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提谁家的烧鸡串亲访友?选来选去还是他家的最好——烧鸡大王家烧鸡

知三摄影

<p class="ql-block">静宁改革开放初期,静宁烧鸡经营户在车站前摆摊卖烧鸡(右二、三是王贵生夫妇二人的烧鸡架)</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  静宁烧鸡大王烧鸡品牌 </font></h1>品牌名称 静宁县烧鸡大王<br>品牌故事 从前,静宁县城住着一对姓王的夫妻,这家人虽不宽裕,可生性好客,乐于助人。年三十这天,虽然没钱买酒菜,但为了是平日里相互帮助的朋友能痛快一场,夫妻俩一合计,决定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当王大嫂拿着这只鸡进入灶间去烧时,却发现,除了仅剩的一两黄酒和隔了好长时间的肉汤外,啥配料都没有的,无奈之下的王大嫂只得将黄酒、鸡、肉汤一块倒入锅内烧,当鸡烧好时,却是出人意料的浓香扑鼻,使得整个屋子都充满了香味。随着一声门环响,走进了一位客人,客人自称是平凉府来静宁做生意的,因本钱赔光,回不得家,想在这里暂借一晚,回家后一定加倍给店钱。老两口本是善良之人,就留下了客人,并大方的将自家刚烧好的鸡拿了出来款待这位客人,客人也不推辞,坐下便吃。一口鸡肉咬进嘴里,他惊得叫起来来:哎呀,这何处高手,烧得这样好吃的鸡,我在府里,都不曾吃到过哪!王大嫂听了,不禁羞得满面通红,看客人确实没有讥讽之意,方告诉他实情。客人听罢,也不嫌弃,对着鸡大嚼,吃完之后,只丢下一句:主人慷慨盛情待客,我非常感激,日后定将报答。便告辞离去。王大嫂夫妻俩看着满桌的鸡骨头,也不恼,也没将那客人的话放在心上。过了几天,几个骑着马的差役来到王家,拿出了一千两纹银,说道:上次太守大人光顾寒舍,受你们盛情款待,特命我们来此,一则完成太守的诺言,二则转告太守的话,让你们开个饭店,专卖他那天吃的那一种鸡,让天下人都知道,静宁有一种非常好吃的鸡。随后的日子里,王大嫂夫妻俩就用太守送的一天两纹银开了一个专卖烧鸡的店铺,并广收门徒,世代相传,使之成为静宁的一大特产,流传至今。<br> 1983年,正值改革开放春风沐浴神州大地,王氏后人重操祖传技艺,带领邻里乡亲加工静宁烧鸡,使得静宁烧鸡重现光彩,成为静宁县的支柱产业,闻名远近。由于带领静宁人民脱贫致富贡献突出,时任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考察后为王氏烧鸡题名烧鸡大王。 第一代传人王贵生 第一代传人与第二代传人王东升 <font color="#39b54a">品牌简介</font><font color="#ed2308"> 静宁县烧鸡大王食品店成立于1983年10月,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目前有三个分支机构,集农副产品加工、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正餐服务为一体,是静宁县社会影响好规模较大的经济个体。大王烧鸡严格按照静宁烧鸡协会制定的烧鸡地方特色标准,采用陈年卤汤和十八种名贵药材配置作料,家传秘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加工而成,其色泽鲜亮、柔嫩香醇、味美可口、风味独特,是静宁烧鸡的典型代表,享誉千里陇原、丝绸之路。</font><br><font color="#39b54a">品牌定位</font><font color="#ed2308"> 烧鸡大王品牌从1983年成立至今一直秉承诚信经营,原料一直坚持使用肉质口感好的静宁土鸡鸡种,在历年经营中不断完善更新配方,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自品牌建立以来一直是静宁烧鸡行业中的领军者。</font><br><br><font color="#39b54a">经营理念</font><font color="#ed2308"> 成就客户—我们致力于每位客户的满意和成功。</font><br><font color="#ed2308">创业创新—我们追求对客户和公司都至关重要的创新,同时快速而高效地推动其实现。 </font><br><font color="#ed2308"> 诚信正直—我们秉持信任、诚实和富有责任感,无论是对内部还是外部。 </font><br><font color="#39b54a">相关荣誉</font><font color="#ed2308"> 烧鸡大王先后荣获“全省百强个体工商户”“平凉地区十强私营企业”“全省个体先进劳动者”、第一届崆峒旅游节“名优食品奖”、首届丝路节“名优烧鸡奖”、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名优小吃奖”和甘肃首届饮食节金奖及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被静宁县残联授予“扶残楷模”等殊荣。同时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font> 第二代传人王东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餐厅概况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烧鸡大王静宁服务区餐厅包含烧鸡精品店两个,餐厅一个。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烧鸡精品店经营静宁烧鸡,地方特产。餐厅经营范围包含炒菜,面食,米饭。经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监督部门以及甘肃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公司的要求经营,与供货商签订合同,保证食品及食材的卫生安全,为过往旅客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就餐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菜品简介</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静宁服务区餐厅菜品考虑过往旅客口味,以大众口味的川菜为主,西北地区深受喜爱的面食为辅。回锅肉,热菜,家常味型。特点: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微辣回甜,肥而不腻。烹制法:煮、炒川味东坡肉,热菜,咸甜味型。烹制法:火靠 特点:色金红,肉耙烂,味甜香,肥而不腻,满口留香。干烧鲫鱼,热菜,咸鲜味型。特点:色泽棕红,鱼肉细嫩,味道醇浓。烹制法:煎、干烧。麻婆豆腐,热菜,麻辣味型。特点:色泽红亮,亮汁亮油,麻辣味厚,细嫩鲜香。烹制法:烧。宫保鸡丁,热菜,荔枝味型。特点:色泽棕红,散籽亮油,辣香酸甜,滑嫩爽口。烹制法:炒。鱼香肉丝,热菜,鱼香味型。特点:色红而艳,香气浓郁,咸甜酸辣兼备,姜葱蒜味突出。烹制法:炒。炒腰花,热菜,咸鲜味型。特点:花形美观,质地脆嫩,咸鲜爽口。烹制法:炒。辣子鸡丁,热菜,家常味型。特点:色泽红亮,散籽亮油,质地鲜嫩。烹制法:炒。香酥排骨,热菜,咸鲜味型。特点:色泽金黄,酥软适口。烹制法:蒸、炸。盐煎肉,热菜,家常味型。特点:色泽棕红,香气浓郁,咸鲜微辣。烹制法:炒。麻辣牛肉丝,冷菜,麻辣味型。特点:色泽红亮,麻辣干香,食不落渣,回味悠长。烹制法:烘、蒸、炸。炸蒸带鱼,热菜,咸鲜味型。特点:色泽金黄,肉质细嫩,咸鲜而香。烹制法:炸、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凉拌蕨苔,冷菜,酸辣味型。特点:脆嫩滑爽,咸鲜香辣。烹制法:沮、拌。酱烧茄子,热菜,酱香味型。特点:收汁亮油,酱香浓郁,咸鲜微甜。烹制法:烧。炝莲白,热菜,煳辣味型。特点:质地脆嫩,咸鲜香辣,回味略带甜酸。烹制法:炝。家常土豆丝,热菜,家常味型。特点:脆软鲜香,咸鲜微辣。烹制法:炒。干煸四季豆,热菜,咸鲜味型。特点:色泽碧绿,咸鲜干香。烹制法:干煸。香酥平菇,热菜,咸鲜味型。特点:脆嫩酥香,咸鲜爽口。烹制法:炸。双色菜心,热菜,咸鲜味型。特点:白、绿相间,协调美观,质肥软清香,味咸鲜适口。烹制法:烧。白汁菜头,热菜,咸鲜味型。特点:色白清香,肥嫩鲜爽。烹制法:炸、烧。</span></p> <font color="#167efb">烧鸡大王成立于1981年10月,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目前有三个分支机构,集农副产品加工,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正餐服务为一体。是静宁县社会影响好规模较大的经济个体。先后荣获“全省百强个体工商户”“平凉地区十强私营企业”“全省个体先进劳动者”、首届崆峒旅游节“名优食品奖”首届丝路节“名优烧鸡奖”、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名优小吃奖”和甘肃首届饮食节金奖,1993年被贸易部授予静宁第一家烧鸡“中华老字号”称号,静宁县残联授予“扶残楷模”等殊荣。</font> 非物质文化遗产—<br><br>美味,静宁烧鸡的传承<br>(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br><br><font color="#b06fbb">  情景剧——静宁烧鸡的来历<br><br>时间:明末清初<br>地点:静宁县城<br><br>三十晚上,夜晚漆黑,大雪纷纷。<br>东关古巷子一位客人扣响村民王绍家的大门。<br>(同期声):“老乡,有地方借宿一晚上吗?”<br>王大嫂听见敲门声,披衣走出房门,去开门。<br>王大嫂(同期声):“这么冷的天气,快进来说。”<br><br>王大嫂领客人走进上房门,相互寒暄。<br>王绍(同期声):“你只要不嫌弃,就住下吧!家里没有别人,只有我老两口。想必你还没有吃,老伴,快去给客官收拾饭去啊!”<br><br>这是流传在静宁境内的一则关于烧鸡的民间故事——<br>东城门口老巷子住着的这一对老夫妻,无儿无女,男的叫王绍,女的叫王大嫂。王绍家境虽不宽裕,可生性好客,乐于助人。<br>  <br>就在这年大年三十,老夫妻俩合计:过年没钱买酒菜,但也要想法使平日里相互帮助的邻里痛快一场。主意一定,夫妻俩便忙活起来,杀了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王大嫂拿到厨房去烧。可怜这清汤寡水一只鸡,连配料都没有,怎么个烧呀?王大嫂打开墙橱,只找到二两黄酒,一碗放了两年的鸡肉汤。王大嫂再想不出别的办法,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鸡、酒、肉汤一起倒进锅内。<br><br>鸡烧好时,厨房里充满香气。随着一声门环扣响,正好走进这位客官。<br>客官(同期声):“我是平凉府来静宁做生意的,今晚天黑雪大,回不去家了,想在你这里宿一晚店,回家后一定加倍给你店钱。”<br><br>王大嫂端着煮好的鸡肉,进房里。鸡肉热气腾腾,满屋子香气。<br>王绍(同期声):“老弟,钱不钱的,你客气啥哩,饿了吧,将就着吃点吧!”<br>  客官没有推辞,坐下便吃。一口鸡肉吃进口里,客人惊得叫起来。<br>(同期声):“哎呀,这何处高手,烧得这等好吃的鸡肉,我走南闯北,还从没有吃到如此香的鸡肉哪!”<br><br>王大嫂听了,满面通红,说道(同期声):“唉呀客官,你就不要挖苦我了,没有配料,没有办法,我只得用陈肉汤烧出这只鸡来,不好吃,你不要嫌弃!”<br><br>客官(同期声):“哪里哪里啊!你们慷慨盛情待我,鄙人非常感激,日后定将报答。”<br><br>第二天,雪停天霁,那客官告辞王绍家。 <br><br>正月十五,王绍家来了两个差役。<br>他们掏出一千两文银,说道(同期声):“上次我们太守光顾你家寒舍,备受你们盛情款待,太守十分感激,特命我们来你家,一则完成太守的诺言,二则转告太守的话,让你们开个鸡肉店,专卖他三十晚上吃的那一种鸡肉,让天下人都知道,静宁有一种非常好吃的鸡肉。”<br><br>差役走了。王绍夫妻俩就用太守送的一千两文银,合计着开了一个鸡肉店,可是招幌上写什么呢?夫妻俩一商量,便在招幌上写下“烧鸡”两字。一来丈夫的名字有“绍”字的谐音,二来做鸡的过程中先得“烧”,所以起名“烧鸡”。<br><br>从此,王绍和王大嫂便广收门徒,世代相传,使之成为静宁的一大特产,流传至今。 <br><br>(上翻字幕) : 这则“烧鸡”的民间故事,带给我们三个信息点:一是静宁美食烧鸡出现的历史时期大约在明末清初;二是做烧鸡时的简单配料,即黄酒、成年卤鸡汤;三是从300多年前静宁烧鸡就开始“广收门徒”“世代相传”,直至今日。<br><br>静宁烧鸡真算得上“历史悠久”“美味享荣”天下。</font> 静宁烧鸡的传承技艺 <br><br><font color="#ed2308">时间:20世纪80年代出<br>地点:静宁县八里烧鸡市场<br>静宁八里烧鸡市场几家烧鸡店铺前热闹非凡。三辆大班车上的客人,从车上走下车来都涌进他们家的烧鸡店里去购买静宁烧鸡。<br>“烧鸡大王”的烧鸡店里挤满客人,烧鸡传承人王东升正给客人介绍静宁传统名食烧鸡。<br><br>王东升(同期声):“静宁烧鸡以前叫静宁‘卤鸡’。形色美观、鲜嫩味醇、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大家先尝尝这驰名陇原大地的静宁烧鸡!”<br><br>静宁烧鸡,是丝绸之路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地方风味食品。<br><br>男旅客(同期声):“我经常坐车去平凉、庆阳办事,每次经过静宁,都要在这里买烧鸡、吃烧鸡。我知道,大凡路过静宁的客人,都会买上静宁烧鸡大王的烧鸡,或路途食用,或馈赠亲友,烧鸡大王家的烧鸡人人称赞不绝。”<br>女旅客(同期声):“静宁烧鸡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汽车一进入静宁八里,十里外就能闻到烧鸡的香味扑鼻而来。”<br>老旅客(同期声):“我已经在西兰路上跑了大半辈子,大凡到过静宁,都有一种不吃静宁烧鸡不足以饱口福和‘枉来’静宁的感慨。”<br><br>时间:21纪某年 <br>地点:静宁曹务镇民俗文化产业园养鸡场<br>(画外音):优质的静宁鸡1958年还上过北京,进过人民大会堂全国土特产展览呢!静宁烧鸡主要以静宁农家喂养的“土种鸡”为原料,配以各种佐料精心卤制而成。它的特点是“个大丰满”“肉质鲜嫩”“清香味美”“色泽金黄”“食而不腻”“鲜嫩醇香”,风味十分独特。<br><br>静宁烧鸡先后被国家一些部门授予“中华老字号”“地方名优小吃”“质量信得过产品”等荣誉。<br><br>时间:20世纪90年代<br>  地点:传承人谢平子状元烧鸡烹饪作坊<br>静宁烧鸡传承人谢平子(同期声):“我们状元烧鸡的工艺特点是烹制时很讲究配料的秘诀,首先是选择的原始材料纯真、卤汤经年陈老、加工卫生精细、火候文煮适宜、成品造型美观、肉味鲜嫩醇美、软烂香厚、爽口不腻、脱骨而成型、细绵而亦有咬劲。”<br><br>时间:20世纪90年代<br>  地点:传承人王东升烧鸡大王烧鸡烹饪作坊<br>烧鸡大王烹饪师(同期声):“我已经做烧鸡烹饪30年了,主要负责烧鸡的药配工作。烧制静宁烧鸡的主要配料有胡椒、丁香、桂皮、陈皮、大姜、花椒、草果、白芷、茴香和少量酒、葱、味精等多达20余种。<br>“烧制时,严格其佐料数量,一只原鸡,加量胡椒25g、丁香2:5g、肉桂25g、白芷25g、生姜25g、大料25g、花椒25g、桂子25g、草果10g、茴香10g,食盐和白糖适量加入。“卤汤最短的也有5年之久,而且每2-3天,就得按需要增添佐料。”<br><br><br>时间:21世纪某年<br>  地点:传承人王东升烧鸡大王烧鸡烹饪作坊<br>早上,烧鸡大王烧鸡烹饪作坊,热气腾腾,香气扑鼻。<br>主持人:静宁烧鸡烧制时用火温度十分讲究,火候的大小关键影响着烧鸡的口味和佐料入肉的程度。必须用文火慢炖,使卤汤达到似开非开的程度。<br>烹饪师傅告诉我,烧制时但也要根据鸡的年龄大小、肥瘦、雌雄来决定火势变化的幅度和成熟的时间。一般来说,当年的小鸡通常卤1-2小时;2年的中等鸡需卤2小时左右;3年以上的老鸡需卤3小时以上。<br><br>主持人:这样烹制出来的烧鸡有什么特别呢?我问问烹饪师傅。<br>烹饪师(同期声):“关键是佐料能浸入鸡肉内,绵软适度。每逢鸡熟,锅盖一揭启,一股浓香扑鼻,沁入肺腑。让人垂诞欲滴、食欲一下子大开。”<br><br>主持人:下面,就跟着摄像师的镜头,去看看烧鸡大王烧鸡制作的全部流程——<br>(画外音):首先是选料:以静宁特产的肥嫩母鸡为主料,要求色毛艳丽,精神健壮且没有任何疾病。<br>第二是宰割:将活鸡宰杀,放净血,立即入60—70℃的热水中浸烫、煺净毛,开口取出内脏,冲洗干净。然后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左右,以去除血水,再捞出、上架,凉干表皮水分。<br>第三是制卤水:将调料装入纱袋内,入清水锅中,再加入盐、糖进行烧煮,制成卤水。<br>第四是卤煮:将经过整型的白条鸡按大小顺序入卤水锅内,先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再改小火焖煮数小时,至鸡熟烂即可出锅。出锅后抹上香油即为成品。这样一只香气四溢的烧鸡就可以摆上餐桌,供人们美食了。<br><br>烧鸡大王第一代传承任桂花(同期声):“用这样的烧制方法卤制出的烧鸡,肉质鲜嫩,清香味美,风味鲜明。”</font> 时间:21世纪某年<br><font color="#ff8a00">地点:地方文化学者书房<br>静宁饮食民俗学者(同期声):“作为地方风味的美食静宁烧鸡,从明末清初已经传承了三百多年时间,三百多年时间里,烧鸡作为“奢侈”“珍贵”的食品,传承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历史上烧鸡是官宦富有人家的专一享用品,民间食用是非常少有的事情。”<br><br>主持人:20世纪80年代初期,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陇原大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静宁,经济复苏,市场快速发展。烧鸡当时成为静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仅县城就有成百家烧鸡经营户,城关镇东关村被誉为“烧鸡村”,烧鸡生意一派繁荣景象。每天早上人们若从东关村走过,烧鸡的清香味弥漫整个村庄,空气里的烧鸡香味扑鼻而来。<br><br>静宁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侯立文(同期声):“在当时,‘烧鸡大王’‘烧鸡状元’‘之秀烧鸡’在静宁烧鸡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掌控着静宁烧鸡发展的风浪。<br><br>静宁烧鸡业内人士(同期声):“另外,还有静宁烧鸡名家路四海父子和回族名师沙金贵等烧鸡大户。他们博采河南“道口烧鸡”和安徽“苻离集烧鸡”之长,独创出了个人风格。在静宁烧鸡发展演进中,都表现出了他们烧鸡产品的优越品质。</font>” 时间:21世纪某年<br><font color="#39b54a">地点:传承人王东升烧鸡大王烧鸡作坊<br>主持人:20 世纪70年代末,一场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神州大地孕育时,静宁县城关镇东关村那位烧鸡祖师的王氏后裔们重操祖传技艺,开始经营烧鸡生意了。这人叫王贵生,村人戏称他为“老挖宝”,意思说他经常能挖到宝贝。<br><br>主持人:我们采访到了烧鸡大王烧鸡第三代承人王天柱,他给我们讲述了爷爷奶奶第一代传人传承静宁烧鸡的事迹——<br><br>王天柱(同期声):“我爷爷王贵生创立了静宁烧鸡大王的牌子,他以顽强的毅力,精明的智慧,和我的奶奶任桂花一直琢磨老祖宗加工静宁烧鸡的秘笈良方。<br>“爷爷很精明,他想:先人用黄酒、成年卤鸡汤来烧制烧鸡,我们为何不能用平时卤制猪肉、牛羊肉时常用的调料,比如丁香、桂皮、陈皮、大姜、花椒、草果、白芷、茴香等等作配料呢!这些中草药煮出来的烧鸡肯定味口地道,软香而且益于健康。 <br><br>“爷爷和奶奶这样想,也这样尝试,一遍又一遍,在经营中不断完善更新配方,总结烧制时的火候适度,终于让静宁烧鸡的‘老味道’重现光彩。<br><br>“社会上人都叫我爷爷是‘老挖宝’,真叫准了,他挖出了‘老先人做烧鸡的味道’,我家烧鸡出名了,爷爷开始带领邻里乡亲大量加工静宁‘老味道’的烧鸡。几年已经发展成为静宁县的阳光支柱产业,闻名远近。由于他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贡献突出,当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李子奇老爷爷考察后,为王氏烧鸡题名——‘烧鸡大王’。<br><br>“父亲王东升是烧鸡大王第二代传承人,他一直以来本着‘诚信经营求生存,开拓创新求发展’的经营理念,秉持诚信正直经营,他立意创新,时时追求对自己传承的‘责任感’和对客户的‘满意感’,赢得社会的好评及顾客的信任和赞誉。”<br><br>传承人王东升(同期声):“饮食关乎每一个人的宝贵生命。一个烧鸡经营户,必须懂得这一点。要尊重顾客,那就必须遵守一条原则:‘不欺客诈客’‘诚实守信’。外地客人每到我的烧鸡店里,我首先要给客人不厌其烦的解释挑选烧鸡的方法,教会客人挑选烧鸡的方法。这是一种‘经营之德’,也是一门饮食文化和饮食常识。”<br>(王东升画外音):“我是先让客人观察烧鸡的形状,让他们知道做熟的鸡,外部色泽橙黄、艳丽,肉体上没有任何伤疤,鸡的双眼半睁半闭状况。无病的鸡烧制后眼眶饱满,有的鸡虽然眼睛稍闭,但眼球仍明亮,鸡冠湿润,血线匀细、清晰。几十年来,我都是这样做的,我教育我的员工也都是这样做的。因此,客人路过我的烧鸡店,他们都会来我的店里买烧鸡,吃烧鸡。大多数客人都是老顾客,回头客。”<br>王天柱(同期声):“父亲他总是让每一位客人挑选到满意的烧鸡为止。”<br><br>主持人:由于“诚信经营”,烧鸡大王多次获得省、市、县的表彰奖励,先后曾获得的荣誉有“中华老字号”“全省百强个体工商户”“全省个体先进劳动者”“名优烧鸡”“名优小吃”奖和甘肃首届饮食节金奖及甘肃省非无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项目的传承人等。 <br>  <br>烧鸡大王传承人严格按照静宁烧鸡协会制定的烧鸡地方特色标准,坚持使用肉质口感好的静宁土鸡鸡种,采用陈年卤汤和二十多种名贵药材配置佐料,家传秘方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加工而成,烧鸡色泽鲜亮、柔嫩香醇、味美可口。成为静宁烧鸡的典型风味,享誉千里陇原、丝绸古道。<br>  <br>静宁县烧鸡大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目前有三个分支机构,以烧鸡为龙头产业,集农副产品加工、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正餐服务为一体,成为静宁县社会影响好、规模较大的经济个体。 </font><br> 时间:21世纪初<br><font color="#167efb">地点:烧鸡状元传承人谢平子烧鸡店铺<br>主持人:烧鸡状元传承人谢平子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秉承祖业,在静宁烧鸡市场的经济领域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烧鸡状元。曾获得“全国农村星火带头人”“全省先进个体劳动者”“甘肃省100强个体工商户”等十多个荣誉称号。央视七套《乡土》栏目、四套《远方的家》栏目都专题报道过静宁“状元烧鸡”。<br><br>烧鸡状元烧鸡传承人谢平子(同期声):“我家状元烧鸡烧制时非常讲究配料,家传的卤汤陈老,且选料原始纯真,加工精细,烧制时的火候掌握的适宜、准确。配料有花椒,丁香,桂皮,陈皮,大香,草果,白芷,茴香,香叶,砂仁,肉蔻,料酒等23种之多。状元烧鸡不但是筵席美食,又是滋补佳品。状元烧鸡追求独家气派,产品特色突出,以造型美观、鲜嫩味厚、爽口不腻、脱骨成型、软烂有咬劲而独领静宁烧鸡风骚。”<br><br>主持人:状元烧鸡传承时间距今快40年了,传承人谢平子有着自己的一套经营谋略,他觉得只有经营理念新颖、科学,才会有发展前景。就烧制烧鸡工艺来讲,在严格遵守老先人留下来的传统工艺情况下,生产形势必须紧跟市场步伐和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大的销量,就没有大的收益。因此,他组织传承人团队,研究开发真空包装新技术,来延长烧鸡储存时间和解决客人路途携带方便的问题,十分受销售者的青睐。<br><br>主持人:“你们现在的经营情况怎么样?”<br>谢平子(同期声):“状元烧鸡销售还可以的,我们有两个实体店,每一天销售烧鸡大约300只左右,眼下,我们又与兰州《亮豁滴很》电子商务签约甘肃名小吃系列进行网上销售,配送已达全国各地,状元烧鸡真正享荣天下了。”</font> 时间:21世纪某年<br><font color="#b06fbb">地点:“之秀”烧鸡传承人谢林林烧鸡店铺<br>主持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静宁烧鸡传承人谢林林以传统的做工方法,以独特的地方风味和改进新的调料配方创立并注册了“之秀”牌烧鸡。“之秀”烧鸡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驰名甘、陕、宁等省(区),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人人称口不绝。<br>  <br>烧鸡业内人士(同期声):“‘之秀’牌烧鸡在改良传统配方及工艺的基础上,以‘绿色健康’理念为指导,结合现代人饮食习惯,创造性地实现了美味品质健康化。同时,更加重视对生产流程的掌控。‘检查务必过严,卫生务必过关,质量务必过硬’,已成为甘肃熟食品行业里最富竞争力的开拓者。”<br><br>静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城关分局副局长邱慧珍(同期声):“1990年到1995年是静宁烧鸡发展的黄金阶段,静宁烧鸡这块金子招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但由于竞争异常激烈,烧鸡经营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窍门’,例如有些烧鸡经营户把顾客挑选的大的、好的烧鸡,他们在用纸包装的过程中,乘客人不注意时,‘偷梁换柱’,等客人拿回去后,就变成了坏鸡、小鸡。严重损害了静宁烧鸡品牌。这些恶劣的经营方式并没有影响‘之秀’烧鸡传承人谢林林的经营理念,他清醒地认识到: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坚守信誉和质量这块烧鸡绿色的阵地。”<br>  <br>“之秀烧鸡”第二代传承谢强(同期声):“谢林林是我的父亲,二十多年来,父亲为了打造静宁烧鸡非遗的传统形象,作为静宁县烧鸡协会会长的他,带领烧鸡传统作坊行业的传承人,开展‘质量信誉红旗’评比活动,积极实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静宁烧鸡’DB62/T834—2002地方标准,有效地弘扬了静宁地方小吃名牌,使静宁烧鸡在国内外客商心目中切实树立起天然纯真、原汁原味的品牌形象。”<br><br>主持人:静宁烧鸡业内人士评价“之秀”烧鸡传承技艺最大的特点是,原始材料选用国内27个地方的优良鸡种和静宁自繁自养的土种鸡,佐料从原产地购进,首先保证原材料的原始性,再加上传承人卤制时的精心细致的操作。烧鸡肉质鲜嫩,清香味美,涂色的清油也是静宁原汁原味的胡麻油,色泽金黄,食而醇香。<br><br>由于“之秀”烧鸡传承人坚持传统烧制方法,多次受到省市和国家的表彰奖励和命名。先后获得的荣誉由“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甘肃省名优小吃”“陇上名吃”“甘肃省特色餐饮企业”“甘肃省名小吃”等 。<br> <br>传承人谢林林因此曾被共青团甘肃省委评为“青年文明号”和“青年文明号生产线”,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文明个体工商户”。<br>  <br>“之秀烧鸡”第二代传承谢强(同期声):“前些年,父亲身体健康时,作为之秀烧鸡传承人,他积极实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静宁烧鸡’DB62/T834—2002地方标准,投资了100万元改进生产加工程序,新上真空包装消毒设备,改进烧鸡包装档次。通过改进生产加工程序,有效地提高了烧鸡生产量,同时也带动和扶持了千家万户的静宁土鸡养殖户,助扶他们发家致富。”</font> 时间:21世纪某年<br><font color="#ed2308">地点:甘肃静宁县路大路食品集团烧鸡生产线<br><br>主持人:20世纪50至60年代,烧鸡传承人路四海父亲以经营卤肉为主,后来,路四海继承其父亲烧制肉类的工艺,学习河南“道口烧鸡”和安徽“符离集烧鸡”的烹饪优点,独创“路家烧鸡”的独特风味。<br><br>路家烧鸡传承人路虎(同期声):“路家烧鸡的特点是以静宁土鸡、蛋鸡为原料,选鸡时要求健康无病,烹制的烧鸡造型美观、鲜嫩味美、肉香味厚、爽口不腻、脱骨而成型,绵软劲道。”<br>  <br>主持人:1983年,其子路国珍(已故)、路明、路石、路平、路虎在父亲原有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创立了“路大路”烧鸡品牌,扩大生产规模,研发真空包装的静宁烧鸡,并以静宁烧鸡为龙头,研发冷冻肉、高档冷鲜肉、真空包装的熟肉制品、低温肉制品酒店菜等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国外。 <br><br>主持人:“你是甘肃静宁县路大路食品集团法人、总经理路虎经理吗?”<br>路虎(同期声):“是是!”<br>主持人:“请路经理给我们说说烧鸡真空包装的特点好吗?”<br>路虎(同期声):“烧鸡真空包装的特点是:保鲜、保质时间长、携带方便。工业化生产,规模大,我们平均每天生产800只左右,真空包装烧鸡年销售量达800万元以上。”<br><br>主持人:路大路公司总经理路虎多年来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发展,先后被誉为“甘肃省先进私营企业”“甘肃省五十强私营企业”“甘肃省私营明星企业”,“路大路”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和甘肃省名牌产品。<br><br>主持人:静宁烧鸡经过三百年的传承发展,已经形成了烧鸡的文化意蕴和文化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民俗饮食价值。</font> 时间:2018年2月<br><font color="#ff8a00">地点:静宁民俗文化学者书房<br>中国民俗学会会员、静宁民俗文化工作者胡晓莉(同期声):“我们知道,华夏每一个民族的饮食特质,往往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静宁人自古‘热情好客’,烧鸡传说中的王绍两口,就是这样一位‘生性好客,乐于助人’的古贤。他因热情而感动了平凉太守,给他一千两银子,让请他开烧鸡店。这种好客的意识和方式就是一种文化意识。烧鸡这种文化意识的历史积累,形成了静宁烧鸡这一种饮食的文化内容和形式。”<br><br>静宁文化学者高世祥(同期声):“静宁是古成纪,是伏羲女娲降生的圣地,有着八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伏羲女娲创造了无数的灿烂文明,在这种文化蕴藏中,使静宁的饮食文化更加博大精深,如烧鸡原始材料(佐料、土鸡)、烹饪技巧(造型、色味)、食用方式等等,都成为一种文化意蕴和文化形式,这些都为静宁饮食文化增添了色彩。”<br><br>静宁县文联主席陈宝全(同期声):“静宁烧鸡文化的另一个内容是百十之多的烧鸡招牌名称,如‘祥和’‘泰斗’‘佳馨’‘福顺’‘永旺’‘永乐’ ‘增香’ ‘锦原’ ‘诚兴’ ‘福盛’ ‘好好’等等。”<br>主持人:“是啊,这些静宁烧鸡招牌的名称是静宁传统文化土壤中形成并传承发展的文化产品,是静宁文化的镜像。我们行走在静宁烧鸡市场,浏览这些多姿多态的店舖招牌,使人们领略到了惬意的另类文化享受,寓意是那样的深刻,名称是那样的响亮和有涵义。欣赏这些招牌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好的名字是烧鸡店铺的一块 ‘金字’招牌,名美才能扬天下。”</font> 烧鸡传承技艺的发展前景<br><font color="#b06fbb">时间:2018年2月<br>地点:静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鲍彦鹏办公室<br>(画外音):静宁烧鸡传承技艺发展最旺盛的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那时,全县烧鸡加工经营户发展到近100户,学习传承技艺的人员多达560人,烧鸡年加工销售量130万只以上,产品畅销省内和销往全国各地。<br><br>静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城关分局副局长邱慧珍(同期声):“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现在,静宁烧鸡营业户登记在册的有55户,日平均销售量在4000只左右,年销售额在6000万元左右。和静宁苹果一样,都成为静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br><br>主持人:讲到静宁烧鸡的发展前景问题时,我们采访到了几位静宁烧鸡的业内人士,他们都讲到了目前静宁烧鸡传统烹饪工艺始终面临着“做不大”“做不强”的瓶颈制约困境。他们说,烧鸡传统技艺作为一种饮食产业,如何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已经成为烧鸡行业和静宁烧鸡传承人思考的一个大问题。经过非遗主管部门的调查表明,多数传承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烧鸡传承技艺应该走“一体化”“集团化”的道路,既要保持烹制的传统技艺,又要有生产规模。这是静宁烧鸡产业发展前景的唯一希望所在。<br><br>静宁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鲍彦鹏局长(同期声):“静宁烧鸡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甘肃省地方标准——《静宁烧鸡》发布实施有好些年了,这是迄今为止平凉市惟一一项获准发布的肉制品类甘肃省地方标准。该标准的实施,表明了静宁烧鸡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地方名优食品将全面步入规范化生产的轨道,为静宁烧鸡的规范生产和规模经营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更有利于静宁烧鸡形成品牌效应,拓展销售空间,加速产业化进程,有了法律和饮食科学技术的依据。”<br><br>(画外音):静宁烧鸡传承技艺,将面临一场生产技术深化改造的“革命”。<br>静宁烧鸡的传统烹饪、烧制的技艺传承将经受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严峻考量。<br>(完)<br> <br><br><br>撰稿 王知三 胡晓莉 <br>2017年12月8日初稿</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