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旅游景区,是唐末、宋初时期以佛教题材为主的宗教摩崖石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四大石窟齐名,是到重庆旅游必去的打卡景点。</p> <p class="ql-block">大足在宋代是昌州治所,其富甲川东。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盛的时代,也是城镇化、市民化最急剧的时代,思想潮流的碰撞导致的文化包容与变异,交通的贯通、居住地的集中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大足地区的石刻地点集中而取材多端,最终催生出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是对其境内摩崖石刻群的统称,共计石刻造像70余处,总计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石刻最为著名,保存最为完好。</p> <p class="ql-block">北敦煌、南大足”,始于初唐,盛于两宋的大足石刻,在祖国西南一隅,传承着千年不灭的文化之光。在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5处摩崖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1961年3月国务院就颁发了“北山摩岩造像”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这块60年前竖在那里的石碑如同护身符让这里躲过了“文革”一劫,才使我们在今天还能看到完整的“大足石刻”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杨尚昆的题字“龙岗石刻,国家瑰宝”</p> <p class="ql-block">“北山石刻”,由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于唐景福元年(892年)首先开凿,后经地方官绅、士庶、僧尼等佛信徒出资相继营建,至南宋绍兴末年(1162年)方具现存规模。</p><p class="ql-block">地方官绅、士庶、僧尼等众佛信徒在刻凿营建中,除观音等佛像之外,站立边上的侍者石像都以自己或家人为原型刻凿上去,以示虔诚之心。</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北山摩岩石像景区为了保护的需要,在石像周围建屋封闭了起来,虽然观摩的视觉效果不怎么样了,但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珍贵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没有盖棚前的北山摩岩石像的现场照片,当时没有遮挡日晒雨淋,许多石像已经被风化剥落破损严重。</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龛”,千手观音及其侍者,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p> <p class="ql-block">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释迦说法龛”,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龛顶上方莲花垂幔华盖,飘出莲花火焰祥云,边上众佛肃立虔诚。可以说是精美典雅,雕刻细腻,艺精技绝。</p> <p class="ql-block">走在北山崖岩石刻前,观摩石刻造像仿佛是在与千年前巴人对言,在告诉我们千年前生活在这里人们的衣着服饰,生活追求。</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龛”</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窟</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窟内近景。</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龛</p> <p class="ql-block">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窟</p> <p class="ql-block">数珠手观音龛</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窟,水月观音龛,数珠手观音龛,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窟,都是这一时期的珍品。这些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饰物等,组合变化丰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观,出人意料的意境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镂空的立体构成的,不漏细节的石像,其精湛的石刻工艺水准,就是放在现在也是难以复制。</p> <p class="ql-block">细看这些石刻中的珍品,不由自主的会赞叹如此精细的石刻,难以想象在当时简陋的原始工具下,是怎么制作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位于大足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镇,海拔527.83米。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轮美奂,璀璨夺目,真正体现了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中国的佛教圣地,千年来一直是香火延续旺盛至今。“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从宋,元,明就有此之说。</p><p class="ql-block">到宝顶山一定要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宝顶山的来龙去脉今生前世。通过知道那一组组石刻的佛系故事,来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刹—圣寿寺又称宝顶圣寿寺,位于大足区宝顶山大佛湾右后侧,始建于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乃名僧赵智凤主建的密宗禅院,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门进去后,越往里走就越高,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帝释殿、大雄宝殿、三世佛殿、圆通殿。圣寿寺多次被战火毁坏,原寺已废,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面对那精湛的石刻,除了要感叹中国工匠的了不起外,不能忘了重庆大足人赵智凤,在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承持其教,建圣寿本尊殿,历时70余年,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场。他是宝顶山石刻佛像的总设计者和实施者,中国晚期石刻艺术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建立的规模巨大的“密宗”道场,依山独秀,岩谷深幽,寺院雄伟,呈现一派“佛国仙境”气象,终使大足石刻成为我国晚期摩崖石像中的优秀艺术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从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石刻佛系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国的四大摩崖石窟,都在丝绸之路必经之路上,而重庆大足石刻是佛教深入中华大地的最后一个佛系石刻。也显示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达,生活安定富庶。</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浓墨重彩的大足石刻,将中国石刻的最后一个高峰生动地展现在世界面前,成为世界石刻艺术的绝响。</u></p> <p class="ql-block">其整体设计合理,根据宝顶山的实际情况顺山势建有合理隐秘的排水系统,以使我们在历经千年之后的现在,还能看到完整的色彩尚存的石刻佛像群。</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延绵不绝五千年,而与同时发展的世界其他地方的文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已消亡不在了,只能在讲述这些历史文明前,必须加上“古”字的前缀,以示区别。究其原因是与中华民族的聪明勤劳,和善包容分不开的,佛教作为一个宗教也是外来的,是随着经济的交流即通过丝绸之路而传入中华大地,在传入的过程中被中华文明所包容吸收,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领域中的组成部分,从大足石刻的宝顶山上,那一个个石刻组所讲述的佛系故事可窥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集中呈现了中华民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影响着中国,感染着世界,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人物比例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刻画细腻入微,石刻上的颜色虽然历尽沧桑有点陈旧,但依旧能感受到当时的色彩绚丽场面。</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以石刻的手法,立体的再现佛教典故,石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象地将佛教典故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宣传佛教的教义宗旨,劝人为善,行善积德,善恶终有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各类文化层次的人都能欣赏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的「九龙浴太子」则以一个崖面来表现。太子不呈童子形,而似端庄的成人,坐于浴盆之中,两旁有金刚力士守护,上有九条巨龙,张口作喷水状,别具一种气派。</p><p class="ql-block">“九龙浴太子图”的巧妙设计之处,就在于把整个宝顶山石刻佛像的排水系统的出水口建在石壁上的九个龙口,当最上面的龙口喷水时,就说明此时需要排的水为最大了。</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中的31米长的释迦涅般石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头北面西,向右侧卧,双足并拢,灭度涅槃。</span>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卧佛。</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成功地避免了透视变形,袈裟绉褶舒展,披肩持肘,直至脚下,支撑手臂,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p> <p class="ql-block">在圆觉洞内的数十尊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开一天窗采光,光线直射窟心,使洞内明暗相映,神秘莫测。在千年之前我们的工匠就会巧妙的运用光合作用为石窟添光。</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整个观音像据说有1007只手(在2009年实地拍照测绘,将千手观音的全部影像输入电脑,一只一只编号,数出830只手)眼,手持126件各种法器,刻在88平米的崖面上,形若孔雀开屏,璀璨夺目,誉为世界佛教艺术中的一大奇观,国宝中的国宝。</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造像在中国佛教造像中比较普遍,但象这样名副其实,立体的石刻千手观音却世所罕见。“画人难画手”,要画出一百只不同形状的手都很不容易,更何况在坚硬的岩壁上打刻近千只手,而且手的姿势无一雷同,没有一只手在当时被打坏,这真可谓是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经过最彻底一次修复后,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披着100多万张金箔“重现金身”面向公众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刹佛音缭绕,诵经木鱼禅悟于心。想找一处清净之处听禅音、悟禅意、修禅心,来千年古刹“圣寿寺”便是不二选择。</p> <p class="ql-block">在大足石刻中体现的佛教已不再是刚刚进入中国的佛教,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加入了“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创新理念,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为各类文化层次的人群社会所能接受和感悟,这是大足石刻精华之所在。</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不仅仅是展示了中国工匠精湛的石刻工艺,还让我们从中了解渗透中国文化的佛教宗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