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砥砺前行二十年 文化自强有担当——在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二十周年庆典上的致辞 翁 飞</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顾问、各位嘉宾、中心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大厅外寒意料峭,大厅内暖意融融。我们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今天在这里——合肥飞龙大酒店,举行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迎接2024年龙年新春,《易经▪乾卦第五爻》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果然是高朋满座,大吉大利。在这里,我们畅叙友情,共话沧桑,一起回忆共同走过的二十年漫漫征程,一起谋划更加壮丽美好的明天。二十年前的2003年春季,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博士毕业回皖工作不久的我,根据所在单位省社科联党组的指示,要求我发挥学有所用的长处,结合社科联工作能联合各大高校、党校、社科院、部队院校和党政企事业单位研究部门众多社会科学工作者“五路大军”的优势,创办一个民办非企的民间研究机构,由省社科联主管主办,开展形式多样的承接课题、组织文史类学术活动、面向实际开展为安徽地域文化建设做各类有效的咨询服务。经过多方联络,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了。我们在章程上,开宗明义写明:“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是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并经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群众性民间研究机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省内热爱安徽历史文化、并致力于为弘扬优秀安徽历史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系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中心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和宣传安徽历史文化。积极联系省内外(包括海外)热心人士,组织课题,协同攻关,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为振奋民族精神,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做出贡献。”二十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承接并完成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新编《李鸿章全集》(2800)字最后审订统编,国家清史文献丛刊《淮军》(920万字)、《桐城派名家选刊》(1100万字)三个国家级重点文献项目。中心顾问和资深研究员,很多都是术业有专攻、业绩斐然的学术大家(省政府参事、文史馆员),他们走出书斋,积极参与安徽地域文化的调研和建设。先后参与并撰写出有关安徽考古大遗址建设(凌家滩、明中都)、安徽著名家族家风建设、民营文化企业如何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文化遗产遗址的保护、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调研等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重视。中心先后组织顾问团队参与大型电视纪录片《淮军》《北洋海军兴亡史》《淮河六章》《千年包公》、《紫蓬山》《刘铭传在台湾》《夏至汪桥》《果树之下》、徽剧《刘铭传》等制作,这些作品均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在面向实际,结合地方文化建设方面,中心先后组织顾问团队,参与合肥李鸿章故居、安徽名人馆、刘铭传故居,庐江名人馆、庐江周瑜文化园、庐江丁汝昌故居、皖北亳州亳文化陈列馆、涡阳天静宫老子史迹陈列馆、涡阳博物馆、涡阳捻军纪念馆、蒙城庄子祠、淮军名将马玉崑故居马公府、池州周氏家风陈列馆、安庆博物馆、霍邱博物馆、刘铭传纪念馆、池州牛头山会客厅、合肥城市记忆馆、肥东包公故里文化园以及罍街、撮街等文化场馆、街区,指导设计与布展。中心有关专家,积极参与安徽人文讲坛、新安大讲堂、省博物院等举办的历史文化讲座,《安徽地域文化特点》《徽文化与现代化》《大别山文化内涵与特点》《文化自信、盛世华章——试论新时代家风建设》《二十八年红旗不倒————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传承》《大合肥与环巢湖》等数十场讲座,起到很好的社会反响。进入新时期,近年来,中心又组织力量,先后完成《安徽孙氏文化》《黄山奚氏志》《岳飞与安徽》图书暨纪录片三大成果。同时,我们的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今天,中心已经成立了家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徽派服饰文化、红色文化、数字文旅、朗诵艺术等六个专委会(还有李氏文化专委会正在筹建中);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弘扬安徽文化做出了不俗的业绩。回首走过来的路,此时此刻,我的心很不平静。我们中心所以能够做出一些成绩,靠的是正确的政治导向——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宗旨,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地域文化为己任,以做好安徽文化、讲好安徽故事作为我们的实践工作。而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靠的是我们全体同仁、各个团队的和衷共济、精诚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这是我们各个专委会、各个项目团队在工作实践中,得到的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面对新的一年,省委政府也以更大的力度,推出文化强省的七大举措,我们可以施展的舞台会越来越宽广、接受任务的担子会越来越重。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观乎人文,可以化成天下,逐梦未来!在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的道路上,需要有一批高度文化自觉的人,来实现这一使命和担当。愿我们中心的各位同仁,都成为这样有自觉、有担当的有志之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今年,我已年满70周岁,退下来是自然规律。我也欣喜地看到,经过二十年的砥砺前行,风雨同舟,中心的力量更强大、队伍更团结,一定会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此,我深深的感谢,所有陪伴我、支持我,一起走过来的好朋友、好同志。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的情谊永在!谢谢大家! 2024年元月21日</p> <p class="ql-block">图为:历史学翁飞博士、美术学陈正俊博士、画家李度一在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颁奖盛典李姓文化专委会组织成员和翁教授在一起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