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题记</i></b>:雄伟威武的万里长城,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形状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图腾--龙,好似一条巨龙蜿蜒在山峦起伏的大地,守卫着华夏子孙的神圣家园。</p> <p class="ql-block">我的长城情怀。出于对长城文化的热爱和对徒步旅行的钟爱,2023年11月10日,我在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线时,经过榆林境内,专程去了天下第一台~镇北台。寻觅沿线的古长城遗存,游探曾有的历史文化往事。</p> <p class="ql-block">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这两关一台并称为长城的三大奇观。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一条腾飞在祖国壮丽山河上的巨龙,毫无疑问镇北台便是这条巨龙的心脏(距离山海关1000余公里米,距离嘉峪关1200余公里),镇北台是万里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被中国古建筑保护泰斗、中国特色古建修护理论奠基人罗哲文题词为<b><i>“万里长城第一台”</i></b>。</p> 一 <p class="ql-block">蒙汉贸易的产物红山市,创议于隆庆五年(1571年),它是蒙汉两族商民互市贸易的场所,位于今榆林市北十华里。红山上原有土筑城、台,但城垣卑薄,台身低矮,房舍简陋,不便市场管理。据史料记载:红山“互市之期,商贾云集,万骑辐辏”。时任延绥巡抚都御史<b><i>涂宗浚</i></b>为了控制市场,加强管理,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款贡城的西南侧,明大边长城制高点处新筑占地 5056 平方米、总高三十多米的四层巨台一座,第四层中央建砖木结构正方形瞭望哨棚,上竖旗杆,雄伟庄严,登台远眺,百里之外尽收眼底。此台取名“镇北台”,在台下北侧为款贡城,城壁均用砖石包砌,“宽大坚固,堂构周匝”。每年春、秋两季,开市交易,边客云集,形成大边长城沿边最大蒙汉贸易货殖集散地。</p> 二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为明代万里长城线上最雄伟高大建筑。涂宗浚在修筑镇北台、款贡城的同时,又对中路各城堡均用砖石包砌外壁,进行加固以增强其防御自然力和人力的破坏。至此,以镇北台、榆林卫城为中心向东、西、南辐射的城堡群体,形成互为依托、互为犄角的纵深发展的防御体系。其南纵深140里内筑有:榆林卫城、归德堡、鱼河堡、镇川堡坚不可摧的城池;东依长城为依托筑有常乐堡、双山堡、建安堡、高家堡四座卫星城堡,西南向依河背水(榆溪河、无定河、芦河)之三角地带密布保宁堡、响水堡、波罗堡、怀远堡以控卫城的西南翼。其形势之阻扼,布局之严谨,系明万里长城线上所仅有,故镇北台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美誉。</p> 三 <p class="ql-block">“秦关锁钥 塞上雄镇”登顶镇北台远望:东扼雁并、西卫甘宁、南蔽秦陇,北控内蒙,虎距河套的“秦关锁钥 塞上雄镇”之称。屹然雄峙,逶迤磅礴,更加蔚为大观。景区门头由著名绘画家、书法家刘文西题写的:“镇北台”三字。两侧题写:东连山海西接嘉裕万里长城第一台 ,南蔽秦陇北瞰河套榆塞固垒镇九边。释义:镇北台段长城分属明时榆林镇管辖,榆林镇为明朝九边之一,即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九边重镇共同构成明朝北疆防线,依托万里长城抵御外敌。镇北台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三关一台”。而榆林镇北抵河套平原、南邻关中平原,军事地理位置极其重要。</p> 四 <p class="ql-block">款贡城——明万里长城上唯一“官市”进入景区后可眼见全幅“延绥镇全边图”,它详细刻画了延绥镇(榆林镇)地形地貌,河流山川,东起府谷皇甫川堡,西至宁夏花马池沿线分布三十六营堡,全长1770里。绵延千里,烽火相望。上方巨石镌刻毛主席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台阶而上,宏伟的镇北台逐渐显露全貌,沿着青石而走,步入“款贡城”遗址,款贡城和镇北台同时修筑修筑, 款贡城是明万里长城上唯一“官市”,是蒙汉官员敬献贡品、贸易洽谈、办理公务的城池,在明末清初,为蒙汉两族的融合做出了特殊贡献,也是明长城、明代边防军事体系、明代疆域史与长城沿线民族交流史的重要物证。</p> 五 <p class="ql-block">陕西省第一个长城主题博物馆由马道进入镇北台一层平台,环列的营房遗址屹立: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一幕仿佛浮现眼前。在此基础上复建有‘镇北台长城博物馆’,镇北台长城博物馆是以文物、图片、文字为依据,展示中国长城、陕西长城,尤其是延绥镇长城的主题博物馆,这也是陕西省第一个长城主题博物馆。它通过展示长城、镇北台和款贡城的历史和现状,表现其在历史上尤其明代后期明蒙关系中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突出历史上长城地带民族及文化融合与交流的主体地位。 镇北台一层石碑完善记载了镇北台修建的时间、原因、意义以及修筑所花销等。此碑记内容由镇北台缔造者涂宗浚将军亲笔所书,此石碑由后人复刻。</p> 六 <p class="ql-block">“塞外风光等君赏”当登顶镇北台后,一派塞外风光便净收眼底,在沙丘与山峦之间,一条残缺的长城曲折而过,感叹: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又好似领略到了当年烽火如令,狼烟四起的画面。站到顶台之上,北望千里河套,南有百里河川,东为群山起伏,西边横无际涯,红石峡诸景环绕眼底,一种豪迈之情迸发于心间。遥看款贡城与易马城,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献纳贡品的场景犹如历历在目,易马城里蒙汉各族同胞在此交易,蒙古牧民赶着牛、羊、驼、马和各色皮毛来到易马城,而榆林镇城内的各地边商以及江南商客携带各种布匹绸缎,茶烟烟酒等也来到易马城内。此刻牛羊成群,帐包星罗,驼叫马鸣,人声鼎沸,一派繁荣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数百年来,镇北台与它所依托的主体工程—万里长城,一起承担着延绥镇八百多公里的边防重任,肩负着化止干戈、创建祥和边关的使命,为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提供了交流平台。今天,镇北台虽已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但其底蕴深厚的历史内涵,苍凉凝重的壮观雄姿,仍然展示着无穷的魅力,令人震撼,催人遐思。进入新世纪,镇北台成为中外人士探寻历史渊源、研究长城文化、体验人文休闲和旅游观光度假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横卧着一条巨龙,那就是长城。它既是中国龙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i></b></p><p class="ql-block">长城的龙形象源自于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神圣的、充满力量的生物,是雨水、丰收和富饶的象征。长城的雄伟壮观与龙的形象相吻合。使得长城更加具有了龙的象征意义。作为龙的象征,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日落西山,如果你有幸站在台顶观望一轮血红的夕阳西坠,快要落入大漠之时,释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竟是如此生动逼真形象。残阳映红天际,西天布满了鲜艳的红霞。塞上山峦与沙丘植被如炬火点燃,层林尽染,一片熠熠红耀之奇幻,格外绚烂。这便是榆林八景之一的——红山夕照。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名人都曾登临镇北台,一览祖国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b><i>后记</i></b>:游历镇北台,我对其“前世今生”及其历史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为龙的传人,看着形如一条巨龙似的壮丽长城,情不自禁感慨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毅,也更坚定了自己宣传、弘扬以及传承、保护长城及长城精神的责任和动力。</p> <p class="ql-block">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线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