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葬了颜渊没多久,国外又传来令孔子气愤的消息。齐国发生了严重的违背仁义礼制的弑君事件,陈成子把国君齐简公杀害了。《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是春秋时期,在孔子的有生之年发生的第三次弑君事件。在孔子出生之前,弑君事件就已经发生了多起,孔子去世后,弑君事件也仍有发生。</p><p class="ql-block"> 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三日斋而请伐齐三。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之将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君,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克也。”公曰:“子告季孙。”孔子辞,退而告人曰:“吾以从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 《左传•哀公十四年》</p><p class="ql-block"> 六月初五,齐国的陈恒在舒州杀了他们的国君壬(齐简公,姜姓,吕氏,名壬)。孔子斋戒三天,再三请求攻打齐国。哀公说:“鲁国被齐国削弱已经很久了,您要攻打他们,打算怎么打?”孔子回答说:“陈恒杀了他们的国君,百姓不亲附他的有一半。以鲁国的群众加上不服从陈恒的齐国一半的百姓,是可以战胜他的。”哀公说:“您告诉季孙。”孔子辞谢,退下去告诉别人说:“我由于曾经列于大夫之末,所以不敢不说话。”</p><p class="ql-block"> 齐简公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齐国右相阚止在上朝途中遇左相陈恒(古音陈和田相近,所以他又叫田恒。汉代为比文帝刘恒之讳,称田常。谥号田成子,又称陈成子)的族人田逆杀人,将其拘捕,后被田氏营救。阚止因此与田氏结仇。阚止惧怕田氏势力,在国君简公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阚止家仆陈豹闻讯将此事向左相田恒告密。同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率车入公宫,劫持简公。阚止仓促率军反攻,结果被田氏击败,阚止出逃。田氏军穷追不舍,情急之下阚止迷路,误入田氏之邑丰丘,在郭门被田氏杀死。六月,齐简公与夫人在仓皇逃往舒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薛国故城)的路上,被田恒的追兵杀死。事后田恒立简公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太宰。此事传到鲁国,引起孔子极大的愤怒,“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器与名,代指权力。大权旁落必临祸。闻听齐君被杀,他如临大典,沐浴、更衣、整冠,入宫朝见哀公,请求哀公和季氏发兵伐齐。但没有得到鲁哀公与季康子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p><p class="ql-block">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戒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国君,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人报告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人报告’。”孔子到季孙、叔孙、孟孙三人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p><p class="ql-block"> “陈成子弑君”是春秋时期的一件大事,时年孔子七十一岁,已经结束了周游列国返鲁三年。孔子得到这个消息,对邻国陈成子以下犯上、残忍弑君的行为异常愤慨,反对的态度也非常坚决、明确。所以孔子在听到这件事后,便前去求见鲁哀公,为表示郑重其事,特地用了最庄重的礼仪,“三日沐浴而适朝”(《孔子家语•正论解》),斋戒沐浴三日之后方才上朝见鲁哀公,请求哀公出兵讨伐陈恒,以匡君臣之礼。无奈当时鲁哀公也是有名无实,所有权力都掌握在三桓手中,哀公就让他去找这几位大夫。孔子又去请三桓发兵,结果被他们拒绝了。孔子很无奈,只好自我安慰,表示自己对这件事尽心了。</p><p class="ql-block">在此顺便说说陈恒,此人非同一般。他的谥号是“成子”,“安民立政曰成”,这是对他的政绩的肯定,是大大的美谥。齐国本是姜太公的封国,国君姓姜。后来田氏夺取齐国政权,姜氏齐国变成了田氏的齐国,并且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公元前386年)。做成这事的,是田恒的曾孙田和。而为田氏代齐奠定基础的,却是田恒。田恒做过有两件有名的事情,一是收买人心。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记载:“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老百姓家里缺粮,他就借粮给他们,借出的时候,用大斗出。老百姓还粮的时候呢,他用小斗入。这让老百姓都对他感激涕零,还在他死后编了歌谣来赞颂他,“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恨不得让他统治齐国。第二件事就是多生儿子。自己生不过来,找人帮忙。他挑选个子高身体好的女子充实家室,多达百人,然后让宾客随意出入,不加禁止,这样不仅笼络了一些有地位或有才能的人为其所用,而且收获了不少儿子。不管谁的儿子,也搞不清楚是谁的儿子,反正生在他家就跟他姓,就是他的儿子。等到田恒去世时,这些姬妾给他生的儿子竟有七十多个。儿子越多,势力越大,这样的办法他也想得出来!不过司马迁肯定他说,田恒志向远大,虽然有弑君之恶,但是他行事也修整。成事在德,田恒如果无德,七十多个儿子,也是添乱而已,哪能就成为力量呢?</p><p class="ql-block"> 田恒杀了齐简公之后,他也怕诸侯来讨伐,马上主动归还了以前战争中夺去的鲁国和卫国土地,把两个邻国稳住。然后“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搞好外交。对内 “修功行赏,亲于百姓”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所以齐国很快安定下来。他立了齐平公,又对齐平公说:“德施人之所欲,君其行之;刑罚人之所恶,臣请行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恩德是大家都想要的,由国君来给;刑罚是大家都厌恶的,让我来做恶人吧。齐平公傻乎乎地同意了。行之五年,齐国之权力都归了田恒。他几乎把鲍、晏、阚止等各大家族及公族中的强者都杀光了。田恒这样,下收买百姓,上屠灭贵族,齐国不就都归他了吗?他把齐自安平以东到琅琊,都占为自己的封邑。他的封邑大过了齐平公。田恒去世后他的儿子田盘接了他的班,田盘让自己的那一大帮兄弟和本族其他的人去做齐国各地大小城邑的大夫,与三晋互通使臣,这时可以说田氏几乎已经霸占了齐国了。再发展到他的曾孙田和,把齐康公撵到一个海岛上居住,只给他一座城,让他在那里混吃等死,齐国就都归了田氏。齐康公死后绝嗣,田和就让朋友魏文侯奏请周天子封他为齐侯,周天子也答应了,齐国就姓田了。至此孔子已经离开人世一百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再让孔子回答子贡的问题,“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是不是也会说“陈恒必也圣乎”呢?历史虽不能假设,但孔子在《春秋》中把田恒弑君这件事记为:“齐人弑其君壬于舒州。”《春秋•哀公十四年》没有指出弑君者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对陈恒这种以下犯上、残忍僭越的行为异常愤慨。孔子的“请讨”,固然是为了尊君、正名,维护君臣大义,但他更具体的目的一是警醒鲁哀公,一是警告季氏三家。他想通过此事提醒鲁哀公,如果任由季氏势力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三桓也会像陈成子一样做出以下犯上的事情来。同时,孔子向季氏三家“请讨”,意在警告季氏,身为臣子却不守臣礼,一意孤行,那么将来也会落得被诸国讨伐的下场。</p>