦莱塔的港湾城区,更可以眺望整个大港,以及大港对面沿岸的叁个城市即三姐妹城:维多里欧沙(Vittoriosa)、科斯皮库亚(Cospicua)、森格里亚(Senglea)。</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月7日,马耳他圣约翰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马耳他的圣约翰大教堂令人感到无比惊艳。如果撇开这座教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只在里面转上一圈,也会觉得头昏眼花,让人流连忘返,目眩神迷。</p><p class="ql-block"> 圣约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原称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女修道院教堂,位于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教堂建于1573-1578年,是一座巴罗克式建筑,部分模仿哥特式。内部装饰华丽,各种大理石雕刻极为罕见。教堂整个圆顶内部是大壁画。大教堂的地下墓穴中安放着圣·约翰骑士团首领的遗体。</p><p class="ql-block">​ 进入教堂内部,上下左右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难以置信的极致装饰。穹顶的壁画,地下的瓷砖,墙壁洁白的大理石雕塑,卡拉瓦乔的不朽巨作……都具有一种巨大的震撼力,整个空间弥漫着高贵华丽和典雅神圣、繁缛厚重的氛围,如果不看规模,圣约翰大教堂真的不亚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马耳他戈佐岛垮塌的蓝窗</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马耳他步移景换,随便一个角度都可以拍出大片,那么蓝窗这个地球上罕见的景点一定可以排在马耳他众多景点前三位,或者说,到了马耳他可以不去其中景点,蓝窗却不能错过。</p><p class="ql-block"> 蓝窗是地中海中马耳他戈佐岛最为著名的景点,位于一个悬崖的尽头,蓝窗实际上是一个海蚀拱桥,它是由海水持续不断的侵蚀作用所形成的。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蓝窗也可能是由于冰川时期的海平面降低,石灰岩被溶蚀作用破坏,形成了类似溶洞的大型空洞,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时,海水再次灌入这些空洞而成。</p><p class="ql-block"> 通过拱桥形成的大门,游人可以看到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遗憾我到蓝窗只看到几颗巨大的礁石,看了一个寂寞的蓝窗。</p><p class="ql-block">​ 2017年3月8日上午,蓝窗终于经受不住海水亿万年的冲刷,在天地的见证下发出轰隆一声沉闷的巨响,桥身断裂,巨大的石块沉入大海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马耳他戈佐岛维多利亚城</p><p class="ql-block"> 维多利亚城是戈佐岛岛都,1887年由Rabat改名为Victoria,时值英女王维多利亚加冕。建城于一片圆锥形陡峭丘陵上,山顶的Citadel城堡是当地有名的景点。环绕城堡一周,便可将全岛的风光收入眼底。维多利亚整座城市的风貌十分古朴,山道如织,田园四布,房屋全就地取材由石头建造。</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马耳他戈佐岛吉甘提亚神殿</p><p class="ql-block">​ 吉甘提亚神殿是马耳他享誉世界的考古遗迹,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至3200年间,是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的建筑。这样说,它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 由于修筑神殿所用石料的巨大,当地人曾坚信神殿是巨人所建。整个遗迹由两个神殿和周围的围墙组成,其中一些巨石长度超过了五米,重约五十吨,这样不可思议并难以考证的建筑奇迹,我只在埃及的卡尔纳克神殿和卢克索神殿看过,即使在今天,用现代化机械把那些巨大的石块吊装起来,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吉干提亚巨石神殿是戈佐岛上仅有的主要古迹,也是马耳他诸岛中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神庙。吉干提亚巨石神殿建造于沙拉高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东南部的大部分景致都可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巨石殿实际上是由两个巨石庙组成的。南部的巨石庙建造的最早,建于公元前3600年。而北部的则建造于公元前2900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牢固性,神庙选择建在突出、平实的石基上。内部基石是普通的石灰岩石,外部的则是质地坚硬的珊瑚礁。石块表面还显示有灰浆的痕迹,表明整个结构建造和灰泥涂抹是在同一时期竣工。</p><p class="ql-block"> 吉干提亚巨石神殿是世界上最早的直立巨石建筑,也是戈佐历史发展长河中一座最重要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马耳他的蓝湖,</p><p class="ql-block"> 马耳他有三蓝,即已经垮塌的蓝窗,还有蓝洞和蓝湖,蓝湖也是该国久负盛名的海水景点。它位于马耳他科米诺岛,是一个受到保护的小海湾。</p><p class="ql-block"> 蓝湖有美丽清澈的海水:蓝湖的海水清澈到一眼见底,其色彩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和海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海水深度、云层特点以及其他因素所决定的。</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马耳他大力水手村</p><p class="ql-block"> 为1980年电影《大力水手》而建造。</p><p class="ql-block"> 大力水手村又称为彼得洛克村。是位于地中海国家马耳他的一个独特旅游景点。水手村坐落在马耳他北部海岸线的一处壮丽位置,周围是碧蓝的地中海水域。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海景,尤其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海呈现出迷人的蓝色。村庄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色彩鲜艳的房屋,斑斓的木质建筑和传统的渔民小屋营造出欢快的氛围。村庄背靠一个天然的海湾,周围环绕着小渔船和渔网。游客可以漫步在海湾边,欣赏到海滩和海港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戈佐岛Citadel城堡</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堡位于戈佐岛维多利亚城的制高点,在整个戈佐岛的中间,登上城墙远眺,景色非常壮观。城堡本为防御外敌所建,海盗来袭时,它使岛上居民避免了被抓走做奴隶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城堡四周围绕着高墙,墙内如今有许多有名的博物馆,如民俗博物馆、考古博物馆、教堂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戈佐岛Citadel城堡上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姆迪纳古城</p><p class="ql-block"> 姆迪纳(Mdina)位于马耳他本岛中部,是一个比瓦莱塔(Valletta)更古老的城市,素有“高贵之城”的美誉,在马耳他骑士团抵达之前,它一直是马耳他的首府。又译为“麦地那”、“穆迪纳”,该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城堡”。城市坐落于马耳他岛中部一座山的顶上,东面、北面是峭壁。</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姆迪纳圣保罗主教座堂</p><p class="ql-block"> 姆迪纳也被称作教堂之城,内有多座教堂、修道院、小广场和一些贵族小宫殿,具有浓厚的贵族和宗教色彩,城内的圣保罗大教堂自诺尔曼时期以来一直是马耳他主教堂,呈巴洛克风格,于1100年由西西里岛来的石匠建造,1693年毁于地震,1697年重新设计建造。教堂正面墙上有两个挂钟,分别显示着年月日和时间,门前还有两尊古炮,供人参观。</p><p class="ql-block"> 姆迪娜圣保罗大教堂坐落于马耳他主岛的古都姆迪纳镇内的主广场。如今我们所见的大教堂是几经翻修才得以呈现的模样。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时候,教堂内部的装饰也进行过一次翻修,巴洛克式风格取代了诺曼式风格,并增加了描述圣保罗遇难的场景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马耳他姆迪纳街巷</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姆迪纳只能完全选择步行,因为其狭窄的街道不适于交通工具运行。自从当地居民被允许使用汽车,而且餐馆、酒吧、咖啡馆在历史性建筑物内部开设,穆迪纳已不再安静。</p><p class="ql-block"> 穆迪纳的街道修建得狭窄而且成角度,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使稀少的冷空气可以流通起来,又使高大冰冷的石头建筑的影子相互投射。因此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仍可感到凉爽。</p> <p class="ql-block">12月8日,姆迪纳古城里一处网红景点</p> <p class="ql-block">12月9日,马耳他莫斯塔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马耳他城内著名的古迹莫斯塔大教堂,建于1833-1863年。整个教堂全部用石块修筑,非常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教堂内的壁画,有不少名家精品,十分珍贵。教堂的陈列室里还摆放着一颗定时炸弹。那是1942年德国法西斯扔在教堂上,穿过屋顶落入地面,但没有爆炸。如今则成了“文物”。</p> <p class="ql-block">12月9日,马耳他蓝洞</p><p class="ql-block"> 马耳他三蓝之一哦蓝洞位于主岛西南的格伦迪镇,是天然形成的水上洞穴群。洞穴下海水碧蓝、晶莹清透,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坐着快艇进入蓝洞群,地中海水浸泡的石洞上有玫瑰红一样的颜色,白色的石头、红色的浸湿、蓝色的海水,极致三原色,大自然的美景全部定格于此。</p> <p class="ql-block">12月9日,在蓝洞上方眺望地中海景色</p> <p class="ql-block">12月9日,马尔萨什洛克港</p><p class="ql-block"> 这个热闹的港口位于马耳他东南沿海,是马耳他最南部的一个海港,马耳他三大海港之一,是地中海地区集装箱运输的一个中转港。</p><p class="ql-block"> 马尔萨什洛克是马耳他风景秀丽的渔村,渔村至今保留独特的风土人情,最让游客感兴趣的是停泊在港湾的彩色渔船,这种五颜六色的渔船拥有自己传统的名称 “鲁佐”,亮丽的条纹色彩和船头 “荷鲁斯之眼”装饰,是它独有的特征。而鲁佐船的船头都绘有一双荷鲁斯之眼。马耳他人相信,这些眼睛能看到家乡,保佑出海打鱼的人平安归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12月9日,渔船船头的“ 荷鲁斯之眼”,这是马耳他当地渔民的风俗,画上两只眼睛,让打鱼的人找到回家之路。</p><p class="ql-block"> 《2023年世界足迹100幅(下)》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