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难忘那年海螺沟

羊儿

<p class="ql-block">  喜欢旅游和美食的朋友,一定去过四川吧?无论是游玩还是旅居,四川的胜景和美食,从来就不会辜负您的眼和胃。</p><p class="ql-block"> 我1974年退伍后,进了一所医学院校,这种教学单位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寒暑假。那些年,几乎每年的暑假都被我用来四处游玩了。四川的知名景点比较多,几十年间我去过好多次,有些景点还去过不止一次,但最难忘的一次行程,非海螺沟莫属。</p><p class="ql-block"> 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晶莹的现代冰川从高峻的山谷铺泻而下,瑰丽非凡,举世无双,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高大冰瀑布,也是离城市最近的现代冰川。</p> <p class="ql-block">这是以前的海螺沟冰川,可以沿着宽大的冰瀑攀登到冰川顶峰。</p> <p class="ql-block">在冰川顶峰看背后的贡嘎雪峰可说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我去过两次海螺沟,之所以肯重游旧地,是因为一个情结、一段记忆:</p><p class="ql-block"> 记得是1991年的暑假,我带着九岁的儿子,坐火车到成都后,参加了一个到海螺沟的旅游团。一辆中型客车,二十几个各地的游客,加上一个司机,一个年轻的导游,成团后直奔海螺沟而去。那时没有现在的高速公路,过了二郎山后进入山区,走的是那种石子儿马路,路上跑的绝大多数是载重大卡车,拖的大多是很粗大的原木,经常一辆载重车只装着一根原木,那么粗大的树,我从来就没有见过。</p><p class="ql-block"> 早上发车,行到下午三点多钟,还没看见大渡河就堵车了,前方传来的消息是道路坍塌阻断,正在抢修,什么时候通车还不能确定。</p><p class="ql-block"> 很快被堵的车辆越来越多,车队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瘫在路上动弹不得。天黑以后,才发现对面的盘山公路上也停满了被堵的车辆,开着大灯的车队曲曲弯弯盘在山路上,那样一条绵延不绝灯光的长龙,在黑夜里看起来很是壮观。</p><p class="ql-block"> 堵车路段的一边是高耸的山崖,崖壁上有些凸出的山石,就那样悬在道路上方,让人很担心那些巨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砸在车上,让一车人难逃厄运。道路另一边是大片的玉米地,堵车到晚上时,有农民提着煮熟的玉米沿路叫卖,虽然卖得很贵,买的人还是不少,没办法,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除了自带的零食没别的可吃。</p><p class="ql-block"> 我们车上有三个和我儿子差不多大的小学生,还有一帮广州来的、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幼师,也就是十八、九,二十岁的年纪,这些半大的丫头小子“少年不识愁滋味”,很快打成了一片,他们车上车下,捡石头、钻玉米地玩得不亦乐乎。车子动了,他们追着跳上车来,车子停了又下车去玩,一直到后半夜才渐渐安静下来缩在车里打盹儿。</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一直被堵到第二天中午一点多钟才开始慢慢放行,车走得很慢,我留意数了下对面过来的车,大概有一千多辆,我们这边的车估计也是差不多的数量。车行路过塌方的地段,看到很多人镐刨锹挖在填埋修理垮塌的道路,没有挖土机这样的大型机械。真是辛苦了这些修路的人们,完全靠人力、挥汗如雨地抢修了一天一夜了!</p><p class="ql-block"> 走过垮塌路段后不久,车子基本上就是沿着大渡河在行驶,河面上时常能看见一些简易的铁索吊桥。下午4点多钟,车行到一座比较大、桥面铺了木板的铁索桥前,小导游介绍说,从铁索桥走过去可以直接上山,一来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大渡河铁索桥,二来可以看看山路上的风景。旅行车要在公路上绕很大一个弯、约半小时后才能上山,我们会提前到达山路上等车。</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很愿意弃车过桥,已经在车上窝了两天一夜,还什么风景都没看见,下车走走也算是亲密接触了风景吧!于是一车老小只背了随身的小包就下车了,跟着导游走过晃晃悠悠、惊险无比的铁索桥上了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一面依山、一面悬崖的山路上等了很久很久,也不见旅行车过来。天又黑了,且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一会儿,狂风大作,天上电闪雷鸣,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的行李都在车上,雨具没有,还都穿着短袖、短裤、裙衫,山路上无遮无挡,只能任由大雨泼洒。虽然看不见,但推己及人,想也能想到大家的模样,人人都成了落汤鸡一般,孩子们也一样。饶是这般惨状,孩子们依旧欢天喜地,黑暗中互相叫着笑着闹着,我们几个成年人要不时提醒他们贴着山壁,不要动作大了,当心掉下山去。</p><p class="ql-block"> 雨太大了,浇得人浑身发冷,忍不住哆嗦。车上年纪最大的是一位光头男士,很帅,据说是成都的一位作家,也就四十不到的年纪,带着他十岁的儿子。他有主见、能侃,被一群小年轻拥戴成了领袖。没想到的是,他随身的小包里居然背着一瓶“泸州老窖”,他在雨中拿出那瓶酒,让所有人轮流喝上一口,说是可以抵御风雨侵袭。所有人包括最小的我儿子,都嘴对酒瓶喝了一口,能像大人一样喝酒,孩子们兴奋得吱哇乱叫,年轻人们也各抒心得,都为自己能有这样一路上的奇遇而感叹不已。也是,比起游玩景点,路上这些不平常的经历、体验,离寻常生活更远,更能让人感受到新鲜、兴奋、激动、快乐。大概这就是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吧?</p><p class="ql-block"> 一轮酒后,一车陌生人处成了亲人一般,冰凉的大雨中,仿佛升腾起了一团暖雾,身罩其中,真的感觉没有那么冷了。在此后两天的游玩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旅途终止时还互留了通信地址,(那时还没有手机)依依不舍地告别,相约以后的再见,那场面真是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那个夜晚,我们一直等到半夜十二点多都没有等到旅行车来。大雨下了一、两个小时后停住了,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我们人生地不熟,好像除了等车没有别的办法。小导游也是才参加工作,这是第一次来海螺沟,本来一路上就总是那个老成持重的司机师傅在教他带他,现在车来不了,司机师傅也不在,他完全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样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还是光头作家提议,应该派人回头,去来路上找到我们的车才好再做打算,就算露营,挤在车里也好过露天不是?作家责无旁贷,他把儿子托付给我们大家,自告奋勇带着小导游走路回去找车。</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原地等待回去找车的两个人回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水湿淋漓的短衣裤和裙衫贴在身上很不舒服,还带着一个离开了父亲的孩子。来路那边的情况不明,谁知道会有什么危险没有,不知谁说干脆我们也回去找车吧,好歹生死能在一块,总比站在这里提心吊胆要好。一拍即合,大家随即一起往回走。还好,往回走了大概十几分钟,就碰到了找车的两个人回来了。他俩说,车来的路上又遭遇了道路塌方,有村民正在抢修道路,车子一时半会儿还过不来。他俩找到了我们的车,司机师傅说我们要住宿的一号营地接待站就在前方,他让我们先慢慢往前走,道路通行后他就来追我们。</p><p class="ql-block"> 雨停后,月亮出来了,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原本漆黑的夜。我们一车老小又回到山路上开始向前走。方向明确了,大家又在一起了,山路又有月光照明,比起刚才的情况已经好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走完那段山路,眼前的路渐渐宽阔了一些。转过山脚,眼前豁然出现了一个小山村,路旁石块垒砌的梯田上挺立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玉米。</p><p class="ql-block"> 那时大雨初霁,月空如洗,明晃晃的月光下,看得到玉米叶青翠油亮,玉米棒饱满鲜嫩,连顶端暗红娇嫩的玉米穗都清晰可见。茂密的青纱帐随风摇曳,飒飒有声,其中掩映着几处高低错落的黑瓦青砖木板房,不知哪里又间或传出几声犬吠。寂静、清明、空灵、梦幻……好美呀!</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奇妙,天地清朗、万物澄明,光风霁月,恍入化境。那一刻,就这样印在记忆中了,多少年都不曾暗淡,多少年都不曾再见。</p><p class="ql-block"> 这时已经凌晨一点多钟了,路旁看见一处宅院,柴门虚掩,无灯无声,同伴们决定进去敲门,求助老乡帮帮饥寒交迫的我们,毕竟两天两夜没有好好吃饭睡觉了,湿衣服还在滴水,大人还好说,三个孩子怎么受得了?</p><p class="ql-block"> 光头作家前去敲门,房主应声后,他用成都话简介了我们的情况,房主再没有多话,马上起床叫醒了全家,抱了大堆干柴,在他家院子里烧起了一堆篝火,又拿出家里所有的板凳,让我们围坐在篝火旁烤干衣服。听说我们还没有吃饭,又几个人分工,淘米、刷锅、烧灶、捞泡菜,用大铁锅给我们熬了满满一锅稀饭,然后倾其所有,搬出家里所有的杯碗瓢勺,盛满稀饭递给我们,孩子们也不见外,还找主人家要白糖拌稀饭吃。</p><p class="ql-block"> 哦呦,那顿饭吃得真叫一个香甜美味、酣畅淋漓!想起当时的场景也很滑稽,我们一群人坐在篝火边谈天说地,华山论剑,房主一家却忙进忙出,添柴煮饭。是不是很过分?好不懂为客之道哟!😓</p><p class="ql-block"> 衣服烤干了,肚子也填饱了,不能再打扰房主一家了。我们推举会说四川话的作家代表我们大家感谢房主一家,还一人交了5元钱,凑了几十元,让他一并交给房主,权当我们的饭钱和薪资。房主一家纯朴憨厚,不善言辞,却怎么也不肯收我们的钱,说他又不是开饭店的,就是帮点小忙,应该做的,不能收钱,收钱就变味儿了。作家跟他说不清,硬是把钱塞到他家小孩的身上后赶快走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接着往前走,还没有走出小村子,我们的车就从后面赶来了。司机师傅招呼我们赶快上车,很快就把我们送到了一号营地。那时也不叫宾馆,就是个接待站,条件也简陋,几个人一个房间,按床位收费。已经是凌晨3、4点钟了,天亮还要去看冰川,办好手续,简单洗漱,换过衣服后大家都赶紧去睡了。那夜只睡了2、3个小时天就亮了,早晨吃了早饭后,导游带我们到上山的路口去租马。</p><p class="ql-block"> 那时海螺沟还没有上山的公路,从一号营地到四号营地要骑马上去,从二号营地开始就是在原始森林中的羊肠小道上穿行,小道被树遮得密不透光,有些地方还要拨开树枝才能前行,要骑马走一天才能到达四号营地,四号营地早晚都能看到贡嘎雪山“日照金山”的美景。当天是回不去的,要在四号营地的简易板房接待站住一夜,第二天可以步行下山到冰川的冰面上,然后顺着宽大的冰瀑攀登到冰川顶峰,在顶峰看背后的贡嘎雪峰可说是一览无余。 </p><p class="ql-block"> 那时看到的冰川阔大高耸,在阳光照耀下,冰面银光灿灿,反射出刺眼的白光。一帮年轻人很快登上了冰川顶峰,我儿子早就抛弃了我,始终跟他们在一起,他们在上面玩耍拍照,没等我们上去,他们已经下来了。此后一天,我都没有抓住儿子,那一帮年轻人带着他骑马回一号营地也是遥遥领先,等我们回到一号营地,他们已经一起吃了饭,还给我儿子买了新鲜的玉米棒吃。 </p><p class="ql-block"> 从海螺沟回到武汉后,儿子收到了他们从广州寄来的信,随信寄来了他们在冰川顶上给儿子拍的彩色照片,那时武汉还没有彩色照片呢。</p><p class="ql-block"> 信是写给儿子的,信封上“***先生收”的字样,让九岁的儿子感觉到跟他们是平等的真朋友。</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经历让我此后再也忘不了海螺沟了,一直想再来看看海螺沟的变化。前两年的夏天同学他们来时,特意@了我,我跟他们说印象里的玉米地很美,他们拍了许多玉米地的照片给我看,无奈都不是当年我所看到的那样一种美丽。这次来已是秋天,玉米已经收获,枯黄的玉米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精气神,更加不是当年的景象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去海螺沟,再也不用翻山越岭了,高速公路一马平川。川西山多,高架桥和隧道,找平了波峰浪谷,让险途变成了通途,安全又省时。</p> <p class="ql-block">这座高架桥的尽头就是二郎山隧道,已经想象不出我们当年走过的二郎山是什么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隧道一个接一个,内饰和外装都很养眼。</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红军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地方,这种纪念红军的地名和建筑不少。</p> <p class="ql-block">泸定县是红色名城,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曾经写进了小学课本,众口传颂,永世流传。</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渡河大桥,当年的铁索桥还在老地方,现在仍然是泸定县的热门景点。以前专程和顺路去过几次泸定桥,这次就没有停留,直奔海螺沟去了</p> <p class="ql-block">大渡河源远流长,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岸边有一处长廊,可以俯瞰大渡河。入口处的门楣上是歌颂、纪念红军的楹联。</p> <p class="ql-block">通过磨西河大桥,进入磨西古镇。</p> <p class="ql-block">磨西镇也是一座历史名镇</p><p class="ql-block">1935年长征途中,毛泽东、朱德带领两万红军来到此地,并在此召开了著名的磨西会议,会上决定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从而一举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p> <p class="ql-block">磨西镇现在是海螺沟公园的入口,也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p> <p class="ql-block">“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大门,以前可没有这么好看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海螺沟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景区摆渡车把游客送到缆车站,然后换乘缆车去山上观赏最壮观的一号冰川。大约总共只需个把小时,就可以抵达四号营地。我们当年骑马走了一天才来到这里,想想真是恍如隔世。</p> <p class="ql-block">大冰瀑前面修了个很大的观景平台,平台距冰面有很高的距离,游客只能在观景平台上观赏冰川,没看见有人走上冰面,可能为了保护冰川,已经禁止攀登了吧?</p><p class="ql-block">大雾弥天,冰川只是偶露峥嵘。</p> <p class="ql-block">平台上有一幅巨大的照片,是冰川顶峰和后面的贡嘎雪峰,看不到真的冰川,先在这宣传片前留个影也行啊!</p> <p class="ql-block">宽大的冰瀑表面,覆满了泥灰石砾,一点也看不出冰面的晶莹白亮,怎么看都不像冰川,倒像一个开挖后废弃的矿场,灰头土脸,遍体疮痍。</p> <p class="ql-block">太阳出来了,前面的冰川也慢慢起了变化,微弱的阳光一点点一点点地漫过冰川,向着冰峰推进。</p> <p class="ql-block">等了半天,云雾中的冰川,依然犹抱琵笆半遮面,看不到后面的贡嘎雪峰。</p> <p class="ql-block">平台上的游客全都扑到了栏杆旁边,努力捕捉那“千呼万唤”也不肯露出真容的冰峰一角。</p><p class="ql-block">只能这样了!天公不作美,也是没办法的事。</p> <p class="ql-block">转去别处看看。</p><p class="ql-block">这是红石滩园区。海螺沟的红石不仅神秘,还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观。被国外摄影家赞誉为“世界第一红石滩”、“世界的红石公园”。</p> <p class="ql-block">石头上的红色物质,是一种有生命的原始藻类。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曾经随专家做过详细的探访报道,确定红石上的生物是“乔利橘色藻”。</p><p class="ql-block">据研究,海螺沟红石的生长特点有: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没有;远离海螺沟主河道的林地中没有;海拔2100米以下的位置没有;而且带出海螺沟的红石都会死掉变黑。</p> <p class="ql-block">这是泰国四面佛园区。这里的四面佛,是中泰建交20周年泰国政府赠予海螺沟景区的。</p> <p class="ql-block">  四面佛有四个面,分别朝向东西南北,还有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执之物均有其不同的深远意义。</p><p class="ql-block"> 这尊佛像被称作有求必应佛,在泰国是香火最旺的一个佛。</p> <p class="ql-block">与四面佛配套的是四面观音园区。</p><p class="ql-block">四面观音,据说是结合了汉地佛教、古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中的四种类型的观音像,面向东南西北四面呈现,可以满足民众的各种信仰。</p> <p class="ql-block">藏式白塔园区。</p><p class="ql-block">藏族白塔寓意着寿国佑民,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p> <p class="ql-block">海螺沟是胜乐金刚道场的主坛城所在。这座胜乐金刚塔,是完全参照藏式经典——西藏布达拉宫白塔的外观样式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红石滩,上面的这些园区都是后来修建的,以前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回到一号营地的小村庄,农家小院花开正艳。</p> <p class="ql-block">玉米都已收获,地里只有光秃秃的玉米杆。</p> <p class="ql-block">家家门前都晾晒着成串的玉米。</p> <p class="ql-block">青瓦木板房也被水泥楼房取代了。</p> <p class="ql-block">海螺沟除了冰川和森林,温泉也很有名。以前来时也泡过温泉,设施都很简陋。</p><p class="ql-block">现在温泉是专营,大池小池不同,水温也不一样,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如果在一号营地住宿,可以在客栈老板的带领下去免费泡温泉。</p> <p class="ql-block">  两次海螺沟之行,领略了磨西镇、海螺沟的沧桑巨变,心满意足也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叠加后面的几次余震,泸定、雅安受灾严重,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一级,这次地震的震中正是海螺沟。在一些现场拍摄的视频中,看到美丽的海螺沟山崩地裂、洪水肆虐,磨西镇屋倒房塌,路毁人困,真是为海螺沟揪心呐!</p><p class="ql-block"> 地震又让我牵挂上了海螺沟之后的重建和变化,说不定有生之年我还会再来一次海螺沟。</p><p class="ql-block">有点念想,人生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