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过金字塔的埃及人今何在?——古埃及文明断想之三

小楼一夜听春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公元前横空出世的古埃及文明,犹如璀灿的烟花,突然绽放在人类矇眛的夜空,然后又仿佛倏然消失,再不复现,给世人留下许多惊艳、向往、茫然和遗憾,还有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彩绘木雕:埃及士兵部队。第十一朝(公元前2134——前1991年)麦斯提王子墓出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历史上百思不解的问题答案,不妨试试到地图上去寻找。人们总说埃及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枢纽地带,殊不知,正是这个地理位置,让古埃及的历史命运多舛。甚至古埃及文明殒落的最大谜底,或许就隐藏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埃及位踞非洲大陆东北角,是个地跨亚非两大洲的国家,东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西与利比亚为邻,南与苏丹交界。埃及还是个两面临海的国家,东濒红海,北临地中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地中海、红海历来彤云密布,都不是波澜不惊的海。与埃及隔海相望,小亚细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伊朗高原,还有红海一侧的阿拉伯半岛,远邦近邻一个个数过去,没有一个是善茬。这些欧亚邻国早就虎视眈眈、野心勃勃,无不是潜在的强大对手。在两千多年以来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先后崛起,成就帝国霸业,其中就包括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小亚细亚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帝国,还有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帝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回溯历史,这些北非周边的强国,在崛起之际,都有一个宏图夙愿,就是要地跨欧亚非,饮马尼罗河,把地中海变成帝国的内海。地中海沿岸国家埃及,势必成为兵家必争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公元前611年,埃及的国门最早被强势的宿敌敲开,亚述帝国大肆入侵,卢克索作为国家都城被无情践踏和洗劫一空,古老帝国似乎从此就再也没有恢复元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接棒亚述帝国的是波斯人,公元前525年,埃及又被波斯人攻陷,紧接着到公元前343年,波斯大军再次长驱直入。历史学家认为,这支庞大的波斯军队,在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内,屡次三番地攻陷埃及,标志着源远流长的古埃及文明开始濒临毁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又相继被接踵而至的欧洲列强征服。其中,希腊人入侵埃及三百年;罗马人侵埃及六百多年,光是这两个欧洲国家就占领埃及近一千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公元六至七世纪,古埃及又一个强大的近邻崛起了——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建立了扩张性极强的阿拉伯帝国。这个帝国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拓展,大规模地连年征战,很快成为一个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公元642年,从阿拉伯半岛开拔的伊斯兰大军,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强势吞没了埃及全域,埃及自此开始了影响深远直到今天的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的历史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今,埃及的国徽下面有一行字母,翻译过来就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埃及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世界地图上的埃及从毗邻阿拉伯的北非国家变为阿拉伯国家,而且是阿拉伯世界中人口最多的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左右埃及近代历史的,当属阿拉伯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随着阿拉伯人入主埃及,清真寺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尼罗河两岸密集生长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两千年间,亚述帝国的盔甲骑士沿着尼罗河谷溯水掩杀而来,雅利安人驾着多帆军舰从地中海乘风破浪而至,阿拉伯人赶着骆驼队从沙漠深处挥舞弯刀长途奔袭,能创造上古奇迹金字塔的埃及人,在沙场上的表现却相当羸弱,一再任人宰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显赫千年的古埃及法老王朝,在远邦近邻的轮番进逼前,几乎不堪一击,像一尊散砂堆成的泥足巨人,颓然倒下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孟菲斯博物馆。昔时古埃及首都孟菲斯的遗址,已经空空荡荡了无痕迹,唯剩下倒在地上的拉美西斯二世残缺的塑像,像个沙雕巨人,垮塌后再也站不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为什么埃及人屡战屡败,一拨又一拨的来犯之敌,都敢排着队大举入侵这个文明古国?除了外因,必定还有内因在起作用。我认为,古埃及文明有一块短板,这块短板,就存在于埃及所处的自然环境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林木稀疏的尼罗河畔,除了几棵椰枣树,看不见成片的森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丹麦考古学家C. 汤姆森1836年首次按照人类使用工具的器质,提出人类早期社会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学说,即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划分。古埃及的问题就出在铁器时代到来之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英国人1709年发明焦炭炼铁方法以前,传统铁器冶炼,全靠木炭。因此从青铜时期向铁器时期转变时,一个国家的绿色植被是战略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埃及国土96%为沙漠地带,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且蒸发强烈,成片的阔叶林难以生存,必然缺乏森林资源。百度一下,埃及森林覆盖率仅为0.1%,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低到极点的国家。正是由于尼罗河谷的绿地过于促狭,国土林木稀疏,导致这个国家锻造铁器的木炭资源寥寥无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冷兵器进入到了成熟阶段。那个年代,北非周边列强环伺,尽是手执铁刃身披重甲的军队,兵锋所向锐不可挡。而尼罗河流域偏偏林木资源匮乏,这就直接影响到埃及人刀枪剑戟的制造,关系到能不能列装一支冷兵器时代披坚执锐的强悍军队,捍卫国土,抵御外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此外,从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的角度看,埃及人口分布与水源地分布完全重合,这本身就存在隐患。尼罗河是埃及人唯一依存的生命线,这是灌溉农业的便利条件,也是军事防御的薄弱之处。河口三角洲居民稠密,拥挤不堪,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排兵布阵的空间有限;河谷蜿蜒千里狭长一线,更易被中间腰斩,首尾不能相顾。离开水源之地尼罗河,茫茫沙海又渺无人迹,荒无人烟,没有纵深军事腹地可供进退周旋,细究起来这都是兵家大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地理往往决定历史。古埃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到临之际的发展桎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自然环境对于赖以生存的古埃及文明的影响,毕竟是带有决定性的。囿于地理囚笼的局限,埃及的衰颓,正是这个古老民族无可改变的宿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揣测,这恐怕就是古埃及人在和邻国列强的军事交锋中屡遭挫败、屡受蹂躏的深层原因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埃及,几番沦为殖民地,这亦是导致古文化衰落的一系列悲剧的开始。对埃及伤害最深,正是轮流坐庄的殖民者。他们推行的殖民地政措,使古埃及文明的传承一再出现历史断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侵略者有些抢了就跑,是洗劫城池的强盗,他们不懂得安营扎寨,“鸠占鹊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殖民者才是一帮深谋远虑的人,所图更大。他们从侵略者摇身一变成了殖民者,割据占地,来了就不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波斯人当年占领尼罗河谷,就曾宣布埃及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屋大维军队征服托勒密王朝后,埃及再次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开罗后,也萧规曹随,宣布埃及为隶属帝国的“埃及省”,一个昔日的泱泱大国,沦为殖民地后,俯首帖耳,积贫积弱,竟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过去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意大利拥有方尖碑11座,比埃及境内还要多,翻了几页史籍才知道,这都是在罗马帝国侵占埃及时斩获的战利品,是罗马以宗主国身份从帝国行省“埃及省”巧取豪夺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网上有种说法,认为阿拉伯征服埃及后,埃及古文明从此衰落,据我判断,并非如此。埃及文明的终结者,当属罗马帝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列强不仅要吞并古埃及的领土,将其纳入帝国的疆域,顺便洗劫几件最有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还要进占其上层建筑,改变原住居民的宗教信仰,进而割断历史,清空埃及人对自身文化的记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进犯,罗马人是最早的操刀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公元392年,罗马皇帝荻奥多西一世签发谕令,宣布取缔所有异教,独尊基督教为帝国国教,罗马统治之下的“埃及省”,遵循此谕令,神庙被废弃,世世代代栖身神庙的众多祭司也被驱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神庙是埃及民众与神灵沟通的圣殿,神职人员是唯一能读懂古埃及圣书体文字的社会特殊阶层,把神庙毁掉,把祭司们赶尽杀绝,埃及人再没有精神的家园,埃及图书馆里的古籍、尼罗河两岸的石碑、寺庙墙壁上浩如烟海的远古文字,就无人再能解读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卢克索神庙墙壁上的圣书体古文字显得格外艰涩和深奥。</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远古文字是指古代埃及留下的神庙遗壁上,随处可见的象形文字,残章断句间,明明有清晰可辨的花鸟鱼虫,但你就是不知道读音和内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后世人面对神秘的象形文字,不要说我这个初次踏上开罗土地的外国人,就连喝尼罗河水长大的埃及后人,也曾一度失忆,不知道他们的祖先,在用这满墙的花鸟鱼虫表达些什么。他们在古埃及文字被法国考古学家破译前,完全不懂得圣书体里面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就象近代中国人在学者孙诒让破译之前,不懂得商周甲骨文说的是什么一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埃及自从卢克索古城被亚述大军摧毁,到今世已有两千五百年过去了。磋跎岁月中,古埃及文明的传承,被视若敝屣,随便丢弃,甚至肆意践踏。什么样的文明,在断层出现后,能经受得住这样长久的时间之河的冲刷磨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古代吉萨河谷的金字塔,可不是现在这个落魄的样子。那时帝王在工程收尾阶段,还要在塔身上覆盖一层白色的外墙,全部是使用打磨光滑的白色灰岩石块,甚至顶端还要装贴金箔。完工之后,远远望去,洁白无瑕的金字塔在蓝天白云衬托下,晶光闪烁,煞是好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公元969年,阿拉伯帝国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小镇建城定都,命名开罗。这个名字,在阿拉伯文里是“胜利”的意思。大兴土木的开罗城,先后耸立起250座伊斯兰建筑的高塔,由此获得“千塔之城”的别称。因优质的石材不够,法蒂玛王朝就打上了金字塔的主意,把拆掉的和地震中坠落的塔身表层石材,源源不断地运往清真寺建筑工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公元1830年,在修建默罕默德. 哈里清真寺时,埃及总督再次惦记上了金字塔,下令“拆东墙 补西壁”,直截了当地剥下吉萨金字塔表层光洁的白色灰岩石,用在了真主的殿堂清真寺上。被一再剥去外衣的金字塔,才无奈地袒露出参差错落的一墙简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3年12月14日,摄于吉萨胡夫金字塔,没有了光滑的白色灰岩外墙,塔身垒石内凸外凹,愈发显得参差不齐,中间的开口处是窃贼留下的盗洞。</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化断层出现千年之后的民族,连文字解读能力都丧失了,怎么还能记得住自己的历史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古老民族,连金字塔上的最后一层脸面都被揭掉,还何言文化自信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就难怪,曾辉煌显赫一时的古埃及文明,就这样寂然无声地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埃及文化的落寞,让人不胜唏嘘。在开罗博物馆成千上万件文物间流连忘返的人们,常常在问:建造方尖碑、女王殿、帝王谷、狮身人面卧像的那些睥睨天下的众神们,他们的后裔到哪儿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实,他们没有远离,他们还在这里。前世喝过尼罗河水的人,今天仍旧居住在金字塔下、尼罗河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只是如今的他们,已经习惯于新的生活秩序——每天早晨被宣礼塔的诵经声唤醒,每天晚上枕着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入眠。</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尼罗河上拍摄的落日余晖。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与失落,都是让人无比感慨、唏嘘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