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府(八)~多罗克勤郡王府与斗公府

瑞雪

<p class="ql-block">克勤郡王府与鲁迅中学一西一东紧相邻,有“西府”和“东府”之称。如今的克勤郡王府也成了学校,它被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使用。</p><p class="ql-block">岳讬(努尔哈赤之孙)的五世孙福彭是乾隆帝幼年时的伴读,福彭有位大名鼎鼎的表弟—曹雪芹。因此渊源,很多红学家认为斗公府和克勤郡王府就是《红楼梦》里荣宁二府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清朝有亲王、郡王封号的皇子将近70个,而北京城内的王府只有40个左右。这是因为有的皇子死得早,还没到分府的年龄就去世了,有的甚至是死后追封的,还有的王府先后住过几个王爷。</p><p class="ql-block">清朝的宗室封爵有十二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p> <p class="ql-block">爵位的继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世袭罔替”,即亲王、郡王的后代中总是有一人袭封爵位。袭爵的人如果犯了罪,爵位仍然可以由其他人袭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铁帽子王”。</p><p class="ql-block">铁帽子王府为礼亲王府、睿亲王府、豫亲王府、顺承郡王府、庄亲王府、郑亲王府、肃亲王府和克勤郡王府。后来又有雍正皇帝的兄弟允祥、咸丰皇帝的兄弟奕訢、道光皇帝的儿子奕譞、乾隆皇帝的重孙奕劻分别被封为怡亲王、恭亲王、醇贤亲王、庆亲王,享受世袭罔替的最高待遇。</p> <p class="ql-block">第二种继承方式是“世袭递降”,即儿子的爵位比父亲的爵位要低一等,父亲如果是亲王,儿子就袭封郡王,孙子袭封贝勒。但最初封为亲王的,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了,最初封为郡王的降到辅国公也不再降了。皇帝的儿子既有封为亲王的也有封为郡王的。只有亲王、郡王的住宅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辅国公的住所称为“府”,高级官员的住所只能称“宅”称“第”。</p><p class="ql-block">王府的建造形制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违反。</p><p class="ql-block">清朝的亲王府大门为五间,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寝宫两重,各五间。公侯的宅邸明朝规定为前厅、中堂、后堂共七间,大门三间,梁栋、斗拱、檐角用彩色绘饰,门窗仿柱用黑漆油饰,门上有金漆兽面锡环。</p> <p class="ql-block">王府的建造形制,东、西路可以自由配置,中路一律相同,主要有府门(又称宫门,亲王府5间,郡王3间)、影壁、大殿(又称银安殿)、二府门、神殿、后楼、家庙等。</p><p class="ql-block">一至五品官,厅、堂各七间,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拱、檐角用青碧绘饰,门屋三间,用绿油兽面摆锡环。六至九品官,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p> <p class="ql-block"><b>多罗克勤郡王府</b></p><p class="ql-block">又称衍禧郡王府、平郡王府,是清初有佐命殊勋的“八大铁帽子王”府之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53号(原石驸马大街),始建于清顺治年间。</p> <p class="ql-block">王府坐北朝南,布局紧凑、建筑精美。从《乾隆京城全图》上看,府中主要建筑为:面阔5间的正门,门外石狮子一对,对面有巨型青砖影壁一座。府内建筑分中、西、东三路。</p> <p class="ql-block">现存中路建筑较为完整,自南向北依次为影壁、府门(复建)、正殿(现已无存)、东、西翼楼、东、西庑房、寝门、正寝殿、东、西配殿、后罩房、东、西厢房。</p> <p class="ql-block">影壁</p><p class="ql-block">影壁位于府门前,一字式,砖石结构,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四岔角雕花。</p> <p class="ql-block">多罗克勤郡王府是王爷最多的王府,13代,18个王。</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多罗克勤郡王~岳托。</p><p class="ql-block">岳托乃礼亲王代善之长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顺治帝同一辈分,太祖高皇帝抚养宫中,恩勤一体,谋勇兼优。在进取沈阳、伐朝鲜之役中,身先用命、攻城陷阵、奏凯而还。后在平锦州、征旅顺、查哈尔、鄂尔多斯之役中,建有卓越功勋。太宗文皇帝封和硕成亲王,世为蕃辅。旋以罪,贬为多罗贝勒,后复授扬威大将军,死后追封为多罗克勤郡王。</p><p class="ql-block">最初被授予台吉,继而封为贝勒。岳托和他的兄弟们一样,生长在军营中,经常跟从他祖父努尔哈赤一起战斗。20岁时,岳托开始率领部队上战场。他骁勇善战,擅长谋略,鲜有败绩,因而名冠三军。但他的脾气很大,容易急躁。</p><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去世后,岳托极力支持自己的八叔皇太极继承汗位。可以说,皇太极能顺利即位,岳托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p> <p class="ql-block">清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晋封岳托为和硕成亲王。然而同年八月,有人指控岳托包庇莽古尔泰、硕讬,离间济尔哈朗、豪格。皇太极令众亲王、贝勒议岳托之罪。众王公认为这是谋逆大罪,应定为死罪。但皇太极念及岳托的赫赫战功,只是把他降为多罗贝勒,并且罢免其兵部的职务,其余的皆予以宽免。</p> <p class="ql-block">一年后,宸妃海兰珠诞育皇子。皇太极大喜,在盛京(今沈阳)演武场设宴款待王公使臣。期间,为展示大清诸王的武艺高强,特命竖起箭靶比射。众王公贝勒都在皇太极授意下努力表现自己,但是岳托身体不适,多次向皇太极推辞不射,却没有批准。勉强之下,岳托拿起弓箭,射了5箭都掉在地上。在座的一些人忍不住哈哈大笑,岳托气急,将手中的弓掷向嘲笑他的人。</p><p class="ql-block">这下犯了大忌。众王公大臣奉命联合审判,议定岳托死罪,皇太极不允。后来众议将岳托圈禁,财产没收,皇太极仍不允。最后,议定夺岳托所属人员,罚银五千两,削贝勒爵,皇太极才勉强应允,但只将岳托从多罗贝勒降为固山贝子,暂在家思过。</p> <p class="ql-block">崇德三年(1638),皇太极恢复了岳托的贝勒爵位。八月,皇太极命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兵;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兵,一起统兵征战。</p><p class="ql-block">岳托率军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但不久,他感染了天花,于第二年在军中去世。多尔衮率大军回到盛京后,皇太极发现汇报战绩时没有岳托的名字,很是吃惊,询问原因,才知道岳托已病故。皇太极悲痛万分,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同时命令不要告知其父代善。等到岳托灵柩运回盛京,皇太极亲至城外的沙岭遥奠。后来,皇太极下诏追封岳托为多罗克勤郡王,其爵世袭罔替。</p> <p class="ql-block">岳托的父亲代善</p><p class="ql-block">岳托作为代善的长子,本会受到格外的器重,但是因为岳托的生母早逝,代善受到后娶的福晋的挑唆,于是就对岳托很刻薄,经常虐待岳托。这件事不久被岳托的祖父努尔哈赤发觉后,非常恼怒,这恰恰犯了努尔哈赤的忌讳,因为他本身也是前妻所生,所以对身份问题格外敏感,甚至因为这件事还废掉了代善的太子之位,最后亲自主持分家,将岳托带到自己身边抚养。</p><p class="ql-block">这件事后,代善越发记恨岳托,这对父子的关系势同水火,处处不容。而岳托也很争气,在战场上作战勇敢,屡立奇功,最后被封为亲王,而反观他的父亲代善却处处不得志,一直处于受压制的状态,非常郁闷,要不是因为早年位高权重,而且是长辈身份,恐怕早就被处死了,所以代善就处处为难岳托,弄得皇太极常常要居中调解。</p><p class="ql-block">后来岳托不幸在济南英年早逝,而代善竟然没有对儿子表示丝毫悲伤,反而因为有人举报岳托有谋反之心,在没有查明事实的情况下,就主张对儿子岳托剖棺鞭尸,还要牵连家人。好在皇太极念及旧情,免于处罚,而且还封岳托为克勤郡王,世袭罔替,早前代善也被封为铁帽子王,父子两代同享尊荣,这在清朝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但是代善却怎么也不能容忍他的儿子岳托,实在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岳托墓在沈阳城(指清代沈阳城) 南五里,南塔之西,即今沈河区文化路南沈阳药科大学附近。墓为砖石火葬墓,墓前有享殿三间及石碑。碑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敕建,龟趺座,碑首为四龙盘结,碑身周边浮雕赶珠龙纹,碑文为满汉两体文字,记述岳托生平功绩。岳托墓及墓碑均在建筑施工中毁坏,今已不存。</p> <p class="ql-block"><b>第二任多罗克勤郡王(多罗衍禧介郡王)~罗洛浑(洛洛欢)</b></p><p class="ql-block">罗洛浑(1623~1646)多罗衍禧介郡王,1639年袭多罗贝勒,1642年革爵,1643年复贝勒,1644年晋封衍禧郡王,谥号介,岳托长子,康熙帝同一辈分。</p><p class="ql-block">清军入京后,罗洛浑奉旨在石驸马大街修建王府,即克勤郡王府。所以,虽然铁帽子的爵位是岳托得来的,但他一天也没有住过这座京城的府邸,其子反而成为王府的第一任主人。</p> <p class="ql-block">都说将门无犬子,身为努尔哈赤的子孙,先辈们都是能征善战的杰出将帅,罗洛浑自然也不甘示弱。</p><p class="ql-block">所以,成年之后,他就积极参与到八旗军的军事行动之中,并且在战争中学习到了指挥战争的本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崇德四年(1639年),袭多罗贝勒,管旗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崇德五年(1640年), 命同郑亲王济尔哈朗等迎蒙古多罗特部苏班岱、阿尔巴岱于杏山,遇明兵,搏战破之,赐御厩良马一。</span></p><p class="ql-block">回去之后,罗洛浑等人受到了皇太极的嘉奖,不仅赏赐了诸多的财物,而且还格外得到了一批皇家战马。</p><p class="ql-block">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战乱年代,能够得到皇帝所赏赐的战刀和战马,那是无上的荣耀。</p><p class="ql-block">此战,是罗洛浑第一次亲自指挥的上规模的实战。期间,他没有大部分将领首次实战所带来的惊慌,而是沉着应战,先稳住了自己的阵脚,既而由防守到主动进攻。</p><p class="ql-block">因为之前在跟随前辈们的战斗中,他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主动进攻,是最好的防守。</p><p class="ql-block">毕竟,一味的挨打,是根本吃不消的。</p><p class="ql-block">士气的逐渐消失,会挫败掉整支军队的。</p> <p class="ql-block">同年,同郑亲王围锦州和松山的战斗,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p><p class="ql-block">战后,还得了皇太极所赏赐的蟒缎——在当时,蟒缎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东西,如同《甄嬛传》中的蜀锦,一般人是轻易得不到的。</p><p class="ql-block">然而,初出茅庐的罗洛浑,以为自己有了一些军功就了不起了,开始有些飘飘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p><p class="ql-block">崇德六年(1641年),复围锦州,设伏败明援兵于南山西冈。六月,从睿亲王多尔衮、肃郡王豪格等伐明,合击明山海关援兵,追及松山城而还。八月,从皇太极克松山,擒明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等。</p><p class="ql-block">崇德七年(1642年),叙功,赐蟒缎七十。</p> <p class="ql-block">崇德八年(1643年),罗洛浑不仅在岗期间醉酒,而且还借机发了酒疯,对皇太极所确定的一些军政大事指手画脚、说三道四。</p><p class="ql-block">把他心中多年来,对皇太极的种种不满,全部都说了出来。</p><p class="ql-block">对此,皇太极自然是不会坐视不管的,把他关了禁闭,去醒酒。</p><p class="ql-block">几天后,他被放了出来,回家去反省。</p><p class="ql-block">不巧的是,就在不久后,皇太极的一位非常得宠的妃子去世了。</p><p class="ql-block">按理说,皇帝妃子丧礼期间,臣民是绝对不允许饮酒欢乐的。</p><p class="ql-block">然而,一时心中尚未消气的罗洛浑,反而有些幸灾乐祸,竟然明目张胆地继续喝酒、听歌,丝毫没有把这种皇家的规矩放在眼里。</p><p class="ql-block">对此,正处于极度悲伤中的皇太极,是勃然大怒。</p><p class="ql-block">当即,就命人削去了他爵位,罢免了他的一切职位。</p><p class="ql-block">虽然,不久后皇太极又恢复了他的爵位和职位,但心中毕竟已经留下了阴影,对他的人品大大打了折扣。</p><p class="ql-block">好在,在济尔哈朗和多尔衮等人的教育下,他终于醒悟了过来,承认了自己的错误。</p><p class="ql-block"><b>顺治元年(1644年),从定京师,击败李自成有功,晋封多罗衍禧郡王。</b></p><p class="ql-block">顺治三年(1646年),偕靖远大将军、肃亲王豪格征四川。八月,薨于军,年24岁。以郡王之礼回京下葬,葬于北京复兴门外木樨地五统碑。</p><p class="ql-block">康熙十年(1671),追谥“介”,是为衍禧介郡王。其子罗科铎承袭其爵位。</p> <p class="ql-block"><b>第三任多罗克勤郡王(平比郡王)~罗科铎</b></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罗科铎(1640-1682年),衍禧介郡王洛洛欢之长子,与雍正帝同一辈分。</p><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崇德五年(1640年)生,母为嫡福晋佟佳氏,佟养性之女。顺治五年(1648年),袭封多罗衍禧郡王。<b>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改号多罗平郡王。</b>顺治十五年(1658年),同安远靖寇大将军、信郡王多尼征伐南明桂王朱由榔于云南,破其晋王李定国、巩昌王白文选兵。顺治十六年(1659年),赐蟒衣、弓刀、鞍马,以旌其劳。康熙二十一年(1682),罗科铎去世,葬于北京复兴门外木樨地五统碑。王爵随后由其四子讷尔图、六子讷尔福承袭。</p> <p class="ql-block"><b>第四任多罗克勤郡王(多罗平郡王)~讷尔图</b></p><p class="ql-block">罗科铎第四子(1665年-1696年),镶红旗第五族弘字辈,雍正帝同一辈分,<span style="font-size: 18px;">1679封平郡王世子,</span>1683袭平郡王,1687削爵。</p><p class="ql-block">康熙(1687年),因殴毙无罪人及折断他人手足之罪,被削去爵位,改由其弟讷尔福袭封平郡王。康熙(1696年)卒,年三十二岁,死后葬于北京复兴门外木樨地五统碑。</p><p class="ql-block">朝廷在讷尔福曾孙克勤良郡王庆恒逝世后,以讷尔图之孙雅朗阿承袭克勤郡王爵位。自此克勤郡王一系俱由讷尔图后代出任。</p> <p class="ql-block"><b>第五任多罗克勤郡王(多罗平悼郡王)~讷尔福</b></p><p class="ql-block">罗科铎第六子(1671-1701),与雍正帝同一辈分,第三任平郡王(1687年-1701年)。</p><p class="ql-block">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受封为固山贝子。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讷尔福袭封平郡王。康熙四十年(1701年)逝世。谥号“悼”,墓址不祥。</p> <p class="ql-block">第六任多罗克勤郡王(多罗平郡王)~纳尔苏</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纳尔苏(1690—1740年)多罗平郡王,抚远大将军,讷尔苏是讷尔福长子,与乾隆帝同一辈分。母嫡福晋完颜·马尔汉之女,嫡福晋为通政使曹寅之女,,1701年袭平郡王(曹雪芹一家去北京后,他常去平郡王府)。</p><p class="ql-block">讷尔苏为人机敏聪慧,康熙帝对其十分器重。康熙四十五年(1706),康熙帝将自己的亲信、江宁织造曹寅的长女曹佳氏指婚给讷尔苏(曹雪芹之姑父),为其嫡福晋(正妻)。</p> <p class="ql-block">1718年,从抚远大将军允禵收西藏,驻博罗和硕,寻移古木。1721年,摄大将军事。雍正元年,还京,管上驷院事。1726年雍正四年因在西宁军前贪婪受贿(实为雍正铲除胤禵余党)削爵。乾隆五年,卒,年五十一岁,照郡王品级殡葬。</p> <p class="ql-block">讷尔苏削爵具体原因</p><p class="ql-block">康熙帝在位时,诸皇子为争夺皇位斗得你死我活,后称“九龙夺嫡”,太子胤礽更是两立两废。为此,立谁为储君,让晚年的康熙帝十分苦恼。</p><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七年(1718)春,准噶尔部进攻西藏。同年十月,康熙帝封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命其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准噶尔,收复西藏。同时,康熙帝派讷尔苏随同胤禵共往青海,协助其作战。康熙六十年(1721)十月至翌年四月,胤禵回京面受“来年进兵大计”。此期间由讷尔苏代署大将军印务,可见康熙帝对他的信任。</p><p class="ql-block">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为雍正帝。雍正帝登基后,开始清算与自己反目的诸弟兄,其中就包括一母同胞的胤禵。他将胤禵从前线召回,解除其兵权,贬爵,禁锢。讷尔苏于雍正元年(1723)返京,同年七月被授管理上驷院事务。后来,雍正帝认定讷尔苏为胤禵一党,遂于雍正四年(1726)亦将讷尔苏削爵,并“高墙圈禁”。对外宣布他的罪名为“在西宁军前,贪婪受贿”。</p><p class="ql-block">在这场宫廷内部的政治风波中,江宁曹氏也受到牵连。曹雪芹之父曹頫[fǔ],于雍正六年(1728)遭革职抄家之祸。当时曹雪芹仅为一幼童而已。</p> <p class="ql-block"><b>第七任多罗克勤郡王(多罗平敏郡王)~</b><b style="font-size: 18px;">福彭</b></p><p class="ql-block">福 彭(1708-1748年)多罗平敏郡王,<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讷尔苏长子。</span>军机大臣、定边大将军、统北路军营、协办总理事务兼镶署理蓝旗满洲都统,1726袭平郡王,1726-1748在位,非常得宠。福彭一生中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知遇之恩,史所罕见。</p><p class="ql-block"> 讷尔苏被削爵治罪后,由曹佳氏所生的长子福彭承袭爵位,他也是<b>曹雪芹的表哥</b>。有红学家认为,克勤郡王府中,有宁荣二府的缩影,而这位福彭王爷,则多多少少有些像《红楼梦》中的北静郡王。</p><p class="ql-block">福彭幼年时聪明伶俐,可谓英年早慧,<b>康熙帝甚爱之,遂将其养育宫中,</b>与自己最喜爱的几位皇孙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弘皙(废太子胤礽的次子)等在一起。福彭本是远支宗室,仅因其才智过人,才有此殊荣。</p><p class="ql-block">雍正四年(1726),19岁的福彭袭爵,成为第七代克勤郡王。两年后,福彭被雍正帝选入内廷,与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等几位皇子共同读书,或谓作伴读。雍正帝因福彭最年长,且品学兼优,希望他能为共读诸皇子作出表率。</p><p class="ql-block">雍正八年(1730),雍正帝命福彭至盛京整修皇陵前河道。雍正十年(1732)正月,福彭被任命管理镶蓝旗满洲都统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二月,雍正帝任福彭为玉牒馆总裁。同年四月,福彭任军机处行走,开始参与机要。四个月后,福彭被授定边大将军,出塞征讨准噶尔部。此时的福彭年仅26岁,可见雍正帝对他十分信赖和器重。</p> <p class="ql-block">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帝驾崩,弘历即位,为乾隆帝。他一登基,就立即召福彭自前线返京。同年十一月,乾隆帝命福彭协办总理事务,地位仅在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之下。次年三月,福彭被任命管理正白旗满洲都统事务,而江宁曹氏正是隶籍正白旗。福彭成为管理曹家的最高长官后,因至亲关系,对曹家自然予以照顾。这使得家境不堪的曹家在生活水准上有所恢复。</p><p class="ql-block">弘历与福彭既是发小又是同学,友情深厚。弘历的诗文集《乐善堂全集》,特请福彭为之作序。书中载有多篇赠福彭的诗文,二人友情之深可见一斑。福彭文武全才,不仅娴于诗文,且深通谋略,治军有方。弘历对福彭十分赏识,称赞他:“虽年少而器识深沉,谦卑自牧,娴学问,通事理。”</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年(1737)三月,福彭受命修理盛京三陵。同年十月,他被调管正黄旗满洲都统事务。乾隆三年(1738)七月,福彭被擢任为议政王。乾隆帝对其职务一再擢升。</p><p class="ql-block">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生了“弘皙逆案”。以废太子胤礽的次子弘皙为首,“团结”了一批皇室宗亲,图谋不轨,妄想篡夺皇位。乾隆四年(1739),阴谋败露。</p><p class="ql-block">乾隆帝将此案交给了福彭审理。但福彭却在这次政治事件中惹出事端,遂从乾隆四年(1739)冬至乾隆七年(1742)冬,在这三年时间里,福彭从朝中销声匿迹。</p><p class="ql-block">由于福彭失势,曹家失去了最后的靠山,从而彻底败落。</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三年(1748),福彭病逝,予谥号为“敏”。乾隆帝特降谕旨:“平郡王宣力有年,恪勤素著,今闻患病薨[hōng]逝,朕心深为轸[zhěn]悼。特遣大阿哥携茶酒往奠,并辍朝二日。”同时,乾隆帝还格外关照福彭的墓碑,吩咐人精心雕制。</p><p class="ql-block">福彭一生中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知遇之恩,史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因为平郡王得势,曹叔侄也多年得到有油水的差事,算是曹家的“中兴”之时。</p><p class="ql-block">至于曹雪芹,因为有祖母留下的私房钱以及叔叔堂哥的馈赠,日子过得很舒服,读想读之书,一肚子杂学,却不想考八股做官。</p><p class="ql-block">后来在乾隆四年,发生了弘晳逆案,平郡王福彭主持了逮捕弘皙一党和审讯定罪的工作,此案虽然波及面不广,但是乾隆却怨恨福彭没有提前发现苗头,将事情消弭于无形。</p><p class="ql-block">加上此前,乾隆已经决定不允许亲贵进入军机处,大约从那时起,福彭就再也不得重用了。</p><p class="ql-block">福彭少年得志,后来却无法施展才华,心情沉郁,终于在乾隆十三年,年不满四十就去世了。</p><p class="ql-block">福彭死后谥号为敏,乾隆为此辍朝两日,算是对这位“发小儿”的一种纪念。</p><p class="ql-block">平郡王的爵位由福彭的长子承袭,隔了一辈,曹家就很难再得到照顾了。</p><p class="ql-block">更倒霉的是,接下来曹督造的一所大宅发生火灾,烧毁了附近民房还烧死了人,虽有人多方求情,最终曹家还是“破家赔补”,曹发配,曹振中风而死。</p><p class="ql-block">一直做着大少爷,没有多少生存能力的曹雪芹会怎样?“燕市悲歌”的曹雪芹,大悲大痛之后,才写出了《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b>第八任多罗克勤郡王(平僖郡王)~庆明</b></p><p class="ql-block">福彭41岁时英年早逝,独子庆明袭爵,庆明19岁早逝无嗣。</p><p class="ql-block">庆 明(1733-1750年本名庆宁,避讳),多罗平僖郡王,1748年袭爵平郡王。</p> <p class="ql-block"><b>第九任多罗克勤良郡王~庆恒</b></p><p class="ql-block">庆 恒(1733-1779)多罗克勤良郡王,右宗正、管理镶红旗汉军都统,福彭侄子1750年袭平郡王,1762年降贝子,1775年复平郡王,1778年以岳托茂着庄猷,仍复号克勤郡王。庆恒只有一子夭折,由庆恒侄子景兴过继,但失去了承袭郡王爵位的资格。</p><p class="ql-block">谥号良,福秀长子,福彭继子。</p><p class="ql-block">讷清额(1692-1765)追封多罗克勤郡王,讷尔图嫡长子。</p> <p class="ql-block"><b>第十任多罗克勤庄郡王~雅朗阿</b></p><p class="ql-block">雅朗阿(1733-1795)多罗克勤庄郡王,右宗正,绥远城将军,荆州将军,成都副都统,黑龙江副都统,盛京副都统,1780年袭封多罗克勤郡王,讷清额子。葬于北京怀柔梓桥镇峪口村克王坟。</p> <p class="ql-block">怀柔梓桥镇峪口村王爷墓早在一百年前就经历了族人拆卖和贼人盗掘两拨洗劫,甚至连墓室原本的砖石都被拆去了一大半。</p><p class="ql-block">雅朗阿立祖的家族园寝还葬有,雅朗阿长子恒迪、四子恒节。墙北有侧福晋张佳氏墓地,地穴砖券。葬于雅朗阿园寝附近的还有其子已革爵克勤郡王恒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十一任多罗克勤郡王~恒谨</b></p><p class="ql-block">恒 谨(1761-1803)多罗克勤郡王,右宗正,1795年袭克勤郡王,1799年革爵,1802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雅朗阿第三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葬于怀柔</span>梓桥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峪口村。</span></p> <p class="ql-block"><b>第十二任多罗克勤郡王~恒元。</b></p><p class="ql-block">恒 元(1750-1789)追封多罗克勤郡王,三等侍卫,雅朗阿嫡次子。</p><p class="ql-block">三等侍卫恒元仅仅作为小宗未随父亲葬于怀柔峪口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葬于门头沟区冯村。冯村园寝共历四代机三位郡王(或含以为追王)。</span></p> <p class="ql-block"><b>第十三任多罗克勤简郡王~尚格</b></p><p class="ql-block">爱新觉罗·尚格(1770-1833)多罗克勤郡王,雅朗阿之孙、追封克勤郡王恒元之子、已革克勤郡王恒谨之侄。</p><p class="ql-block">嘉庆四年(1799年)五月,伯父恒谨因不避皇后乘舆而遭夺去爵位,由尚格承袭克勤郡王爵位,父亲恒元亦被追封为克勤郡王。道光五年(1825年)七月授镶白旗蒙古都统,又在七年(1827年)十月充任宗人府右宗正及玉牒馆副总裁。道光十年闰四月(1830年),尚格因病乞求退休。道光十三年(1833年),尚格薨逝,朝廷赐予谥号为“简”,葬于北京门头沟冯村邓家坡“车王坟”。由次子承硕承袭克勤郡王爵位。</p> <p class="ql-block">到克勤简郡王尚格薨后,又随葬其父恒元身旁,由此形成了克勤郡王家族的门头沟冯村坟地。</p> <p class="ql-block"><b>第十四任多罗克勤恪郡王~承硕</b></p><p class="ql-block">承硕(1802-1839)多罗克勤恪郡王,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总族长 ,1833年袭克勤郡王,尚格次子。葬于北京门头沟冯村邓家坡。</p> <p class="ql-block"><b>第十五任多罗克勤敬郡王~庆惠</b></p><p class="ql-block">庆 惠(1819-1861)多罗克勤敬郡王,毓字辈,正红旗总族长、管宴大臣、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正黄旗汉军都统、管理左右两翼宗学,1839年袭克勤郡王,1839-1861年在位,岳托九世孙,承硕长子。</p><p class="ql-block">克勤敬郡王庆惠,咸丰八年,授正黄旗汉军都统。十年,上幸热河,命留京办事。英国兵熸圆明园,其将巴夏礼先为我师所擒,庆惠释之,疏请恭亲王奕訢入城议抚。十一年,薨,谥曰敬。子晋祺,袭。葬于北京门头沟冯村邓家坡。</p> <p class="ql-block">克勤郡王咸丰钱</p><p class="ql-block">庆惠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承袭克勤郡王爵位。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截断了滇路铜料(清钱铜料的主要来源),为解决财政危机和滇铜不至,咸丰三年(1853),清廷命户部开铸虚值大钱。在此背景下,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庆惠等上书,为协济八旗兵饷捐铜鼓铸大钱,谨以局名恭请钦定等等。捐铜铸钱,四月三日,皇帝上谕“著不准行”,庆惠只能以“宝泉局”名义铸钱,仅在钱背穿上左右加星月纹以示区别,俗称“克勤郡王咸丰钱”。</p> <p class="ql-block">“克勤郡王咸丰钱”铸造的钱币是“宝泉局”星月当五十,当百,当二百,当三百,当五百,当千四,铸当五百、当千大钱时间仅十八天。</p><p class="ql-block">清代咸丰时期规定小平钱的重量是一钱二分,当百钱重一两四钱。每铸一枚当百钱币虚值近九成。克勤郡王钱比同等计值的宝泉局钱币尺寸略小,铜质偏白(含铜量低)。这种以“百”为单位,递进铸造额度的情况与王莽的“宝货制”有相似性,其本质就是虚值大钱。</p><p class="ql-block">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停铸当五百、当千、当二百、当三百、当四百大钱,之后咸丰皇帝降旨“饬庆惠等自八月起,仿照户工两局章程,按成配造。以十成计算,铸当百大钱二成,其余六成铸当十、当五并制钱。”但此时庆惠奏称铜斤短缺,没有遵旨而行。八月十六日奉上谕:所有庆惠等现设局着即停止,并将以前捐输铜斤及铸钱数目一并移交户部。”克勤郡王钱至此停铸,据统计该局历次共放兵饷六十三万九千三百余万贯。</p><p class="ql-block">清代共铸造过两次虚值大钱,首次发生在清代早期天聪年间,铸量不大;第二次发生在晚期咸丰年间,这次对清政府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咸丰钱币复杂多样,共有29个钱局16等计值。计值等级之多空前绝后,各局又有不同版式不胜枚举。这是继莽钱、徽宗钱后中国的第三次铸钱高峰。</p> <p class="ql-block"><b>第十六任多罗克勤诚郡王~晋祺</b></p><p class="ql-block">晋祺(1846-1900)恒字辈,和硕亲王衔、多罗克勤诚郡王 ,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总理行营事务大臣、镶白旗汉军都统、左宗人,领侍卫内大臣、左宗人、正蓝旗满洲都统、崇文门正监督,领侍卫内大臣、正白旗满洲都统、崇文门正监督、右宗正,1861年袭克勤郡王,1889年加亲王衔,庆惠长子。葬于北京房山北上万村西。</p> <p class="ql-block"><b>第十七任多罗克勤顺郡王~崧杰</b></p><p class="ql-block">崧 杰(1879-1910)多罗克勤顺郡王,启字辈,内大臣、右宗人,1900年袭爵克勤郡王,晋祺次子。死于宣统二年。</p> <p class="ql-block"><b>第十八任多罗克勤郡王~晏森</b></p><p class="ql-block">宴森(1896-)多罗克勤郡王,焘字辈,郡王十三代传人,1910年袭爵克勤郡王,崧杰长子,好逸恶劳,民国间堕落为人力车夫,人号车王。</p><p class="ql-block">北京门头沟永定镇冯村的克勤郡王园寝,成为“车王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照片来源于网络,晏森堂弟金业勤说晏森的大门牙往出鼓,下巴窄。网传照片不一定是真实的晏森)</span></p> <p class="ql-block">1912年,清帝逊位,王公贵族们从此断绝了俸禄。为了生计大家纷纷出售自己的王府,晏森也不例外。<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民国初年将王府卖给了香山慈幼院的创始人、</span>北洋政府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搬到宗帽胡同四条北面居住。</p><p class="ql-block">而这些卖王府的钱最终也被他花光。到最后为了维持生计,这位当年的王爷,被迫干起了拉洋车的行当,因此民国时,人们把克勤郡王戏称为“车王”。</p> <p class="ql-block">一开始洋车生意还行,要车的人先点他的车,因为他斯文、车干净。后来得知他是前朝郡王,人们就退避三舍了。一些坐过他的车的人事后就后悔:“王爷拉车,咱坐,折寿啊!”再后来,只要他一上街,叫他车的鲜有,追着看的众多:“嘿,龙行虎步,透着不一般。”</p><p class="ql-block">王爷拉车这一破天荒的新闻,被当时北平好多家报纸都进行了追踪报道,标题就是“铁帽子王拉洋车”,着实吸引了很多眼球。社会上也因此戏称晏森为“车王”,就连他家祖坟都受牵连,被民间称为“车王坟”。</p><p class="ql-block">后来,溥仪听说了晏森的囧事后,为了维护皇族的体面,曾赏赐给他一些大内珍宝。不料这位不争气的“车王”居然转手就把这些珍宝低价变卖,拿着钱去挥霍了,气得溥仪直跺脚。</p><p class="ql-block">由于穷困潦倒,以至于这位末代克勤郡王具体是哪年去世的都无人知晓。</p> <p class="ql-block">克勤郡王岳托一脉之传承,二百七十九年之兴衰。遥想克勤郡王岳托率后金铁骑克蒙古、征朝鲜、横扫大明之时,怎算得后世子孙坠为他人之屈从。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p> <p class="ql-block"><b>斗公府</b></p><p class="ql-block">在克勤郡王府以东100多米的地方一座被称为“斗公府”的贝勒府,是第四代克勤郡王亲兄弟诺尼贝勒的王府,历史上克勤郡王府被称为“西府”,而“旧公府”被称为“东府”。</p><p class="ql-block">现为北京市鲁迅中学,也是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p> <p class="ql-block">诺尼是罗洛浑的第三子,获贝勒爵位。诺尼贝勒府在克勤郡王府东邻,有人说这两个府是《红楼梦》荣宁二府的原型。诺尼最被人熟知的,应该是状告已故安亲王岳乐,枉坐其不孝罪,致使安亲王一脉被降爵承袭。诺尼生子二十,但仅七个儿子有后代。其第十三子诺恩托和承袭镇国公,诺恩托和生子十三,第五子斗宝袭爵辅国公,因此贝勒府又被成为“斗公府”。</p> <p class="ql-block">诺 尼(1643-1705)多罗贝勒,右宗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洛浑三子,母嫡福晋佟佳氏佟养性之女。顺治十三年(1656)封多罗贝勒。康熙四年(</span>1665)革为庶人,1700年雪期罪,复封多罗贝勒,康熙四十年乙酉正月初二日申时卒,年六十四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康熙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清廷所撰贝勒诺尼碑文,称其“秉性端良,居心敬慎”。</span></p><p class="ql-block">二十子:第一子努尔泰,第二子额图浑,第三子莽鼐,第四子额尔古楞,第五子武尔泰,第六子讷门,第七子弩尔赛,第八子都尔泰,第九子蒙格,第十子码启图,第十一子额古礼德,第十二子乐齐尔,第十三子奉恩镇国恪顺公诺恩托和,第十四子柏尔明,第十五子…</p> <p class="ql-block">状告已故安亲王岳乐</p><p class="ql-block">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起兵反叛时,作为清朝大将军,康熙帝专门派岳乐(努尔哈赤孙,巴尔泰第四子)镇守边疆。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折腾,没过多久,岳乐就病死于边疆。</p><p class="ql-block">后来贝勒诺尼诬陷岳乐,康熙帝出于一时激愤,竟将岳乐由公爵降为侯爵。一个功勋卓著的大将军,死后竟遭如此打击,实在不公。</p><p class="ql-block">在岳乐已死之后,这个诺尼竟然"讦岳乐掌宗人府,听谗,枉坐诺尼不孝罪,追降郡王,削谥。"连岳乐的儿子们都跟着倒霉被削爵.这显然是诺尼的报复之举。</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状告岳乐?</p><p class="ql-block">岳乐在顺治十二年开始掌宗人府,那么康熙三年这个案子正是他掌宗人府时候的事,既然是诺尼不孝,那为什么要把他的母福晋也一起拘禁起来呢?</p><p class="ql-block">岳乐“听谗”,说人家诺尼“不孝”。是不是他和自己老妈勾结,不孝自己的老爹呢?或者他妈不是嫡福金,他母子不孝嫡福金?三年罗科铎尚未死,家里好几个儿子,会不会岳乐受了其中哪一个的挑唆,迫害诺尼呢。</p> <p class="ql-block">诺恩托和(1685-1739)奉恩镇国恪顺公,右宗人,1704年三等镇国将军,<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授头等侍卫。</span>1705年降袭爵镇国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乾隆四年九月卒,享年五十五岁。</span>诺尼第十三子。</p> <p class="ql-block">斗 宝(1723-1762)奉恩辅国公,1739年降袭辅国公,1759年革退,<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诺恩托和有十一子,第五子为斗宝。1762年卒,享年40岁。</span></p><p class="ql-block">是岳讬的玄孙,和福彭的父亲讷尔苏是平辈。</p><p class="ql-block">斗宝仅有一子福明阿。在1759年袭奉恩将军,1776缘事革退。1787卒,享年43岁。至福明阿子孙已无世爵,成为闲散宗室。</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年间,诺尼的贝勒府(即斗公府)被征用之后,诺尼的后裔并未远离石驸马大街。诺尼第八子都尔泰后裔被安置在石驸马后宅,住房还属宽裕。及至搬到青塔寺之后,就是租房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清学部决定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斗公府旧址建筑校舍,直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p><p class="ql-block">民国成立后,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改建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并积极筹建女高师,1924年改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p> <p class="ql-block">1931年,在校内建立一座高约两米的“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以此纪念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背面刻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p> <p class="ql-block">鲁迅曾于1923至1926年在此执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