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八团一连老战士《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四十周年活动》纪实---瞻仰唐山抗震纪念碑篇

闲庭信步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7月28日至10月18日,三五八团一连在120师编成内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10月19日,全师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四十年后的2016年7月25日,原三五八团一连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 21名老战士和部分家属重回唐山,纪念唐山抗震救灾四十周年! 仰望着高高的《唐山抗震纪念碑》,当年的老战士思绪万千,那一幕幕久远的往事又浮上心头…… 地震发生不久,上级命令我们一连随同团队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接到命令后,部队采取摩托化行军,日夜兼程赶赴唐山灾区。 <p class="ql-block">部队到达唐山后,一连奉命进入震后的唐山华新纺织厂厂区。</p> 大地震后,华新纺织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房倒屋塌,人员伤亡巨大,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一连和所有抢险部队一样,抢救伤员和扒出死难者。 时间就是生命!连续三天,一连的官兵冒着酷暑用手扒开一堆堆瓦砾,抢救出一名又一名群众。在救灾现场,战士李乐江虽然口干舌燥,但是,他仍然焦急万分,细心地在房里观察。突然,他觉得脚下隐隐传来“咚咚咚”的响声,心里顿时一震。他急忙大喊一声:“同志们,这里边有响声。”他的话音刚落,周围的同志马上围了过来。确实有响声从下面传来,还有微弱的呼救声。金万春马上带着同志们跑来了!在连队蹲点和卫生人员也来了。可是,这个工厂的四层女工宿舍已经成了废墟,余震还在经常发生,如果稍有不慎,不但救不出人,还有可能给幸存者带来致命的危险。怎么办?大家说:“宁可我们担千难万险,也要保证亲人的安全。”连长管铁华说:“早一分钟把洞打通,亲人就早一分钟脱险。这个头阵我打了!小陈!小戴!跟我来!”然后,他就带头从选好的地方动手扒起来。洞子越扒越深,里面狭窄闷热。余震不断,碎石不时滚落下来。进展非常艰难。战士陈庆党是新兵,他不畏艰难,工具用不上,他就用手指拼命地扒着碎砖石。手破了,血染碎石,他全然不顾,不停的扒。一心想着快点把人扒出来。在外面的同志要替换他,他说什么也不肯。坚定地说:“我情况熟悉,还是我来吧!”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他砸碎了水泥板,锯断了八根大拇指粗的钢筋。官兵们齐心协力,把洞里扒出的碎石迅速运到洞外。经过官兵的共同努力,终于把压在废墟下面的一个叫彭秀玲的女学生救了出来。当她见到战士陈庆党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被救后,彭秀玲每天都去一连炊事班帮助做饭。每天给一连的战士送开水。 勒紧裤腰带,把节省下来的粮食给群众吃。 人民子弟兵和唐山人民一道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地震灾害搏斗,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篇章! 紧接着,一连投入了帮助华新纺织厂恢复生产,从8月23日恢复生产到9月23日生产出15万米“争气布”,为此,国家轻工业部发来了贺电。 国庆节过后,一连战士们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破木料65立方米,打把钜子9000多个,盖了118间房子,达2450平方米,为群众解决了过冬问题。 图为战士们为群众搭建临时住房。 右一为五班长唐永峰。 一连官兵为唐山十四中学女教师孙淑云搭建“月子棚”。一连指导员金万春走访慰问满月的孙淑云老师。 右一为连长管铁华,正在与工人一起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上。 在83天的唐山抗震救灾中,一连官兵艰苦奋战,攻难克坚,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有数十名官兵立功受奖。鉴于一连在唐山抗震救灾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上级批准为连队记集体一等功!这是和平建军以来,一连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舍生忘死为人民,赢得百姓真挚情。十里长街洒泪别,凯歌高奏回军营。 四十年 弹指一挥间 四十年 难忘唐山 相约回来看一看 亲人啊 你可安好 是否记得当年那个 穿着绿色军装的青年 我们老了 头上飞雪 脸上长斑 腰身也不再挺拔 步履不再矫健 可是 可是 我们始终记得 唐山人民的苦难 始终不忘 死难者不肯闭上的双眼 我们来了 带着我们的老伴和孩子 我们来了 带着我们圣洁的情感 依然排着整齐的队伍 迈着缓缓的步伐 给纪念碑献上一个 崇高的花篮 这是一连老战士的情愫 这是生者对逝者的思念 默哀 悼念地震的死难者 默哀 悲痛流入老战士的心田…… 目睹今日新唐山 感慨万千 浴火重生 凤凰涅槃 祝福你 唐山 愿你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们唯一的心愿 抬着花篮走向纪念碑前的是陈守彦和姜大民。 四十年,人生有几个四十年。留下身影,留下瞬间,留下永恒,留给历史。 当年的老战士纷纷与彭秀玲合影。 金万春指导员夫妇与彭秀玲合影,与孙淑云家人合影。 陈庆党夫妇与彭秀玲母女合影。这张合影很珍贵,因为它跨越了四十年。 这是人员最全的合影。第二排左三那位面容黝黑的老者就是与我们素不相识的当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他一见到我们就激动地叫我们为:“恩人!”我们不知道他的姓名,但是,我们体会到了他对解放军的感情。他的真名就叫“唐山人”。 回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军队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人民不惜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才会赢得人民的真心尊敬和爱戴。我们这只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我们一连的老战士们无愧“义州突破连”的后来人,一连的光荣传统在我们的手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我们无愧前辈的期望和嘱托,无愧后来者的诘问。薪火相传,承前启后,真切地期望我们一连永葆革命本色,不断取得更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