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恬风雪忆门墙——寻访齐白石老师萧传馨故居 赵志超

耘斋主人

<p class="ql-block">湘潭喜迎萧氏后人</p><p class="ql-block">2023年12月5日,天气晴朗,冬日的阳光格外暖和。一大早,我便偕诗人蔡克修赶往位于河东的湘潭市博物馆,迎接株洲文化学者、书画家马立明先生及齐白石师裔——萧芗陔的曾孙萧细元、曾孙女肖任元及儿子萧威、陈轩一行。</p><p class="ql-block">萧传馨,株洲朱亭人,艺术大师齐白石的老师,湘潭描容高手,以擅画人物肖像著称,曾被誉为“湘潭画像第一高手”。</p><p class="ql-block">据《萧氏五修族谱》载:“孝本次子,传馨。文氏出,字蔚兰,号香阶、业儒。清咸丰六年丙辰正月十六日子时生,光绪十年辛卯八月初七未时殁。葬十八都九甲花田丫角冲老屋下手人形侧。艮山、戌兼乙辛。子四。娶郭,湾头港族邑庠生郭锦蓉女。清咸丰七年丁巳正月二十日寅时生。生家正、家声(出继传馨长兄传有)、家态、家和。”由此可知,萧传馨即萧传鑫,号芗陔(一作香阶),生于1856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殁于1892年农历八月初七,时年36岁。娶妻郭氏,生育四子,其中老二家声过继给长兄萧传有为子。老四家和无后。</p><p class="ql-block">据1986年岳麓书社出版的《白石老人自述》(张次溪笔录)云:“这位萧师傅,名叫传鑫,芗陔是他的号,住在朱亭花钿,离我们家有一百里来地,相当的远。他是纸扎匠出身,自己发奋用功,经书读得烂熟,也会做诗,画像是湘潭第一名手,又会画山水人物。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我得他的益处不少……”</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中华书局出版的《齐白石辞典·萧传鑫》曾这样介绍:“萧传鑫,民间艺术家。字芗陔,号一拙子。湖南湘潭朱亭(今株洲)人。出身于纸扎匠,能画山水、人物及花卉。会做诗、装裱,画人像堪称绝技,独步一时。光绪十四年(1888)收齐白石为徒,尽传其法。后又教齐白石装裱……”</p><p class="ql-block">2005年3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齐白石文集.白石自状略》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萧芗陔、文少可不辞百里,往教于星斗塘。从此画山水、人物都能,更能写真于乡里,能得酬金以供仰事俯畜……”</p> <p class="ql-block">据马立明先生考证,萧传馨(1856—1892),亦作萧传鑫,字芗陔,号一拙子,原湘潭县朱亭花钿(后属株洲县朱亭,今株洲市渌口区龙潭镇丫角村东冲组)人,乃民间艺术家,纸扎匠,擅画人像,堪称一绝。齐白石最早拜他为师学画肖像。萧氏家谱的字辈歌为:“绪谱彰仁孝,传家学业光。敦伦崇爱敬,甲第定联芳。”萧传馨生有四子:家正、家声(过继长兄)、家态、家和(无后)。目前,萧家后人尚有长子家正、三子家态两支瓜瓞绵延。</p><p class="ql-block">萧家态,号振春(1885—1956),萧传馨三子,妻谢氏。生有一子,即萧海鹏。萧家态因父亲过世早,从小没有受到良好教育,也无文学艺术细胞,故一生务农。</p><p class="ql-block">萧家态之子萧海鹏(1919—1979),一生爱好广泛,吹拉弹唱,样样都行。还长于湘剧、花鼓戏演唱和后台乐队演奏,其锣鼓演奏,为朱亭、花钿一带名手。萧海鹏虽只小学文化,但能发愤读书,什么《四书》《五经》《增广贤文》常捧读在手。他还工诗词,学过道教文化,故乡里的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他还像爷爷萧传馨一样,从小爱好画画,临习过《芥子园画谱》等,年轻时也常为人画像,还擅长山水、花鸟。1945年,他曾学会照相,在老家黄龙镇上开了一家照相馆,以补助家里的生活开支。据萧海鹏生前好友颜希林所撰《齐白石与师傅的情谊》一文载:“我与萧海鹏虽然私交甚密,但他从不以藏画示人。据说他家有两大木箱存画,是他祖父生平之作,其中也有齐白石的画,另外还有几幅历代名作。可惜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全部被抄烧。”</p><p class="ql-block">萧细元,1959年11月生,大学文化,系萧传馨之曾孙,萧传馨长子萧家正(萧吉堂)的后人。其父萧学祖。萧细元数十年从事教育工作,曾担任株洲县砖桥中学校长、株洲县龙凤中学校长、株洲县第三中学副校长、株洲市渌口区第五中学高级教师,2019年退休。现任《萧氏七修族谱》主修。</p><p class="ql-block">萧迪,原名萧任元,萧传馨之曾孙女,萧传馨老三萧家态的后人,萧细元之堂姐,今年82岁。退休前供职于湖南省财会学校。其先生陈铁根,退休前供职于株洲市煤炭工业局。也许受父亲影响,萧迪年轻时就爱好美术,并跟父亲萧海鹏学习过绘画;早年在乡村学校教书时,她曾用炭精粉为同事和亲人画过像,受到欢迎。</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拜师萧传馨</p><p class="ql-block">上午9点,马立明夫妇及萧氏后人一行七人分乘两辆小车抵达湘潭市博物馆。一行人中,除马立明夫妇外,还有齐白石师裔:肖传馨长子萧家正之孙萧细元及妻子尹金辉,萧传馨三子萧家态之孙女肖任元(即萧迪),萧任元的先生陈铁根(株洲市煤炭工业局退休干部),肖任元的儿子萧威(物流老板)、陈轩。</p><p class="ql-block">一见面,大家都很高兴,一一握手。马立明先生送给我两本著作,一本是2005年6月出版的《艺术行走》,一本是2023年2月出版的《一个记者的株洲文化报道》,另外还送给我一副小品画。面对这样隆重的“见面礼”,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幸亏事先有他提醒,我也准备了一些著作,便回赠了几本书给他,同时也给两行萧氏后人各送了一套。“秀才人情”,虽然礼薄,拿不出手,但对于爱书的马先生和萧家人来讲,还是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因此他们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近些年来,对于萧传馨的后人,我一直寻找之中。齐白石一生得遇贵人相助,尤其转益多师,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他早年在家乡时曾得益于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取得长足进步,肖像画师萧传馨就是其中一个。今日,白石师裔来到湘潭,让人兴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p><p class="ql-block">齐白石(1864—1957),名璜,字萍生,号白石、白石翁,清同治二年(1863)农历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864年1月1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星斗塘,比萧芗陔小8岁。中国近现代书画家、书法篆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著有《齐白石作品选集》《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等。</p><p class="ql-block">据马立明先生介绍,清光绪十三年(1887),齐白石25岁时,在乡间做雕花木匠,兼习绘画。1888年戊子正月初一,26岁的齐白石踏雪而行70里,抵达湘江渡口荷苞洲,乘船渡口,由一苇亭上岸,过朱亭老街,再步行30华里至花钿萧家屋场,拜纸扎匠出身的画师高手萧传馨为师,学画人物肖像。萧甚爱高徒,尽传其法。</p><p class="ql-block">齐白石的门人张次溪,写过一本《齐白石的一生》,在这本书中,他专门谈到了丹青巨匠齐白石的一位重要启蒙老师萧传馨。该书第一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印于1990年10月。张次溪,生于1908年,1920年随父张篁溪拜访在京的齐白石,1932年拜齐为师并协助编订《白石诗草》,遍请名家题签。其题诗中说:“湘潭私淑忆当年,始识齐侯是国贤。”由张次溪整理出版的《白石老人自述》,于上世纪50年代出版,影响甚广。</p><p class="ql-block">张次溪在《齐白石的一生》中写道:“有一天,铁珊对他(齐白石)说:‘萧芗陔快到我哥哥伯常家里来画像了,你何不拜他为师!画人像总比画神像好一些。’这位萧芗陔,名叫传鑫,住在朱亭花钿,离白石铺有一百来里地,相当远。是个纸扎匠出身,自己发愤用功,四书五经读得烂熟,也会做诗,画像是湘潭第一名手,又会画山水人物,是个多才多艺的人。”</p><p class="ql-block">铁珊即齐铁珊,是齐伯常的弟弟,也是齐白石好友齐公甫的叔叔。几天后,齐白石画了一张八仙之一铁拐李的像,送给在齐伯常家画画的萧传鑫请教。又托齐铁珊、齐伯常、齐公甫去表示心迹,愿意拜萧为师,萧传鑫很高兴地答应了。当时的朱亭隶属于湘潭县,这一年为1888年,齐白石实为25岁。</p><p class="ql-block">齐白石曾《题萧芗陔师画荷》,表达对老师萧传馨的仰慕和追忆之情。诗云:</p><p class="ql-block">花恬风雪忆门墙,粉本争传仕女行。</p><p class="ql-block">岂独画师称世俗,误公心迹是文章。</p><p class="ql-block">开图草里惊蛇去,下笔阶前扫叶忙。</p><p class="ql-block">掷地黄金何所益,人间我亦老萧郎。</p><p class="ql-block">花恬即花田,又名花钿,乃萧传馨家所居之地。</p><p class="ql-block">不久,齐白石又通过萧传馨介绍,拜家居王十万的肖像画家文少可为师,继续学画人像。《白石老人自述》说:“他又介绍他的朋友文少可与我相识,也是个画像名手,家住在小花石。这位文少可也很热心,他的得意手法,都端给我看,指点得很明白。我对于文少可,也很佩服,只是没有拜他为师。我认识了他们二位,画像这一项,就算有了门径了。”经文少可精心指点,齐白石对肖像画始得门径,逐步进入画家行列。</p><p class="ql-block">肖传馨、文少可均是湘潭描容画像高手,也是齐白石最早的绘画老师。齐白石用萧、文所教画人像的技艺为人画像养家,从而弃斧从艺,专心绘画,走上国画艺术道路,淬炼成诗书画印“四绝”,最终成为一代艺术宗师。</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五年(1889),齐白石27岁时拜胡沁园为师学画画,又拜陈少蕃为师学诗文。光绪十六年(1890),齐白石28岁,在家乡杏子坞、韶塘一带画像谋生,崭露头角。并继续读书、习画。到清光绪十八年(1892),30岁的齐白石逐渐在方圆百里有了名气,能够以画谋生、养家糊口了,实现了古人所讲的“三十而立”。画像之外,他还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仕女等。</p><p class="ql-block">在与株洲客人寒喧之后,我将大伙领进了市博物馆。来到一楼展厅,大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望白云家山难舍——齐白石原作展》。大家都看得比较细致,想借此了解齐白石的绘画艺术,亦想从中发现关于萧传馨与齐白石师生关系的蛛丝马迹。</p> <p class="ql-block">萧传馨山水四条屏(现存辽宁沈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市博物馆馆长、市政协委员潘莉闻讯赶来,热情好客而敬业的她,把大家请进了会客厅,喝茶、休息。交谈中,潘莉女士向萧细元、萧迪两姐弟了解了萧氏家世及萧传馨后人情况,并介绍了市博物馆馆藏及展览情现。据潘莉介绍,萧传馨的生平资料十分匮乏;难能可贵的是,辽宁沈阳博物馆藏中还藏有少量资料。她透露:萧传馨有四幅山水画现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可惜这次没来得及借来湘潭展出。 大约上午11点,一行人离开市博物馆,驱车过河,来到十八总沙湾河街,参观新修缮的宽裕粮行。看到宽裕粮行景区修旧如旧,古色古香,高端大气,大家十分高兴,边游览边拍照,并合影留念。中午,宽裕粮行项目策划人、湖南鸿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定胜在“唐兴街1号”设宴招待株洲客人。午饭后,稍事休息,大家前往位于白马湖边的齐白石纪念馆参观。一行人兴致勃勃,看了一楼再看二楼,认真参观了齐白石生平展和相关书画展。下午4点许,我陪株洲客人走出齐白石纪念馆,来到前坪合影留念。之后,客人们满心欢喜地离开了湘潭。</p> <p class="ql-block">拜谒萧传馨故居</p><p class="ql-block">二十天后,即12月24日,阳光明媚,天气格外晴朗,空气一片清新,人也格外舒服。应白石师裔萧细元先生和株洲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马立明先生之邀,我专程前往株洲,拜谒萧传馨故居和墓地。</p><p class="ql-block">一大早,我与书法家李志明、诗人蔡克修从湘潭出发了,同时邀上文化学者、借山馆文化顾问周黎民(从白石铺出发),一同前往株洲渌口考察。</p><p class="ql-block">车子沿京珠高速南行,抵达渌口朱亭站下高速,与马立明先生及夫人罗女士,金冠服饰市场董事长康健乐先生及萧传馨后人萧细元、萧迪、萧威等汇合。然后,走国道“朱网”高等级公路(朱亭——攸县网岭),经兴隆、九丘坳、杉桥,驱车25华里,抵达花田村。渌口区作协主席姜满珍(原区文联主席)、渌口镇党委宣传委员张燕舞(萧细元老师的儿媳)已在村口等候。</p><p class="ql-block">之后,车队向右拐,改走村道,直抵丫角冲,全程近80里。</p><p class="ql-block">进入丫角冲,但见四面青山耸翠,一条小溪穿垅而过,汩汩细流涌向田野。路旁荆棘丛生,草地上打上了一层白霜。太阳刚刚出来,地上的白霜尚未融化,空气中弥漫着薄雾。这个地方,在解放前属于湘潭县十八都九甲花田,解放后划归株洲县,如今属株洲市渌口区龙潭镇花田村东冲组。</p><p class="ql-block">走进僻静的山冲,如同走进“深山老林”,山高、林茂、路弯,小桥流水,别有一番风韵。好多年没进入这样的山村了,也有好多年没见到冬天打霜的情景了,看到今日丫角冲这种景象,令人感到十分清新。</p><p class="ql-block">萧家屋场就坐落在一个山旮旯中。来到萧家屋场,只见两栋砖混结构的楼房一字排开,就是当年萧传馨故居的遗址。萧开发和他的家人热情接待地给客人们递上了一杯热茶。</p><p class="ql-block">大家先是参观萧传馨故居。走进屋场,前前后后、里里外外仔细地察看了一番,希望能找出点与萧传馨有关的蛛丝马迹,但时序更替,世事沧桑,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如今,萧开发和他的邻居在原址上新建了两栋楼房,唯一能见证故居遗迹的是老房子门前一口古井,还有老房子左后院的一棵古腊树。</p><p class="ql-block">来到门前的水井边,只见泉水莹莹,静如明镜,不见鱼虾,亦未见冒气泡。来到后院,山坡边有一株女贞树(又名白蜡树),枝繁叶茂,高大挺拔,高约数丈,需二三人才能合抱。看到二者依然如故,令人不胜感慨。</p> <p class="ql-block">在萧传馨玄孙萧开发、萧威等人的引领下,我们走出萧家屋场,绕道田边山墈,向后山爬去。周黎民先生背着长长的砍刀,披荆斩棘,在前面开路。穿过竹林和芭蕉叶,一行人爬上高高的山坡,来到了萧传馨墓地。</p><p class="ql-block">萧传馨墓地原本淹没在故居后山杂草荆棘之中,具体方位,萧氏后人当时也拿不准。直到2020年,萧氏后人决定七修族谱,跑到湘潭族人那里找到《萧氏五修族谱》,并查到谱上萧传馨的名和号、生卒年月、墓的位置与朝向,一目了然。是年夏天,萧氏后人带着罗盘,根据族谱上记载的方位与朝向,终于在一块荒坡上挖掘出墓碑,找到了萧传馨墓。其碑文曰:“显考肖公传馨之墓。”上款为“民国卅四年春月”,下款为“男吉棠、家态,孙祖林、桂林、海鹏仝立”。墓碑高70厘米,宽40厘米,厚7厘米,材质为祁阳石。这次重修萧传馨墓时,墓碑重刊,主碑碑高、宽为130厘米和80厘米;那块原碑,仍嵌立在主碑右侧。新刊碑文曰:“传馨号芗陔,公元一八五七年(注:应为1856年)正月十六日子时生。家境贫寒,擅长诗画,四书五经熟读于心,写诗、填词、装裱、作画,山水人物栩栩如生。湘潭名手白石之师。从政江西,清正廉明,萧氏楷模,世代相传。公元一八九二年八月初七未时殁。”</p><p class="ql-block">墓地修葺一新,新、老墓碑嵌在一起,相互映衬,实为难得。此情此景,让人感到欣慰。在我的提议下,一行人肃立墓前,一齐向萧传馨墓三鞠躬。</p> <p class="ql-block">离开萧家屋场,大家步行来到花田,驱车前往朱亭老街考察。途中,我即兴作诗一首——《谒齐白石师尊萧芗陔故居》:</p><p class="ql-block">崇山排闼送青来,别有洞天香雾开。</p><p class="ql-block">橘柚经霜新气象,芭蕉浥露旧徘徊。</p><p class="ql-block">连云蜡树明泉井,对壑楼房掩墓槐。</p><p class="ql-block">回首当年花钿路,兼程百里拜芗陔。</p><p class="ql-block">随行的诗人蔡克修有感而发,亦作七律一首:</p><p class="ql-block">晓日冬阳照岁阑,清霜覆草亦无寒。</p><p class="ql-block">探幽故址花田访,吊古登山碑碣观。</p><p class="ql-block">往昔清门沾雨露,而今遗泽沐衣冠。</p><p class="ql-block">寄萍堂上常萦念,大匠风流举世看。</p><p class="ql-block">接着,收到马立明先生发来的手机短信,言“仲冬陪同湘潭文友访萧传馨故居有感”,并附上绝句二首。兹录如下:</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欣陪益友故园行,日照花田初放晴。</p><p class="ql-block">风雪当年如在目,天寒犹忆拜师情。</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描容一技合盘托,慧眼识珠垂令名。</p><p class="ql-block">一代宗师齐白石,丹青焕彩意纵横。</p><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又实地考察了沿江一带的朱亭老街、小花石(花石戍)、杜甫草堂、龙船港及立翁中心学校等处,所到之处,修旧如旧,古色古香,令人留连忘返。</p><p class="ql-block">由朱亭老街至花钿萧传馨家,约30华里;由朱亭老街到齐白石老家星斗塘至约70里。这就意味着齐白石当年由星斗塘齐家到丫角冲萧家拜师学艺,常常要跋山涉水,步行百里方能抵达。这是需要一种毅力和精神的。</p><p class="ql-block">齐白石拜师萧传馨,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平添了一段艺坛佳话,株洲、湘潭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赵志超,笔名赵斐,湘潭县云湖桥人,1962年9月生。曾任湘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主要作品有《毛泽东和他的父老乡亲》《毛泽东一家人》《走出丰泽园》《故园行》《播种芳菲》《秋蕴》《执著》《追梦》《璀璨的星空》《笃实》《耘斋新咏》《湘潭人物皕咏》《湘潭风物皕咏》《吃在湘潭》《味蕾上的湘潭》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