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近期的期末考试季,研究了多地的小学数学期末试卷,研究的目的在于:试卷传递出的命题导向堪称是教学的“风向标”,我们要明确导向,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都知道,命题者的命题需要深入思考三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什么样的学生表现表明学生达到了预期要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什么样的测评问题能够有效地测评学生的表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需要通过研究明确:试卷的命题是以怎样的方式回应了以上三个问题,思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知道,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命题,要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通性通法,综合考查“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适当提高应用性、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题目设置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今年的小学数学命题走向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b></p> 注重基础知识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期末考试试题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是重点。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对于基础数学概念和运算的考察将更加严格。众所周知,素养导向下的数学学习是理解性学习,那种让学生通过机械记忆、简单模仿、大量操练来学习数学的方式因为缺少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对知识的理解肤浅,不能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本质。当面对某些特定的问题时,可能会囿于某些思维定势,不懂变通,无法及时提取、应用知识,下面的题目很有可能就会做错。例如,五年级试卷中的这两道选择题,就呈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理解的考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命题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教学中,必须牢牢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本质,让学生有“知其所以然”的理解与思想方法的感悟。只有深刻理解了数学本质,理解了通性通法,才能在需要时及时提取、灵活运用。</b></p> 注重思维过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试题命制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刷题”。考查思维过程方面的试题,能够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仅要知道“结论”,还要经历“探究这个结论的过程”,这是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此题没有直接考查圆周长计算公式这个结论,而是关注学生是否经历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如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想象推理、归纳概括的机会,学生没有真正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那么问题一定会暴露出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学生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容易出现“将平行四边形通过推拉转化成长方形,从而用邻边相乘求面积”的错误想法,此题考查的就是这一学习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割补转化”与“推拉转化”的不同,即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之后面积并没有变化,而“推拉转化”成长方形之后面积却变大了。进而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本质上是图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决定每行有几个面积单位的是图形的“高”而不是“斜边”。如果教学中关注了上述学习难点的突破,自然就能正确解答此题。</b></p> 强化逻辑思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数学不仅是一种运算工具,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从期末试卷的命题,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是一个重点。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将更加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考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道题的解答关键是明确,在一个正方形中按照图示方法四次对折,观察推理得到剪出的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进而根据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试题由从整数乘法、小数乘法推理分数乘法中,一是明确乘法计算实质上是对数值的累加运算,二是理解分数乘法、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计算道理基本相同,都遵循乘法的基本原则。应该说,乘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运算,其基本原理和规则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重视应用能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考查数学思维。编拟试题的时候,要注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将一道题目分解成一个个逐步递进的小问题,给予学生答题支架,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问题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学生做题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习数学时也会更加积极。同时,试题兼具开放性,有些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做这种开放性的试题时,从写出的多种解题思路或答案中,教师能分析出学生思路的条理性、全面性和灵活性。学生还会明白,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唯一的解法或唯一的答案,这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提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数学不仅存在于课本上,更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今年的试题中有很多题目都是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也将更加重视。</b></p> 取材真实情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注重考查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什么是素养?素养往往体现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真实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史宁中语)。当前,试卷命题的一大趋势就是凸显试题的情境性,注重试题情境的真实性,体现时代性,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学会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亲切感,体会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价值。下面的几道试题均取材于真实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b></p> 数学阅读能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得阅读者得天下”同样适用于数学学习,试卷呈现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目前的各科试卷中都编制有文字多、干扰信息多、阅读量大的题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还可以开设“数学阅读课”等特色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拓展学生视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数学阅读有区别于其他阅读的特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数学语言形式多样,有文字语言、图表语言和符号语言,数学阅读需要有灵活的内部语言转化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数学阅读是一种是十分精确的阅读,阅读时需要认真细致、逐字逐句地读,不可跳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数学阅读是一种思考性阅读,往往着眼于问题解决。</b></p> 跨学科的融合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些地方的试题中,有一些题目是将数学与其它学科融合在一起进行考察的,例如与科学、地理等学科的结合。这种跨学科的考察方式能够更好地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看来,未来的小学数学命题中,跨学科融合也将成为一个趋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