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山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有粤剧、陶瓷、剪纸等传统文化,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粤剧之乡之称,是中国龙舟龙狮文化名城,是粤剧发源地,广府文化发源地、兴盛地、传承地。</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又名“北帝庙”、“灵应祠”,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是中原人南迁到岭南时所带来的北帝崇拜的产物;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之所以称为祖庙,是因为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的缘故。同时,因为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所以佛山人习惯称它为祖庙。</p> <p class="ql-block">正殿建于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样式为歇山顶,正脊有清光绪年间添加的陶塑人物瓦脊、垂直及线脊神仙走兽。</p> <p class="ql-block">这是正殿屋脊上的陶塑,光绪年间所作,是为“姜子牙封神”。</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正殿屋脊上的陶塑,是为“刘备招亲”。</p> <p class="ql-block">灵应牌楼是明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将祖庙“敕封”为灵应祠时所建。正面是“灵应”,北面是“圣域”金箔大字。牌楼设计严格,结构精密,为三楼三层式,第一层为歇山顶,第二层、三层为庑殿顶,檐、柱间大量使用斗拱,飞檐叠翠,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这是牌楼的北面。</p> <p class="ql-block">锦香池开凿于明正德年间。原为土池,于清雍正年间改为带石雕柱的石池,里面有巨大的石刻龟蛇,象征真武大帝的真身,在清池里仿佛随波起伏。</p> <p class="ql-block">钟鼓楼位于祖庙三门前的东西两侧,建于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都建在2.6米高的青砖平台上。祖庙里的钟鼓楼除了起到一般庙宇“晨钟暮鼓”的作用外,还具有“峙左右之钟鼓,而壮庙貌之形胜也”,“闻鼓兴思莫不信奋忠义”的作用。这是祖庙的钟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祖庙的鼓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祖庙里的端肃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端肃门门脊上的灰塑。</p> <p class="ql-block">这是灵应祠各大殿的内景。</p> <p class="ql-block">万福台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85年),建筑以歇山顶,不用斗拱,面宽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分前后台,前台三门敞开,是专供演戏用的戏台。这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保存较好的古戏台。它是佛山作为粤剧发源地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祖庙的殿堂屋脊以石湾陶塑装饰,四周墙壁镶有大量的砖雕、灰塑等。这是其中的几幅砖雕、陶塑、灰塑。</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祖庙景区的双龙璧。</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祖庙景区的药王庙云龙柱。</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纪念馆坐落于佛山祖庙北侧,为纪念岭南武术界的杰出武林宗师黄飞鸿而于2001年落成的。</p> <p class="ql-block">整个纪念馆为两层两进深三开间仿清代镬耳式建筑。采取了黄飞鸿在世时佛山民居、祠堂的建筑样式,保存了传统民居的合院式建筑规范,从梁架、柱础、砖雕、檐板、屏风、门窗到栏杆等建筑构件,均征集旧料,以保留历史风韵。</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设陈列馆、影视厅、演武厅、演武天井等,介绍了黄飞鸿生平事迹,全面展示近70年来围绕黄飞鸿而产生的上千件珍贵文物和文艺作品。这是其中的演武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馆建筑屋顶的镬耳墙。</p> <p class="ql-block">黄飞鸿不仅是一代武林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他经营的“宝芝林”药铺,为伤者提供治疗。1924年,广州商团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宝芝林药铺被毁于战火。这是纪念馆内按原貌设立的“宝芝林”药铺。</p> <p class="ql-block">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在黄飞鸿纪念馆的演武天井里,黄飞鸿武术学校的学生,为游客各表演一场武艺和舞狮。这是表演的几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咏春拳名家叶问宗师是佛山又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武术大师。他学成于佛山。1949年赴香港定居。此后,终其一生致力于发扬咏春拳拳术,李小龙即是其中杰出的弟子。馆内收集和展示了叶问与咏春拳发扬光大的资料。叶问堂即为纪念叶问宗师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叶问宗师塑像。</p> <p class="ql-block">叶问宗师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叶问宗师最得力的弟子,为推广发扬咏春拳作出很大贡献的梁相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叶问宗师一生刻苦钻研并大胆改进了武术教授方法,桃李满天下。这是训练用的练武桩。</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是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园林建筑,是中国十大名园,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清晖园曾为状元府邸,也曾为大良龙氏的家园。这些居住在清晖园的家族走出了不少历史名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晖园中保存最古老的旧门口。匾额上“清晖园”三字乃江苏籍书法家李兆洛之手迹。清晖园几经修葺、扩建和风风雨雨,唯独此门不改昔日的古朴典雅风格。</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主体建筑是船厅,是仿照昔日珠江画舫“紫洞艇”建筑的两层楼舫。船厅外观为双层船式砖楼,各处饰以翠竹、芭蕉、蜗牛、波纹等雕刻,上下迂回的楼道,犹如登船的跳板。</p> <p class="ql-block">碧溪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其装饰极富南国水乡特点。圆形门洞是一座镂空疏竹木雕圆光罩。</p> <p class="ql-block">八表来香亭又称玲珑榭,置身于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八角形建筑。其立面皆窗,大部分镶以透明的无色玻璃,整体通透,八面玲珑。</p> <p class="ql-block">在无数窗格中,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珍藏的清代文物而尤显珍贵。这是其中的三片。</p> <p class="ql-block">澄漪亭是一座伸向荷池的水榭,其可开合的屏门,大量镶以“明瓦”装饰。“明瓦”是用贝壳磨薄制成的天然材料。这是澄漪亭的一扇屏门。</p> <p class="ql-block">六角亭三面设座,为拜访园主的客人提供休息、观景之场所。亭内悬有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黄士陵所题“绿杨春园”牌。</p> <p class="ql-block">留芬阁为园中难得高阁,琳楼画廊逶迤,层次跌宕起伏,宛若琼台玉宇,是为纪念黄士俊而兴建。</p> <p class="ql-block">归寄庐的“归寄”题额是龙渚惠岳父、咸丰探花、礼部兼工部右侍郎、大书法家李文田所书。意为“辞官归里,寄迹庭园”,纪念龙廷槐当年建园的来由。这是一座仿古砖木结构楼房,装修精致华丽,古色古香。这里曾用作主人的卧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惜阴书屋早期为园主族中子弟读书之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书屋古色古香,四周绿树掩映,景致清幽。</p> <p class="ql-block">真砚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龙家子弟读书所用私塾。“真砚斋”横匾原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所题,日久损毁后,于1980年由广东书法家秦咢生重题。</p> <p class="ql-block">沐英涧包括“玲珑榭”、“临池别馆”等景点。涧周分布象征“春、夏、秋、冬”之山石,石间栽种各种奇异佳木。桥下水复抱,庭前绿生凉,颇具南国水乡情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套仿清代乾隆年间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望玩、大通烟雨、薄涧廉泉、波罗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是其中金山古寺等五幅。</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建筑中镶嵌的彩绘玻璃不少。这一幅名为八仙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其它几幅彩绘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建筑的窗,形式多样。有镶嵌于院墙的漏窗,有开在波形花墙中的洞窗等。</p> <p class="ql-block">雕花地砖是清晖园内多处露天的地方铺砌的特制地砖。它们全是手工制造,没有上釉,因而吸湿性强,易生绿苔。这是“寿”字地砖。</p> <p class="ql-block">这是园内建筑墙上的“三宝”灰塑。</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内碧水、石山、曲廊等景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晖园内有200多年树龄的古龙眼树。</p> <p class="ql-block">华盖路建于清朝。由于建设年代已久,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两旁的建筑大半已成为危房。为了重现老街历史风貌,市政府于1998年4月开始对华盖路改造,并辟为旅游文化步行街。街道两旁为明末清初骑楼特色的岭南建筑,主色调为粉黄、粉蓝等,是逛街购物的好去处。但是,不论本身商铺还是小食店的人流量都远逊于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