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散记(33): 日升日落

紫金谷

<p class="ql-block">  在开罗最后一天,我起得很早,明早我将置身于迪拜。</p><p class="ql-block">  天麻麻亮,又是一个晴天。从所在的十月六日城(为纪念第四次中东战争胜利而命名)的酒店楼上,向西南望去,那是吉萨胡夫子孙三人金字塔的位置,但是没有看到,也许离得太远。不久,太阳慢慢露脸了,边际线上可以看到5、6处清真寺的高塔。</p> 5000年中,太阳都是这样升起,照耀到的埃及大地景物却是不同。还是那样一个问题,在亲眼目睹了古埃及文明之后,在为之惊叹不已的同时,心中更加想问,为什么辉煌了3000年后,这个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旅行随身带了一本余秋雨写的《千年一叹》,他没有讨论古埃及文明失落的原因,但讨论了中国文明为什么在世界古文明中能够唯一延续至今。他说的理由:一是地理环境的阻隔,避开了古文明之间的互相征殴;二是文明的地域体量大,小体量文明难以吞噬,也避免了自身枯窘;三是有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避免了解读的分隔、封闭和中断;四是存在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五是存在科举制度,既避免了社会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忆。 <p class="ql-block">  这些能不能反过来解释古埃及文明失落的原因呢?</p><p class="ql-block">  地理环境埃及并不封闭,除了北面是地中海,中东国家可以通过西奈半岛进入埃及,努比亚力量可以溯尼罗河而下进入埃及,撒哈拉沙漠将利比亚与埃及连接一体。即使是地中海,其北岸国家希腊和罗马离埃及也并不遥远。在周边文明尚处在襁褓之中时,埃及古文明可以独领风骚,一旦周边文明长大,相互间的征殴就不可避免。周边环境不封闭外,埃及地势又比较平坦,无险可守,一旦外敌入侵,很容易一扫千里。</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及地形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及地中海区域位置图</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埃及亚历山大地中海岸城堡</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埃及开罗吉萨金字塔人面狮身像</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埃及南端阿布辛贝遗址</i></h5> 文明的地域体量,如果与华夏文明比较,埃及古文明就差了几个数量级,实际上华夏古文明的地域体量是所有古文明之和还多。埃及古文明只存在于尼罗河谷以及出海口三角洲,由于沙漠的进逼,埃及古文明的地域体量一般不超过五万平方公里。而中国华夏文明主要发源地河南省就有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盆地近10万平方公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国河南省地形图</h3> <p class="ql-block">  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有单音字,双音字,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系统庞大复杂,有圣书体,僧侣体和简化的世俗体。只有少数贵族和祭祀阶层能够掌握文字的书写,未在平民中普及和继承。公元390年,罗马皇帝驱散了埃及祭师之后,埃及古文字就逐渐失传了。现在对埃及古文字的认知是19世纪学者重新解读的。中国汉字都是单音的,历来官方都重视书同文,文同音。</p><p class="ql-block"><i> 小贴士:文同音就是同字读同音,也就是讲普通话。古代朝廷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雅言”,至少在明清时已称“官话”,1909年则定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改称“普通话”。现在七成中国人讲普通话。</i></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古埃及象形文字</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古埃及象形文字</i></h5> <p class="ql-block">  实用理性和中庸之道的分析以及科举制度可以用来解释华夏文明更有利于文明一统和传承的机制。内部有凝聚的力量,是能够战胜外部文明侵吞的根据。实用理性使得华夏文明对外来文明并不一概拒之门外,而是吸收改造为我所用,从而加强了自身文明的力量,中庸之道使社会很难产生极端主义,极端主义很容易产生对文明传统的破坏。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中产生了“士”阶层,他们学而优则仕,则不了仕的转向文化艺术历史等研究,推动了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底层和上层也有了交流的管道。有研究表明,和国外比较,中国老百姓识字率除了战乱特殊时期,一直比较高,一般高于欧洲5—10%。只有宋代是一个特例,识字率特别高,超过20%。</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中国曲阜孔庙大成殿</i></h5> 除了以上以外,我以为还有两个因素值得重视:<br>  一个是政教合一体制下,埃及宗教信仰的多神论。多神论不像一神论那样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阿蒙霍特普四世曾经进行宗教改革,取消多神论,在他死后,一切又复辟了。第二个是古埃及三千年变化不大,例如刻在神庙和画在陵墓里画以及文字样式几乎都是一样的,内容到风格几乎完全相同。据有关研究,最重要的农业科技方面也是没有什么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尼罗河自流灌溉以及天助肥沃,使劳动者不需要改良技术,并且影响其他方面也不思进取。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i></h5> 中国文明确实伟大,自产生就不曾中断,辉煌至今。但是,不要盲目自大,古埃及文明曾经是比古华夏文明更辉煌的文明,而且早了2000年。埃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赫福兹说,人类文明就是其全部不可分离的文化之总和。了解这些异域文明,哪怕至少知道某些文明失落的原因,才能有助于自己本国度的文明不做落日,而能持久辉煌。<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古埃及鼎盛时期的卢克索神庙遗址</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罗马晨曦</i></h5> <h5></h5><h3><b>《埃及散记》目录</b></h3><br>埃及散记(00): 致德华君<br>埃及散记(01): 童年情结<br>埃及散记(02): 危险警告<br>埃及散记(03): 半拉建筑<br>埃及散记(04): 红海沿岸<br>埃及散记(05): 阿凡提哎<br>埃及散记(06): 阿布辛贝<br>埃及散记(07): 一个美元<br>埃及散记(08): 方尖碑史<br>埃及散记(09): 努比亚人<br>埃及散记(10): 阿斯旺坝<br>埃及散记(11): 尼罗河上<br>埃及散记(12): 神及传说<br>埃及散记(13): 双神平奉<br>埃及散记(14): 鹰神本部<br>埃及散记(15): 凌晨惊艳<br>埃及散记(16): 男妆女王<br>埃及散记(17): 帝王谷里<br>埃及散记(18): 为谁哭泣<br>埃及散记(19): 一艘大船<br>埃及散记(20): 宫殿之城<br>埃及散记(21): 红海假日<br>埃及散记(22): 海下探秘<br>埃及散记(23): 三毛沙漠<br>埃及散记(24): 贝都因人<br>埃及散记(25): 苏菲旋舞<br>埃及散记(26): 男童国王<br>埃及散记(27): 金字塔啊<br>埃及散记(28): 纸莎草纸<br>埃及散记(29): 香精种种<br>埃及散记(30): 古埃及人<br>埃及散记(31): 三教共存<br>埃及散记(32): 汗哈利利<br>埃及散记(33): 日升日落<br>埃及散记(34): 恩爱情仇<br>埃及散记(35): 回到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