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新闻与传播学院“遗脉相承”志愿实践队赴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123社区开展志愿服务</b></p> <p class="ql-block">寒雨漫洒,暖意不绝。2024年1月17日上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新闻与传播学院“遗脉相承”志愿实践队在濛濛细雨中前往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123社区,与社区联合举办了“非遗文化迎新年”活动,在寒冬中为社区居民提前送上新年的温暖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上午9:00,实践队队员们早早地来到社区的“非遗廉文化体验馆”,与社区居民共同进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并拍摄了“全家福”,队员与社区居民们一起欢呼着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活动正式开始后,队员们进入“非遗廉文化体验馆”,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分工精心布置着馆内的物品和道具。字如行云流水翻,毛笔舞动情无限。一部分队员引领着居民手执毛笔,挥毫泼墨,在一笔一划中书写着对新年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另一部分队员引导居民将手的“廉”字剪纸贴到板上,在一举一贴中显示着在廉洁社区中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p> <p class="ql-block">123社区王书记兴高采烈地强道,“两千零二十四个廉,迎接2024年,这也是我们布这个展的用意所在”。2024个“廉”字写在或贴在展示板上,既体现着社区推进廉洁社区的决心,也表达着社区居民对于新年新愿景的浓浓祝福。</p> <p class="ql-block">随后,队员们为社区居民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在激昂飞扬的歌声中,居民们的热情也被点燃,与队员们一起歌唱、一起欢呼、一同手舞足蹈,共沐国富民强的盛世风华,共度安居乐业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队员们采访了剪纸非遗传承人彭艳芳老师,在与彭老师的交谈中,队员们对于当代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也更加感悟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今快节奏社会中对于人们精神世界与个人品格的修炼和提升作用。 在彭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话中,队员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对于习总书记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第二个结合”重要指示精神更加内化于心。同时,彭老师殷殷嘱托队员们,“你们大学生,一定要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心,有一份心灵的寄托。你们也帮我想想办法,怎样通过志愿服务将我们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它的美!”此次志愿服务正是弘扬非遗文化的一个实践机遇,但是这项事业应当是长期的、可持续的,队员们也表示,会思考更多创新的方式,将传承非遗文化和开展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彭艳华老师还介绍道,“这个小诗瑶,是从小学二年级就跟着我学剪纸,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刚开始因为脑瘫,手脚不方便不灵活,剪得很慢,但是现在已经可以轻松剪出自己想要的图案”。彭老师介绍时眼眶逐渐湿润,情绪比较激动,实践队员们也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重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无偿帮助残疾儿童习得一项手艺、获得一定收入并大大提升价值感的事迹,让在场人员纷纷动容。</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彭艳华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也亲身体验剪窗花,通过一双巧手和一把剪刀,将寓意吉祥的图案刻在红纸上,剪出了一张张美丽又与众不同的窗花,并将其送给了社区的居民,希望将美好的寓意继续传递下去。</p> <p class="ql-block">双手剪出龙飞凤,一贴更见日月明。通过这次志愿实践活动,实践队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走进社区基层,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品悟“廉”文化,保护和弘扬书法、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陪伴居民更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将中华文化的种子播种进更多人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笃珞珈少年鲲鹏之志,逐热血青春践履之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新闻与传播学院“遗脉相承”志愿实践队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正道上不断迈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