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山西大同回家有些日子了,看了多少次所拍的照片,网上也查阅了很多关于华严寺的资料,就是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来记录这次旅行。因为华严寺所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最后还得找到突破口,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是辽代三大寺院之一,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清宁八年(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像、铜像。辽末因为战争,寺院局部建筑被毁,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辽、金两代,平城(今大同)都是当时的别都,该寺受到皇室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上寺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布局严整,高低错落。</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在华严寺内北隅,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辽,保大之乱(1122年)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旧址重建。殿身东向,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体建筑面积达1559 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月台上,月台前正面置有石级,周围装勾栏,台上有一清式三间牌坊,左右分别是明代增建的六角钟鼓亭。殿的前檐装板门三道,都是壶门,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檐高9.5米,出檐达3.6米。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很大,高达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是金代的原物;南吻是明代制作,也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吻兽。顶部覆盖筒瓦,黄、绿色琉璃瓦剪边。大殿外檐斗拱为双抄重拱五铺作,计有7种,形制硕大有力。</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采用减柱法构造,减少内柱12根,扩大了前部的空间面积,便于礼佛等各项活动。殿内中央佛坛上塑有五方佛,中间三尊,是明宣德二年在北京雕成迎回后安放在此。佛像面相扁平,发髻上有宝珠镶嵌,其两侧有二十诸天侍立,神情不一,姿态各异,身躯均稍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光绪年间补绘的21幅巨型壁画,画面高6.4米,长136.8米,总面积876平方米,描绘各种人物5000余个。其内容有佛本生故事图、“七地九会”佛说法图、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达摩传法记图、准提佛母图、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图、华严三圣图、水月观音图、罗汉图等,采用山石、流水、云雾、树木、楼阁、亭台等景物相隔联之传统手法,设色以石青、石绿为主,附以沥粉贴金,色彩艳丽,画工精细,保存完好。殿顶的天花板彩绘龙凤、花草、梵文等,构图繁复。</p><p class="ql-block"> 下华严寺位于上寺的东南侧,相距不远。以薄伽教藏殿为中心,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等。</p><p class="ql-block">下寺大殿为薄伽教藏殿,意为佛教的经藏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九脊顶,正脊两端矗立着高达3米的琉璃鸱吻。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檐柱显著升起。</p><p class="ql-block"> 薄伽教藏殿内右侧椽底题有“维重熙七年(1038年)岁次戊寅九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午时建”字样,表明这是一座历经辽末保大之乱后幸存的辽代建筑。殿内斗八藻井等亦是辽代旧物,内槽彩画中所绘网目纹、三角柿蒂等辽代通行的纹样尚依稀可辨。佛坛上布列辽代彩塑29尊,分3组:北部一组以过去佛燃灯佛为本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中部一组以现在佛释迦牟尼为本尊,胁侍二弟子、四菩萨;南部一组以未来佛弥勒为本尊,无弟子,有胁侍六菩萨。三尊佛像前端坐四大菩萨,由北而南依次为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愿地藏。此外,过去、未来二佛像前各有两尊供养童子像,佛坛四角各有一尊护法天王像。殿内诸多塑像呈“品”字形排列,在组合布局上突破了佛坛面积的限制,并利用造像的不同仪态,使群像结构紧凑、密集而不重叠。整个色调以墨绿、红、金为主。在佛坛上的诸菩萨像中,以一尊面带微笑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像最为生动,堪称“神品”。塑像高约两米,赤足站立在莲花台上,体态丰盈、上身薄袒、衣饰贴体、肘悬飘带、发束高冠、身姿略侧、颈项微斜、双目半睁、朱唇小开、两手合十、举至胸前、露齿微笑,被赋予“东方维纳斯”之雅号。</p><p class="ql-block"> 在薄伽教藏殿内四周,依壁有两层楼阁式藏经柜,共38间。在后窗处,有用拱桥连接的木制天宫楼阁5间,两侧以拱桥与左右壁藏上部凌空相接,壁藏分上下两层,下层设门,内为经橱,置于叠涩基座之上。其上部为腰檐平座,座上置佛龛。龛内顶部平棋和腰檐遮板彩绘图案为辽代绘制,外有勾栏。龛上覆木制屋顶,椽飞、瓦当、脊饰、瓦垅、鸱吻,与大型建筑几无二致。其所用斗拱种类繁多,计有17种。柱头斗拱为双下昂七铺作,是辽代斗拱中最复杂的一种。勾栏束腰栏板雕刻镂空几何图案达37种。楼阁雕工极细而富于变化,是中国唯一的辽代木构建筑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已故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藏经阁内,共有明、清藏经1700余函,18000多册,其中有明代永乐和万历年间刻印的佛经1700多册,佛经皮函表用绫绵装裱,是佛经中的上品。殿内还有一套清代完整的《龙藏》。</p><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塔内分层供奉着香檀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交脚菩萨像。</p><p class="ql-block">华严寺的薄伽教藏殿被列入辽代八大木构之一,是辽代建筑经典中的经典。</p><p class="ql-block">辽代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封建政权,雄踞北方200多年(公元907年——1125年),先后与中原的五代、北宋和西北地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相对峙。</p><p class="ql-block">由于受唐宋的影响,辽代皇族崇信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佛教建筑。这些建筑借鉴唐、五代的工艺手法,并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建筑风格。经过近千年历史岁月的冲洗,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是中国研究佛教建筑历史不可多得的珍宝。</p><p class="ql-block"> 文亮整理记之</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钟楼</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鼓楼</p>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p> <p class="ql-block">屋顶木雕</p>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主佛像</p> <p class="ql-block">右侧精美壁画</p> <p class="ql-block">左侧精美壁画</p> <p class="ql-block">木佛</p>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后身</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宝殿中佛</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五方佛</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二十诸天</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二十诸天</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远眺</p> <p class="ql-block">正殿远眺</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正面</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p> <p class="ql-block">过去燃灯佛</p> <p class="ql-block">现在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未来弥勒佛</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p> <p class="ql-block">木佛</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