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过农历新年,是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传统节日,因为过年有吃、有穿、有玩,甚至还有红包可拿,所以,特别期待。</p><p class="ql-block"> 每当到了新年前夕,年味就逐渐变得浓厚起来,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忙碌着为新年做准备。有打扫卫生,采购年货的,也有做八宝饭、煎蛋饺……。</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出现过年的气氛,是从磨水糯米粉开始的。那时我人还小,家中磨粉的事都是母亲一人的包揽了。记得母亲磨粉之前,总是找来一只方木凳,垫上抹布,放上沉重的磨子,坐在凳上,左手勺米,右手推磨,随着“咔吱、咔吱”的声响,磨子开始转了起来。母亲手脚灵活,双手协调,不用多久,磨粉的动作慢慢娴熟起来,推磨的速度渐渐均匀,发出来的声音也变得柔和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还在念初中,做什么事,都有点好强,对推磨这么简单的事,更是不屑一顾,我想,不就是用点力气嘛,我对母亲说,让我也来试一下吧。母亲起先没答应,后来看我态度这么坚决,也就同意了。我也想借机在母亲面前显摆一下,我坐了下来,左手拿勺,右手推磨,开始捣鼓起来。不知是自己双手笨拙,还是急于求成的心态作祟,手中家什总是不听使唤,还时不时把米粒撒落在磨子槽里面。母亲看到我这副窘态,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我,勺里的米和水要放得匀称些。米多了,推磨费力了;水多了,磨出来的粉会变粗。还有,右手推磨时用力要均匀,快慢要适中,这样磨出来的粉才会又细又糯。我按照母亲的说法,操作了一段时间,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变,双手逐渐变得协调起来,推起磨来,显得越来越轻松了,只见雪白的糯米浆水,犹如瀑布状般从磨子的石缝中缓慢地溢出。</p><p class="ql-block"> 推磨看似简单,但掌握好方法很重要。母亲的一番话,朴实易懂,没有说教,没有大道理,却包涵着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哲理,也给予我人生中的不少启迪。做事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做人更应谦虚低调、虚怀若谷。母亲教会了我推磨的同时,更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当时家中还没有冰箱, 每次推磨之前,母亲事先已准备好一只硕大的缸,用它来浸放已磨好的水糯米粉,等要吃的时候,只需提前将它捞进布袋里,沥干水就可以做各式各样的汤圆、糕点了。浸在缸的糯米粉,每隔四、五天要换一次水,以保持水质的干净。用这种方法储存水糯米,即使放到元宵节之后,用它做成的汤圆或油煎的糯米豆沙饼,口感依然保持软糯和滑爽。</p><p class="ql-block"> 自从学会了磨粉,每当快要过年的时候,只要有时间,我总要帮母亲推几下磨;每次看见雪白光滑的糯米浆水从磨的槽里面滴落在缸里而发出来“嘀嗒、嘀嗒”轻脆的声音,我心里默默在想,过年真好,一家人欢聚在一起,有吃有玩,有说有笑,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多年了,推磨在城市的变迁中逐渐消失,但是,每当新年来临之际,母亲教我推磨的情景,总会在我脑海里浮现,那“咔吱、咔吱”,有节奏的推磨声,似乎又在我耳边响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