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夜写的《情满四合院》依旧反响热烈,看来大家还蛮喜欢这样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文章,既然大家喜欢,我再续写一篇《喧闹四合院》,重点在于喧闹中那份独属自己的一片宁静。 </p><p class="ql-block"> 院外有些农户围墙上爬满了金银花,来去总要摘几朵,放在办公室和家里的书桌上,一丝凉风过来,沁人心脾。金银花隆重退场后,蔷薇花又盛装上幕,依旧来去摘几朵,放在桌上,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话说采花不算偷,便也心安理得。 </p><p class="ql-block"> 掐指细数,小小四合院住了4户16人。房东大妈大伯睡得最早、起得也最早,凌晨4点多,院内熙熙碎碎,大伯耳朵有点背气,大妈便扯着嗓门说话,声音铿锵有力,不知道的以为大妈在吵架。大伯虽话不多,但他来来去去脚步声特重,一会儿厨房一会儿杂物间,清晨脚步声重而有力度。像我睡眠好的不受影响,睡眠质量差的绝对睡不成懒觉。隔壁邻里起得也早,5点多院内锤衣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p><p class="ql-block"> 我通常6点起床,烧开水泡一壶老鹰茶,鸡蛋饭、肉丝面、水饺、牛排轮换来。陪涵吃完早饭,他上学,我看一会儿书再去上班。到了高中,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真不多,除了一日三餐,就是下自习空档儿。在最短的时间和孩子有效沟通,不是简单的事儿。特别认同昨日钟志农教授说的一句话: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读不懂的孩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钟教授说:师生是不平等的,老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权利的。以此推类,家长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家长相对于孩子来说,是有权利的。这种不平等导致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极容易发生冲突。</p><p class="ql-block">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说: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暴力语言,特别是对最亲密的人,经常使用命令、指责、抱怨的语言,既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他人,往往说出来的话还达不到效果。</p><p class="ql-block"> 高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往往把父母当成假想“敌人”,时刻提防着我们。如何让孩子愿意说,首先父母得放下姿态认真倾听。吃饭的时候是听孩子唠叨的最好时机。 </p><p class="ql-block"> 一天,涵边吃饭边唠叨,当小组长真累人,就是多干活,晚上得赶PPT。我说:小组长也是“官”耶,你一个小组长有十几个人,你得学会安排他们去干活。涵说:“你说得倒轻巧,我能安排哪个干活?我做PPT,让鹤上台讲。”你这不挺好的。小组长还得帮助组员提高成绩,平时要多做他们思想工作耶。涵不屑一顾。 </p><p class="ql-block">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用心观察所见所闻,讲出事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这需要改变我们过去已有的思维模式和说话方式,刻意去说出事实。</p><p class="ql-block"> 培养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需要从耐心倾听和好好说话开始,学会用“情绪引导”,感知孩子的情绪,在孩子做对的时候及时鼓励,从而塑造良好的品格。 </p><p class="ql-block"> 四合院依旧喧闹,在喧闹中有温和的话语,便也不觉得嘈杂。在温和的灯光下敲着文字,等待跑步归来的涵,心中便多了一丝宁静。</p><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8日晚10点14分与院内书桌完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