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王金绪

张老五

(帅气的王金绪) <p class="ql-block">  王金绪是我儿时的伙伴,比我大几岁,我叫他哥。他虽个儿不高,身不强壮,但他啥农活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我很佩服他。由于佩服他,所以就萌发了写一写他的事迹为人。</p><p class="ql-block"> 王金绪出生于1954年,到了60年代后期,也就是他14、15岁的时候,那时候,国家还处在贫穷期,他家和其他家庭一样,都在贫困线上挣扎。为了生活,他早早辍学回家,帮家里挣工分,参加生产队劳动。虽然他很弱小,但农活他都能干。我记得生产队每年10月份犁地种麦,王金绪的个头和犁的手柄高低差不多,但他赶着牛,扶着犁,跟在犁地的队伍当中,他驾驭牛犁的动作丝毫看不出他还是一个未成年人。那时候,我还在上学,学校只是上午上课,下午不去,我也经常去生产队劳动的地方看热闹,看到王金绪像模像样地和大人们一同犁地,而且不跑偏、不离奇、不深一下浅一下,翻过去的土和其他大人翻过去的一样整齐,从那时候我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 王金绪在青少年时期,三夏收麦扬场也是一把好手。扬场是一项既要有力气,又要有技术的农活,风大的时候,麦子不需要抛高,风小的时候,麦子就要高高抛起,麦壳才能被吹走。每年扬场,都能看到王金绪戴着草帽,脖子搭着毛巾,和大人一样排着队伍,轮番上阵,一大堆麦子扬完,大家都大汗淋漓。看到王金绪瘦小的身体和大人们一样挥汗如雨,我更是佩服他。如果把他放在现在,正是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却早早地回家劳动,分担起家庭的重担,光凭这一点,我就觉得他很了不起,青少年时期,像他这样能吃苦的人不多。</p><p class="ql-block"> 让我对金绪哥记忆犹深的是,1972年还是1973年,我初中毕业回家种地,一次我和他一同在塬上浇地,是抽水站抽上来的水,水很大,所浇的地都是过去埋人的坟地,地下隐藏的坟墓很多,水灌进坟墓里就会塌陷,在一次我和他一同浇地时,水灌进了一个洞里,水流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把洞灌满,我还以为这是个野兔窝,就站在那里看是不是能跑出来一只兔子来,正在我全神贯注准备抓兔子的时候,金绪哥看见,便大声喊,说那里太危险,让我赶快离开,这时,我也看见我的脚下土地已经裂缝,我就赶忙移到别的地方,刚走,这里就塌了下去,吓得我心惊肉跳。若不是金绪哥的提醒,掉进坟墓里,后果不堪设想。至今想起这件事我都感到后怕。 </p> (1975年元旦,全村干部和青年欢送王金绪入伍照片)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对王金绪最佩服的是他当兵6、7年,最后却没有吃上“皇粮”,这是我对他很鸣不平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 王金绪1974年年底入伍,在新疆军区吐鲁番当兵,是铁道兵,因为铁道兵流动性大,他曾转战过新疆吐鲁番、甘肃武威、宁夏石嘴山、河南三门峡、洛阳等多地,为国家打山洞、铺铁路、架桥梁。可以说,他把人生的黄金期都奉献给了国家建设。他还参加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抢险救援,并荣立三等功。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981年,他退伍回乡,继续务农种地。我村在他之前入伍当兵的4、5个人,复员转业后,国家都给安排了工作,还有我们邻村我的几位同学,是在他当兵之后入伍的,人家回来后,国家也给安排了工作,唯独只有王金绪回家种地。在我看来,老天对他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当兵的都吃上了“皇粮”?他却没吃上?他的命运咋就这么不济?但他回来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勤奋务农,后来当了多年生产队队长,多年大队村委会主任。在我们村口碑极佳。</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王金绪应该有一份拿工资的职业,但他最终却没有拿到。我认为为他“鸣冤叫屈”是应该的,这也是每一位正义之人为正义而呐喊的正义之举。</p><p class="ql-block">  总之,王金绪这人大若大愚,不计较个人得失,办事公道,一身正气,记载一下他的事迹,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这是对一个好人的褒奖。其他人对他看法如何,我不加评论,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老伍 2024年1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