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回望之旅(化油器厂)

天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8月上旬,在阔别长春一汽化油器厂18年之后,我和艳明又一次回到长春。探望亲人,探望曾经的老领导,老同事,寻找青春的足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3月我从吉林省扶余县被抽调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配件分厂工作,与长春结下了不解之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后每次回到长春,长春一汽和一汽配件厂都是我必去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在一汽1号门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在一汽新盖的办公大楼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年动乱终止了我们的学业,使我成为了一名只有初一文化水平的所谓知识青年,是一汽配件分厂帮我们补习了初中文化知识,是一汽职工大学使我又有机会学习大学的课程,为日后成长为高级工程师打下了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7年职工大学8301班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7年我和儿子在1号门的铁塔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7年爸爸和儿子在汽车厂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8月7日,我又一次回到化油器厂(原配件厂分厂)。收发室的师傅问我找谁。我说我是这个厂的老职工了,在这里工作了20年,已经离开了18年,听说工厂要拆迁,想进去拍照留个纪念。师傅说快进去吧,再不拍就没机会了。果然,这是最后的化油器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在化油器厂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2年刚进厂时,我被分配到机加车间六角组,师傅是杨殿武。班长是吕化亭,郭修民,张兴志。那时,老厂长孙恩礼,老车间主任孔繁桐都在六角组下放劳动。后来在技术科的同事,北京工业大学毕业的夏增柱老师也在六角组劳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机加车间里的设备已经搬空,一片狼藉,令我唏嘘不已,十分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机加车间门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车间办公室位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机加前屋六角组和铣钻组位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机加车间六角组位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74年六角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铣钻组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角团小组在南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暖气包前是我和王瑞仑的机床</p> <p class="ql-block">  王瑞仑的师傅叫李长存(左二),正在教徒弟们学技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自动机组的墙上还残留着文革遗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自动机团小组当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机加车间的党支部书记是武景和,他爱人张瑞云在工会,后来是工会主席,我们特地去他们家探望。那时,我经常去工会帮忙,张瑞云师傅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span></p> <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与武景和书记张瑞云师傅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在化油器厂俱乐部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照片中的俱乐部是后来翻建的。我们刚进厂时的俱乐部是用厂房改造的,里面都是简易的长条凳子。记忆最深的是我们刚进厂时,厂里开了欢迎大会。厂里在俱乐部给我们留出最好的位置,让我们最后进场。当我们走进会场时,全厂领导和工人热烈鼓掌欢迎,使我们非常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厂俱乐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那时吉林森林警察支队歌舞团常来厂里和我厂宣传队同台演出,蒋大为当时就在吉林森林警察支队,他的男生独唱特别受欢迎。电视剧红楼梦的演唱者陈力是长春市京剧团下放到我们厂的,是厂宣传队的,她和蒋大为的男女声二重唱十分专业,返场最多。吉林森林警察支队歌舞团还有一位男高音叫高歌,后来留在了我们厂,使我们厂的宣传队如虎添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83年陈力回厂时在厂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歌和杨华表演二重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进厂第一年我们没有探亲假,所以大部分人都在长春过年。年三十那天,所有的厂领导都没有回家过年,晚上和我们一起吃年饭,夜里12点和我们一起吃饺子。我们在厂办公楼里我们度过了难忘的除夕夜。我们在厂里唯一的一台电视机前看电视,打扑克,下象棋,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厂领导一直到夜深才回家。那时的厂领导班子,我们戏称是海陆空三军。庞厂长是罗荣桓的警卫员,是陆军。主管人事的樊厂长是海军大校,主管后勤的徐厂长是空军大尉。那时的各级领导都很敬业。有一天我们下夜班,都夜里12点半了,就看见庞厂长拿着手电筒沿着围墙查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年的厂领导班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在厂办公楼前,三楼是工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刚进厂时常去工会帮忙,第一次去工会帮忙是汽车厂搞一个提高产品质量的展览会,配件厂出几块展板。班长吕化亭让我去工代会找刘明书。那会儿工会干部都下放到车间干活了,工会改名工代会,只有刘明书一人负责。就是这一次认识了李思文和张道明,他们都是老工会干部下放到车间劳动,这次也是从车间抽调上来搞展览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有一次举办配件厂提高产品质量的展览会,陈力是解说员。展览会期间我们美工就没什么事儿了。郭文达教我画水粉画。第一次画水粉画“波斯猫”很成功,很多人都要,一下画了十多张。送给张瑞云师傅那张,她给我送到总厂参加职工画展了,还获得了一个二等奖。</span></p> <p class="ql-block">  当年工会办公室,左起李思文、张道明、郭文达、齐占洲、李福堂、朴小华</p> <p class="ql-block"> 女运动队合影,后面的画廊报是我和李松写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975年工会画板报积极分子在劳动公园</p> <p class="ql-block">  参加一汽职工画展的猫(原画丢了,又补画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我被抽调到化油器厂技术科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为了一名技术干部。是化油器厂技术科的师傅们教我编制工艺,绘制工程图纸,手把手的把我培养成才,把我从一名只有初一文化水平的所谓“知识青年”培养成了一名技术干部,主任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永远难忘,在CA141汽车换型改造的艰苦岁月,在轻型车第三次创业的日日夜夜,在引进德国皮尔堡化油器技术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艰苦创业,努力工作,为我日后成为高级工程师,成为北汽技术骨干打下了雄厚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乡满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与技术科老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10年8月与技术科年轻同志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2年,我调到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举家搬迁到北京。技术科的十几名年轻人,为了我的搬家,将两卡车的家具和各种物品从五楼搬下来,运到火车站,直到下午2两点才吃上中午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回京那天晚上,技术科几十名同志到火车站为我送行。最使我难忘的是送行的人群中的几位老领导,老师傅。刘积仁师傅大病初愈就在别人的搀扶下到车站送我。在那火车徐徐开动的刹那间,我看到师傅们在冲我缓缓的挥手,此情此景终身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我调到技术科时,虞金文师傅是技术科科长,刘积仁师傅是我们工艺组组长。他们对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和关心,对我在技术科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我分别去他们二位老领导家中探望。刘积仁师傅已经失语,失去了行走能力。见到我后老泪纵横,嘴上支支吾吾的握着我的手,不肯撒手。后悔的是竟没有留下一张合影,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成为永别。</span></p> <p class="ql-block">  1989年技术科工程师合影,一排右3为虞金文,右4为刘积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配件厂留给了我们太多美好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食堂大师傅王老晃的烧茄子,猪肉炖粉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跑队的小毛驴李树林,大洋马王棋斌,吉长公路接力赛连续几年的第一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丁香树和榆树墙,小白楼前的小足球场,运动会,篮球赛,号称汽车厂的厂外一枝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配件厂承载着几代人的激情岁月,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年华,承载着几代人的辛勤汗水,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而今,我们只能在魂牵梦绕的思绪里,只能在难以释怀的旧梦中。深切怀念我们曾经的工厂,怀念我们的师傅和兄弟姐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悠悠岁月,割不断对岁月的留恋,千山万水,挡不住对第二故乡的惦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海青山永在,友谊地久天长。祝愿长春的师傅和同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