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校长风采】进德修业 乐道志教——黑龙江省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书记、校长 韩新民

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兴国必先强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亟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与校长的专业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一种精神叫校长,他们不但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更是学校师生的精神领袖;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引领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span></p> 校长风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韩新民,男,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从教30年来曾先后获得全国生涯规划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数学名师工作室”理事会成员、黑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黑龙江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数学学科专家库成员、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首批数学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研究专家团队成员、黑龙江省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教研员)竞赛专家评委、佳木斯市普通高中综合改革指导组专家、佳木斯市教学能手、佳木斯市“十三五”基础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对教育有着最真挚的爱,他严谨笃学,勤耕善研,先后承接国家、省、市各级各类专题教研培训高达几十次。黑龙江省边境县教师能力素养提升“三年会战”项目中他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驻校教研活动中他独具匠心,解教师所困。他带领教研员们结合地域特点推出具有同江特色的教科研培新范式。</span></p> 学校概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于1978年4月,学校本着“重心下沉,服务基层、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宗旨,以“师德修养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策略探索”为主要内容,培育“进德修业 乐道志教”进修品格,不断求实创新。在同江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培训、研究、指导、引领与服务的功能,提升研修能力,服务教师群体是学校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span></p> 以新时代的昂扬之姿奋进新征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一、精研立德修业,深耕文化润心</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以“打造教师研训基地、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办学宗旨,聚焦“以师为本、求是创新、修德养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将学校育人文化建设寓于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举办“我心目中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之我见”的演讲宣讲活动,以“传统文化的力量”为主题进行教研论文征集,以传统文化知多少为大背景进行擂台赛,旨在打造有内涵、有活力、有德行、有温度的“人仁”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一)外显文化品牌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的照片及名言警句装点办公场地,揭示教育真谛,擎画美好的教育愿景。在学校不同楼层的楼梯间布置了“思、研、求、学、德、能”的六字教研文化和“信、智、礼、义、仁、谨”的六字国学文化释义,通过对文字内涵的细琢,洗礼思想,更新观念。在楼梯间的墙壁上布置教育的思考系列漫画,为做真教育,还原教育原貌奠定思想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二)内隐文化多元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润德于心,育德于行,以德为先,师德为范。注重在新时期对古代师德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传统的观念“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定期评选“四有好老师”、“师德先进个人”,召开教研队伍中的“师德师风报告会,骨干教师教育故事分享会,名优教师教育微故事等活动,让恪守师德底线成为一件幸福的事,让优良的师德充满幸福的真谛,让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播下爱的种子,种下爱的花朵,富足精神世界,无愧职业良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创新,源于思考和实践,针对“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不做简单的加减法,而是把已有工作和项目进行融合、重构和提升,全面构筑“教科研培一体化”的新路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二、瞄定守正创新,助跑素质提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  (一)凝聚众智启慧 ,“十式研培”普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教师能力素质提升项目实施中,我们有机融合了同江市“十四五”期间创建的“十式研培”法。订单式研培急教师所急,走请式研培解教师所困,联合式研培建资源宝库,跟进式研培诊教师所“疾”,交流式研培搭平台互联,普及式研培助教师深耕,校本式研培展品牌效应,引领式研培雕头雁之力,依托式研培借行业新风,主题式研培创学科新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二)“研课磨课”提质,“以赛促练”增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材料研磨,初步研制合格课--作课研磨,以求形成优质课--跟踪研磨,预设生成精品课。以“四级”竞赛即校级、县级、地市级、省级赛课,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在全省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竞赛中,共有21人获奖,同时学校也获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三)“驻校教研”引航,“科研助力”生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一直以来,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全体教研员以“走下去”到基层、“走进去”到学校、“沉下去”到课堂的方式进行“驻校教研”;“菜单式”教研解决教学需求、“沉浸式”指导助力教师成长、“跟踪式”服务助推基层学校内涵发展。由此构建了由进修学校、基地校组成的教研共同体,建立双边互动、共联共享的工作机制,改进教研工作方式,提高了教研工作实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2023年4月,佳木斯市教师发展学院科研部召开了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会,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推荐申报两项课题,获得了黑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奖,科研与教研同向而行,大放异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  三、传承民族文化,创新民教研培</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根据赫哲族特有的民族特色、地域优势和文化品牌,积极开展研培工作,倾力打造区域民族特色教育。举行了《赫哲族鱼皮技艺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果分享与教师培训会。举办了同江市中小学教师首届“传承杯”鱼皮技艺微课制作大赛活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送教下乡,送培到校等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活动。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征程上开创了同江市民族教育教研欣欣向荣的新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研学不止,躬耕不辍,同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将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神圣使命,全心投入,深研细笃,不断开拓教育视野,更新专业理念,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助推同江教育工作者蜕变成为一名思想有高度、育人有温度、专业有深度的新时代边境县教师,为“兴边富民”做出教育人的贡献,为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而砥砺深耕。</span></p>

教师

教研

同江市

进修学校

教育

文化

学校

黑龙江省

提升

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