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苏轼的足迹去行走第二十八回——荆州

曾道君

<p class="ql-block">荆州市,古称江陵、郢都、南郡,位于湖北省中南部。</p><p class="ql-block">荆州市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史长达5000年,自古以来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先后有20代楚国君主在此定都。从孙叔敖到明代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屡毁屡建,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p> <p class="ql-block">荆州古城总面积4.65平方公里,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p><p class="ql-block">城墙四周有东门(迎宾门)、小东门(公安门、水门)、北门(拱极门)、小北门(远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等9座城门。其中6座老城门,3座新修建的城门。</p> <p class="ql-block">高耸的砖城,很是威慑,加上道路两旁的松杉,像一列列武士,更显得威武霸气。</p> <p class="ql-block">城墙下的早梅已经开放,虽是大寒节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给严寒中的我,带来一阵惊喜。</p> <p class="ql-block">公元1059年,二十四岁的苏轼为母守孝三年后,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妻子王弗等一家老小,从四川乘船沿江而下,船行六十天,经过十一个州郡二十六个县,在当年腊月初八抵达江陵(荆州)。因为已近年关岁暮,全家便停顿下来,略做修整,准备过了春节再从陆路,经宜城、襄阳,北上京师。</p> <p class="ql-block">在荆州休整过年期间,苏轼与苏辙两兄弟陪着老苏游览了荆州的名胜古迹。</p><p class="ql-block">其中就有渚宫,渚宫是春秋时期楚成王所建的离宫。</p><p class="ql-block">渚宫,今天早也不存在。渚宫在什么地方?《湖北通志·江陵县》中记载“江陵故城,今荆府治,本春秋楚渚宫地。”所以今湖北江陵城(即荆州城)一直认为是楚渚宫之城。</p><p class="ql-block">据说渚宫就在江渎宫附近。</p> <p class="ql-block">即使江渎宫现在也不见了,我们只能从旧时的照片中寻找它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渚宫之美,苏轼诗中说:“当时郢人架宫殿,意思绝妙般与倕。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蛾眉。临风扬扬意自得,长使宋玉作楚辞。”</p><p class="ql-block">说的是楚国人建这宫殿,工艺上可以比美鲁班和尧舜时代的伟大工匠倕,宫殿四面环湖,楼高百尺,燕赵美女过千,楚成王洋洋得意,一众文人歌功颂德,真是歌舞升平,威武霸气。</p> <p class="ql-block">如此壮观的渚宫,在秦灭楚后,却是一片荒凉。荒草连天、禾黍遍地,池塘干涸、楼阁塌陷,乱竹横卧,狐狸出没。“台中绛帐谁复见,台下野水浮清漪。绿窗朱户春昼闭,想见深屋弹朱丝。腐儒亦解爱声色,何用白首谈孔姬。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飔飔。”苏轼用一系列的排比,述尽了世事沧桑。</p> <p class="ql-block">如果只是瞻仰古迹,发一段幽思,那就不是伟大的苏轼了,他写下这首诗,是从“百年人事知几变”中发出“直恐荒废成空陂”的警醒。“恐”字是对未来极端情况的提醒。</p><p class="ql-block">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宋朝繁华太平的仁宗时代,仁宗在位期间,北宋的经济高度繁荣,科技、文化也有长足发展,苏轼可谓居安思危。</p> <p class="ql-block">南宋陆游初到荆州,也泼墨写下过关于渚宫的诗。</p><p class="ql-block">在荆州市江津洋码头入园口处,铸钢地板上,就篆刻着陆游的这首诗《初到荆州》。</p><p class="ql-block">万里泛仙槎,归来鬓未华。</p><p class="ql-block">萧萧沙市雨,淡淡渚宫花。</p><p class="ql-block">断岸添新涨,高城咽晚笳。</p><p class="ql-block">船窗一樽酒,半醉落乌纱。</p> <p class="ql-block">苏轼在荆州一个月,写下《荆州》十首,基本以作者行程为序。</p><p class="ql-block">就不多展开介绍了这十首诗啦,其中是没有提及古城东门外的九龙桥的。</p><p class="ql-block">因为荆州东门外的九龙桥,是在原来民国所建的木桥的基础上,在1986年才正式建成的石桥。</p> <p class="ql-block">因为其造型美观、设计精巧,再加上与周围的水系、城墙相映成辉,已经成为东门景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成为荆州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除了80年代新修的九龙桥,荆州城内还有2008年复建的关羽祠。</p><p class="ql-block">明代初年,荆州百姓为纪念关公,在卸甲山修建关羽祠,以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教育后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相传,明代宰相之杰张居正的第三个儿子张懋修,曾在此读书考中状元。因而卸甲山自古享有地灵人杰之美誉。原卸甲山关羽祠,毁于日寇侵华战火。现经国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2008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除了关羽祠,荆州城内还有一座修建年代早得多的关帝庙。</p><p class="ql-block">荆州关帝庙原为三国时期关羽镇守荆州10余年的府邸故基后由其子关平后裔世袭守护。</p><p class="ql-block">它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关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且是唯一一座在关府遗址建立的关帝庙。与山西解州关帝庙、湖北当阳关陵,河南洛阳关陵,并列为中国四大关公纪念圣地。</p><p class="ql-block">荆州关帝庙位于荆州古城南门内,明万历时重建,清顺治七年(1650年)、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重修并扩建。</p> <p class="ql-block">荆州除了众多的历史遗迹,连道路命名都充满了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橘颂》是屈原一首代表性的诗。</p><p class="ql-block">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p><p class="ql-block">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p> <p class="ql-block">荆州城外的长江,称为荆江。</p><p class="ql-block">长江自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阳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360公里。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p> <p class="ql-block">李白青年时代, 西出夔门辞亲远游, 当他随一叶扁舟由蜀入楚时, 曾写《渡荆门送别》</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远处青山依旧,舟楫穿梭。</p><p class="ql-block">如此佳境,脑中随即冒出:</p><p class="ql-block">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