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联 </p><p class="ql-block">~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春联以前为桃符,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传统春联是用毛笔书写,但现在通常是在外用机器制作。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冯全利</span> 1956年4月生人,1975年下乡,2013年开始在辽宁省老干部大学学习书法和绘画(素描)。2015年以来其作品多次在各类书画展览上展出且获奖。现为省老年人书画研究会会员,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愿与更多的喜欢书画的朋友们相识,广交书画朋友,共同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和进步。</p> <p class="ql-block">春联历史发展 </p><p class="ql-block">~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春联</p><p class="ql-block">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p> <p class="ql-block">贴春联 </p><p class="ql-block">贴春联,是汉族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春联中嵌有“鼠”、“牛”、“虎”、“兔”、 “龙” 、”蛇“、”马“、”羊“等生肖物名,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等;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汉族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p> <p class="ql-block">春联种类 </p><p class="ql-block">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春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p> <p class="ql-block">对联的上联贴哪边? </p><p class="ql-block">~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阳平)</p> <p class="ql-block">[抱拳][玫瑰][握手]2024龙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写春联迎新春,与亲朋一起提前感受满满的龙年氛围。对联(春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p><p class="ql-block">1.字数相等: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应当相等,或者上下联字数相差不大,保持对称美。</p><p class="ql-block">2.词性相当:对联中的名词应当对应名词,动词应当对应动词,形容词应当对应形容词,以此类推,确保对仗工整。</p><p class="ql-block">3.声律相对:对联中的平仄声律也需要相对应,具体可以分为“古四声”和新四声,但无论是哪种声律系统,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p><p class="ql-block">4.意境关联:对联的主题通常会有特定的意境,下联需要根据上联的意境来展开,形成一种意境上的呼应。</p><p class="ql-block">5.气势平衡:对联中的下联应该有一定的气势,能够压过上联,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而不是强行凑字数。</p><p class="ql-block">6.避免重复:对联中不应出现相同的字或相同的意义,以免失去对联特有的精练和含蓄。</p><p class="ql-block">7.适当用典:利用典故可以增加对联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但要适度,避免过于堆砌。</p><p class="ql-block">8.嵌字技巧:通过对联中的字进行藏头、藏尾或中间嵌套,增加对联的文字游戏趣味性和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9.略发议论:适当的议论可以使对联更加丰富和深刻,但也要注意不要过于冗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