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后,还是忍不住写了下来

文公

<p class="ql-block">都说海南是没有冬天的海岛。1月12日,海南的天气可用温暖如春、碧海蓝天、风平浪静来形容,一切皆是如此美好。是否预示着美好的事情将要出现呢?</p> <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海南越冬水鸟调查。2023年1月,我再次参加了这项自2003年起连续20年开展的鸟类同步调查。2023年底,举办方发布志愿者招募公告,原计划调查时间为1月12、13、14日3天。由于12日是星期五,对于期待能连续3年参加调查的我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我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参加。</p><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主办方还是很细心的,或许是考虑到志愿者大部分是利用周末时间参加调查,因此把时间缩短到13、14日两天。于是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表。表格中有这么一栏:“能在野外独立辨认多少种鸟类”,四个选项:0-50种、50-100种、100-200种、200种以上?鸟友们觉得我会选哪一项呢?((*^__^*) 嘻嘻……,答案请往下看哦!)</p> <p class="ql-block">据说海南的鸟种数量是456(个人渠道,非官方公布数据)。自2021年开始观鸟、拍鸟以来,我在海南拍到的鸟种数量是278,占比60.9%,刚过及格线。</p><p class="ql-block">差距很明显,任重而道远!这次调查会有增加吗?内心非常期待!</p><p class="ql-block">(你们以为我会选第四项吗?错了!我选的是50-100种。因为看到不一定拍到,拍到不一定认得,认得不一定准确。拍鸟难,认鸟更难!)</p><p class="ql-block">跑偏了,哈哈哈!言归正传。</p><p class="ql-block">今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昌江组一共9人,从海口来的嘉嘉一家3口、鲤鱼老师,以及昌江爱鸟队成员5人。</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波澜不惊。</p><p class="ql-block">按照主办方规定的样线,先从最熟悉的打根塘湿地开始。今日的打根塘已不同往昔,由于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加上附近的抽水泵夜以继日不停往外抽水,塘里的水越来越少了,几乎可以见底了。在这样的生境下,鸟类不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变得越来越少了。我们这个小分队共观测到30种鸟,唯一的闪光点就是鹊鹞,本有机会拍到呆板,可惜自己的脚步还是惊到了它,只拍到飞版。</p><p class="ql-block">转战珠碧江入海口,虽然鸟种不多,但数量有所增加,光未知鸻鹬类就有550只左右。近年来,昌江县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在入海口种植了大量的红树林,只是密度有点高,不知道会不会对鸟类的栖息有影响(纯属个人见解)。此处比较满意的也就飞版的崖沙燕和红嘴鸥了。当然,还有拿指示牌当三脚架用的队员们。</p> <p class="ql-block">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开展越冬水鸟调查,有时候就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下午我们小分队的任务首先是菜地样线。这里杂草丛生,没有现成的路,我们都是一边试探一边前行。</p><p class="ql-block">忽然“噗”的一声传来,原来是一名队员一只脚不小心陷下去了,抬脚的时候鞋子还留在泥地里,引来众人哈哈大笑。但这也是开展野外鸟调的乐趣之一,不是么!?可惜没把当时的场景拍下来,否则也是一笔很好的“记录”,嘻嘻!</p><p class="ql-block">这条样线观测到的鸟种不多,也就15种。让我开心的是首次拍到较为清晰的呆板灰头麦鸡。</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目标鸟种是紫水鸡和黑脸琵鹭。有句话说得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在海尾镇后面小湿地只观测到1只紫水鸡,在入海口对面小湿地同样也只观测到1只黑脸琵鹭。这两处样线共观测到34种鸟。</p><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收获目标鸟种量上的突破,但是心情依然是美丽的,不信你瞧瞧照片中这群“鸟”人。</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意外惊喜。</p><p class="ql-block">迎着温暖的朝阳,每一天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希望。而意外的惊喜犹如生命中的一抹彩虹,瞬间即逝却留下永恒的印记。我的鸟种数量增加,就在临近调查结束之时。</p><p class="ql-block">这一天从熟悉的海尾湿地公园游客中心开始。从以往这条样线调查的数据看,这里的鸟种并不多。然而让我们高兴的是,这条样线竟然观测到38种鸟,包括海尾湿地公园的明星鸟种——棉凫和栗树鸭,其中栗树鸭观测到366只。</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了今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昌江组的最后一条样线——昌化江入海口,也是最耗体力的路线。由于走的是沙丘和海滩,车开不进去,只能停在离海边不远的木麻黄树下,然后徒步沿着长长的海岸线展开观测,这对于年长的队员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同意年长的队员原地等候。可这位“老同志”也不闲着,用无人机拍了不少生境大片,为本次调查增色不少。</p><p class="ql-block">“这次调查加新的希望就靠这条样线了”,我心里默念着。然而,越往前走,失望的心情愈加明显。眼看太阳快要淹没在海平面之下,只观测到寥寥几种鸟,都不到两位数,就连前两年出现的一群小黑背银鸥,也只观测到可怜的4只。</p><p class="ql-block">头顶上不时有飞过的小云雀在鸣叫,似乎在嘲笑我们,“回去吧!回去吧!”</p><p class="ql-block">在往回走的路上,大家的笑声明显少了许多,一股不甘萦绕在众人心里。</p> <p class="ql-block">“猛禽!猛禽!快!快!”就在这时,大郭的尖叫声传了过来。</p><p class="ql-block">我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举起相机朝大郭手指的方向一顿猛拍,压根就没时间去思索是什么猛禽。因为猛禽的飞翔速度很快,而且还是低空飞翔,留给我们拍照的时间也就是几秒钟。用队长的话说,“拍不到就是错失一个亿啊!”</p><p class="ql-block">转瞬之间那只猛禽就离开了我们的视线范围,大家连忙凑在一起通过回放看看是什么鸟。</p><p class="ql-block">“好像是草鸮”,大郭说。</p><p class="ql-block">“嗯,是草鸮”,我也赞同。对于外号“猛禽”的大郭,辨识猛禽本就是他的特长。</p><p class="ql-block">“不对,是短耳鸮吧!”鸽子通过对照片提亮、放大之后,还是用她柔柔弱弱的声音发表不同见解。在我们队里,她就是鸟类专家,严谨是她一贯的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要不发到工作群里咨询一下?”眼看大家观点不太一致,我建议。</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从工作群里传来令大家振奋的消息,确认是短耳鸮!我的海南鸟种数量终于增加了,达到279种!不仅如此,随后有专家说这是“海南短耳鸮的第一张生态照!”这让大家更加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就问大郭牛不牛?就问昌江组牛不牛?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短耳鸮的发现给今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昌江组的工作划上完美的句号!</p><p class="ql-block">因为这段时间工作太忙,原不想写这次调查手记的。可越来越觉得,如果不写,对得起短耳鸮吗?对得起“海南第一张生态照”吗?嘻嘻嘻!</p><p class="ql-block">明年,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2025年海南越冬水鸟调查,希望明年我们不见不散!</p><p class="ql-block">也希望这项有意义的调查能长期坚持下去。</p><p class="ql-block">祝愿海南生态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